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辱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00-11-1
ISBN:9789576217630
作者:柯慈
页数:330页

作者简介

順從愛情慾望的大學教授 被道德規範剝奪了一切地位
才發現連在自己的土地上立足 也得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但當一切都粉碎後,希望就會透出來
一位大學教授David Lurie與學生發生不正常的關係,因拒絕認錯被迫離開教職,前往女兒Lucy的農場尋求平靜。但在造訪中所發生意外及暴力事件,卻凸顯長期種族隔離政策下,不同文化間無法融合的差異及敵對,也衝擊了這對父女的關係。面對發生在自己及至親上的不幸,David被迫接受異於本身價值觀的現狀,卻也對自己的生活感到無比的絕望。但在被迫離職、被搶劫、女兒被侵犯的屈辱之間,David的心情卻漸漸平靜,逐漸歸零,在混亂的糾葛中,彷彿看到一絲希望的曙光。
1999年布克獎得獎作品

1999年紐約時報編輯選書
2000年「大英國協」最佳書獎
2000 中央閱讀十大好書
2000 金石堂年度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書
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十餘週
2000 誠品Top 100推薦書
2000 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譯者為孟東籬,並盛讚此書為一藝術品


 屈辱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J.M.柯慈获得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时,瑞典皇家学院在对他的评述当中出现一句非常有趣的话,他们说柯慈的作品是“长久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最容易阅读的”。在一般的直观印象中,当一个作家的作品被形容为“容易阅读”时,其背后隐含的意义其实是“大众与通俗”,而这两个词又常常被自诩为文学家的人所不齿。也许瑞典皇家学院说“容易阅读”单纯是称赞柯慈以通俗的手法便能达到文学高度,不过乍然见到这样的评述还是不免予人一种耐人寻味的感受。柯慈于1940年出生在南非,单从这点就很容易推论出来,柯慈的作品以批判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为主。不过柯慈特有的“夹缝人”背景,又使他的作品在立场、视角和风格上有别于一般的反种族主义者。长久以来,南非的白人与黑人之间便存在严重的种族冲突。柯慈虽然是出生在南非的白人,但却属于当权的英国殖民者所轻视的荷兰后裔,尽管他同时能说流利的英语和南非斐语,但两边都视他为“非我族类”。加上家中有一个酗酒的父亲和一个忧郁的母亲,柯慈的成长阶段可说是艰辛和孤立,归属感全无。柯慈从开普敦大学毕业后便到英国工作四年,之后又转往美国攻读语言学博士。取得博士学位后,柯慈继续留在美国担任助理教授,最终因为申请绿卡被拒而回到南非。柯慈申请绿卡之所以被拒,主要是因为他曾经参加反战游行,被列入美国当局的黑名单之中。从1972年到2000年,柯慈在开普敦大学担任过许多职位,2001年移民至澳洲并于2002年正式入籍澳洲。从柯慈的经历可以看出来,他始终处于漂泊之中,而他最终移民澳洲的决定,一般猜测与他和南非黑人政权之间的歧异有关。置身于白人与黑人的种族冲突漩涡当中、身为白人却被排挤在主流之外,就是这种特殊的状态,使得柯慈的作品虽然大多以批判种族主义为主题,但却是站在局外人的立场上,采用冷静观察的客观笔调来进行批判与剖析,有别于大部分同类型作家所特有的伤痛或愤怒风格。除此之外,语言学的专业背景,也让柯慈更愿意探索不同的写作形式,在作品结构上投入更多的心思,因此柯慈的作品基本上都采用了不同的写作手法。■《屈辱》是柯慈的作品当中极为特别的一部,这部小说获得1999年的布克奖。就写作手法来说,《屈辱》并未像《等待野蛮人》那般采用寓言小说形式,也未像《仇敌》那样采用后设小说的写法。实际上,《屈辱》的写作手法很普通、也很平铺直述。让这部小说格外特别的,是里头所采取的立场。《屈辱》也是一部批判种族主义的作品,但不同于大部分其他作品,《屈辱》讲述的是白人在南非、在后殖民主义时代所承受的不公平待遇和所背负的种种屈辱。想当然尔,这样的视角和立场,在南非引发许多争议。《屈辱》的主角是52岁的白人教授大卫,这是个经历二次婚姻失败,因为教育改革而丧失教学热情的垂老男人。除了生活浑浑噩噩外,平时也只能靠招妓来满足个人的生理需求。虽然说是招妓,但大卫的性伴侣很固定,他自觉和对方之间存在金钱关系之外的感情,直到某此他在街上偶遇到这个妓女带着两个孩子,而对方就此拒绝和他继续往来后,他才明白对方自始至终只当他是个嫖客,而且是一个可能破坏自己现实生活的嫖客。大卫后来迷上自己班上一个只有二十岁的女孩,在他主动的追求下,两人陆续发生了四次性关系。整个往来的过程中,有大卫主动找对方、也有对方主动找自己,不过大卫清楚知道,尽管自己很迷恋对方,但对方对自己并没有同等的热情,只是他还是忍不住内心的怜惜之情,主动为对方修改上课的出勤记录和考试分数。结果女孩后来竟然向学校提出性骚扰的告诉,而修改记录和分数就成为罪证。学校为了大卫的事情特地召开一场秘密听证会,会上形成两派不同的意见,一边基于女权和教师操守要求大卫深刻认错,一边则希望能透过一则简单的公开声明将伤害减至最低,毕竟类似的事情并不少见。然而大卫却始终拒绝为自己的行为提出任何解释或辩护。虽然不知道女孩控诉他什么,但他说无论对方说什么,他一概承认。只是他绝对不会为此向任何人解释或发表任何声明,即使是被学校辞退也在所不惜。大卫认罪但不认错。大卫在离开学校后便去女儿露西的农庄暂住。露西年纪接近三十岁,身材日渐肥胖走样。她是个女同性恋者,早期和一群嬉皮一起到农庄过公社生活,在其他人纷纷离去后,靠着大卫的经济支持买下这片农庄,如今独自一人在此生活。露西在当地的生活说不上好,毕竟一个白人女人独居既不安全、很多事情也力有未逮。幸好隔壁的黑人邻居贝德路斯经常为露西提供帮助,而露西也将自己土地的一部分卖给对方作为代价。大卫搬到露西家后,一边帮着农务,一边到当地的兽医医务所担任义工,协助人道毁灭那些遭到遗弃、病弱的狗儿。尽管大卫不是一个热爱动物的人,但对于清洁队员处理狗儿尸体时的冷漠怠慢还是感到难以接受,他因此亲自操作焚化炉,以求为死去的狗儿保有最后的尊严。大卫在露西家度过一段平静的生活后,一件惨事突然降临在两人头上。那天,农庄上突然来了三个南非黑人,两个大人和一个男孩。三人除了打伤大卫、抢走家中财物,还强暴了露西。大卫怀疑黑人邻居贝德路斯跟这件事情有关,事实上他后来也发现三个暴徒中的那个男孩就是贝德路斯的亲戚。然而对于发生的事情,露西的反应却极为奇怪,她不但不愿提及强暴的事情、拒绝对暴徒提出告诉,连当面质问邻居黑人贝德路斯都不肯,只装做什么都没发生过。对此,大卫非常不能理解,他原本以为露西是害怕对方报复,因此也提议露西将农庄托管给别人,暂时离开一段时间,等当地仇视白人的情绪不再之后再回来,或者干脆将农庄卖给贝德路斯,自此远离当地。对大卫所有关于离开和找警察帮忙的建议,露西全部都拒绝,她坚持要留在自己的农庄里头,也明白指出在当地,警察一点忙都帮不上。结果露西不但没有指控或责骂贝德路斯可能涉及的暴行,为了留在自己的农庄里,她甚至同意贝德路斯提出的条件,让他将露西纳入他的保护之下。换言之,就是露西成为贝德路斯名义上的妻子或妾,所有土地都归贝德路斯,自己则保有房子的所有权,可以安心地继续住下去。对于露西的决定,大卫倍感无奈,只好落寞地离开。在回家的路上,他专程绕去控诉自己性骚扰那女孩的父母家,他想向对方解释自己的行为,不过对方想要的还是道歉和忏悔。大卫虽然心中不认为自己有错,但他还是说出抱歉两字,甚至还下跪磕头。在回到家时,大卫发现自己已经成为当地不受欢迎的人,家也遭到破坏入侵。收拾好一切后,他试着让自己专注在一个实验歌剧的创作上,将拜伦与情妇德蕾莎的故事改编成一部动人的爱情剧,然而德蕾莎是个弃妇的事实,在大卫心里如何也唤不来拜伦的爱的回应。■后来,大卫又再次回到露西的农庄,因为露西怀孕了,也毫不犹豫地决定留下这个孩子。对此大卫没有再多说什么,充分尊重露西的决定。他自己也重回兽医医务所当义工,继续协助弃养狗儿的人道灭绝工作。当时有只年轻的三脚狗特别依恋大卫,但大卫最终还是毅然将这只狗儿送上灭绝的路上,毕竟,这是无可逃避的结局,一再拖延也改变不了什么。《屈辱》的内容呈现的是昔日强者的尴尬处境,是白人殖民者在南非沦落为弱者,如今不得不背负过往原罪、承受种种屈辱的困境。主角大卫之所以在学校公听会上拒绝为自己抗辩,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教授这个事实,就已经注定自己必须扮演加害人的角色、必须承受遭到谴责的命运。在现有体制中,教授是握有权力的一方,学生是受权力钳制的一方,因此只要两方发生关系,无论背后原因和实际过程为何,结论只有一种,那就是教授一定有罪,学生一定无辜。正因为如此,大卫选择不道歉、不求饶以保有最后的尊严。正如同他选择亲自操作焚化炉,为那些注定要被灭绝的狗儿保有生命的尊严。露西的经历更是赤裸裸地说出南非白人如今的悲惨处境,从主流阶层沦为边缘少数人,人人都背负着殖民者的历史原罪,但在现实里却对黑人的仇恨毫无招架之力,得不到政府和警察的保护,土地遭到掠夺、女性遭到强暴。要不是弃甲逃跑、远走他乡,要不就是硬生生地吞下种种屈辱、低头臣服。然而,就像大卫像女孩的父母道歉、甚至下跪磕头,终究改变不了必须承受各种屈辱的命运。也像那只仍旧身强力壮、但业已残废的三脚狗,终究注定要被人们抛弃和灭绝。对于南非存在的种族冲突,柯慈以非常冷静的笔调写出了一个人们极不习惯的情景,一贯被视为迫害者的白人摇身变为后殖民时代的受害者,书中所说的究竟是特例抑或是普遍情况?同样让人不习惯的是,书中描绘的还是一个无从解脱、至死方休的种族冲突困局。无论如何,柯慈在最后结局处还是留下一个略带美好的愿景,那就是露西对家的坚持和对新生生命的期许:待到下一代,白人与黑人之间产生血的融合,彼此再也分不出你是你、我是我时,这些过往的恩怨便能随风而去,所有人也能在同一片土地上共同前进。
  •     (2003-05-21) 看完這本書整整二週了, 此時想提筆寫時, 發現沈澱太久的思維已然溶解. 遭受屈辱的主角, 是自願要被屈辱的吧? 或許太順遂的人生, 太規律的步調, 使他覺得煩悶, 非要有點什麼刺激才行, 才稱得上不枉此生吧. 真是出於無奈而非自願的屈辱, 應該算是女兒的災難, 這和這個環境的種族意識有關, 這種屈辱可能沈重到局外人難以體會的程度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南非作家
  •     有點想像不了,也有點接受不了,身體與大地的關係可以這樣理解,白人女子自願的將身體獻出,為眾白人對非洲黑人的過錯作補贖,對於作者能兩次贏Booker Price和Nobel Price感到有點驚訝
  •     我读过的名字叫越界
  •     甚麼都要代價,雖然付出代價不代表最後能獲得甚麼,換得甚麼。問:如要捍衛一些重視的東西,你願意以多大的代價去換取?又,如要在餘生裡忍受屈辱(作為一種代價),你猜想自己到最後能釋然嗎?
  •     用性慾與藝術創作尋找生命救贖的孤獨的個體
  •     好看,但未孚預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