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思想史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1
ISBN:9787802110052
作者:(美)罗兰・斯特龙伯格
页数:717页

内容概要

罗兰・斯特龙伯格(1916-2004),美国历史学家,先后在马里兰大学、南依利诺大学和威斯康星-密尔沃大学任教。著有:《16世纪英国的宗教主义自由》、《欧洲现代思想史》、《欧洲思想史――1789年以来》、《在发生了一切之后:1945年以来的思想史》、《战争的救赎:知识分子与1914》、《男人、女人和历史》等。
译者简介:
刘北成,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赵国新,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导论
第一章 伟大的传统及其衰落
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的遗产
中世纪思想及其崩溃
从中世纪到现代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现代政治思想的开端
巴洛克时代
第二章 17世纪的科学、思想革命
中世纪的科学
哥白尼革命
开普勒和伽利略
科学革命的继续
新世界观
弗兰西斯·培根
勒内·笛卡儿
17世纪的其他哲学家
牛顿革命
第三章 17世纪的政治思想革命
中世纪遗产
宗教宽容
绝对主义和主权国家
清教徒革命
哈林顿和霍布斯
光荣革命与洛克
第四章 17世纪末:转向启蒙
第五章 启蒙运动:自然神论者和“哲学家”
第六章 启蒙运动:怀疑主义者和“科学家”
第七章 浪漫主义和革命
第八章 意识形态的时代:1815-1848年
第九章 进步的理念:黑格尔、孔德、马克思
第十章 达尔文与维多利亚时代的信仰危机
第十一章 从自然主义到现代主义
第十二章 19世纪末的社会和政治思想
第十三章 困境中的西方: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第十四章 从经济箫条到30年代的战争
第十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第十六章 反叛与反动:1968-1980年
第十七章 解构的80年代
结语
索引
推荐文献
译者后记

编辑推荐

  《西方现代思想史》探讨欧洲近现代史的教师和学生几乎无人不读斯特龙伯格的欧洲现代思想史著作。  ——惠顿学院历史教授保罗·赫尔姆赖克。

作者简介

本书中文版是由作者本人授权的唯一完整版本,是威斯康星・密尔沃基大学资深教授罗兰・斯特隆伯格的扛鼎力作。本书问世于20世纪60年代,风行欧美大学,90年代新版问世,续写流行神话。斯特龙伯格教授以高屋建瓯的历史眼光、激越昂扬的文字表述、犀利透彻的哲理分析,生动而简约地勾勒了近500年来西方思想的全景画卷。...

图书封面


 西方现代思想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9条)

  •     中文版序奥古斯丁提出两种城市之别上帝之城和人间之城一个是行动和事件的世界,另一个是精神,书本,观念和艺术的世界中国古代皇帝的两个历史学家,左边的历史学家负责确保一切事情和行为有序得当右边的历史学家负责记录人们的思想导论掌权的疯子会利用某些已故的经济学家的思想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思想史研究者通常坚信,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一种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影响着思想的表达和所有领域。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知识型,话语模式或符号系统,这些东西会突然发生变化第一章,伟大的传统及其衰落17世纪,天才的世纪18世纪,启蒙运动在思想史上,革命比我们想象的要少,而连续性比我们想象的要多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可以看做是逐渐汲取希腊遗产的过程文艺复兴是向后看的,把古代作为一切真理的源泉欧洲思想的活力来自于多种来源的复杂遗产西方历史充分展现了辩证发展进程自然的真理 和 神学的真理科学的,理性的希腊哲学思想 和 狂热的推崇道德的基督教信仰的对立如其实际地观看事物的希腊文化 和 品行与服从的希伯来文化希腊文化,对真理的渴求,明晰的头脑,敏锐的洞察力 深刻的判断希伯来文化, 公正,道德完善,坚持人们的行动准则而两者 都基于权威乐观理性主义。 外部世界的逻辑次序 和 可表达性基督教中存在理性脉络,即外部世界的逻辑次序科学必须是家丁事物有一种合理的秩序为前提条件,否则观察就一无所获西方思想的主流就是以苏格拉底的热情,柏拉图的洞察力和基督教的信仰来恪守这种信念,抗击非理性主义和怀疑论西方抵制精神和物质的二元论倾向,而在东方却十分明显与东方相比,西方具有更多的人文主义精神古代哲学的消亡奥卡姆的剃刀,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从形而上到科学,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变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转向文学,把文学当做破除经院哲学那种毫无想象力的重智主义的解毒药人类少年时代的语言毫不造作,不是文学风格而是自然风格人文主义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文化和智力的统一——文明和表达知识和思想的拓展造就了一种精致的怀疑主义有些人梦想实现一种普世宗教的综合,以一种非教条的结构来体现所有的宗教,这就是后来自然神论的先声欧洲知识分子最初对路德大无畏的反叛行为倍感兴奋,但是很快就认识到,除了产生新的教条主义和对异端的迫害外,不会有其他任何结果,新教对艺术的破坏,天主教的狂热崇拜使他们厌恶
  •     过去读西方历史,或者是教科书宣扬的那样,从旧石器时代到第三次工业革命而发生的科技革命,也叫生产力变革,如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如何导致了阶级矛盾的爆发;或者只是一部战争史或政治史,那个种族或民族又与那个开战了,那个英雄又从乱世中崛起又继而失败,王朝和家族的变迁和更替等等。这部历史,关注的不是这些,而是思想如何影响到了行动;行动的结果又如何影响了思想的方向。这不是一部达尔文主义的进化史、也不是一部点鬼薄,它澄清了我们的许多误解。在叙述思想时,作者风趣的语言(也可能是翻译的风趣,也许也并没有,只是我的错觉)让人并不感到乏味。另外,或许一直是受葛兆光《中国思想史》荼毒太深,读西方哲学史时不免地希望能理解哲学家在世时的“一般世界”状况后,再去琢磨他们的哲学,也就是说当时哲学家的具备什么样的知识,以及这样的知识如何局限和扩展了他的思想/哲学视野。就象这本《西方现代思想史》序言所说的那样,一个伟大思想家的思想不是没有联系的,哲学学科抽取他的一部分,经济学抽取另一部分,法学又拿走一部分,那么这个人就变的支离破碎。而思想史是要还原这样的一个完整的人。并且要去探寻思想如何影响了人们的行动。而这样的思想史或许才是令我感兴趣的,以及期望研究的领域。读书笔记详见:http://opinion.blogbus.com/logs/8088225.html
  •     700多页的影印版电子书,一开始就没觉得能在短期内看完,尤其是书的扫描质量不太好,大概1/4的内容比较模糊,看着费劲。结果很意外,1个多星期就看完了,可见书本身还是好看的,至少能得到我持久的关注。确实,书翻译的很好,文风沉稳中带着轻快,流利的叙述中会不时出现一句幽默讽刺或感叹的话,让人不觉莞尔。内容的选择上可能也避免了那些特别艰深晦涩的内容,让人没有特别难啃的感觉。虽然因为内容覆盖面太广难免有些散乱的感觉,但不影响整体的质量。至于内容到底领会了多少,我只能说可以再多一点。说点具体的。书中最后说的一个“主义”是离现在最近的后现代主义,这部分除了在我眼前制造一片混乱无序的粒子雾外,没产生任何有意义的内容。再往前推点,就是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这俩其实也没怎么理解,基本上眼睛录入的是文字,大脑处理后的的最终产物是图像。结构主义的画面是一台牛逼的计算机。上面运行的是所有语言逻辑综合建模后的仿真程序(这东西又是啥那就不知道了。其实也不能够为人类所知道吧。语言的本质需要用语言之上的逻辑来分析和推倒,而人类的思想却逃不出语言的牢笼,只能以语言的形式来思考(这个或者也不是那么绝对,比如还有跟语言无关的艺术和彻底的无逻辑的胡言乱语什么的东西。可是这些东西又无法被语言主导的思维来判定其是否能够胜任对语言做出最终的审判。总之是很难搞的东西就对了)。然后,你输入任何的文本,输出的是一张分析报告,告诉你这篇文字的解构类型是9型5号intjp。了解了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就好理解了。解构主义的画面也是一台计算机,是前面说的那一台的量子化版。输入的是文本,输出的是什么不一定,只有解构者观察它时,输出才会坍缩成一份实在的分析报告,告诉你这文的解构类型是9型5号intjp或者别的任意一型。文科生真可怜啊,每天都要面对这些让人发疯的扭来变去的无定形。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教科书式的著作,文中隐含了许多不为中国人所知的历史真相,不喜欢历史的人读起来会觉得枯燥,喜欢在历史中寻找真相的人会觉得值得细读。本书许多史料与观点颠覆了中国学校历史教育的“成果”。据译者说,全书忠实翻译,只删除了一处:马克思与他的女用人育有一个私生子。我一听,非常吃惊,难道咱们到这年头连翻译一本学术著作也要考虑执政党的偶像的形象吗?是学术无自由,还是知识分子自然的反应?
  •     有点简单,但是清楚
  •     20140316
  •     沉湎于过去 , 可以逃避当下的沉沦时代, 过去的一切都是美的、文明的、真实的、高贵的。
  •     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期西方思想的一览,虽然大致按照时间划分,但是建构的连贯性非常强。
  •     不求甚解,通读也是一段征程。
  •     跟罗素西方哲学史(相比而言我更喜欢赵林邓晓芒的西方哲学史,对哲学本身的分析比较多,对思想能更好理解)写法感觉略像,背景啊什么的可能会扯得很多。但整个脉络很清晰,很全面,中间一部分的思想很令人激动,到了最后又让人有点不安。总之很好!
  •     历史在以不同的方式重复,而人本身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支离破碎。
  •     每一个在历史舞台上思考的能人,都离不开他的观众!
  •     想史是一定要读的,因为它能回答你所有的疑问
  •     说实话,翻译地不是很到位。但是思想无时间限制。
  •     写到结构主义作者终于忍不住公开吐槽了,哈哈哈哈哈哈。不过面对之后的晦涩与混乱,很难不让人产生对古典学者的无限好感。另外一种可能也是,因为我赶着下班。
  •     生动而简约地勾勒了近500年来西方思想的全景画卷。
  •     太赞
  •     信息量大,叙述方式很像隔空授课。是一本好书,所以读起来慢。
  •     一阵思想轰炸,现在想到思想二字就头大。只是宏观总体上了解一下,具体思想的理解还要阅读具体的专著
  •     对当下失望不已,才激起作者对西方思想史的巡礼吗?当这部著作完成时罗兰·斯特龙伯格是何心境,也许会曰“微斯人,吾谁与归?”
  •     作者对左派和欧陆哲学怀有明显的敌意,实在不符合严肃的学术态度。此外,作者对政治状况的谈论明显不够,对文学理论又未免谈的太多
  •     作为睡前读物,很兴趣地在1个半月读完,很不错。了解各种思想的起源,发展。进一步打开自己的认知。
  •     好书!
  •     常看常新
  •     还是很长知识!
  •     用了半年,断断续续终于读完了,短时间内应该不会二刷,虽然绝对是本好书!
  •     欠95颗星星
  •     高屋建瓴
  •     接连读了三天,终于读完了
  •     虽然啃完大部分都记不得了,不过总算对西方式有个大概的脉络
  •     感觉这本书个人观点还是很浓厚的,但是对作者的吐槽体欲罢不能。。
  •     读来有酣畅之感。临近期末考试在教室翻了一晚上,课本都没拿出来。。。
  •     译者是我老师!!我爱他!
  •     波澜壮阔!读过最好的历史作品。
  •     各种书商那里遍寻不遇,在神奇的淘宝上买到的二手书,2005年版。配合着《全球通史(下册)》一起先后读完。这本思想史,严格来说,应该叫做《思潮评论史》,对思想和思想家的介绍和深入分析偏少,基本上是连篇累牍地纵横评论,可以说斯特龙伯格博闻强识,对诸多通识有独到之见。但是,对于抱着了解西方现代各位思想大家之思想精粹的我而言,还是略略地感到有些厚望之下的失望。
  •     粗粗看了一遍,懂的懂,不懂的还是不怎么懂……不过不妨碍这本书写得真是利落流畅。比peter guy那种读书笔记式的好读多了……
  •     應該是目前讀過的哲學史里最有趣的一本了~充滿反諷,不知道是不是翻譯的緣故。
  •     写长评还是
  •     可能会被说浅,但是这种宏观上的俯瞰和巨大信息量带来的快感正合我意。
  •     作者以平实的语言阐述了西方许许多多的思想哲学,没有故作姿态地把哲学描述成晦涩的东西,如一个温柔的智者那般,细心梳理各种繁杂的信息,以最简洁高效的方式让我们吸收了几百年来无数学者努力积淀下来的思想精华,迎合了我等无知少年对知识的严重渴求。
  •     配合全球通史
  •     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文笔优美,通俗易懂,让我了解了西方近代思想史。
  •     科普读物,可以做了解…………
  •     阅读流利度上给5分,内容上适合当启发性读物
  •     快速过了一遍
  •     大一就想看,大五才读完。最精彩的,还是马克思、达尔文、尼采、弗洛伊德。每个时代的人类都与永恒保持相同距离。
  •     上个月的目标没有实现,但是这本书真的好看。这个月的目标之一就是写一篇这本书的读书笔记。自己没有读完就借给了两位后来读哲学的俩
  •     第一遍读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第二遍则甚是喜欢文风
  •     文风轻松但不免庞杂
  •     欠了后面好几章的笔记还没做,啊啊啊啊,谁来叫醒我这个装睡的人呐
  •     非常好
  •     8.8分
  •     读完了才发现,很多你苦思冥想都没有得到答案的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别人解决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