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村庄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2
ISBN:9787513310727
作者:(美)埃勒里·奎因
页数:21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我们越是贫穷,就越恐惧;我们越是恐惧,就越褊狭、越尖酸刻薄、越不安…… “年轻人不能活在亲人的过去里,”她微笑着说,“生命就是试着去破坏计划。死亡就是在牵引机的年代里用手犁田。改变没有什么不好。到最后,存活下来的都是同样好的事情——我知道你们会说这是‘有价值的’,不过我喜欢跟上时代。” “你问我,这一切和你有什么关系,我告诉你,各位邻人,这和你大有关系!谁要当穷人?但如果让人在贫穷的自由人与富裕的奴隶之间选择,谁会犹豫?失掉土地难道比失掉捍卫自己的权利更好吗?那些拿起步枪抵抗农场围篱外英军进攻的农人,是为了保卫他们的贫穷,还是为了保卫他们独立自主的权利而战? “对自由人的攻击总是从攻击保护自由的法律开始。那么,专制暴君是如何攻击那些法律的?首先是这样说:‘我们要暂时把这些法律搁置一旁——现在是非常时期。’非常时期就这样在你眼前晃来晃去,你的权利就被一项一项地剥夺了。很快,你就没有权利也没有正义了,你丧失了你的精力和人性,变成了一个工具,只能思考和从事你被允许做的事。在纳粹德国,事情就是这样开始的,俄国也是如此,你要让这里也变成那样吗?” “没有正义就没有自由,不是对所有人都同样平等的正义就不是真的正义。对同我们持反对意见或持相同意见的人都一样,对穷人和富人都一样,对拥有外国姓氏和本国姓氏的人都一样。对待天主教徒如同对待新教徒,对待犹太人就如同对待天主教徒,对待黑人如同对待白人。这些不仅是口号,各位邻人,不是挂在墙上的美好标语。这是捍卫你们的自由的盔甲。如果能未经正当的法律程序而剥夺一个人的自由、财产和生命,那么,我们每个人的自由、财产和生命都有危险。把这些告诉你们的国会议员和参议员,让你们的声音被听到……趁现在还来得及!” “一个人,”他慢慢地说,“没错。照那样说来是有些可笑。但那是因为你把约瑟夫·科瓦尔克齐克想成一个只存在于真空中的人。你说他只是一个人?约翰尼,这个人不只是约瑟夫·科瓦尔克齐克。他是你,他是我,他是休伯特·哈穆斯——他是每一个人。事情的开头总是有一个人。一七三五年,在纽约有一个叫做约翰·彼得·曾格的人,一个德国移民,因为在他自己出版的周刊上发表了一些评论文章而被控妨害治安。这是一个人。而另一个人,名叫安德鲁·汉密尔顿,为曾格刊登事实的权利辩护。汉密尔顿成功地让曾格无罪开释,捍卫了美国的新闻自由。 “总要有人保持警惕,约翰尼。我们很幸运,或许,比我们应得的幸运还多一点儿,一直都有人在替我们努力。 “人民不总是可以信赖的。人类即使是在民主之中,也太容易退化成为暴民。所以,希恩镇对抗约瑟夫·科瓦尔克齐克的诉讼中隐含了足以摧毁整个美国的暴风雪,约翰尼。谁能保护人民并抵御他们最坏的敌人——他们自己,除非这个国家的每个人在每一个独立的案子中拒绝放弃原则。” 科瓦尔克齐克哭了起来,无声地哭泣,那是他在欧洲的黑夜里学会的,那是奴隶哭泣的方式。不能发出声音,不发出声音才能有尊严地哀痛。

内容概要

埃勒里•奎因(ElleryQueen),推理小说史上一个非凡的名字,实指弗雷德里克•丹奈(FredericDannay,1905—1982)和曼弗里德•李(ManfredLee,1905—1971)这对表兄弟作家。他们的创作时间长达半个世纪,作品多达数十部,全球销量约计两亿册;他们曾五获埃德加•爱伦•坡奖;他们的四部“悲剧系列”和九部“国名系列”作品被公认为推理小说史上难以逾越的佳作;他们于1941年创办的《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EQMM)成为劳伦斯•布洛克、迈克尔•康柰利等推理大家起飞的平台,迄今仍是最专业、最权威的推理文学杂志之一;他们出资设立“密室研讨小组”,定期与约翰•狄克森•卡尔、克雷顿•劳森等推理大师交流、切磋……他们成就的不仅仅是自己,更为成就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书写了浓墨重彩。

书籍目录

埃勒里·奎因 作品年表 第一时期作品: 1929《罗马帽子之谜》 1930《法国粉末之谜》 1931《荷兰鞋之谜》 1932《希腊棺材之谜》 1932《埃及十字架之谜》 1932《X的悲剧》 1932《Y的悲剧》 1933《X的悲剧》 1933《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 1933《美国枪之谜》 1933《暹罗连体人之谜》 1934《疯狂下午茶》 1934《中国橘子之谜》 1935《西班牙披肩之谜》 第二时期作品: 1936《半途之屋》 1937《生死之门》 1937《恶魔的报酬》 1938《红桃4》 1939《龙牙》 1940《上帝之灯》 第三时期作品: 1942《灾难之城》 1943《从前有个老女人》 1945《凶手是狐》 1948《十日惊奇》 1949 《九尾怪猫》 1950《双面莱特》 1951《恶之源》 1952《王者已逝》 1952《犯罪日历》 1953《血色的信》 1954《玻璃村庄》 1955《奎因犯罪调查局》 1956《奎因探长自己的案件》 1958《最后一击》 第四时期作品: 1963《另一方玩家》 1964《然后在第八天》 1965《三角形的第四边》 1965《奎因出击》 1966《恐怖的研究》 1967《脸对脸》 1968《铜屋》 1968《逃避》 1968《奎因的推理试验》 1969《他生命中最后的女人》 1971《美好的私密之地》

编辑推荐

《玻璃村庄》编辑推荐:当狂热的暴民占领陪审席,只有理性和逻辑才能迎回正义,侦探文学黄金时代最高成就者。三度荣获埃德加•埃伦•坡大奖,希区柯克、斯蒂芬•金、博尔赫斯最推崇的侦探小说作家,布洛克、康奈利、东野圭吾、岛田庄司的创作导师。全球销量超过两亿册 ,中文系列作品突破20万册,只有上帝和埃勒里•奎因才知道故事的最终结局。

作者简介

告别往昔的好时光,希恩镇陷入了战后的经济困境,但洋基人骨子里的骄傲并未因此消减半分。这时,一桩惨案激起了希恩镇居民的仇恨,他们抓住了外来的疑凶,并拒绝把他交给警方。一场非法的审判即将开始,陪审团成员心中却早有定论。在暴民拉起绞索之前,你能否找出真凶?


 玻璃村庄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与作者的国名系列和悲剧系列相比这本书的案情设计显然逊色许多,然而作为作者的后期作品,它在侦探方面的侧重与其经典作品相比本已大大减少,所以我认为从技术巧妙与情节跌宕方面来评价它并不公平。不妨把它看作是仅仅只是披了一层侦探小说的皮,当然也没有这么夸张,案情比起某些侦探作品来说也已经是胜出许多了。  一开始的冗长情节着实让我一阵好忍,再加上自己比较没文化,历史背景基本一片空白,很多地方云里雾里,只好强行往下推进。  基本上从死人了开始,渐入佳境,前面的啰嗦也证明了是在作铺垫。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情节,作为主角的这个人口三十五的镇子,从头到尾都给人一种不忍卒视的荒诞感。可是这种明明应该是令人生厌的荒唐的存在,又冲击性地带来超脱的美感。明明这些角色愚蠢粗鄙世俗又做作,充满了我们能在自己身上找到的最难以忍受的缺点,却又还是觉得,好像希望它一直这样存在下去不要改变,好像它就是寄托着某些情怀的世外桃源一样。  说得好像成为世外桃源的唯一标准就在于与世界脱节一样……不过也许正是因为它与世隔绝这一点我才有了这么些乱七八糟的脑补和感慨。  总而言之,扮演故事中侦探一职的这个角色,在这镇上见识了什么叫乌合之众,他消沉地确认着自己的定见:人们就是没有理性没有秩序的,看看你眼前这帮人!谋杀案激起了镇民们巨大的愤怒,历史遗留的偏执让他们抵制任何外来的处理,一帮暴民要自己处理一个被踩在群体愤怒之下的流浪汉。书中的良心角色为了避免暴力悲剧冲突,假意屈服于群体性暴力的浪潮,顺应安抚着这股偏执而特地组建了实质上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的镇内自主法庭,让这些群众有机会展现他们自己所宣称的正义。  整个法庭充斥着捉襟见肘的拼凑感,审判过程处处显露着成见与违规,然而程序的执行一丝不苟,演员们的态度煞有介事,庭上暗中的算计与较量也从未松懈。这一切只能显得无比严肃郑重,甚至是至高无上;然而它又如此愚蠢滑稽,在一个法制已经比较完善、人权得到足够尊重的背景下,它无疑只是一个过家家。这样一个法庭审判,却是良心角色能够让正义最终得到伸张的唯一办法,它是全书荒谬感的最大来源,尽管这个镇子本身的特点也挺神奇的。最关键的是,这样的荒谬感,只会让人不停想发笑,却又处处深切地感到悲哀无奈,那是一种啼笑皆非的现实的感觉。  侦探推理的细节过程贯穿于整个法庭审判中,在我看来,全书的高潮也持续了这整个漫长的拖得所有人烦躁不安筋疲力尽的审判过程中。在兴味盎然地观看审判全程中,我不停地笑,笑点还变得越来越低。虽然这三十五个人中有很多我没什么印象了,但在作者笔下有不少角色的鲜明形象跃然纸上,那个混乱又严肃、正经又愤怒的气氛,也刻画得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我深深折服于作者的吐槽,当其中一个角色的耳朵与精神饱受另一个角色折磨后虚弱地说此人的嘴好像腹泻了一样的时候,我足足笑了一分钟……此类槽点不胜枚举。  审判当然无法解决问题,侦探的大脑疯狂思考着,暴民们的愤怒已堆积决堤。当然呢,在最后的关键时候正义终于扬眉吐气了。群众们羞愧别扭傲娇地向被告表达了歉意然后四散逃逸回家,被告作出了鸡汤式的举动后欢乐奔赴前程,各种喜大普奔,除了死者生前太有魅力而让人很遗憾之外。值得一提的是,侦探初出场的时候是一种被战争消磨了所有信念、茫然麻木的状态,至于这个破案过程有没有让他最终得到什么改变升华之类的,就不是我关心的了,我只是有点挺喜欢这个最初设定的,而且他在全书中时常流露的出戏感也非常萌,更强化了那种不可理喻的感觉。此外那几个良心角色很美,即便是在某些显得傻里傻气的时候,也让人心动。  从内涵上来说,感觉作者貌似表达了很多东西的样子,一会儿是战争的后果,一会儿是历史过去与未来发展,一会儿是自由与正义,一会儿又是人生的信念与教徒的虔诚,嗯,还有群体的非理性的可怕力量……所以究竟表达了什么我也不知道,而且这种理论性的东西对于一个没文化的人来说探讨起来太麻烦了,毕竟我只是想要自己不要忘了在读这本书时所获得的巨大快乐,在这么喜欢它的基础上,给它可怜的人气付出一点点微薄的精力。  最后,再次致敬给希恩镇,希望它继续自得其乐地像一片净土一样长存下去,不过我觉得十分有可能我的这种希望纯粹只是因为站着说话不腰疼!
  •     一群保守而愚昧的居民组织一场貌似很正规的法庭审判,差点冤枉一个外来人谋杀,最后打捞一辆陷入沼泽的车子从而破案的故事。故事发展比较拖沓,高潮部分非常之短,介绍人物用了很多笔墨,看了一半还不知到底在干嘛。悬念设置的也不是很有新意,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

精彩短评 (总计52条)

  •     奎因的作品总是让读者感到惊喜,书的质量很不错!
  •     翻译得很一般,看了一半才看进去。凶手的破绽还是看得出,当然从车子的不在场证明入手的点子还是很棒
  •     诡计颇简单,切入点小而巧妙,假画的推理,车的隐藏方式颇好。虚构村庄的设定真好,村民单纯善良,却也容易偏执愚昧。全书充溢着一种直接的对平等价值观的坚定捍卫,对它的自信,对它的坚持,这种淳朴的热情让人感动。第一本非系列作,三星半。
  •     VS 奎因•埃勒里,目前战绩为三十三战,五胜一平二十七负…… 不是本人无能,实在是敌人太狡猾…… ⊙﹏⊙b汗
  •     第一章内容比较废,而一长串外国人名记得我脑袋打结。封闭空间的审讯略欠精彩度,改编成电影目测不会太闷
  •     居然有三十多个嫌疑人…三巨头一百本任务达成
  •     关于程序正义重要性的读本。这本书能在天朝引起多少共鸣,或可折射天朝法制进程的侧影。请不要太让我失望。
  •     感觉也像社会派推理。前边铺垫很多,能轻易猜出死者和凶手动机。故事结构很适合拍成电影。译文太按部就班,翻译腔很重。注解和原文的一些时间细节有误的样子。1954年美国就有厨房垃圾处理器了吗好高级……人名太特么难记了orz
  •     如果不当成推理小说看的话还算不错。
  •     虽然不是典型奎因作品,但是我喜欢这部…推理部分甚至是次要,嘲笑洋基佬的自大和赞颂美国的程序正义才是重点…
  •     埃勒里•奎因侦探小说有大家份,可和克里斯蒂紧跟!
  •     【The Glass Village】这一本里有一个我十分喜欢的东西,就是对于这个虚构村庄的设定,人们是善良的,然而同时也是愚昧的,关于假画那一段推演相当不错,然后车的不在场证明也是别出心裁的,大概是3.5星左右,这本也是少有的非系列作
  •     。。午夜文库辜负了我!
  •     读翻译作品的通病是一股浓浓的百度翻译腔时不时在你鼻尖萦绕驱之不散,再加上翻译出来的拗口的人名,也就是个充满正能量讴歌帝国法律之严谨的案子
  •     1.给出评价的时候在三星与四星间犹豫良久,最终还是选择了三星(心狠手辣的我啊……EQ为数不多的非系列作,除了作者栏里的那个名字外看不出太多EQ的痕迹;2.推理史上最奇葩的审判之一。相对于比较美好的结局,本作对其他东西(比如正义,比如人民)的探讨显得有些沉重,让人感觉后期的EQ变得太悲观主义了;3.推理方面完全没有EQ的色彩,第一个突破点对读者不公平,第二个突破点倒是不错,只不过最后动机还是落入窠臼。泄底关键词:柴薪;季节;sink。
  •     普通之作,平凡到人物出场后基本可以猜到谁是凶手和动机了。用设计好的审判来作为破案过程便于展开只是仍然是俗套的,亮点在于对人类无秩序和无理性的描写,以及是美国司法保障人权和正义的软文。
  •     纯诡计的反而没有这种好看了…玻璃村庄这个名字太有深意了
  •     字太小,毁视力。作为推理不够出彩,节奏也略拖沓,但其中的人文关怀和对程序正义的坚持令人回味。
  •     关于美国司法制度根基的一段写的挺好
  •     一个退伍军人代替奎因位置,案件可以,只是最后破案运气成分太大,凶手在有足够时间里竟然忘记丢掉重要物证和留下不必要物证
  •     麦卡锡村庄
  •     在图书馆看的这本小说,汗颜看惯了日本悬疑的我没能把这本书翻完 = =
  •     非系列作
  •     真的很一般啊……读到男神的这种作品真的好心酸……
  •     “人民不总是可以信赖的。人类即使是在民主之中,也太容易退化成为暴民。”------我应该把《乌合之众》打开读读了。
  •     至少标明本作奎因未出场吧
  •     暴民村庄+不在场证明谋杀+搞笑庭审戏+假戏真做,本来应该是戳我萌点的大爱啊,但是这一部除了中段乏味的说教之外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文风严重不统一。悲痛的前两章看到嬉皮笑脸的后三章一定会说“它们和我们画风不一样啊!”不知这是不是二人合写的通病。
  •     非奎因系列,具体内容读的太匆忙
  •     讲暴民。。。EQ小说后期感觉就是中年危机啊。。。
  •     很一般的作品了
  •     翻译差,排版差,毁视力。。。三星半吧
  •     比较五脏俱全的作品,后期诡计简单化+程序丰富化的奎因作品中算中上的一篇。
  •     亚当斯婶婶被谋杀前的叙述有点冗长,节奏也慢,故事就像两位作者一样,由希恩法官和约翰尼共同完成,普通的小镇因为受人尊敬的老太太谋杀而群体激愤,被作者带入故事,即使谋杀嫌疑最大的人摆在眼前也还是看不见。
  •     其实没看下去
  •     在阅读前期,看着书中滔滔不绝的废话,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给这本书两颗星,更何况还没有QUEEN!但是书中后期好像废话少了点,开始切入正题,那还是能看看的,就勉强给个三星吧。
  •     写乱了
  •     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 第十七本
  •     第一本没奎因的非系列作,浓郁的新英格兰乡村风情
  •     一本非典型的社会派奎因,画和车的推论都不错
  •     #失寸金#哎呀!好看!先谈毛病:高潮到的太慢(但人物太多,需要铺开),推理和案件比例失调,比起诡计更重于展现法官的程序正义和人文关怀。优点:一点点排除嫌疑犯的段落太爽了,伏笔优秀。吐槽:正在画画的死者就像一座金矿而你们居然一半多了才想起来去看那幅画?!
  •     冗长,无高潮
  •     不论推理还是社会映射的力度都不够。不过瘾。
  •     感觉力不从心,无论作者还是读者的我
  •     这算早期社会派推理吗?有点意思
  •     12.5w
  •     比较好猜。
  •     没有奎因
  •     这一次,是前面全部水到要命,仅靠最后一章翻盘的奎因~
  •     于1.4。
  •     怎么说呢,这个也算是法庭推理吧。只不过作为一个萨满信者我表示清教徒果然是一群很神奇的存在。。。他们就是Old Testament啊。。。
  •     其实还可以。不过我跳了五十多页还能衔接上,说明故事太拖沓啦,而凶手的漏洞归咎在“ 无心 ”上,奎因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
  •     第一章堆人让读者迟迟难以进入状态,十分不能忍。(作为推理作家,没干过堆人这等事,出门还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基本是短篇的构思,但为了凑齐一镇各色人等,以及原告被告法官律师陪审团(还得有人担任侦探角色),延展成一部长篇完全可以理解。逆转效果平平,不过写到这种程度也算中规中矩。某种意义上来说,EQ在10年后的作品《然后在第八天》也许可以被认为是本书的威力加强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