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伏尔泰/名人的真实故事系列丛书

出版社:未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41748813
页数:120页

章节摘录

西雷庄园    伏尔泰初到西雷庄园,爱米莉并没有同行,她在巴黎继续着往日的社交,尽情地享受着巴黎上流社会的繁华生活。除此之外,她还一直跟法国著名科学家莫伯都依认真地学习数学。1734年10月,爱米莉离开巴黎,来到了西雷伏尔泰的身边。爱米莉是一个耐不住寂寞的人,在西雷庄园单调、枯燥的生活,她很快变得不耐烦,多才幽默的伏尔泰也留她不住。当她在圣诞节来临前再度前往巴黎后,伏尔泰只好独自一人在西雷庄园埋首于他的文学创作。不过,身在巴黎的爱米莉并没有忘记她落魄中的情人,在巴黎的社交中,她也在积极为伏尔泰斡旋。在她的努力下,1735年3月,国王撤销了对伏尔泰的密札通缉。3月底,伏尔泰终于回到了巴黎。    伏尔泰不在巴黎的这段时间,莫伯都依成为巴黎上流社会的新宠。等伏尔泰回到巴黎时,才发现整个巴黎的目光都聚集在莫伯都依身上。自视甚高的伏尔泰对巴黎上流社会的善变感到十分气愤,风头正盛的莫伯都依更让他妒火中烧。他开始极力地贬低人家,并准备拿出自己更多的作品与莫伯都依一比高低。    伏尔泰刚从英国回来时,曾模仿莎士比亚的《裘力斯·恺撒》写成悲剧《恺撒之死》。在这部讲述恺撒遇刺事件的悲剧中,伏尔泰并没有按照史实来塑造人物,而只是想借用罗马帝国时期的专制与共和的名义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为了打击一下莫伯都依的嚣张气焰,伏尔泰将他的这部悲剧交给了一所中学的学生们排演。1735年8月,《恺撒之死》首次公演,大获成功,伏尔泰对此颇感快慰。然而没多久,《恺撒之死》就遭到了几个小人的利用,他们以此大肆攻击伏尔泰,指责他的作品具有危险的煽动性,鼓励弑君篡权。在这起事件中,伏尔泰居住在西雷庄园的秘密也被曝光,而他与夏特莱侯爵夫人的关系更被传得沸沸扬扬,伏尔泰一时间陷入万分窘迫的境地。    除了《恺撒之死》带来的烦恼外,因为伏尔泰自己的大意,他的《奥尔良少女》也给他带来一场不小的风波。据说,当时的法国司法大臣因伏尔泰这个惯犯死不悔改,曾扬言道:“如果他(指伏尔泰)胆敢把那些诗篇印出来,一定把他活埋在牢里。”因为这场风波,伏尔泰又不得不从西雷庄园逃往洛林,躲藏起来。后来,在爱米莉和朋友的活动下,他才得以再次返回西雷庄园。    经历了这些波折,爱米莉也下定决心来到西雷庄园,打算好好陪伴在伏尔泰身边,以免这个孩子一样不安分的情人再惹出什么事端。在西雷庄园这段时间,伏尔泰和爱米莉开始了一段亲密无间的共同生活。    1736年,身在西雷庄园的伏尔泰写了一首名《摩登人物》的哲理诗。在这首诗中,他巧妙地为当时的奢侈生活做辩护,嘲笑古希腊的黄金时代和基督教的伊甸园,讽刺冉森教派所倡导的简朴生活的道德观。伏尔泰创作这首诗的初衷与18世纪法国崇尚古典主义的风气有很大关系。当时的法国人不仅在文化上崇尚古典主义,生活上的尚古主义也蔚然成风。伏尔泰本人虽然有文化尚古主义的倾向,但坚决反对生活上的尚古主义。在他看来,人类早期缺乏享受舒适生活和追求精美艺术的意识,这并不是美德,而是愚昧无知的表现。早期的人类之所以那么高尚无私,与他们自身的品德无关,而是因为那个年代一切东西都归集体所有,人们因为生活所迫才表现得那么完美。至于他们没有私有财产的观念,也完全是由于他们一丝不挂、一无所有的缘故。    伏尔泰这种观念的形成一方面是受他从未远离奢华圈子的生活经历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受他作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对私有制进行辩护的使命所驱动。事实上,在18世纪上半叶,像伏尔泰这样为追求舒适生活做辩护的大有人在,其中一部分人从经济基础着眼,把奢侈生活看作是增长财富、促进商业发展的手段。与这种从经济基础角度出发的观点不同,伏尔泰是从人自身的角度出发阐述这一观点的。在他看来,奢侈生活其实是艺术和肉体上的享受工具,它的出现和发展体现了人是一个有理性的存在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伏尔泰的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真正的目的是借此反对宗教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和向往幸福生活的人道主义,这种观念在他的这首《摩登人物》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摩登人物》写成后,伏尔泰非常谨慎地将它在自己几个可信赖的朋友们中间传阅。然而,一个意外的机会还是使它落到了法国政府手中。它被认为是一部恶意中伤基督教、属于异教的作品,因为它居然敢亵渎圣灵,“暗示什么亚当从没有修过胡子,剪过指甲,皮肤裸露被太阳损害,还享受着与夏娃的肉体关系。”1736年12月22日,伏尔泰在巴黎的好友里舍利厄公爵夫妇的一封告急信匆匆寄到了西雷庄园。公爵夫妇告诉伏尔泰和爱米莉,当局对《摩登人物》极为不满,劝他们想办法暂时避避风头。伏尔泰一刻也不敢耽搁,冒着大雪和刺骨的寒冷,登上了前往荷兰的马车。途中,他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逗留了一晚。    这一次,伏尔泰逃到了曾留下他美好初恋记忆的海牙。在海牙,他享受到了意料之外的礼遇。达官贵人、社会名流的鱼贯而至,以及那些百听不厌的恭维言语,令伏尔泰迅速忘了逃亡生涯的不快,他又变得欢快起来。带着这种快活的心情,他再次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重新修订已经发表过的一些著作。丰富的人生阅历,进步的思想积淀,娴熟的艺术技巧,使他的作品更加完美起来。    伏尔泰出逃后,爱米莉以及夏特莱侯爵,还有里舍利厄公爵夫妇则在法国国内四下活动,疏通关系,为伏尔泰争取回国的机会。1737年2月,伏尔泰在众多朋友的帮助下,得到了返回西雷居住的许可。3月初,他终于又回到了这里。P87-91

前言

作为一代先贤,苏格拉底一直被认为是为信仰和真理献身的圣人典范。他一生未能留下任何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弟子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得以传世。虽然如此,苏格拉底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却是无人可及。他的思想被认为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纪元,更给柏拉图等后一辈人以深刻而巨大的影响,从古罗马到后世的西方哲学中,至今我们依然能看到苏格拉底学说的影子。    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国人才济济,一大批在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巨匠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伏尔泰就是其中之一。他出身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因为不羁的性格和反抗专制制度的决心,曾再三触怒法国当政者,也因此被一再流放,甚至驱逐出境。他渴望得到王室的认同,以实现他的政治主张,同时又竭力维护自己身为独立知识分子的自由与自尊;他曾积极参与和扶持“百科全书派”的活动,也曾为蒙受冤屈的弱小者四处呼吁,伸张正义。伏尔泰生前就以自身的独特魅力征服了无数人的心,直到今天依然不减。    在本书中,我们将以苏格拉底和伏尔泰的人生经历为线索,为您生动再现他们生前的种种事迹,期待与您一起通过大师们的跌宕命运走进他们的灵魂世界。

书籍目录

苏格拉底  雅典的“黄金时代”  双亲与挚友  社会大学  貌不惊人  最智慧的人  对大自然的疑问  辩证法与灵魂不灭  “智慧的助产士”  三次参军  身为人夫和人父  出任公职  “三十人僭主集团”  指控  辩护  从容赴死伏尔泰  和死神开的玩笑  父亲的管教  巴黎的“浪荡公子”  初入巴士底狱  第一部戏剧《俄狄浦斯》  再入巴士底狱  在不列颠  《哲学通信》  再回巴黎  夏特莱侯爵夫人  西雷庄园  与普鲁士王子相识  离开柏林  国王的侍臣  亲密爱人离世  蛰居日内瓦  与“百科全书派”  民间斗士  好客的主人大师离开

编辑推荐

在魏广振、云飞扬主编的《苏格拉底伏尔泰》中,我们将以苏格拉底和伏尔泰的人生经历为线索,为您生动再现他们生前的种种事迹,期待与您一起通过大师们的跌宕命运走进他们的灵魂世界。作为一代先贤,苏格拉底一直被认为是为信仰和真理献身的圣人典范。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国人才济济,一大批在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巨匠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伏尔泰就是其中之一。

作者简介

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更迭悄无声息,让人不以为意。然而,翻开人类历史的漫漫长卷,我们总能听到许多年前传来的声声巨响,那些重要人物的出现和他们的作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这些伟大人物传奇的一生令我们感动和震撼!
当我们为人类所创造的辉煌文明骄傲时,我们怎能忘记那些曾经为此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历史名人。魏广振、云飞扬主编的《苏格拉底伏尔泰》能让今天的读者感受到名人们所处的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感受到名人们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而进行的史诗般的创造历程,感受到心灵的启迪、激励和荡涤,更能让我们多一份深深的思考。
谨以《苏格拉底伏尔泰》向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名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也向阅读此书的所有读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苏格拉底伏尔泰/名人的真实故事系列丛书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