《生活中的经济学》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 生活中的经济学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8
ISBN:9787810794091
作者:茅于轼
页数:351页

读《生活中的经济学》

从一个微观现象到宏观经济,茅先生娓娓道来,这是我读过最好的一本经济学普及读物。不像是在读书,倒像是听一位长辈在讲故事,但从中不免一惊--原来经济是这么运行的。那么多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就被毛先生这么给串起来,原本不畅通的道路,就这么豁然开朗。书首版于1993年,很惊喜的看到中国目前逐渐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比1990年要有效率得多,虽然还很不完善,但是西方的完善制度,无一不是经历了历史留下的痛才建立起来的,市场机制从不完善到完善,信用制度从无到有,政府宏观调控逐渐走向最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的方向。解决经济问题最困难的就是没有一个标准来衡量吧,无数个相关的变量,无数相关关系。照我国目前的现象,要解决目钱经济过热的现象,靠西方公认的原理可能造成水土不服,最终会导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能说,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我的第一本经济学书

算是我看的第一本经济学书吧。作为经济学普及读物应该是不错的,但目前急功近利的我忍受不了讲故事式的娓娓道来,还是喜欢系统的阐述。很多故事都粗略地过了,主要关注在故事后的小结上。对于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常识有了个初步认识,有待读读系统的经济学书真正对经济学建立全面的认识。

茅于轼其书其人

这本书中讲到的几个中国的问题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过应该说,让我收获最大的是关于货币的观念,作者强调“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政府的各种补贴和开支,都要百姓买单。因此政府应该尽量不给予额外补贴,才算的上公平公正。茅于轼虽然是著名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还并不算很激进,这点我很喜欢。近年来的一些观点,过于学者气了,限于经济谈经济,视野窄了。不懂经济的人骂他,实属当然。他只怪公众愚蠢,却没有想到自己也有偏颇之处。

垃圾中的边际效益 矛盾

原文 汽车工业处于起步阶段,很难与别国竞争,所以作者建议在一段时间内控制甚至禁止进口高级豪华轿车这不是没搞清楚中国汽车工业起步阶段在做什么类型的车---低价格,低配置的经济型汽车,就乱建议吗?1 控制豪华轿车,根本无助于国产低档车的销量,国产低档车不是进口豪华轿车的替代品,大家处于不同的市场,福特一个型号打天下好像是还是二战时期,汽车市场早就细分了,得不到利2 后果,有市场需要,有利润,肯定有人铤而走险,做走私,那么这些豪华轿车的国家的进口税收又少了一大快,有损失感觉这个建议就像为了保护茶农,而禁止或者控制进口咖啡一样 头一次读茅先生的书,对美国经济生活的分析,虽很多陈词滥调(在美国人写的经济学普及读物中出现过),言之有理,估计所差还不多,但是对国内的建议中,感觉本身就对国内真实情况很不了解,还急急下建议基本上整本书都在建议自由市场,介绍市场力量如何运作,但是建议中又把关税,贸易保护主义拿出来,矛盾重重,明显的经验不足失望

人人都要学一点经济学

茅先生的这本书视野比较开阔,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述使枯燥的经济学观点变得鲜活和易懂,读完之后的第一感觉是经济学居然这样的有趣。

真的不懂 网上的人为什么 要骂 茅于轼

第一次听 他的大名 是一次 在逛水木的时候,有个人写的 帖子 ,题目好像叫做 茅于轼的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在清华的破产之类的。那是大二的时候了6年了。 帖子上面说 ,茅于轼在清华演讲。。 茅于轼说到 列宁不懂经济学,她说什么全人类是共产主义了,厕所都是黄金做的,因为黄金没有用了。。 老茅说,黄金那么贵重怎么能拿来做厕所。 老茅 还说人都是 自私的,所以我就是自私,我就是要自私。。 自私才是好, 清华的学生说他是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最后清华的学生 满堂大笑,于是 笑声中 他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在清华破产了。。 我当时也不懂那么多经济学的道理,只是奇怪一个人,为什么要大声地宣言自己是自私的呢。。后来过了两年,终于 读到茅于轼的书,才明白一些经济学上的道理。。懂得了,中国人长久的农业文化的熏陶下的思想和认识对 经济发展的 制约。。 更想 声嘶力竭的 唤醒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狭隘的年轻人。。所以才会那么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说话。。。 联系了他的书才明白 平时他说对新闻媒体的一些话的背后的 理论。。才明白这种苦口婆心。。 每次看到论坛上都有人非常恶毒之言语来攻击。我真的 弄不清这些人的脑袋怎么长得。。真想起来 蒋廷黻的 结论。。普通大众的旧思想和愚昧,乃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第一障碍。。这话说过了。。好像自己很像 蜘蛛侠一样。。。

让经济指导道德

读的98年的旧版本。书出来快十年了,但还好大部分文章没有太过时。看完发现如果尝试用经济学原理检验我们的传统道德的话,往往会有惊世骇俗的结论。这些结论我们现在可能无法接受,但到了中国真正实现市场经济,就有道德全盘瓦解的时候,它们将大行其道。

名副其实的经济学普及读本

本书成书于80年代末,那时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氛围依然浓厚,普通人对市场经济的思想远远没有现在人开放。然而作者在书中的观点是如此的超前和到位,以至于2005年的今天读来依旧没有丝毫过气之感。此书可为初涉经济学者的启蒙教材:书中所取事例、所作分析,尽皆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经验;每个短篇后又有小节,阐释本章揭示的经济学原理。书写了是给人看的,比之现今中国思想界一些青年学者文风之孤僻深奥,一味的堆砌罗列学术词汇,让非专业人士读后云山雾罩(如果想体会一下这种感觉,就去天涯的关天茶社,或者买份南方周末看视点版的网眼栏目),茅老先生确实值得后辈仰止。作为国内顶尖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大师,茅先生的著作不仅在经济学上造诣颇深,书中涉及的美国社会风土人情、政治生活,也是我这个“美国研究爱好者”的兴趣所在。旅美杂记,当世首推丁林两位先生和薛涌先生的作品,而本书所作,当比上述二者更早。我以为在他们的作品中,丁林以历史见长,薛涌以法律见长,而茅先生的这部《生活中的经济学》,自然以经济现象见长了。

所述事例年代久远,分析现象表面化,不适合专业人员

本书以作者在美国的经历为依据,叙述了各种经济现象,比如邮政业的市场化、航空业的市场化等等,宣传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但讲的很多事例都是80年代、90年代的,跟现在的情形很不同了;而且,分析现象过于表面化,没有使用地道的经济学原理,就起来很不过瘾。后悔在图书馆借了这本书,毕竟自己是经济学专业的。

不过如此

当初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感觉还行,但要说有多么深刻的印象和丰厚的收获,那完全谈不上,至少感觉要比几年后我读《世界是平的》要淡得多了。再加上这两年茅于轼老先生晚节不保,已经变质蜕变,其言论从一开始的《抵制日货是愚蠢的》就为我所反对,所以这本书前几天已经从我的书柜清理了出去,目前躺在我的鞋柜上。

迟到13年的通俗经济学

这本书是1993年写,到现在已经13年了。但是书中提到的很多问题,现在依然存在。有的问题越变越大,有的问题却已经换了个花样。印象最深换花样的问题是中国的住房。以前是单位分房+换房大会,租金极其低廉。现在是双轨,政府低价征地高价卖地,房产商贷款接盘盖楼高价抛盘,于是中国的住房成了新时代三座大山之一。我相信现在二手房的空置率肯定低于过去。因为房租成百倍的涨了。我还相信现在普通住宅楼大户型、高级公寓等普通公民无力消费的空置率远比过去的还要大。看完这本书我最担心的不是房地产崩盘,而是通货膨胀。

茅老师是我的经济学入门老师

  这是一本对我日常中的经济行为的洗脑书。读完后,发觉以前错得太多了。  茅老师的书我必看。我更佩服茅老师的为人。

好的市场经济应该是有道德的经济

茅于轼教授的这本书中的文章,是从1988 年底开始,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内部刊物《美国研究参考资料》所写的专栏文章,结成书稿出版也是1993年的事情。从时间上来算,应该都属于“过时”的东西了,但直到20年后的今天,它还能给我们以启示,并且对文中很多现象倍感“亲切”,这实在该令我们好好思考一下:何以在20年来,我们在某些方面坚决不进步或者进步这么小?作者在写这些文章的时候,本意是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美国如此富有?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于是,在其一贯的研究信条——“不论多深奥的理论,如果透彻地理解了它,必定可以还原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支持下,茅教授将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对美国市场的考察和思考,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来说明国民经济核算、总量均衡、通货膨胀、价格与资源配置、外部效应、国际贸易等基本理论,还讨论了经济制度和交易费用,并介绍了市场经济的文化、法律、道德观念的背景,因为这些是市场规则得以遵守的基础。如果想只对经济学有个全面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的话,这本书显然是不合适的——如果我们要求随笔性的专栏文章能做到这点的话,显然就成了“无理取闹”。但在我看来,这本书的另外一层意义则是一般经济学教科书无法取代的,那就是对道德的反复强调和对中国社会中某些现象与经济学之间关系的阐述!可以说中国历史上主流的“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对商业的理解不够或有错误,但在我们已经对市场经济不再陌生的今天,如果还有人非要将我们的不足归结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低劣”就更像是用脚趾在思考了。我们现在并不讳言自己有“逐利”的本性,但无法否认的是现在更多的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整体道德的下滑!为了逐利,什么假的都敢造,甚至是药品和婴儿奶粉!这些已经超出道德的范围而违反了法律。还有更多的则是短视地追逐私利的行为,甚至一些损人不利己的现象大量存在!仅拿作者在文中提到的一个小例子:为什么在中国,工人的工资水平低,每个零部件的生产成本也低,但整车的价格比美国高出那么多?(现在很多车即便按汇率折合后,还是美国便宜很多。)为什么?答案是:交易费用太高!而作者认为“信任和普遍存在的社会的商业道德是降低交易费用的根本条件。”其实市场经济的“利己”和道德伦理的“利他”,看似矛盾,但却有着深刻的联系。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的《国富论》使得亚当.斯密享有着“经济学之父”的不朽名声,但在《国富论》(1776年)出版的15年前,他就出版了伦理学著作《道德情操论》(1759年)。不过正如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所言:“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由于人们只看到斯密在其《国富论》中论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重视经济人的谋利心理和行为,强调“自利”,却相对忽略了其在《道德情操论》中所重视的社会人的伦理、心理、法律和道德情操,从而曲解、误读了亚当•斯密学说。”在此,我们不去讨论那些因为过于贪婪而触犯法律的情况,而经典的“囚徒困境”揭示了短视地只以自己利益为目标将导致对大家都不利的结局。作者总结说:“一般人对道德的理解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保证别人的利益。这种对道德的理解的根本弱点是没有注意到,自己又是别人的别人,而且别人也是他自己。因此从社会的整体来看,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是讲不通的。”道德“要求每个人在公共秩序方面遵守规则,最终他本人也能享受到别人或全社会为他提供的道德服务”。“商业交换同时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动机在起作用:交换本身是受自利动机的驱动,人们做生意都是为了赚钱,这是完全正当的;同时做生意必须遵守市场规则,这是受道德约束限制的,它是反自利的。一个成熟的市场体制最根本的特征是自利动机和道德约束协同作用。每个人都受周围环境的熏陶,懂得哪些场合下应该自利,哪些场合下应该受道德约束。”所以说,道德并不是总和个人的利益冲突的,而且,如果整个社会对道德的加强可以使得社会运行的成本大大降低,社会运行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从而,根据经济学中“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的原理,我们国民的生活水平也会大大提升。当然,这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的努力。最后,借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先生的一句话结尾:“市场经济应该是一个讲道德的经济。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  

有趣、深入浅出的经济学随笔

虽然大学的时候学过《经济学》,这么多年过去了,除了记得书缝间那些牛人牛事之外,基本的经济学理论都忘得干干净净了。现如今,感受着西瓜从5毛涨到3块5,大米从1块6涨到2块8,除了工资不涨,什么都涨了,突然觉得应该回头复习一点经济学的知识,温故而知新,钻营一点理财的方法,咱们不能为祖国喝茅台,他朝总不至于喝西北风吧。茅于轼的这本书,是90年代初写的了,借用科普的说法,姑且叫经普。讲的是他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美国生活的点点滴滴,微观方面如鸡毛蒜皮的小花费,宏观方面如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相比某些物理系的高材生连电路都不会修;某些语言学家连基本的口语都说不好;经济学家茅于轼把普通人身边的大小经济现象分析得非常浅显易懂。好多当年的“预言”,如今都应验了,比如支票和信用卡的流行,民营快递对国有邮政形成的竞争以及带来的效率。比如超市,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事物,却没想到它的普及曾如何巨大地改变了美国的经济结构:从生产、运输、管理到消费方式。还有一些经济学的误区,从书的出版到现在,十几年都过去了,中国依然在重复着这些错误。比如,关于创汇:“进出口交易的目的不是创汇,而是各方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劣势以赚得经济利益。”比如,关于资源浪费与效率:“食品开支的比例随收入增加而减小的规律在经济学中称为恩格尔定律,它在作富裕程度的纵横比较时十分有用。但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价格扭曲造成的影响。食品支出比例的变化只能说明过去家庭消费结构的演变,如果要预测今后消费结构的变化就要用另一个概念,即家庭年收入如果增加100元,这新增的100元中分别用于食品、耐用消费品、住房、旅游的各占多少。这种对新增加部分的分析在数学上称为增量分析,在经济学中有一个专门名词,即边际分析。平均数分析重在总结过去,而边际分析重在预测将来,后者在作决策研究时有更重要的意义。一个社会的致富之道,从根本上讲只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一条路,而不是什么新奇的发明(除非这发明导致人才和物资的更好利用,或满足人们的新的感官及精神上的需要)。一个社会的每个成员能致力于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则很快就能变富。把提高效率而节约的财富用来奖励这位有贡献的成员,就能动员每个人去堵塞浪费的漏洞。相反,如果眼睁睁看着大大小小的浪费而人人都无能为力,这就说明经济体制中存在着问题。用马克思的说法,是生活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到过发达国家的人几乎都有一种共同的感觉,即生产中的高效率和消费中的巨大浪费并存。这种鲜明的反差说到底,与资本主义的道德观有联系。在商品生产竞争的社会里,任何生产中的浪费都不允许存在,因为追逐利润的资本家会尽力减少浪费,将它转变为利润;同时有同行业的竞争,浪费将削弱自己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和淘汰法则逐渐形成了一种观念,即生产中的浪费是不该发生的。而且这一规则确实为社会带来富裕和繁荣,因而发展成为道德规范。(说到消费中的浪费),其理论上的原因是:一件生产商品是在出售给消费者的那一瞬间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不是消费者将它用掉的时候才实现价值的。所以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销售而不是为了消费。其另一个后果是广告和商品包装上花的钱和耗费的资源越来越多。它们就是为了销售而不是为了消费的那一部分。这类浪费日益增加,其原因正是销售和消费脱节。”比如,关于控制物价:“如果货币供应量不增加,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只会引起另一些商品价格降低,而物价水平仍保持不变。因为消费者多花钱去买涨了价的商品,剩下较少的钱去买其它商品。如果其它商品不跌价,它们只好放在仓库里,因为没有足够的钱把它们买走。市场规律将迫使这些商品降价出售。”看完此书后,自己有空琢磨一下身边的经济现象并加以分析,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为数不多的大众经济学读物

巧妙的将经济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加上诙谐活泼的语言,不错,哈哈!保证你看的过程中不会想睡觉。

2012年1月_经济学就是研究资源配置,寻求社会的致富之道!

我只给了3星的评价,但这只是因为我读此书的时间太晚了。 13年前出版的图书, 那时我还处于大学里面懵懂不清的年代。 今天才想起来读一遍, 可惜大部分的知识从坎坷的摸爬滚打里面有了基本的概念了。 如果对经济尚未有所接触, 此书可以说在根本思想上确保正本清源! 此书只分三个部分, 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和经济体制, 涵盖了很多经济学思考的点滴。 中间宏观经济部分对通货膨胀的几篇章节讲的尤为出色。 茅于轼先生坚持的几个市场观点,对改革的方向有着的明确指引。 交易是所有权的的交换,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产权清晰是必要的条件。 在此之上又需要平等地位来保证交换双方同时获利, 以俄罗斯和印度为例, 即使实现了完全私有化, 但是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仍然阻挠市场制度的建立。人类面临的资源稀缺的问题固然需要可续技术来找到出路,但是前提的条件是要在一个正确的价格系统的背景下来运作。 简单的说就是新发明不应该赔钱,要能在市场中商业化。 经济学证明了均衡价格系统才可以引导最佳的资源利用, 用价格来衡量科学技术是不可缺的。 而均衡价格自然是建立在产权清晰和平等交易的市场基础上自发形成的。 物质享受的边际收益递减就是随着物质享受的不断扩大和满足,物质交换逐渐退居次席。 比如吃肉的享受得到保证,至于是吃鲸鱼还是鹿肉的边际收益就不是那么大了。 人们将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市场交换不能得到的满足,如健康、寿命、友谊、环境、求知、创造。 当今人们“一切向钱看“的风气将会得到演变! 茅老先生针对现在经济学只研究资源的配置效率, 但从来不把消费的浪费考虑进去,比如环境和能源,提出了一个超前的高效率消费制度, 这也是留给未来的问题!


 生活中的经济学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