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我撒了谎

出版日期:2016-4
ISBN:9787544277739
作者:[德] 丹尼尔·凯曼
页数:150页

内容概要

丹尼尔• 凯曼(Daniel Kehlmann)
德国当代作家,评论家。1975年出生于慕尼黑。后考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与德国文学。
1997年出版第一本小说《贝尔宏姆的想象》。2003年,小说《我与康明斯基》为他赢得世界声誉。2005年,刚满30岁的他出版《丈量世界》,被译为40多种语言,销量突破200万册,被誉为二战后德语文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2008年获托马斯•曼奖。

书籍目录

抢银行 1
杀 25
在阳光下 43
解脱 69
火 79
批评 101
斋戒 115
雪 135

作者简介

他是个小职员,生活波澜不惊。当几个意外的零飞到了他的账户金额末尾,他携款登上了一架飞往遥远大陆的飞机,逃离了平庸。
他是社会精英,身兼话剧演员和主持人。在一次旅程中,一个对他的表演和主持大肆批评的乘客让他迈向自省之境,逃离了虚荣。
他是肥胖患者,总是仓促地参加不必要的竞赛。在与饥饿的抗争中,他丢掉了工作,失去了女友,却触碰到了时空的真实感,逃离了虚无。
---------------------------------------------------------------------------------
★每个人都有一颗等待离开的心,离不开的,只是离开本身
★全球超级畅销书《丈量世界》作者短篇力作
★比《名声》更讽刺幽默,比《丈量世界》更出其不意
当生活在别处时,那是梦,是艺术,是诗。——米兰·昆德拉


 我承认,我撒了谎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德国作家丹尼尔•凯曼以《丈量世界》一书一举成名,可惜我没有读过。看的是其短篇小说集《我承认,我撒了谎》,八篇,每篇约莫万字的故事折射着人世间的现实与生活,让人不禁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感叹良多。首篇《抢银行》,题目虽然惊悚,但故事却非常人所预料那般。主角马库斯•梅灵,一个连自己年龄都弄不清的34或35岁的单身男人,是一家机关小小的公务员。每日的工作单调、乏味,毫无创新和乐趣可言——审阅即将升职人员填写的表格,找出格式上的错误。一年四季按相同的节奏和规律生活作息,没有电视电脑,唯一的娱乐消遣是阅读探险小说,甚至把《白鲸》读了四遍。一个庸常无为的人,不敢也没有能力改变生活现状,即使心里渴望改变期待冒险,但只能通过阅读冒险故事饮鸩止渴。这与我们平常人又有何不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告诫人们不要庸庸碌碌地过一生,但又有几人可以做到?!我以为现实中的大多数人都和梅灵一样,朝九晚五,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地过活。不少人还有购买彩票奖券的习惯,希望一夜暴富。而故事的主角便经历了如此神奇的一幕。信贷银行的高级职员爱尔维拉•施密特由于和未婚夫大吵一架后神情恍惚,在工作时错误地给梅灵的账户打入一笔天文数字。小说毕竟是小说,按常理,这种情形是会发生,但又很快被补救,但在此却成了一错再错的人生转折。不得不说,凯曼的独到之处在于描写,最精彩的桥段就是梅灵发现存款暴增后,报着侥幸去取款得过程。出色的心理和动作的描绘确实应合了标题“抢银行”。在取钱的过程中,我们读到了梅灵的多次犹疑不定,他内心矛盾胶着,良知天使和欲望恶魔进行着攻防战,当然最终突破道德困境,突破个人的底线。其实没有必要批判梅灵,大部分人遇到此事也会犹豫,也会做出侥幸的尝试,每个人心中都装着梦,都不愿平淡过日子。而第二篇《杀》中,小男孩的举动则更为大胆,更具有主动性。他试图通过暴力打破日常的庸常与平静,和一成不变的日子以及小镇生活来一次决断,当然这也只有在青少年时期才会有的冲动和激情,还有那无所畏惧的改变生活的勇气。而反观《在阳光下》中的那位一生致力于研究彭瓦尔的学者,他尝试过走出研究对象给他生活设定的限制,他企图通过一种只有在形而上有意义的方式克服彭瓦尔对他的影响,可竟然连这么卑微的对抗都失败了。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他的怯弱,他不敢真正走出他熟悉的领域,去尝新去求变。如何在庸碌人生里寻求突破,是个难题,每个人的情况皆不相同,唯一共同的是能不能拿出勇气,去踏出实际的一步。
  •     法国小说家阿贝尔•加缪有句名言:“真正的生活是在撕裂内部出现的。生活,就是撕裂本身。”德国作家丹尼尔•凯曼在其著作《我承认,我撒了谎》上所做的便是毫不留情的撕裂着生活的假象,当一切分离之时,人们自会辨别生活的虚实。这是一部非常迷人且富有喻意的短篇小说集,作者坦诚且冷静地向读者道出生活的实相,他用极短的篇幅便勾勒出一些真实不虚的存在。凯曼这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八个故事,描述了八种不同的性格与生活:生活规律的公务员、内心邪恶的小男孩、崇拜偶像的教授、善于隐藏的罪犯、思想僵硬的小人物、毫无实力的演员、骄傲自满的胖子、目前一空的独裁者。凯曼用故事的喻意刻画当下人们最具代表的特征――精神荒芜、顺从生活。他把人与生活的关系进行冷静而清晰的思考,这在其小说之中显而易见。他用这八个不同的故事撕裂一张张掩盖于生活之上的假面,令人们洞悉生活看清自己。在凯曼的这部书之中,有一个名为“马库斯•梅灵”的公务员,一位银行职员的失误令其账户余额翻倍增长,面对这笔飞来横财,梅灵决定全额提出,并带着这些钱远走高飞。梅灵似乎被幸运之神眷顾,他毫无准备的就实施了自己这个大胆的想法,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从头至尾居然没有人发现他心中的不安,正是在没有暴力行为的情况下,他成功的收获了银行之中不属于自己的钱财,凯曼为这个故事命名为《抢银行》。如果我们将这个故事仅仅视之为人性贪婪的表现,那将无法真正的理解凯曼在其中的用心――我们是要顺从于墨守成规的生活,还是迈出改变自己的第一步,即使这种改变并不在道德范畴之内。假如文学作品只是一味地顺从于道德,那么凯曼的故事之中应该以人物的角度去批判与挑剔其自身行为之中的善恶,因为我们常用善行恶事来判定一个人的品德高低。但在这部作品之中,作者并没有设定道德框架,在他的这些故事中所要表现的只是生活纯粹的一面,人们应该要自主于生活,还是顺从于生活。在文学的世界里,已经有不少出类拔萃的作家尝试通过文字表达的方式去探索生活的本来面目,以发现人与生活的矛盾所在。于是他们塑造了不同的人物与生活经历,用深沉或轻松的语调,以幽默或讽刺的口吻,喻以故事或借以典故,详尽的长篇或精简的短篇,为的都是要究竟生活的实意。 当我们一开始谈论这些故事之中的主人公时,便已经悄然的为这些人物贴上了一个特定的标签,凯曼所做的便是大胆的超越生活常识,用这些正常或不那么正常的人物去解构生活,以令读者找寻出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观察、反思自我的世界。所以读者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会发现,作者正是利用这些故事尽情的撕裂一个个为生活而作掩饰的表相,以令隐于背后而不自觉的真实生活与自我得以呈现。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是非常有趣味的,但值得一提的是在阅读的同时也需要非常留心,因为凯曼在书中并未直接给予人们答案,而是要令读者心存疑惑,到底这个谎言是什么,是人们没有如实的面对生活,还是人们没有如实的面对自己。假如生活的假象犹如泥潭,我们是否早已沉陷其中,谎言是否如泥垢一样令我们裹足不前。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如何才是真实的自我,这些都是值得去认真对待的问题。
  •     我们曾经心怀壮志,憧憬着有一天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如今,不管我们是否已经如愿,总会有那么一刻感觉身心疲惫,甚至不断质疑自己,“我做的一切有什么意义”?这里的“意义”不是指那种生活品质、荣誉奖状之类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是直面人的内心与存在的形而上的意义。存在从来都是最严肃的哲学命题。在我眼中,德国作家丹尼尔·凯曼的最新小说集《我承认,我撒了谎》用平凡人的生存故事再次对这一恒久的命题做了自己的思考。为这样一本讨论严肃命题的著作撰写评论是一次冒险,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故作高深的陷阱,无奈一旦读过此书,就再也按耐不住要写点什么的冲动。《我承认,我撒了谎》与丹尼尔·凯曼的另一部佳作《名声》在思想上一脉相承,但又走得更远。在《名声》中,作者用相互关联的荒诞故事,展现了人身处未知的生活而徒劳地追求“真我”、“从一个故事走进另一个故事”的尴尬境遇。相较而言,《我承认,我撒了谎》中的故事更加真实,但隐藏在平凡背后的思想却更加尖锐、深沉。关于“逃离”这个共同的主题,前者尚且留有对未来的希望之光,后者则将对存在的否定演绎到极致。《抢银行》基本延续了《名声》的风格,阴差阳错一夜暴富的马库斯·梅灵看似奔向了新生,作者却一再暗示着他将失去的家庭与生活,读者甚至已经清晰地预见到他备受良心谴责的一幕。《杀》看似是生活中的小小插曲,却并非仅仅是顽皮的孩子的一时淘气,而是借孩子之手宣泄对生活无意义的反抗,“一个人永远不可能走出当下,永远不能,他总是被困于一个永远不会增长也不会变化的时刻里”,即便杀死了狗,一时快感过后,生活仍旧是那个样子。《在阳光下》中的克拉默尔竭尽心力研究彭瓦尔,却因为一次寻找公墓的过程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原来毫无意义,他疲惫地回想自己的“生命是怎样流逝的,想起他那两本无人问津的书……此时他知道了,他永远走不到光明的一面。”《解脱》将无意义的生活演绎到极致,在无意义的生活中,我们都是用枯萎的灵魂看世界。《火》同样是一次无力的反抗,企图让烈火吞噬生活的牢笼与庸俗布景,这只是属于纵火狂一类人的虚无的安慰。一篇一篇读下来,让人脊背生凉,仿佛看着作者持刀一片片割下生活的血肉,连带着我们对生活的期望与期待也鲜血淋淋。无意义的迷雾笼罩在眼前,浓得化不开,以至于作为读者都开始怀疑生活,亦或者不自觉重新翻开书架上尘封已久的存在主义哲学经典。然而,这本小书的最后三篇小说似乎在绝望中给了我们一丝希望。《批评》中的瓦根巴赫因为批评逃离了虚荣;《斋戒》中的因减肥失去了工作、女友,却仿佛触碰到了时空的真实感,找到了新的意义所在;《雪》中的精神则更加形而上化,当“过去的一生像一声滑过的音调,像一个回忆的影子,从他身上掠过”时,莱辛在面对死亡时,却体会到了“宏大的静谧”,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被剖离的生活的意义又被作者用隐秘的手段拉扯了回来。那么,生存亦或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我妄自揣度,丹尼尔·凯曼深受萨特的影响。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萨特谈及:“人除了自己认为的那样以外,什么都不是,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则。……人首先是存在——人在谈得上别的一切之前,首先是一个把自己推向未来的东西,并且感觉到自己在这样做。……在把自己投向未来之前,什么都不存在;连理性的天堂里也没有他;人只是在企图成为什么时才取得存在。”“人只是在企图成为什么时才取得存在”,也只有在这一刻才明白存在的意义。以之反观小说中的主人翁们,虚无与悲剧恰恰来源于并不理解自己的真实“企图”,纠缠在繁杂的生活与别人的看法里不可自拔,而解脱与真实的意义就隐藏在无穷的遮蔽物之下。我们孜孜追寻却未必能沾到它的痕迹,直至我们明悟我们企图成为什么的那一刻。富贵、贫穷,名声、地位,甚至我们为之奋斗的一切对存在而言早晚化为无意义的虚无,而存在的意义之于我们自身而言,只有在我们将自己推向未来并满怀期待的一刻才真正显现于前。这种意义不是永恒,却带来光明。丹尼尔·凯曼是可怕的,因为他那洞察生活的虚无与人心的阴暗;同时他又是可敬的,因为他是真正用文字创造精神的作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这样一本融合哲学的思考与新锐的叙事的杰作,读者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精神,我自忖修为有限,以上权作一家之言,书中的精彩还需有兴趣的读书人自去体会挖掘。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写的像散文
  •     逃离原来的生活,世界没有什么对错。
  •     短小精悍,深意十足。
  •     借师姐一句:这种短篇像遇水燃烧的轻金属,瞬间冒出了滚滚浓烟。
  •     如果,是我,我会去哪
  •     德国青年作家凯曼的又一部虽然短但篇篇给力的作品。阅读快感一流。
  •     让人无奈却又欲罢不能!
  •     当生活在别处
  •     和我看过克莱尔·吉根的一个短篇集一样,表达出来的想法造作没有力度,情节框架都有,但是具体过程的处理既生硬又表面。但是《在阳光下》是我唯一要推荐的一篇,还是有些灵气的。但总的来说要想成为短篇大师光靠写写现代人都市生活鸡汤是不行的。
  •     短小精悍。#冬天太萎靡看不进去长篇#
  •     等了好久,终于上市啦!
  •     痴汉脸 嘿嘿嘿
  •     每个人都有一颗离开的心
  •     如此纠结着的,人生的写实。无能为力与放纵,在枷锁中舞蹈
  •     凯曼的小说不会让人失望
  •     除了《火》还行,其他都很一般,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卡夫卡的风格
  •     逃离
  •     我总有一点预知力,一年前曾说作者20年后诺贝尔见。今年是17年,我依旧等着20年。 短篇每一篇都非常喜欢。浓烟下的孤独与众不同。
  •     赞
  •     浅薄,不知该把这类小说怎么归类。像说:好美的天,我爱你 这样的无厘头,却又逻辑合理。
  •     这一次又没让读者失望啊,希望国内能引进更多凯曼的作品。出个系列吧。
  •     书还是不错。只想说一下才八万字的著作,居然要28元。好贵!感觉德国文学都有些偏贵,是不是版权的问题?
  •     这本掉档次了!
  •     没太读懂 但总会时不时飘出一些书中的内容 一种内心深处的自己 对无聊的挣扎
  •     要是可以逃脱着无聊的生活,死去都可以。
  •     哇塞 《丈量世界》作者的新作!
  •     顺利,但其实似懂非懂。
  •     简单利落的短篇集:杀 在阳光下 火 雪
  •     很棒的小说,小说篇名不故弄玄虚,该怎样就怎样;叙事很传统,没有炫技。单单《火》这篇是独白形式的,极富煽动性:一个纵火犯叫我们去放火,因为“火是这个世界以化学形式表达的欢喜”。我喜欢《抢银行》跟《杀》,后者让我联想到了卡佛的《告诉女人们我们出去一趟》,特别是在桥上拿砖头砸车的时候。《解脱》写一个老职员平静到可怕的生活,细想之后一阵恶心:确实没有什么比平庸更恐怖的了,所以意识到的人们都在逃离,哪怕有悖道德(而老职员却以最失败的方式逃开了:消沉和死亡)。
  •     感受到一股爆裂的冲击力。
  •     抢银行 解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