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边缘》书评

出版日期:2015-2-15
ISBN:9787185123453
作者:刘慈欣
页数:89页

虽然小故事都看过,仍然给好评

从《三体》重新开始喜欢科幻,喜欢大刘,所以看到这本《未来边缘》便毫不犹豫的入手了,很简短的书籍,几个短篇的科幻小故事,没有《三体》那样的鸿篇巨著,更多的通过很多可能性来探讨人类的生存和文明的延续,在宇宙的尺度里,我们的文明是那么的不堪一击,不管是在过去还是未来,细微的变数都可能导致地球文明的消失。天使时代和基延族的故事分别探讨了我们现阶段可能面临的食物和寿命对于人类的限制,一些看似很美好的科技,或者看似违背伦理道德的技术,到底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完全是未知数,没有任何人可以预知。上帝和恐龙的故事探讨了人类的起源可能,当然只是存粹的科幻,进化选择人类,可能真的只是一个巧合,而我们也需要考虑文明未来的方向,考虑我们自己文明的养老问题。微人的故事从逻辑上是有着比较多的硬伤的,不过描述的场景像极了想象中的乌托邦。生物的发展从来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

最不喜欢就是大刘作品中的冷战思维

能改造人的基因,为啥就不能改造粮食作物的基因,让它们能够繁盛于非洲贫瘠的土壤中?何况非洲大部分地区还很丰饶。基因改造人,谁能保证会对他们有足够的约束?后面几篇想象力足够丰富,但人物始终觉得有些模式化,遗憾。

猪油都不放点就炒冷饭不是好编辑

本书编录了大刘的 5 篇作品:《天使时代》、《2018年4月1日》、《微纪元》、《赡养上帝》和《命运》。书是一本新书,作品明显是旧作了。封面是这么介绍这本书的:『钻石级的“硬”科幻、让雷军尖叫的作品、中影集团重金打造同名电影、全网独家插图版。 』作为大刘的粉丝,有人说他的作品是钻石级的,我就不说啥了;雷总的确十分推崇大刘的作品,从他的微博中我都了解到了。不过这 5 篇作品中影要拍成电影的也就一部《微纪元》,其他两部是《超新星纪元》和《流浪地球》。随便画两张图放进去,也敢宣称『全网独家插图版』,我也是服了,现在只要是人家没有,在宣传的时候都会用“独家”吗?现在的出版社真敢做,也做得出,随便找个著名作家的几篇作品放一起排个版就印刷发行。骗读者的钱也不带这样的,会毁了自己的。编辑选题策划的时候,好歹保持一点出版人的操守嘛。大刘的作品是全部被出版了的,既有单行本,也有合集,并且没有出现因某本书绝版而有哪篇作品我们看不到的情况,不要随意出版一些圈钱之作。不要解释说决定用这 5 篇作品是思考半年的结果:我们紧扣『未来边缘』四字,反复斟酌,几次研讨才做出决定。扯淡,要是有这个时间,好歹写个《序》,写篇《后记》,弄几篇评论放里面吧,也让读者能读出个新(心)意。不仅是大刘,其他名作家都会遭遇这样的命运,比如胡适和鲁迅,比如古龙和金庸,比如王小波。出版社千方百计获取版权,然后整理成册,排版设计,印刷出版。以前出版的书,可能由于审美变化、印刷技术等原因变得『不漂亮』了,后来重新出版,对排版进行美化,选取更好的纸张,更适于阅读,或许出版后还有点意义,给出更多选择嘛。出版一系列精装书,统一版式,对于喜欢收藏书的人来说是个好消息。但是简单的内容重组有什么意义呢?这比看到某本译作大卖后,重新请一个人参考前人的译本进行翻译,之后出版,更可恶。最近在读《出版专业基础(初级)》,读的时候对照自己平时买书的经历,才发现不少图书编辑和出版社早已经选择性忽视出版的一些基础准则,一切都奔着赚钱而去。书籍定价低,盗版猖獗,电商打折促销,传统出版行业遭遇互联网冲击,这些都使得出版行业境况一步步恶化,有人会如此辩护。我理解生存是第一要务,编辑要吃饭,出版社要发展,但是当行业内的人自己将名声搞臭,一个行业还如何良性发展,最终只是自己逼死自己。从道德方面,我可以指摘很多,不过现实告诉我指摘是没用的。幸亏我也知道,市场经济制度之下,不好的出版社终究会倒闭,坏编辑终究会失业,经过多番整合,出版业最终将是一个贡献有价值内容的行业。并非针对本书,只是因为本书突发感想,最近实在看到太多大刘的作品集了,结果翻看均非新作,全是炒冷饭,重复重复再重复,坑了读者。也提醒读者朋友买书的时候注意一下,现在买书方便,电子书都提供试读,网上购书也可先通过豆瓣进行了解,这花不了三五分钟时间,却可避免花了冤枉钱买来失望。

科幻小说为什么好看?(一)(严重剧透)

在科幻小说中发生过的众多世界末日里,刘慈欣在他的短篇《微纪元》里这样填上这么一个:太阳将发生一次短暂的能量闪烁,并损失大约5%的质量。在这样的高能下,地球表面温度将升高至4000℃,并可能会持续100小时左右。闪烁后,太阳恢复原状,但由于质量的损失,各行星的轨道会稍微后移,故地球表面的气温会降到零下110℃这是一个很精彩的末日设定,是不是?在普通人眼中,太阳的能量大到无法想象,且对地球的环境稳定举足轻重,虽然不明白什么是能量闪烁,但也能了解太阳释放了一丁点的能量确实可能会让地球有惨绝人寰的高温。如果正好学过高中物理的话,太阳质量的减轻导致其对地球的万有引力减小,太阳无法像以往那样用无形的手抓住地球,只能任地球与之的距离变远;而这,又导致了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减少,地球温度骤降。科幻小说不是严肃的科学研究,不可能要求其每个假设都严谨完美。它的美妙之处就是在总体合理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可能性:人类可能会有怎样的令人瞠目结舌的新未来;除我们地球自己以外,又可能会有怎样他者以怎样的生命形式存在。读者显然爱看到这种可能性,并且能够发散在作者的设定。《微纪元》中,简单几个物理定律推演出的世界末日能读者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它因为便于理解而显得真实,读者不加努力地就可以在思维里体验到末日细节。这样的高温或许在一瞬间就产生,人还来不及呼喊肉身就熔化了吧,是不是就像一只蚂蚁本来乐滋滋地爬着,天杀的不晓得怎么回事头上就有人端了一把电焊枪,正正地对着自己,然后就悲剧了……地球上水肯定是没了!全都会蒸发!这会让整个地球变成一个大蒸笼,真是地狱啊!更没完没了的是,高温还不够,地球温度又剧降!地球哥哥真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啊!!蓝色星球变得黑白相间,“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那是墓碑的黑色;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那是殓布的白色”。刘慈欣这样总结。很震撼,是不是?科幻小说的精彩不仅仅是在于从日常生活中推演人类自己的未来,更引人入胜的,是哪怕修改一丁点参数或假定条件,就“无中生有”地创造出另一个奇异的生命、文明、世界或空间。这样的存在癫狂、荒诞、与人的常识经验相斥,同时你又觉得它有骨血,你愿意相信它。中国古代有后羿射日的传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后羿一手好箭法,射掉九个,天下太平,故事结束。不妨深思,哪怕人间真的只出现三个太阳,地球必须围绕着三个太阳公转,那会如何诡异?这是刘慈欣的长篇《三体》中三体人要面临的严肃现实。三颗恒星的万有引力在三者内部之间相互作用,互相较量,做着无法预测的三体运动。这使得绕其旋转的行星轨道毫无规律可言。三体人便生活于如此行星。他们的天空不同于地球,它时而在大段大段的时间里完全一片黑暗冷寂,什么都没有,三体人不得不苟且在常年极度严寒的冻夜中;毫无征兆地,突然三日连珠,巨大的引力将整个三体星吸入太空,流向太阳;有时候,三体星恰好处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与恒星的距离达到微妙的平衡,天空正好出现一个或者两个较小的太阳,只有在这时候,人才能稳定地生存。三体星环境的变化剧烈,更糟糕的是不可预期。生命常常无法繁衍,文明无法发展。这样的现实,使读者能够很容易地理解,三体人对未知有着怎样的恐惧;为什么三体社会将把生存作为第一要义;为什么他们启动对地球的占有会这么果断、冷酷无情。他们进攻我们,驱赶我们,读者却同情三体人。——————我————是————吐————槽————《微纪元》中,人类为了应对危机,通过基因改造,将人类缩小至一个细胞大小,以方便人类全部躲到地下。细菌之于微观人,相当于皮球至于正常人。虽然人身体结构完全不变,但微观人以细菌为食。在他们眼里,乳酸菌相当于我们的鸡肉,大肠杆菌会咬人,因此被叫做大肠杆狼,而酵母猪当然就是酵母菌,和猪一样可爱。咳咳,虽然这个设定充满童趣,但是一点都不好看好吗!都只有一个细胞大小了,人体还怎么保持原来的构造!人体本身自带的几十万亿个细胞要怎么安放他们滴青春!这么多细胞同比缩小吗?这是要改变原子的大小了吗!靠大量减少细胞数量来保持小体格吗?那还怎么保持原来的功能!不用保持原来的功能了,微观人都吃细菌了!那这么大的变革,都文中的微观人社会怎么还看起来和正常人社会差不多?好好的一个开头,就这么结尾了,可惜!

头顶的星空

这本短篇集的每一篇其实都蕴藏了一个刘慈欣的核心思想:    《天使时代》:“人工智能再一次变成了人工愚蠢”。    《命运》:“宇宙并没有选择人类,在我们的时间里人类文明在地球上达到巅峰,不过是一次偶然的机遇。”    《2018年4月1日》:“从写字楼顶层的窗子望出去,城市在下面扩展开来,像一片被剖开的集成电路,我不过是那密密麻麻的纳米线路中奔跑的一个电子。”    《赡养上帝》:“我们忘却了技术和科学,文化变得懒散而空虚,失去了创新能力和进取心,文明加速老去。”“任何文明,呆在它诞生的世界不懂就等于自杀!到宇宙中去寻找新的世界新的家,把你们的后代像春雨般洒遍银河系!”    《微纪元》:“先行者木然地站着,深蓝色的苍穹中,明亮的太阳和晶莹的星星在闪耀,整个宇宙围绕着他——最后一个人类。孤独像雪崩一样埋住了他,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    在尽可能短的篇章中,刘慈欣尽可能震撼地传达出了他的这些核心思想——在他的其他短篇和长篇中都能看到。    人物塑造依然是最大短板,刻板、机械,即使在刘慈欣的长篇中依旧,与篇幅无关。    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是由刘慈欣引入的严肃科幻作品,我现在都还记得高中看《三体1》时的那种欲罢不能,那种即使第二天考试也要通宵读完的莫名的使命感。    现在,我们接触到了更多的更广泛的科幻佳作,知道了刘慈欣之外中国还有郝景芳,科幻的圣坛之上早已坐着了阿西莫夫、克拉克、海因莱因等等大师,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的领路者,在当年文化枯竭精神压抑的时候,让我在一个中国西南偏远地级市的土地上,第一次真正地抬头仰望了头顶的星空。 ★★★☆ 2015.08.26-27 #Kindle#

有些问题现在没有答案,并不代表永远没有答案。

书中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天使时代》。毕竟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经历过饥荒,如今的你我只能从电影《一九四二》中了解饥荒的含义,或者从父母的只言片语中对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生的那次大饥荒窥探一二。母亲说,他们那一代人最大的梦想就是吃饱肚子,不求其他。倘若吃不饱肚子,还讲什么道义?《赡养上帝》和《微纪元》则充满了对人类未来的探索和想法。如果我们知道宇宙中还有其他生命,我们应该接纳、仇视、还是漠不关心?如果我们知道将来必定会发生一场旷世浩劫,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没有答案,但它们值得我们思考。科幻的意义在于我而言,是对未知的探索和思考。有些事情没有发生过,并不代表永远不会发生。有些问题现在没有答案,并不代表永远没有答案。


 未来边缘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