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秘密:阿西莫夫谈科学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8
ISBN:9787542848413
作者:(美)阿西莫夫(Asimov, I.)
页数:459页

章节摘录

插图:在街上很难认出谁是化学家,至少像我这样的(严格地说,没有实际经验的)化学家。面对衣服上各种未知成分的混杂污斑,我无能为力。“你们试过干洗剂吗?”我用升高的语调说着,要使听到我讲话的每个人立刻醒悟过来。我不能只看一看、嗅一嗅这不明成分的油膏,就告诉他们哪种合适;对于只标着商品名称的药品,要说出里面有什么成分,我连最模糊的概念都没有。总之,在眉毛还没有往上抬、狡黠的微笑还没有展开时,有沙哑的低声细语发出:“这也算是化学师呀!不知道他上的是什么理发学校?”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等待。终于,在一些早餐谷物类食品盒上,在药片包装盒上和沐浴露的瓶子上,出现了18个音节的化学品名称。在确保了说话前有片刻的宁静之后,我就随口说道:“啊,是的。”然后飞快地把那些名称说出来,像机关枪开火那样,使周围几千米内人人震惊。你瞧,不管在化学实践上多么不胜任,我讲化学语言还是蛮流利的嘛。

前言

1958年,《奇幻和科幻杂志》(Fantasy and Science Fic-tion)当时的编辑罗伯特·米尔斯(Robert P.Mills)问我,愿不愿意为该杂志开辟一个科学专栏,条件是每月必须按期交稿,并得到小额稿酬(这不重要),而在写作上,我愿意写什么都行,编辑既不提建议,也不提异议(这是最重要的)。我当即欣然接受了。我无从知道这件事要于到啥时候,也想过似乎用不了多久就会出些问题:杂志可能停刊喽,新任命的编辑可能不喜欢我的科学专栏了,我自己也可能“江郎才尽”啦,或者没有时间,或者身体不行。这谁能知道呢?可是,这些情况都没有发生。写着,写着,我迎来了我的科学专栏30周年,一期也没有耽误。无论是米尔斯,还是他的两位继任者阿夫拉姆·戴维森(Avram I)avidson)和爱德华·弗曼(Edward L.Ferman),都没有向我提建议或异议,也没有表示过哪怕是一丁点儿的要停办这个专栏的意思。我给《奇幻和科幻杂志》写的第一篇随笔,刊登在该杂志1958年的11月号上。它只有大约1200个单词,那是编辑定的篇幅。仅仅过了几个月,他们就要求我把篇幅扩大到4000个单词。我想,这是对我的鼓励吧。

名人推荐

我们永远也无法知晓,究竞有多少第一线的科学家由于读了阿西莫夫的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小故事而触发了灵感;我们也无法知晓,有多少普通人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对科学事业寄予同情。 ——卡尔•萨根 引导各个年龄段的人们对科学感到好奇,以及为扫除每年都在增加的科学文盲而战斗,没有哪个现代作家比阿西莫夫做过更多,或者可能会做得更多。 ——马丁•加德纳 只有伽利略和赫胥黎(在我们这一代人里也许有梅达沃)能够与他的清晰、他的气魄、他的贡献,以及最重要的是,与他的公正的道德感和知识的力量相媲美。 ——斯蒂芬•古尔德

媒体关注与评论

阿西莫夫是美国优质高产的科普巨匠和科幻大师,他带领我们在科学世界中遨游,探索从浩瀚宇宙直到基本粒子的无尽奥秘。   ——著名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和纪实文学家  叶永烈 阿西莫夫的缜密思维和简朴文风,可以令一团乱麻变得条清缕析、井然有序。《宇宙秘密:阿西莫夫谈科学》将使你对此深信不疑。   ——著名科普作家、资深出版人  卞毓麟

后记

在《宇宙秘密:阿西莫夫谈科学》的《前言》中,作者"为了尊重历史",把自己为《奇幻和科幻杂志》科学专栏写的第一篇随笔作为《前言》的一个部分。现在,为了"面对现实",我们在这篇《译后记》中把阿西莫夫为《愤怒的地球》(与弗雷德里克·科尔合著)一书所写的《序言》摘录如下,以引起读者的关注。阿西莫夫首先提到,历史上有许多厄运预言者,他们都是基于宗教上绝望的写照。然而,很少人对此给予认真对待,简单的原因是很少人同意宗教的这些说法,而且几千年来天谴的威胁总是毫无结果。此时他笔锋一转,在《序言》的后半部分这样写道:——但是,现今的情况改变了。威胁人类的不是通奸和淫乱,而是物理性污染。威胁要毁灭一切的不是一位愤怒的神,而是被我们毒化的受污染的地球。人类正在受自己行为的威胁,但威胁我们毁灭的行为不包括打破(基督教的)十诫。临近的厄运从表面上看似乎不是罪恶行为的结果。因为我们关切的是改善人类的健康与安全,我们的污染显著增加,特别是在最近百余年里,达到了地球不能供养,我们全体人类的地步。

内容概要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1992),享誉全球的美国科普巨匠和科幻小说大师,一生出版了480多部著作,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在世界各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他本人则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科普作家”、“这个时代的伟大阐释者”和“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教育家”。
阿西莫夫创造了奇迹,他的一生也是一个传奇。他的职业是写作,他的“业余爱好”还是写作。写作就是他的生命。l985年,在回答法国《解放》杂志的提问“您为什么写作?”时,阿西莫夫答道:“我写作的原因,如同呼吸一样;因为如果不这样做,我就会死去。”
阿西莫夫“一直梦想着自己能在工作中死去,脸埋在键盘上,鼻子夹在打字键中”,可这种情形并没有发生在他身上。生前他曾表示,他不相信有来世。但千千万万喜爱他的读者深知,他的伟大事业和他留下的宝贵遗产,已经让他获得了永生。

书籍目录

前言
1 最短暂的瞬间
2 π之点滴
3 人间天堂
4 从卵子到最小生命单位
5 你也会说盖尔语
6 缓缓移动的手指
7 感叹号
8 我正在打量幸运草
9 12.369
10 敲打塑料
11 迟疑,腼腆,难以取悦
12 勒克桑墙
13 庞培与命运
14 丧失于未翻译
15 古老与终极
16 长时问注视猴子
17 关于思维方式的思考
18 全速倒退
19 最微妙的差别
20 漂浮的水晶宫
21 噢,科学家也都是人啊!
22 弥尔顿,此时此刻你应该活着!
23 质子在许许多多个夏天后死去
24 地球的圆圈
25 什么卡车?
26 关于思维方式的再思考
27 远至人眼可见的未来
28 错误的相对性
29 圣诗人
30 最长的河
31 宇宙秘密
译后记
附录:阿西莫夫是个什么"家"?林自新尹传红

编辑推荐

《宇宙秘密:阿西莫夫谈科学》:一般的作品,是把读者作为客人请进来,然后细数家珍;而阿西莫夫,好像是带了客人从远方过来,浏览了一路风光。然后从容地登堂入室,挥洒自如……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原北京天文台台长  王绶绾

作者简介

这是一部风格独特、饶有趣味的科学随笔集。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Asimov),是有着“通才”之誉的世界科普巨匠和科幻小说大师。
对科学的本质洞察入微,对事物的理解准确深刻,同时辅以广阔的背景、缜密的推理、生动的叙述——这构成了“阿西莫夫文体”独特的逻辑美。在本书中,作者以其非凡的阐释能力,更是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深奥的科学知识与复杂的社会话题,一经他的生花妙笔点缀,读来便毫无生硬之感,更添余韵无穷之妙。
相信您在感悟美妙的“阿西莫夫文体”的同时,更能得到许多知识、智慧和启迪,还有理性思考的乐趣。

图书封面


 宇宙秘密:阿西莫夫谈科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第一次看阿西莫夫的书,乍一看到书名,还以为是单讲浩瀚无垠的宇宙魅力的,从哥白尼的天体运动理论讲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从中国的火药发明说到今天的飞船造访目标,通篇阐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细细翻开,还真不是,这是一本随笔集,来自作者给《奇幻和科幻杂志》从58年~89年的大概31篇专栏文章,书名取自全书的最后一篇--《宇宙秘密》。一篇篇读下去,很喜欢这样的科普文章。阿西莫夫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科学普及责任感,以平实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用我们熟知的说明文手法,举例子,打比方,将深奥的科学知识与复杂的社会话题解释得透彻明白。阿西莫夫说:“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单由科学家来操劳。”宇宙是全人类的,科学是大众的,因此科学家需要承担起普及科学的责任,普通人也需要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和对科学发展的关注。 阿西莫夫在书中谈到热爱写作,他写作的原因就如同呼吸一样,如果不这样做,他就会死去;他甚至“一直梦想着自己能在工作中死去,脸埋在键盘上,鼻子夹在打字键中”,他认为,诗一样的作品很美丽、很容易打动人,但清晰简单的作品自有好处,“阅读这种作品甚至不觉得是阅读,理念和事件似乎只是从作者的心头流淌到读者的心田,中间全无遮拦。”     全书最喜欢的文章有两篇:《敲打塑料》和《圣诗人》,特别是《圣诗人》,是全书唯一一篇非科学随笔,令人回想自己生活中激动人心的时刻。诗人的诗歌不是为写诗而写诗,而是来自细胞的不断激活,来自身体内千军万马的词语的苏醒。诗人可以借用万物,用生命的力量,写生活、写死亡、写爱、写生命;写麦苗黄了、写落英缤纷、写古老的城墙,写清凉的月亮。他们调动内心中波浪壮阔的情感,记录生活中激动人心的时刻,让读者收敛心神,美好的回忆随之徐徐吐纳。读完全书,不禁掩卷沉思。毕业之后,人长大了,知识似乎退步了。小时候也曾梦想当一枚科学家,上学的时候做过洋葱表皮实验,知道小孔成像,能用弱酸制强酸,而现在似乎离科学越来越远。同学曾经说过“觉得远了,就主动靠近”古人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宇宙的浩瀚,星空之广袤,这个蓝色的星球潜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都等待我们去了解和探索。 在这个浮躁功利,阅读成为一种速成需求,书籍成为低价倾销品的时代,读读阿西莫夫,我们可以向科学靠近,收获知识与智慧,引发思考和启迪,理性思考的乐趣就这么悠悠的浮现出来。
  •     纵使有好几篇文章让我看得很不耐烦,也有好几篇文章我是直接略过去没看的,但是还是有许多文章我非常喜欢,它们给我展现了许多新奇的东西,包括各种看待问题(特别是科学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另外大概就是为我提供了以后再与别人辩论时的一些非常好的论据。我尤其不喜欢里面涉及的关于基督教和圣经部分的内容。因为在我看来有神论是非常难以接受的,我总是认为它和血统论差不多,我绝对无法相信有人天生就应该比别人高贵、应该统治别人,当然很有可能这两点并没有太多相似之处,可惜我也没有任何去搞清楚他们不同之处的意愿,不过我也没什么兴趣去做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就像阿西莫夫一样我完全没有必要去纠正那些在我看起来都显得有些滑稽可笑的人的观点,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而已,我能做什么;我更加无法接受的是“神圣的书”是真的存在的,这又是一个绝对权威的东西,就像中国的《论语》一样,他们都是不可置疑的,你最多只能从不同的角度或者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读,可是你绝对不要说它们是错的,这对于思想本身是多么大的禁锢啊!基于此我不认为有任何必要去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任何争论,它们自身就有其荒谬性,然而阿西莫夫却已在谈到这些问题,这是否说明了美国的宗教势力依然十分强大?!可惜基督教传到中国之后,所造就的那些中国的半吊子神棍更加荒诞不羁了。我也不太喜欢一些涉及太多科学知识的文章,因为我对于自然科学并没有太大的爱好,尤其是物理学,我都可以说得上是有点厌恶了,我很害怕文章中出现银河、行星、黑洞等等内容,要是它讲到红移以及白矮星之类,那我就彻底头痛了,还好阿西莫夫的文章中没有太多这些东西。我比较感兴趣一点的算是生物吧,特别是在物种起源进化论方面,遗传学说也不错。我喜欢的是阿西莫夫关于女权、智力和种族问题的论述,我甚至喜欢他在谈到这些问题是那种趾高气昂的姿态,那么的咄咄逼人和不可一世,而且由于他不俗的文字功底再加上清晰的逻辑和充足的论据,你在阅读的时候总是难以抗拒的被他打动,无怪乎他会有如此之多的粉丝。他丝毫不忌讳字的草根出生,还总是调侃自己是“店主的儿子”,这点还时常变成他轰击血统论的有力武器。虽然阿西莫夫总是摆出一副很自负的神情(至少在他的书中是这样),但是他总是对弱者充满同情,他旗帜鲜明的坚决反对大男子主义、种族主义和唯神论,坚决维护平等自由和科学精神(只谈他的作品)。作为一个作家,阿西莫夫也是无可挑剔的,不可否认阿是因科幻和科普作品而闻名的,拥有好的科学方面的素养自然是天经地义,然而他也熟读历史、莎翁和诗,甚至他对于各类宗教书籍的熟悉程度也是很多所谓的宗教人士所望尘莫及的。我没有看过他写的历史方面的书,自然不好评价;不过他的科普作品确实是通俗易懂又妙趣横生,这应该要归功于他渊博的科学知识、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和幽默的行文;创立了自己理论的科幻作家有几个呢,而他就是其中之一,没人可以抹杀机器人三定律的地位。我说了这么多,最后只想问一句:中国会出现阿西莫夫一样的人么?如果有的话,大概会是在什么时候?
  •     说起科幻小说,很多人都会提起集雨果奖和星云奖于一身的著名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和“机器人”系列;然而,阿西莫夫本人最喜欢写作的题材却是科学随笔,他一生出版了470本书,包括40本科学随笔集,仅《奇幻和科幻杂志》就发表了他399篇科学随笔。这些随笔题材广泛,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在世界各国拥有广泛的读者。阿西莫夫写起来轻松自如,就像讲故事一样引领读者增长知识、感受科学的魅力。正如中科院王绶琯院士所说:“一般的作品,是把读者作为客人请进来,然后细数家珍;而阿西莫夫,好像是带了客人从远方过来,浏览了一路风光,然后从容地登堂入室,挥洒自如……”新近出版的《宇宙秘密——阿西莫夫谈科学》正是这些科学随笔的精选集,收录了阿西莫夫关于我们身边诸多问题的“高见”:对奴隶制度和妇女地位的回望与评述,对智商崇拜和非理性的嘲讽与抨击,对迷信和反科学思潮的剖析与批驳,以及对生与死的探索,对《圣经》的“科学解读”,对思维方式的思考等,都可谓新意迭出、论辩精辟、哲理深蕴;加上幽默、亲切、常以自身经历或体验逗乐的开场白,以及画龙点睛的后记,更彰显出本书的盎然情趣,以及背后广阔的人文视野。在阿西莫夫看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研究投入的增加,使得科学知识的进展多来自不同专业知识的融合,科学家越来越远离非科学家,公众对高端科学技术的了解也越来越少。科学成了不可理解的魔术,这种错觉使许多年轻人对科学敬而远之。他仿照克列孟梭的名言说:“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单由科学家来操劳。”科学家要承担起交流的责任,非科学家也要能欣赏一门学科的进展。因此,阿西莫夫对普及科学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他以非凡的阐释能力,将深奥的科学知识与复杂的社会话题解释得透彻明白。科幻小说三巨头之一、阿西莫夫的好友阿瑟•克拉克也认为,阿西莫夫是世界上最好的科普作家。阿西莫夫热爱写作,他写作的原因就如同呼吸一样,如果不这样做,他就会死去;他甚至“一直梦想着自己能在工作中死去,脸埋在键盘上,鼻子夹在打字键中”,可这种情形并没有在他身上发生。他认为,诗一样的作品尽管很美丽、很容易打动人,但清晰简单的作品自有好处,“阅读这种作品甚至不觉得是在阅读,理念和事件似乎只是从作者的心头流淌到读者的心田,中间全无遮拦。”很多读者正是通过阅读阿西莫夫的著作才第一次发现阅读是件愉快的事。在阿西莫夫逝世之后,著名天文学家、世界一流的科普大师卡尔•萨根曾在讣文中说:“我们永远无法知晓,究竟有多少第一线的科学家由于读了阿西莫夫的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小故事而触发了灵感——也无法知晓有多少普通公民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对科学事业寄予同情。”在这个处处浮躁、阅读成为一种功利需求的时代,读一读阿西莫夫的作品,您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智慧和启迪,更有理性思考的乐趣。

精彩短评 (总计53条)

  •     【似乎每一位读者都宽容地微笑着说:“噢,让阿西莫夫去玩个高兴吧!”】……在看阿西莫夫的科学随笔集,不出意外又走神儿,被这句话挠中了。有时会觉得自己像买椟还珠的人,可转念想想,也未必呢!
  •     没什么看头,太碎,信息量少。
  •     科学思考科学和人生
  •     阿西莫夫大神!
  •     看了这个才发现,阿西莫夫也是个民科。果然写小说为主的写科普不是太靠谱啊。
  •     好萌~
  •     非常有趣的书
  •     单位搬工位趁乱拿的。阿西莫夫是计划生育的支持者吧?他这本随笔比小说好看
  •     靈動
  •     浅显易懂 科普控必读
  •        纵使有好几篇文章让我看得很不耐烦,也有好几篇文章我是直接略过去没看的,但是还是有许多文章我非常喜欢,它们给我展现了许多新奇的东西,包括各种看待问题(特别是科学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另外大概就是为我提供了以后再与别人辩论时的一些非常好的论据。
      
       我尤其不喜欢里面涉及的关于基督教和圣经部分的内容。因为在我看来有神论是非常难以接受的,我总是认为它和血统论差不多,我绝对无法相信有人天生就应该比别人高贵、应该统治别人,当然很有可能这两点并没有太多相似之处,可惜我也没有任何去搞清楚他们不同之处的意愿,不过我也没什么兴趣去做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就像阿西莫夫一样我完全没有必要去纠正那些在我看起来都显得有些滑稽可笑的人的观点,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而已,我能做什么;我更加无法接受的是“神圣的书”是真的存在的,这又是一个绝对权威的东西,就像中国的《论语》一样,他们都是不可置疑的,你最多只能从不同的角度或者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读,可是你绝对不要说它们是错的,这对于思想本身是多么大的禁锢啊!基于此我不认为有任何必要去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任何争论,它们自身就有其荒谬性,然而阿西莫夫却已在谈到这些问题,这是否说明了美国的宗教势力依然十分强大?!可惜基督教传到中国之后,所造就的那些中国的半吊子神棍更加荒诞不羁了。
      
       我也不太喜欢一些涉及太多科学知识的文章,因为我对于自然科学并没有太大的爱好,尤其是物理学,我都可以说得上是有点厌恶了,我很害怕文章中出现银河、行星、黑洞等等内容,要是它讲到红移以及白矮星之类,那我就彻底头痛了,还好阿西莫夫的文章中没有太多这些东西。我比较感兴趣一点的算是生物吧,特别是在物种起源进化论方面,遗传学说也不错。
      
       我喜欢的是阿西莫夫关于女权、智力和种族问题的论述,我甚至喜欢他在谈到这些问题是那种趾高气昂的姿态,那么的咄咄逼人和不可一世,而且由于他不俗的文字功底再加上清晰的逻辑和充足的论据,你在阅读的时候总是难以抗拒的被他打动,无怪乎他会有如此之多的粉丝。
      
       他丝毫不忌讳字的草根出生,还总是调侃自己是“店主的儿子”,这点还时常变成他轰击血统论的有力武器。虽然阿西莫夫总是摆出一副很自负的神情(至少在他的书中是这样),但是他总是对弱者充满同情,他旗帜鲜明的坚决反对大男子主义、种族主义和唯神论,坚决维护平等自由和科学精神(只谈他的作品)。
      
       作为一个作家,阿西莫夫也是无可挑剔的,不可否认阿是因科幻和科普作品而闻名的,拥有好的科学方面的素养自然是天经地义,然而他也熟读历史、莎翁和诗,甚至他对于各类宗教书籍的熟悉程度也是很多所谓的宗教人士所望尘莫及的。我没有看过他写的历史方面的书,自然不好评价;不过他的科普作品确实是通俗易懂又妙趣横生,这应该要归功于他渊博的科学知识、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和幽默的行文;创立了自己理论的科幻作家有几个呢,而他就是其中之一,没人可以抹杀机器人三定律的地位。
      
       我说了这么多,最后只想问一句:中国会出现阿西莫夫一样的人么?如果有的话,大概会是在什么时候?
  •     尽管里面很多内容在今天来说已经具有比较大的局限性甚至已经过时,但阿西莫夫的科普小品能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来领略大师的风采。阿西莫夫的知识面和文笔的趣味性其实可以让我评四颗星的,但文章的组织太缺乏逻辑,零散、混乱。可能由于是译作的原因,一些很“英语化”的梗没能展现出应有的幽默感,憾。
  •     被一堆戏曲文献依依呀呀的文字泡得头昏脑涨之后,翻翻这本书能让自己重新吞吐氧气,满血活起来。就因为阿西莫夫是比神还“神”的人。
  •     人類腦洞跟宇宙秘密不是一個東西..
  •     科幻小说三巨头之一、阿西莫夫的好友阿瑟•克拉克也认为,阿西莫夫是世界上最好的科普作家。
    ----------------
    这是由“公园大道条约”保证的。
  •     在软科普方面,我还没见过这么精彩的书!
  •     动不动一堆公式边看边哭
  •     9.0
  •     前半部看得我相当苦闷,有些知识过时了有些看不懂。但后半好多啦很欢快地看呀~阿西莫夫挺好玩的哦,没有所谓大人物顽固的让人讨厌的地方,至少现在我还没发现。
  •     原来 神们自己 第二部分的灵感来自 失乐园
  •        说起科幻小说,很多人都会提起集雨果奖和星云奖于一身的著名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和“机器人”系列;然而,阿西莫夫本人最喜欢写作的题材却是科学随笔,他一生出版了470本书,包括40本科学随笔集,仅《奇幻和科幻杂志》就发表了他399篇科学随笔。这些随笔题材广泛,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在世界各国拥有广泛的读者。阿西莫夫写起来轻松自如,就像讲故事一样引领读者增长知识、感受科学的魅力。正如中科院王绶琯院士所说:“一般的作品,是把读者作为客人请进来,然后细数家珍;而阿西莫夫,好像是带了客人从远方过来,浏览了一路风光,然后从容地登堂入室,挥洒自如……”
       新近出版的《宇宙秘密——阿西莫夫谈科学》正是这些科学随笔的精选集,收录了阿西莫夫关于我们身边诸多问题的“高见”:对奴隶制度和妇女地位的回望与评述,对智商崇拜和非理性的嘲讽与抨击,对迷信和反科学思潮的剖析与批驳,以及对生与死的探索,对《圣经》的“科学解读”,对思维方式的思考等,都可谓新意迭出、论辩精辟、哲理深蕴;加上幽默、亲切、常以自身经历或体验逗乐的开场白,以及画龙点睛的后记,更彰显出本书的盎然情趣,以及背后广阔的人文视野。
       在阿西莫夫看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研究投入的增加,使得科学知识的进展多来自不同专业知识的融合,科学家越来越远离非科学家,公众对高端科学技术的了解也越来越少。科学成了不可理解的魔术,这种错觉使许多年轻人对科学敬而远之。他仿照克列孟梭的名言说:“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单由科学家来操劳。”科学家要承担起交流的责任,非科学家也要能欣赏一门学科的进展。因此,阿西莫夫对普及科学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他以非凡的阐释能力,将深奥的科学知识与复杂的社会话题解释得透彻明白。科幻小说三巨头之一、阿西莫夫的好友阿瑟•克拉克也认为,阿西莫夫是世界上最好的科普作家。
       阿西莫夫热爱写作,他写作的原因就如同呼吸一样,如果不这样做,他就会死去;他甚至“一直梦想着自己能在工作中死去,脸埋在键盘上,鼻子夹在打字键中”,可这种情形并没有在他身上发生。他认为,诗一样的作品尽管很美丽、很容易打动人,但清晰简单的作品自有好处,“阅读这种作品甚至不觉得是在阅读,理念和事件似乎只是从作者的心头流淌到读者的心田,中间全无遮拦。”很多读者正是通过阅读阿西莫夫的著作才第一次发现阅读是件愉快的事。在阿西莫夫逝世之后,著名天文学家、世界一流的科普大师卡尔•萨根曾在讣文中说:“我们永远无法知晓,究竟有多少第一线的科学家由于读了阿西莫夫的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小故事而触发了灵感——也无法知晓有多少普通公民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对科学事业寄予同情。”
      在这个处处浮躁、阅读成为一种功利需求的时代,读一读阿西莫夫的作品,您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智慧和启迪,更有理性思考的乐趣。
      
  •     只有一个原因:他是门萨的人
  •     我写作的原因,如同呼吸一样;因为如果不这样做,我就会死去——阿西莫夫
  •     天马行空的随笔,其中用细胞中分子数推测生命尺度的想法也是我曾经想过的。不过文笔似乎比我期待的要低些~
  •     很久没读到逻辑和行文都这么舒服的科普读物啦。
  •     实在看不下去,有些无聊。主要是阿西莫夫的各种胡思乱想,不如找本正儿八经的科普书看呢。
  •     脑洞~~~~~~~~~~~~~~~~~~~~~~~~~~~~
  •     以后只读神的英文版!!!
  •     以后试着做一个阿西莫夫迷看来是个不错的选择
  •     会玩文字游戏是天才的基本技能!!
  •     晚安,世界。
  •     定义聪明不该建立在『时尚领域』和主观的基础上。观点与《异类》有些相似。
  •     非常棒 一边看一边思考我的生活
  •     每篇文章开头的个人车轶事趣闻,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普通人?!从说卡车,到宇宙演变;从坐船到冰川;从参加聚会到质子作用;只有这么阿莫西夫能这么自负地写。
  •     科幻家对宇宙的思索,早期对科学研究的巅峰之作,值得一看
  •     阿西莫夫同志肚囊儿真宽敞。
  •     有意思!推荐!
  •     ><很好读很有趣!老头的人文精神哟,比心(突然)
  •     不敢打五星是因为里面有些文章一看数字太多就先跳掉了。。。不过可爱的阿西莫夫!
  •     1958-1989年的科学文章,现在看起来仍有启发
  •     探讨思维方式这样严肃的话题,我居然看得哈哈大笑!这文笔、这翻译太棒啦
  •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有一种「如果当初广泛涉猎,不要功利地拒绝理科知识,现在就会读得更加津津有味」的感觉。
  •     较有趣的一系列科普文,而且阿西莫夫也算是个三观很正的科学家。
  •     这本书的主题其实不是宇宙,这是我读得最过瘾的一本随笔了!既有科学味儿又有人文味儿,关键还是翻译很给力。Asimov和王小波一样,也是个从文的理科生了,读这种理性的文艺真是舒畅。
  •     天才的脑袋里都想写什么..
  •     可惜内容过时了,毕竟50年前写的。
  •     读了大半,行李太重可惜不能带走,看完要等明年了。看他的时候时常想起“通则不痛”,虽然个别处我极其龟毛的觉得有点简单粗暴,还有些地方觉得和《生活大爆炸》可以互为注脚。幽默感上佳,读英文一定更精彩吧,可惜那些科学理论就该看不懂了。
  •     真正的大师, 我认为我们虽然比他们更未来, 思想上却没有他们那样未来.
  •     大师原来这么萌!!妥妥被圈粉
  •     多年前朋友送给我的书~
  •     老阿的书读起来感觉是一半引人入胜一半枯燥(老阿写书想幽默吧,但有些不太理解,不知道是笑点不同了还是语言差异),机器人、基地都有类似感觉,这本书也是如此,关于思维方式的思考和历史是我感觉写的最好的...
  •     看罢觉得阿西莫夫科普了点什么倒不重要了,这随笔就是他的化身,他的机智、他的幽默、他对科学深沉的热爱以及他的情怀无不教人动容。
  •     感觉很难啃,但是啃下来非常有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