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焕先语言论集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0
ISBN:9787560702087
作者:殷焕先
页数:367页

内容概要

殷焕先(1913~1994)
语言学家。字孟非,别号居养室客,笔名齐中、徐兹,江苏省六合县人。1936年入中央大学中文系,师从赵少咸等先生。1940年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师从罗常培、唐兰、王力、袁家骅等先生。后曾任教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等。历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会理事、学术委员、顾问,山东省语言学会理事长,山东省方言研究会理事长,古文字研究会理事长,《中国语文》编委,《文史哲》创办者之一及编委,《语言研究》(中国科学院语言所)编委,《学术月刊》特邀编委,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华中理工大学语言研究所客座教授,山东省方言普查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方言志主编,《经籍纂音》执行主编,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教研室主任、教授等。他在语言文字领域的贡献以音韵、文字方面为最突出,在文字改革、方言调查、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教学方面也做出了很大成绩。在音韵学方面,著有《释“通塞”》(山东大学,1978年)、《上古去声质疑》(山东大学,1980年)、《破读的语言性质及其审音》(《山东大学学报》语文版1963年第1期)、《音韵学讲义》(山东大学,1956年)、《古韵学讲义》(山东大学,1948年)、《〈切韵序〉〈音辞篇〉注释》(山东大学,1978年)、《方言与音韵》(《东岳论丛》1980年第1期)、《字调和语调》(新知识出版社,1957年)等。认为探求“支、脂、之”三韵有别的原因,可从“语言避忌”的角度来考虑;重视《切韵》本身组织考证的内证。对学术界所构拟的上古音(周秦音)“声调系统”大胆地提出质疑。认为“(上)古无去声说”与古文献所反映的事实是格格不入的。因为,上古的“去声”作为一个音类是存在的,这一点连主张古无去声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反切释要》(山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一书,是他为了将作为“绝学”的音韵学变成“通学”,使之通俗化所做的一大贡献。该书是在《反切释例》(《中国语文》1962年第8、9期)、《反切续释》(《山东大学学报》语文版1963年第4期)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他为了让人们能够掌握反切方法,在书中首先举一些能直接切出正确读音的例子说明反切的根本原则,然后再把不能直接反切出正确读音的情况分类进行解释,共分为20类。该书运用语音演变的规律,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对反切进行解释,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学术界的重视。《联绵字简论》(1980年)及《联绵字的性质、分类及上下两字的分合(联绵字简论之一)》(《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1979年第2期)、《联绵字简论之二》(《山东大学学报》语文版1980年第1期)是他多年研究古文献中的联绵字的成果。认为联绵字对研究古音、古义的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很可宝贵的材料。在方言调查、文字改革等方面,除常年开设方言学、文字改革等课程外,他还著有《推广普通话运动中的方言调查工作》(《文史哲》1956年第1期)一文,对方言调查在普通话推广与教学中的意义做了说明,并提出了一些简易可行的调查方法。他的《汉字的组形和汉字的简化》(《山东大学学报》语文版1963年第2期)、《谈词语书面形式的规范》(《中国语文》1962年第6期)、《汉字改革和汉字规范化》(《文史哲》1956年第7期)、《汉字简化中的“系统”和“类推”问题》(《文史哲》1955年第11期)、《汉字平议》(山东大学,1980年)等论著,是他在文字改革、汉字的整理与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不少建设性意见,提出了汉字的“构形观”、汉字的“发展观”和识字教学的“千字观”。另外,他还为推行“暂拟系统”而撰写了《谈连动式》(《文史哲》1954年第1期)、《句子形式做谓语》(《语文学习》1954年第1期)、《复杂的谓语》(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法和语法教学》论文集,1956年)等文章。


 殷焕先语言论集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语言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