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价值尺度

出版日期:2015-9-1
ISBN:9787108045397
作者:王宏斌
页数:564页

内容概要

王宏斌 河南洛阳人,1954年生。先后就学于河南大学历史系、中山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著有《晚清货币比价研究》等。

书籍目录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学术回顾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顺治与康熙初年的“银贵钱贱”(1644—1674年)
一1644—1681年银钱比价的波动形势
二清廷的各种调剂措施
三时人关于银钱比价变化的各种看法
四影响本时期银钱比价波动的主要因素
五西欧的“价格革命”与中国的银钱比价
六关于顺治与康熙初年银钱比价波动原因的分析
小结
第二章康熙中期银价暴跌的成因(1674—1690年)
一1674—1690年银钱比价暴跌情况
二时人关于银钱比价变化的一致看法
三米价、物价与银钱比价
四关于本时期“银贱钱贵”原因的分析
五“三藩之乱”与银价的暴跌
小结
第三章康熙后期的银价再度上涨(1690—1705年)
一1690—1705年的银价上涨情况
二官方的调剂措施
三玄烨等人的看法
四米价、物价与“银贵钱贱”
五影响本期银钱比价波动的主要因素
小结
第四章从康熙晚期到乾隆中期银价的再度下跌(1706—1770年)
一1705—1770年的银钱比价波动情况
二清廷对于“银贱钱贵”的应对措施
三时人关于银钱比价变化的各种看法
四银钱比价与粮价
五1703—1770年铜铅锡价格波动概况
六关于本期银钱比价波动原因的分析
七“银贵钱贱”与铜钱数量
小结
第五章乾隆中后期“银贵钱贱”问题的第三次出现(1771—1797年)
一1771—1797年银钱比价的波动形势
二官方的应对措施
三银钱比价与粮价
四小钱与“银贵钱贱”
五影响本时期银钱比价波动的金属价格和成分因素
六“重银轻钱”与“银贵钱贱”
小结
第六章嘉庆初年银价的暴跌问题(1797—1805年)
一1797—1805年银钱比价波动形势和官方的应对措施
二银钱比价与粮价物价
三影响本时期银钱比价的制钱金属价格与成分分析
四国内战争与“银贱钱贵”
小结
第七章嘉庆道光时期的“银贵钱贱”及其成因(1805—1853年)
一1804—1853年银钱比价波动形势
二洋钱与“银贵钱贱”
三鸦片与“银贵钱贱”
四世界白银产量的减少与中国的“银贵钱贱”
五银钱比价与粮价
六银钱比价与物价
七钱票与“银贵钱贱”
八小钱与“银贵钱贱”
九铜价下跌与“银贵钱贱”
十“银贵钱贱”的动力与方向
小结
第八章咸丰同治年间银价暴跌及其成因(1853—1866年)
一1854—1865年银价暴跌形势
二银钱比价与粮价和物价
三“铜贵钱少说”
四关于“白银人超说”的商榷
五“世界银价下落说”析疑
六战争与银钱比价下落
小结
第九章同治中后期银价增昂情况及其成因(1866—1874年)
一1866—1872年银价增昂情况
二白银流出流入与银价增昂
三世界金银比价与中国银钱比价
四铜价下跌与银钱比价的变化
五银钱比价增昂与商品经济的恢复发展
小结
第十章光绪时期银价下落与币制改革(1875—1905年)
一1875—1905年银价下落概况
二银价持续下跌与粮价上涨
三银价下跌的原因
四光绪时期的币制改革
小结
第十一章光宣之际银价增昂与制钱制度的终结(1905—1911年)
第十二章清代银钱比价波动与官吏贪污手段
第十三章清代货币数量学说与银钱比价波动
第十四章货币名目主义与咸丰钞票发行始末
第十五章货币名目主义与咸丰大钱的兴废
简短的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作者简介

清代中国处于白银时代,实行的是银两与制钱并用的货币制度。清代市场上的银钱比价始终变化无常,波动不已。每一次银钱比价波动,都对国家财政和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影响,对政治、军事和外交也有一定刺激作用。研究清代货币价格波动问题,测试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作者用近三十年的时间,系统地查阅了原始档案资料,广泛阅读清代论著和笔记,并根据这些可靠的物价资料,进行大量推算和评估。
《清代价值尺度:货币比价研究》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内容展开研究:重建有关银钱比价波动的事实,划分银钱比价波动的阶段,说明银价上涨或下跌的幅度以及影响的范围;详细说明当时朝野人士围绕着各个时段银钱比价的变化展开的讨论和采取的措施,分析其利弊得失;借用物价、粮价和金属系统价格资料,关注制钱质量和重量的变化,分析银钱比价变化数据,构建系统的价值资料体系;总结分析后人研究成果,展开学术对话。


 清代价值尺度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