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之心

出版日期:2014-5-1
ISBN:9787213060406
作者:[美] 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
页数:384页

内容概要

全球百大思想家、道德心理学的革命者 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


2012 年被《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评选为“全球百大思想家”之一

2013 年被《展望》杂志 (Prospect) 评选为“世界顶级思想家”

他在 TED 大会上的演讲点击量超过 300 万次
1992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在弗吉尼亚大学任教16年,获得由州长颁发的弗吉尼亚州杰出教授奖、洛克菲勒客座教授杰出教学奖。
积极心理学的先锋派领袖,2001年获得坦普尔顿积极心理学奖。
2011年, 加入纽约大学,任斯特恩商学院教授,主攻道德心理学、商业伦理以及复杂社会系统。
他和几位科学家一起创办了YourMorals.org网站,通过对道德与政治心理学的研究,帮助人们认识道德心理学, 促进不同群体间的相互理解。
他的研究引发了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人的广泛关注,著名脱口秀节目《科尔伯特报告》曾邀请他做嘉宾,《金融时报》、《人物》、《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科学》等知名媒体对他以及他的研究都进行了大篇幅报道。

书籍目录

赞誉 I
中文版序 当我们谈论道德时我们说些什么 VII
序 言 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相处 XI
第一部分 道德心理学第一原则 直觉在先, 策略性推理在后
我们的“心”是头放任的大象, 我们的“智”是具备掌控能力的骑象人。骑象人的工作就是服务大象。骑象人是有意识的论证、 推理,而大象就是自发的精神过程, 它发生在我们的意识之外, 却实际操控着我们的大部分行为。当我们跌跌撞撞地试图寻找人生的意义和关联时, 两者往往意见相左。
第1章 天生与后天习得 道德的起源 003
生而正义
别设定框框, 让道德自由发展
图列尔的“yes”或“no”测试
超越理性主义的道德
文化不同, 道德的范围也不同
“恶心”和“不敬”关乎道德吗
道德推理源于情感因素
小结 道德并非推理得来
第2章 直觉之狗和理性之尾 道德的两种认知过程 027
道德直觉来源于进化
情感是道德的基础
人们的道德判断是凭直觉快速做出的
“眼中认出”与“脑中推理”
象与骑象人
改变道德观念,要从他人的视角看问题
小结 没有了心灵, 理性也失去动力
第3章 大象的力量 道德认知的6大发现 053
发现1: 大脑的评判迅捷而持久
发现2: 社会和政治判断尤为发自直觉
发现3: 我们的身体引导着判断
发现4: 精神变态者推理而不感觉
发现5: 婴儿感觉而不推理
发现6: 情感反应适时出现在大脑中的适当之地
大象有时也会听从理性
小结 我们的内心更像律师而不是科学家
第4章 追求选票的政客 格劳孔的5大实验结论 075
我们都是直觉式政客
结论1: 我们痴迷于选票
结论2: 我们内心的新闻秘书自动辩解一切
结论3: 我们以为自己是诚实的
结论4: 推理(和谷歌)能带你去任何向往之处
结论5: 我们可以相信支持己方的任何东西
理性主义的妄想
小结 走上直觉主义的道德路径
第二部分 道德心理学第二原则 道德的内涵不仅止于伤害和公平
正义之心就像能感受6种味道的舌头。西方世俗道德就像仅能激发一两种味觉的菜系,它要么关注伤害或者受苦, 要么在意公平以及不公——但是人们还有很多强烈的道德直觉,比如那些与自 由、忠诚、权威和圣洁相关的。这6种味觉从何而来?它们又是怎样成为世界上那么多道德风味的基础的呢?
第5章 超越怪异 道德疆域的多样性 101
“怪异”人群与“非怪异”人群的分歧
3种道德伦理
我是怎样成为多元主义者的
跨出矩阵
小结 真理不止一个
第6章 走出真滋味餐厅正义之心的萌芽 119
道德科学的诞生
道德哲学家的认知光谱
边沁和功利主义烧烤
康德和义务论晚餐
摒弃单一感官的道德
拓宽品味
道德基础理论
小结 道德风味并不单一
第7章 自由和保守主义的本质 5大道德基础 137
先于经验的组织
道德基础1:关爱/伤害
道德基础2:公平/欺骗
道德基础3:忠诚/背叛
道德基础4:权威/颠覆 道德基础5:圣洁/堕落
小结 多基的道德
第8章 与大象直接对话保守主义的优势 165
衡量德行
是什么促使人们投票给共和党
我遗漏了什么
第6种味道:自由/压迫基础
在对称性意义上的公平
3对6
小结 激活每种味觉感官
第三部分 道德心理学第三原则 道德凝聚人心, 但具有盲目性
人类在90%的意义上是黑猩猩, 10%是蜜蜂。人性源起于两种同时进行的自然选择和竞争。在每一个群体中, 个体之间都存在竞争, 我们是擅长个体竞争的灵长类动物的子孙。这造成了人类天性中丑陋的一面。我们实在是自私的伪君子, 娴熟于伪善地作秀,甚至达到了自我欺骗的程度。
第9章 我们自私,我们也无私 支持群体选择的证据 203
还群体选择一个清白
获胜的部落
一群跑得快的鹿
证据1: 进化的重大转变
证据2: 共享意向性
证据3: 基因和文化的共同进化
证据4: 快速的进化
战争不是全部
人类有着双重天性
第10章 蜂巢开关 投入群体的能力 241
集体欢腾
开启蜂巢开关的多种方式
蜂巢开关的生物学基础
工作中的蜂巢组织
政治性蜂巢
群体归属性给了我们最大的快乐
第11章 善之力, 还是恶之源 对宗教的误解 267
孤独的信徒
新无神论的解释: 副产品与寄生物
更好的解释: 副产品与文化群体选择
涂尔干式解释: 副产品与五月柱
归属感而非信仰
黑猩猩、蜜蜂与神
道德终版的定义
宗教是一项团队运动
第12章 我们不能反对得更有建设性吗 政治的分歧 297
意识形态的起源: 从基因到道德阵营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宏大叙事
左派的盲点: 道德资本
一阴两阳
阴: 自由主义的智慧
阳一: 自由意志主义的智慧
阳二: 社会保守主义的智慧
向公民政治进军
小结 一个兴盛的国家需要自由主义者、保守派和自由意志主义者
结语 开启人类天性与历史的旅程 337
致谢 341
参考文献 345
译者后记 38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 一个你认为颇有价值的决定在别人眼里可能一文不值,一个人眼中的恐怖分子可能是另一个人心中的自由战士——为什么人与人、群体、党派、政府与民众、宗教派别、甚至国家之间总是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虽然人类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道德阵营,但人们真的就不能好好相处吗 ?
☆ 美国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TED演讲人乔纳森•海特认为,我们并非像自以为的那么理性和正义,正义之心凝聚人心,但也具有盲目性。“道德”有时会是制造纷争的根源,因为人人都以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这让我们轻易去批评、厌恶、甚至干涉相异于己的信念,这也正是造成人与人之间隔阂和冲突的原因。
☆ 在《正义之心》中,海特教授从道德的社会直觉模型讲到道德的6个基础,继而详细阐述我们具有群体归属性的正义之心,书中立足于详尽的科学研究回答了人们该如何跨越宗教与政治分歧,从而达成互相理解以促成合作型社会的建立这一目标。这是一本令人惊奇又极富挑战性和说服力的经典著作,读者会在阅读过程中瞠目结舌,最后恍然大悟、心服口服。
[编辑推荐]
☆ 著名心理学家、坦普尔顿积极心理学奖获得者、伟大的思想家、积极心理学先锋派领袖、畅销书《象与骑象人》作者、TED演讲人乔纳森•海特最新力作。
☆ “人类认识自我本性的里程碑著作。”——《纽约时报书评》
☆ 道德心理学的革命。
☆ 为什么人类会因政治与宗教产生分歧?人类的正义之心到底从何而来,又将往何处而去?
☆ 涵盖道德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神经系统学、遗传学、发展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经典著作,汇集了这些领域中最新的科学研究与成果。
☆ 湛庐文化出品。


 正义之心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作者的研究是道德心理学上的一次革命,书中体现了对人性、人情、人心、和人欲的深刻洞察,他的伟大意义就是让我们意识到道德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有意义, 有感情,有行动,有价值。理解道德有助于理解人性,理解道德和宗教的关系也有助于理解人性。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原则,直觉在先,策略性推理在后。道德直觉直接反应,但是道德推理却出现的很晚。盯住直觉,不要只从表层理解人们的道德争论,它们几乎都是事后所建的空中楼阁,是为了服务一个或多个战略目标。 这一部分的核心隐喻是,人的意识是分裂的,如同象与骑象人,而后者的工作就是服务大象。后者是有意识的论证,即是我们完全自知的语言和图像流。而前者就是其余99%的精神过程,它发生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却实际操控着我们的大部分行为。作者回答了如下疑问,“为什么所有人看起来都挺虚伪的”、“为什么政治派别人士那么愿意相信拙劣的语言和阴谋论”。第二部分,第二原则,道德的内涵不仅止于伤害和公平。这部分的核心隐喻是,正义之心就像能感受6种味道的舌头。西方世俗道德就像仅能激发一两种味觉的菜系,要么关注伤害或者受苦,要么在意公平以及不公——但是人们还有很多强烈的道德直觉,比如那些自由、忠诚、权威和圣洁相关的道德直觉。第三部分,第三原则,道德凝聚人心,但具有盲目性。本部分的核心隐喻是人类在90%的意义上是黑猩猩,10%是蜜蜂。人性缘起于两种同时进行的自然选择和竞争。在每一种群体中,个体之间都存在竞争,我们是擅长个体竞争的灵长类动物的子孙。达尔文也说过,最团结合作的集体总能打败自私的个人主义者。我们不总是自私的伪君子,在特殊情况下,我们也有抛弃小我的能力,成为螺丝钉或蜂巢中的蜜蜂,为集体而工作。人类的正义之心表面看来是蜜蜂,内里其实还是猴子。一旦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对道德、政治和宗教产生一种全新的视角。
  •     作者从进化心理,认知神经,人类学等方面论述 道德心理学,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我觉得可以从中看到解决 强人工智能失控和威胁 的心理神经学办法。美德是如何通过进化深入基因和大脑神经系统。人性如何通过神经回路植入到大脑系统中推荐美国人脑报告 http://www.nih.gov/science/brain/2025/ ; brain 到2025的目标。 http://weibo.com/createamind
  •     书看得懵懵懂懂的,其实应该还是没懂,蛮枯燥的。写这个也有点费力呢....作者谈了一个,为什么我们会心存正义的问题。思考的顺序稍微有些奇特。一上来即不断论证告诉我们,其实人们是一种表象动物。我们的所谓道德逻辑不过是用来掩饰装扮自己,使得能够出类拔萃于人群。作者形象地做了一个比喻,我们的灵魂内里如同大象,而我们的逻辑推演就是骑象人,骑象人作为代言人角色传达观点。所以,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判断往往是先进入大象,再由骑象人来解释。但最终被说成什么样子,可能也不再是大象的初衷了。所以,如果人都那么虚伪,那又怎么解释那些所谓正义侠士?难道真的所有人都是为了赢得表面的认同和荣誉做出了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壮举?这次,他首先举证了普罗大众对正义的道德基础,即关爱/伤害;公平/欺骗;忠诚/背叛;权威/颠覆;圣洁/堕落。像似自然提供的初稿,从出生便被内置。这是一善。进而提出存在一个“蜂巢开关”的概念。通过催产素、镜像神经元,人们会产生一种群体选择,团结到一起,如同军队模式,追随领导者并整齐划一,赢得群体间竞争,赢得幸福。最后,作者借着对宗教模式的阐述。揭开一层层仪轨仪式,我们发现,无私和利他的道德,实则是友谊与群体活动在起作用。道德凝聚人心,亦或说人心造就了道德。最团结合作的集体总能打败自私的个人主义者。我们有优秀的底子,我们身处上下左右的群体,无所谓表现,那个时候,我们就这么理所当然地做出了正义的举动。1、大多数假想的伤害其实只是后来捏造出来的。人们通常是迅速就就谴责了这些行为——他们似乎不需要太多时间来决定自己的想法。2、情感也是一种信息处理。3、要描述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作的成千上万个迅捷的、毫不费力的道德判断和决定,直觉无疑是最佳用语。这些直觉只有一小部分是包含在充沛的情感中的。4、我将两种认知成为骑象人(可控过程、包括脑中推理)和大象(自发过程,包括情感、直觉和所有形式的眼中认出)。骑象人能作为大象的代言人,尽管他未必清楚大象在想些什么。骑象人很擅长为大象已做的事情编造事后的解释,也精通于为大象下一步要做的事情进行辩护。5、如果你想改变人们的想法,你就必须跟他们的大象交谈。你必须运用社会直觉主义模式中的连线来引出新的直觉,而非新的理论。6、几乎我们所看到的任何事物都会激发细微的情感闪念。更重要的事,只要把任何词汇或图像向人们多展示几次,就能够加强人们对它们的喜爱。大脑会把熟悉的事务标记为好的事物。7、在理论上,思考是可以独立于感情运作的,但在实际中,情感反应太快、太不可抗拒。8、思考是为了行动。9、柏拉图、苏格拉底和科尔伯格的理性主义者认为,道德推理是塑造、调节和制造出来以帮助我们发现真理,是我们能够知道正确的行为方式并谴责那些行为不当的人。格劳孔主义认为,道德推理是被塑造、调节和制造出来以帮助我们追求社会性的战略目标,如维护我们的声誉以及在冲突中说服他人支持我们。10、泰特洛克总结说,有意识的理性思考大部分都是为了说服而进行的,而非为了探索真相。我们也在努力说服自己,我们想要相信自己将对他人所说的一切。11、我们的世界没有同质的底幕,我们从一开始就是多层叠加的。12、马库斯:自然提供了初稿,然后经验来修正不全……这种内置,并非顽固不化,它意味着一种“先于经验的组织”。13、道德基础:关爱/伤害;公平/欺骗;忠诚/背叛;权威/颠覆;圣洁/堕落。14、我们关心表面的号更胜过实质的好。直觉在线,策略性推理在后。我们欺骗、撒谎,一有把握就钻道德的空子,然后用道德思维来维持名声,自我辩解。但是,人们也确实是具有群体归属性的。15、最为重要的“对社会公德发展的激励”是人类对来自“同胞的赞扬和批评”的强烈关注。16、涂尔干认为,集体情绪会在两个领域使人暂时性地全身心投入,其一是神圣域,人们会在其中迷失自我并以集体利益为先。其二是在世俗域,存在我们大部分人的普通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关心财富、健康以及名誉,但又被一些不知名的更崇高、更高尚的感觉所困扰。17、蜂巢开关的生物学基础:催产素、镜像神经元18、催产素会将我们与搭档、群体团结到一起,让群体在与其他群体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但并不会将我们与全人类链接到一起。19、我们更倾向于镜像和共情那些与我们属于同一道德阵营的人。20、自私自利的员工都具备格劳孔式人格,与帮助公司相比,他们对表面的利益与获得晋升更感兴趣。于此相反,利用人类蜂巢天性建立的组织可以激发起员工的自豪感、忠诚以及热情,而且公司不需要对员工进行太密切的监督。21、当群体需要完成一些任务,而领导者并没有激活人们身上过于敏感的压迫探测器时,人们会愿意追随群体。比如:提高相似性,而非多样性;利用同步性;促进团队间良性竞争,而非个人间竞争。22、如果蜂巢组织的规模扩大到整个国家,而且掌握军权的独裁者成为领袖,那么结果一定是灾难性的。23、丹尼特:与寄生虫一样,宗教也是依靠这种模式存货下来的,它们趋势宿主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寄生虫谋得好处。宗教通过消耗宿主的宝贵资源来传播自己的传染力。24、公社要求的牺牲越多,公社的寿命就越久。但牺牲行为对非宗教公社没有巩固作用。索西斯认为,只有当礼仪仪式、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约束限制被神圣化时,它们才能发挥最大作用。25、拉帕波特:社会习俗神圣化方法就是将习俗的霸道专制隐藏在表面的必要性外衣之下。26、威尔逊:宗教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帮助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团结起来的人们凝聚为一体。27、神与宗教都是为群体归属性与信仰而产生的群体适应性。为群体成员而生,又在群体中负责组织活动,在群体层次上发挥选择作用。28、与宗教的道德利益紧密相连的唯一因素,就是人们与自己所处的宗教团队的关系到底有多亲密。在强调无私和利他的道德阵营中,是友谊与群体活动在起作用。29、社会资本: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以及从联系发展而来的互惠与诚信原则。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比《象与骑象人》连贯多了,也更有说服力。
  •     "关爱、公平、忠诚、权威、圣洁" // “蜂巢开关”的部分很有启发性
  •     理清道德的来源,梳理社会道德的基础!
  •     有收获,虽没有《进化心理学》那般足以建立认知体系,但也是逻辑严谨思路十分清晰,学术人写的东西看起来就是踏实不会到处放卫星。想入门道德心理学的值得看看。此书写作本身也在践行书中的第一个核心命题,然而跨越了不同文化以及并不算出色的翻译,对我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美国读者应该会更容易“中招”。特别是大篇幅的对美国本土实例的论述,并没有引起共鸣(加上阴阳理论也无济于事)。科学无国界,这本书有。三大部分的三个比喻很有意思,让人印象深刻:大象与骑象人,舌头味觉与菜系,90%大猩猩与10%蜜蜂
  •     直觉才是左右我们一切行动的大象,应保持对理性的质疑(所以作者对人性是失望的咯?
  •     我看的第一本道德心理学的书籍,感觉挺有意思,道德的多元化和群体性给人印象很深。书中很多翔实的案例有趣的观点值得一读。
  •     并没有多通俗易懂。也没有上瘾,哈哈。是我觉悟低了么?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论。直觉在前,策略性推理在后。道德的内涵不仅止于伤害和公平。道德凝聚人心,但具有盲目性。最后一个观点没能很好理解。
  •     第二部分较弱,作者低估了从道德心理基础到现实规范体系再到政治立场之间的距离,对政治光谱的理解也很幼稚,不过他对自己的局限很诚实。
  •     还只读了第一部分,感觉比作者的另一本《象与骑象人》要好太多,几乎是一口气读完,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颠覆了我的认知,需要好好继续读下去 读完以后的总结,回到最初的问题, 即:为什么我们不能好好相处? 原因在于: 1、每个人的道德判断都是依赖于直觉做出; 2、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道德疆域; 3、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证实性偏见”; 4、每个人的正义之心都具有盲目性,容易导致狭隘的利他主义
  •     简而言之道德直觉在先 推理在后。作者很推崇涂尔干
  •     因为喜欢象与骑象人才买了这本书,里面大段关于政治和宗教的,看着有点晕
  •     在我从一个坚定的自由主义者迈向自由主义偏保守的路上,这本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大概从一年前开始思考自由主义在蔑视传统、权威、制度上的不足(破坏社会凝聚力,导致社会瓦解),这本书为我梳理了问题,并提供了具有信服力的理论和解决方案,同时也展现出心理学研究成果是如何可以帮助解决政治现实问题
  •     Fascinating!直觉在先,策略性推理在后。尽管理性的我会做出保守主义的选择,但内心深处我是个彻底的自由主义者,而现在,我至少理解了保守主义的道德基础,尽管我仍然对他们的道德观心存排斥…
  •     电子版已购
  •     道德心理学是好懂的,这本书也是非常有趣,不过内容稍显浅了一点
  •     三星半。。这个作者读过不少好书(竟然还读过涂尔干!!),不过理解的效果嘛。。。。总觉得进化心理学的书永远跳不出“人是动物”的窠臼,这也局限了他们的学术想象力。
  •     近期看过的好书,感觉被洗脑了。隐约中,又觉得他的理论有些地方不靠谱,但又说不上来。残念
  •     语言浅显诙谐,时不时会举例子,有些栗子脑洞太大。我是跳着看的,还算比较有意思,不用太认真读
  •     人们为什么总是坚持"我对你错"。
  •     曾经一直以为的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且此类义不容辞的观念具有强有力的理性,是可笑的。正义之心既有着本身的不理性也有着社会的重新塑造,别去一味强迫他人和你一样的看法,平等对待才是沟通始源。
  •     所以理论上,统一的道德标准是不存在的
  •     情感在前,理智在后,分个人与群体两个维度。
  •     极具说服力!不仅逻辑严密,更是直指人心-直觉主义式劝服。之前认为「道德」只是「减少伤害」和「增加公平」,因此我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不过乔纳森·海特提醒了我们,可能还有另一种道德世界,如果我们不能想象其他道德观,那么我们也就没法相信「保守主义者」对他们的道德信念是同样真诚的。
  •     有几个有启发的结论。情绪在前,理性在后,理性是直觉的辩护者。不同文化下的道德视角区别。六种基本道德元素,左派右派的道德基础与对比。
  •     三颗星给第一部分。#1.集体主义及其合理性2.宗教及其合理性3.保守主义及其合理性4.对自由主义的若干批判#
  •     正儿八经学者出的书,参考文献目录都占了全书八分之一。结论很简单,设计的实验也都很有说服力。但估计大多读者会觉得啰嗦,跟一部学术研究流水账似的。
  •     作者提出的象与骑象人观点还是很可信的,后面关于什么蜂巢开关,宗教之类实在是很难看下去,只看了总结,以后有机会再研究试试吧。
  •     理性主义是什么可以吃吗?
  •     这些用心理学实验做论据,探讨道德问题的书我总觉得看得没劲。大概缺乏一种神学意义上震撼心灵的美感
  •     读过但我觉得应该再读一遍,应该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     如果将五大道德基础理论运用于中国呢?
  •     直觉在先而推理在后,深以为然。道德有六种基础,很新鲜的观点。道德有群体性,人类不仅作为个体还作为群体受自然选择,宗教其实是归属感。每一本能给我启发的书,即使不一定是真理,也足以称之为好书。
  •     喏,大选中看看。
  •     恩,何为道德,何为道德心?
  •     这书可真贵
  •     诚然本书是畅销书体例且包装过度,诚然我确信这个过于复杂的模型一定有着不少漏洞,而且一定会有读者不满作者刻意模糊正义的绝对尺度。但本书很圆满地解答了长久以来困扰我的问题,“同样正直而有理性的人在相当的条件下为什么会作出截然不同的道德选择,进而形成不同的意识形态”。因此我郑重地把本书推荐给与我有着同样困惑的人。
  •     很多道德的判断,其实是从情绪判断开始。
  •     #paradigm shaking 去从偏颇的愤怒中解放出来。既然注定生活在这里,就尽力去做吧!
  •     认知的两种模式——直觉(instinct)、推理(reasoning)——在道德判断这件事上,直觉在先,推理随后。组成道德的六大基础,逐渐分化成了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的政治哲学,进而具象成为不同的党派信条。而持有不同主义的人们,却很少懂得阴阳平衡,各自搞着零和博弈的斗争。殊不知,人类的独特正是在于,90%是黑猩猩,10%是蜂巢,个体层面上的自私基因,却正巧在(特定)群体层面上产生了利他的文化。
  •     读了三分之一,实在忍不住厌恶之心,草草结束。畅销书写法就不说了,拜托你能不能把规范伦理学、道德心理学以及作为描述性的风俗和习惯区分开啊???把“事实”和“价值”,规范和描述混为一谈有毛用。
  •     设计看起来很商业,实际还是比较实证研究的。回答的最好的还是“为什么民主党看起来这么给大家福利了,很多人还是去投共和党的票”的问题,迁移到其他方面或者更大的问题上就没那么有启发了
  •     挺不错的 基本上把我零零散散知道的东西系统的串了一下……最后落在政治上还真是……很美式……
  •     一股畅销书特有的酸臭味。
  •     上企业伦理课时老师推荐的书,看前半本就觉得十分受用,特别是在观战微信圈微博撕逼骂战的过程中,感觉可以站在上帝视角分析各方立场和动因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无害的禁忌触犯”,理解这一点让人更宽容。后半本讲政治比较多稍显晦涩,勉强读完,有待二刷。
  •     花了很久慢慢看完了,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有很多我从未想过的观点,需要慢慢消化。有时间希望能再看一遍。
  •     关于六种道德心理的发现和论述别具一格且有划时代性,让我彻底明白了为啥我对左派和右派都不完全赞同——啊,原来我是libertarian啊www但除此之外的部分就略乏善可陈,而且关键文笔不是很有趣…但是让我明白,如何才能试图去理解与自己立场不同的人的观点,这么说来很推荐因为川普当选而暴动的liberals去读读这本书啊w列举参考书籍占据了全书15%的篇幅,可以想见做文科研究是要读多少书(/。\)
  •     摇动狗的尾巴并不会让它开心
  •     “群体创造了超自然的存在,但不是为了解释宇宙,而是为了管理社会。”【三部分:①知觉在先,策略性推理在后,别人的理性推理再正确,也难以改变自己的直觉判断;②道德的内涵不止于伤害和公平,正义之心就像是能感受六种味道(关爱/伤害、公平/欺骗、忠诚/背叛、权威/颠覆、圣洁/堕落、自由/压迫)的舌头;③道德凝聚人心,但具有盲目性,我们自私,但也具有群体归属性;】【整本书就像畅销书&学术论文结合生出来的怪胎,但是信息量大,读完后会觉得,会觉得你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已经与以往不同】
  •     不枉费我六十多买下这本书,乔纳森海特是位高明的大师,象与骑象人的比喻深入人心。我是个理性和逻辑至上的人,但有时候自己做出的决定却完全不可用理性来理解,我发现这些困惑的时候也正是我导师开始影响我了解艺术的时候。双重的困惑陪伴我走过研究生,这种对理性与所谓“感性”但其实不该叫感性的东西的迷思也是对自我的再认识。我隐约感觉到有什么玄妙的东西控制着我,其实不该说“控制”,应该说“决定”。有可能是“道德”但我们口中的道德太公式化,是某种浅层意识形态的小小结果。道德对人才应该说是“控制”。读了《正义之心》我终于明白,我所寻找的就是我这个骑象人座下的大象,那个保留了原始的、自然进化出的人性味蕾的我,而不是意识和大脑被篡改的现在的我。读这本书,看见自我,真不是吹牛。
  •     人们真的就不能好好相处吗 ?2016-4-30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