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父亲的叮咛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05730571
作者:卢建荣
页数:224页

章节摘录

三、教子这一天,颜之推与他三个儿子讨论到教育孩子的事。“我认为对于天才与白痴,教育是无能为力的;教育的‘用武’对象是中等之资的人。不知你们是否同意?”这位“资深父亲”以征询的口吻,等待三位“资浅父亲”的答复。——颜之推这番意见,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会让我们现在的教育家吓一大跳,因为倒很合乎今日最新教育学原理。这会使19世纪才讲这种意见的西洋教育学者黯然失色。“是的,父亲,我非常同意您在《家训》中所讲的这句话:‘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这与孔子讲‘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道理差不多吧?”身为长子的思鲁很恭敬地请教之推。“嗯,你反应倒快,马上找到我抄袭的原本啦,孔子不愧是我们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有关教育原理方面实在都逃不出他讲的范畴。“因此——”之推顿了一下,又说,“我只能在不背离他的原则之下,讲点教育方法。”“父亲,您在书中讲到有关胎教的事,这真的管用吗?”慜楚小心翼翼问道。之推沉吟了一会儿,才说:“嗯,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大戴礼》(按:经书之一)一书中,它还明白讲到方法呢。据说母亲怀胎三月时,要避免各种不好的感官刺激,生出三个月后,再请师保来教导,就会很顺手。经书既然这般言之凿凿,必然也有它的道理吧?”“嘿,看来父亲也不敢太笃定经书所讲的话呢。”游秦如此想着。之推似乎不老眼昏花,一眼就瞥见游秦诡谲的脸色。“可惜怀着你们三兄弟时正巧都碰上战乱流离的日子,那时根本就没办法让你们母亲实施胎教。不然,我就可以亲自证明书中讲的不是胡说八道。”之推讲到这里,脸上的光彩突地消失,声音也转轻起来。过去离乱的岁月永远是之推无法摆脱的阴影。思鲁等三人这时不敢吭声。过了一会儿,之推容色转霁,似乎才回过神地说:“咦?咱们谈到哪儿啦?”“哦,父亲,咱们谈到胎教。”思鲁很怜惜地应道。“唔,对了,胎教……所以我在书中谈到无法施行胎教的补救办法。如果孩子错过了胎教,那么当他长到婴儿般大小,学会看人脸色、辨别人的喜怒的时候,就应当加以教诲,要他动就动,要他静就静。几年做下来,体罚的麻烦就可省掉了。”“讲到体罚,似乎效果不佳,您不觉得吗?”游秦趁着之推喝汤的空当,插嘴问道。“问得好!”之推颔首说道,“体罚是有前提的。最好的情况是,父母除了慈爱之外仍保有适度的威严,那么子女自然畏服而生孝心;最忌的是,溺爱之后才来体罚,就一无用处了。“我看世上的父母对子女光有爱心而不施予教育,总是不敢苟同。这些父母总是让他们的子女,在饮食穿戴方面任其为所欲为,在应当劝导的时候反而胡乱褒奖,在应当责备的关口竟然一笑置之。而子女还当道理如此呢,等到养成骄慢的习惯才来制止他,已经太迟了。届时,纵是父母把子女打了个半死也吓不了他,生气的结果只不过徒然使他怀恨不已罢了。这种子女长成之后注定是要做出伤风败俗的事情的。孔子不是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话吗?而俗话又说:‘教妇初来,教儿婴孩。’都是这个意思。“我再强调一遍,管教小孩体罚是绝对需要的。一般不懂教育子女的人倒不是巴望子女将来犯罪;而是爱惜子女的颜面,以责备为难事,更何况施予体罚所造成的切肤之痛了。有这种想法的父母,请听我打个比方,一个人生病的时候能不给他汤药针灸吗?还有你们应当进一步想到,那些督导子女的父母难道乐于虐待自己的骨肉吗?实在是不得已啊!”——看来专讲爱的教育、严禁体罚的今天,需要重新反省、咀嚼颜之推这番话了。之推环顾三个儿子,察觉出他们非常动容。这下之推兴致愈发高昂,话如决堤之水,源源不绝。“来,让我为你们各举一个成败的例子来说明吧。近代王大司马(按:即王僧辩,曾官大司马,这是一个总揽军政大权的官职的母亲魏夫人,个性严厉正直。王大司马在湓城的时候,乃是一位统率三千人的将领,年龄已超过四十岁了,想不到有不令他母亲满意的地方,还得接受他母亲的鞭打呢,所以后来才能立下收复首都的功劳。梁元帝时(552—554),有一位皇帝的高级顾问,由于很讨父亲的欢心,故缺乏教养。他只要说了一句中听的话,他父亲便广为宣传,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听到,而且一整年都在称赞他;等到他做错一件事时,他父亲却帮着他弥缝巧饰,希望他自行改正。长大后,婚也结了,官也当了,一天比一天残暴骄慢起来;某一天因为言语顶撞周逖(按:为颜之推在梁元帝朝的同事,曾任一州之长)而教人抽了肠子涂在战鼓上。“讲到这里,我们应当了解一下理想的父子关系,究竟该如何?我认为身为父亲要保持威严,不可与子女过于亲昵;而在付出慈爱的同时,不可让子女没大没小,随随便便。随便就无法产生父慈子孝的对应关系,亲昵就会使儿子怠慢父亲。“《礼记》中曾谈到,身为一位贵族最早期的教养是,父子住不同房,至如父亲有疾病痛痒时要尽心侍候,而平日的铺床叠衣犹其余事。前者合乎不使过分亲昵的道理,后者则是合乎不使随便的道理。”“请教父亲,”思鲁问道,“《论语》中曾提到陈元听到孔子告诉他,作为一位君子要与自己儿子保持适度的距离,就高兴得要命。请问,他高兴的道理是什么?”“是有这么回事。这问题问得好。”颜之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属于有教养的人不亲自传授知识给自己儿子的问题。这是因为《诗》、《礼》、《书》、《春秋》、《易》等五经中,有些道理诸如性教育方面,就不便由父亲来告诉儿子,所以父亲最好不要亲自调教自己的儿子。陈元的高兴无非是点醒了他这方面的疑难。”“讲到这个问题,让我不由得想起另一个重要问题:偏爱问题……先讲个故事好了。”颜之推一时悠然神往于过去某一段岁月。底下就是颜之推讲的故事。北齐武成帝有个儿子封为琅琊王,与太子为同母兄弟,生来就很聪明,一向得皇帝与皇后的疼爱,吃的穿的一切都与太子看齐。皇帝常在人前称赞他说:“这小子鬼灵精一个,将来一定有了不起的成就。”这位亲王就这样放纵成性,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等到太子登上了帝位,亲王才搬到另一栋宫殿去住,而摆出的派头与排场,一定要在诸王之上。他母亲伟大到嫌他这点派头与排场太过寒酸,甚至把它当成军国大事,来与皇帝据理力争。这位十来岁的宝贝亲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他的骄纵与恣肆,在他那种年纪是令人不堪想象的,无法无天也就算了,他居然在服装与用具上,硬要与皇帝一样,这就未免太说不过去了。有一次,他看到御膳房的人正将该季节新出的冰块和李子送去孝敬皇帝,他便煞有介事地吩咐从人,也到御膳房去取同样同式的东西来。哪知从人空手回来,他就像疯了似的气得直跺脚,嚷道:“开玩笑,皇帝有一份,我为什么就没有?”我们只能说他天真到不知人间有分际的事了。诸如此类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不知有多少。你们说这位顽皮小王最后有何下场呢?真是惨透了。不知怎么的,他看宰相很不顺眼,有一天也不知吃错了什么药,竟然伪造起文书来,假借皇帝名义要杀宰相,为免让对方侥幸逃脱,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找来三千军士防守殿门,这样劳师动众,弄得大家误以为他要光明正大地搞政变呢。由于胡闹得太离谱了,皇帝忍无可忍,这才派兵把他抓起来,数落他一顿后才释放。一个多月后皇帝还是杀了他,时年十四岁。这就是偏爱的下场啊!“如何?”颜之推呷了口汤,望着面面相觑的几个儿子。“父亲!”慜楚轻轻唤了声,“您不觉得父母难免有所偏爱吗?”“不错!父母疼爱儿子很难做到一视同仁,从古到今自食偏爱恶果的例子可多了。才德兼资的儿子自然要加以赏识和爱惜,顽劣愚笨的儿子也应当予以同情和怜爱。“想偏爱的父母应当觉悟到,宠之适足以害之。历史上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汉末群雄逐鹿中原,以刘表和袁绍最具声望和实力,但是两人都因偏爱自己的小儿子,死后把继承权传给小儿子,而激起长兄的不满,以致自相残杀而便宜了外人。这都是很好的前车之鉴!“哦,我还记得我在齐朝的时候,有一位士大夫曾向我夸口道:‘我有一个儿子,已经17岁了,书读得还可以,我现在正让他学讲鲜卑话和弹琵琶,等他学得差不多了,便要他好好去侍候京里那些大老爷,届时一定很讨人家的欢心。我告诉你这是大事一件哟,可千万别掉以轻心。’我当时听了低头默不作声。这真是异想天开的教育方法啊!就算是真的可以由这个方法当了大官,我也不愿你们这么做!懂吗?”颜之推最后一句口气有点严厉。“懂的,父亲。”三个儿子异口同声地回答。为人父母如果为了子女的前途,不惜毁弃原则,唯利是图的话,这等于父母在为子女示范一件反教育的举动。这对以文明保护者自居的颜之推而言,乃是深恶痛绝的事!环顾今天许多急功近利的父母动辄教导子女,以败坏品行的代价来换取成功,实乃人类文教之大敌!一千多年后,颜之推最后一段话经明末大儒顾炎武引述于其《廉耻说》一文中,更令后人传诵不绝!

前言

序余秋雨我的书房里,书籍更替的频率很高,但有一套书一直安安静静地放着。这套书分量不小,长长一排多达六十多册,书脊为青莲色,上面的书名为白色,而封面的底色则是象牙色。这套书的总名,叫《中国历代经典宝库》,每册分别是一种重要经典。书的初版日期是一九八一年一月一日,台湾时报出版公司出品,一算,已经三十多年了。时报出版公司出过我的不少书,因此很熟。有一次,我对莫昭平社长说,希望能邮寄这一套书给我,我自己买了背回来就太重了。莫社长说:“这是给青少年读的,您也要?”我说:“我也要。我在台北的书店已经翻阅过多次了。”于是,两箱子书,很快就寄来了。我关注这套书,是因为它对于中华文化与当代世界的关系问题,作出了令人愉悦的回答。而这个问题,在很多学者那里,却总是处理得那么片面,那么极端,那么铺张,那么艰涩,那么繁琐,那么纠缠不清。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这套书的优点。第一,这套书,坦陈了中华文化的整体度量。凡是把中华文化搞复杂的,绝大多数是陷于一隅一角,守一家,偏一学,张一经,析一谋,而无视其余,或不知流转,结果,硬筑壁垒,徒生龃龉。很多人认为,青少年没有时间和能力领略整体,只能让他们背一点古训、啃一些古诗。其实这是一条歧路,既把中华文化削薄了,又把青少年做小了。这就像我们领着学生看长城、游黄山,必须先让他们俯瞰雄伟整体,惊叹天地大美,而不是立即让他们埋头去玩弄一砖一石,一花一鸟。眼前这套书,把中华文化的主要典籍,不管是哲学、历史、诗歌、小说、散文,科技、宗教、杂学,都一一收录,可谓洋洋大观。不难想象,当青少年读者得到这套书,在还没有细读之前,光看书目就已领悟中华文化的整体度量、浩荡规模。这种领悟,既开拓了他们的文化认识,又鼓励了他们的文化选择,在人生的起始阶段至关重要。其实,这套书的开阔胸襟、坦然情怀,也正是中华文化的第一品性,与数千年历史相关,与五湖四海相关。如果不知这种第一品性,也就失去了根本。第二,这套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人生质感。好端端的中华文化为什么总是变得令人却步、甚至令人厌烦?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不少浅尝辄止的文化人总喜欢把我们的古人塑造成喋喋不休的玄学家、道学家、书呆子。好像,我们的祖先只会板着脸在居高临下地教训人,说着一些成语化的简单四字句,不容商量,不容讨论,没有性格,没有脾气,不准顽皮,不准游戏。但是,眼前这套书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中华文化,有那么丰富的人生故事,有那么精彩的绘声绘色,有那么有趣的奇想异设。当然也有哲理,但那些哲理又是那么自由、多元,任凭取舍、选择、评判。人们从这种文化中看到的,是一种完整的人生实践,组合成一种刚健恢宏又温文尔雅的生命交响乐。这样的文化,充满生动的质感,也容易让大家了解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我在为北京大学的学生讲授《中国文化史》时曾说:“从古到今,中国民众对于抽象学理缺少消费欲望”。“根子上的农耕文明使中国民众很难信奉一切离开脚下大地太远、离开直觉经验太远的东西。躲避喂食,有可能是生命的一种自救。天下长寿之人,大多简食薄饮。中华老矣,回首渺茫生平,得寿的原因之一,是不很喜欢精神文化上的浓脂厚味、巍楼巨厦。”我的这段话,大体说明了我不赞成那种过于学术化、滥情化的中国文化表述,而赞成这套书的原因。我为什么特别要对北大学生说明?因为对年轻人来说,更应该尽早解除那种貌似深沉的误会。这种误会,目前在很多高校里都很流行,不少教授把自己那些取材狭窄的论文当作了课堂讲述内容,而越是浮薄的社会气氛又越容易把晦涩当作学问。于是,好好一个可爱的大结构,被裁割成了可厌的小条块。第三,这套书,测试了中华文化的时间张力。我所谓的“时间张力”,也可以称之为“跨时代延伸度”。这个问题,是一切古老大文明都遇到过的。事实证明,比中华文化更年老的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摩亨佐•达罗文化、克里特文化等等都缺少足够的时间张力来构成与现代的对话。成功实现了对话的只有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并由此开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中华文化延续至今而未曾中断,而它与现代对话的可能,还在测试过程中。从近代以来,这种对话已经开始,但进行得非常艰难,很少成功。具有传统文化修养的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等学者都投入了,但章太炎、王国维在晚年都删削了自己的现代行止,陈寅恪则由于社会变迁和身体障碍也无法继续推进。其他被后人誉为“国学大师”的诸位学人,在这种对话中基本上停留在一些介绍性、引进性的文化枝节,而又于社会民众基本无感。这一点,只要与欧洲从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数百年间知识分子在一切公共空间中的巨大作用相比,即可明了。我曾一再论述,中国知识分子在这一对话中真正做成的两件事,是破读了甲骨文、推广了白话文。其他事端,则离文化本体太远。眼前这套书,虽然浅显,却以白话文裹卷着现代思维常识愉快地拜访了传统文化,有一种新鲜感。例如,它为一本本古代经典分别取了一个个现代标题,这也是它当年首先吸引我的地方。它为《论语》取的标题是《中国人的圣书》,为《孟子》取的标题是《儒者的良心》,为《老子》取的标题是《生命的大智慧》,为《庄子》取的标题是《哲学的天籁》,为《墨子》取的标题是《救世的苦行者》……这一些,对诸子百家而言,都相当贴切。这些标题,是现代开启古代的钥匙,表现了编写者的今日情怀,并由此可想见书中的思路和语气。我感兴趣的还有以下这些标题:《泽畔的悲歌》(楚辞);《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一位父亲的叮咛》(颜氏家训);《汉代财经大辩论》(盐铁论);《瓜棚下的怪谭》(聊斋志异);《文学的御花园》(文选);《袈裟里的故事》(高僧传);《净土上的风烟》(洛阳伽蓝记);……仅举这些例子,大家也许已经能够感受到白话文的特殊魅力。在这些白话标题背后,我们可以想象孩子们惊喜的眼神。本来,他们的眼睛也许早已因那些太古老、太自守的书名而黯淡。如果让古代仍然蜷缩在古代,或者封存在一个刻意营造的“伪古代”,那么,对话就停止了,张力就消失了,延伸就中断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为青少年阐述古代经典,并不是大人对于小孩的恩惠,而恰恰是大人一种脱胎换骨的转型,而这种转型,有可能带来古老文化的整体转型。这就怪不得,在欧洲,一直有很多才高名显的现代权威,不惜放下身段来做“经典新写”的事情。说了以上三个优点,这套书还给了我一种特别的“暗喜”。那就是,目前中国大陆传媒间掀起了一种低层次的“民国文化”崇拜,把兵荒马乱中某种初步的西学引进和临时的文教努力,当作了至高无上的楷模,在国际学术界闹了大笑话。好了,这套书的编写者,恰恰是几十年前台湾学术界的一些代表人物,多数是从大陆过去的,应该说是“民国文化”的直接继承者,应该最有资格评判“民国文化”了。但是,就连他们自己也承认:“民国以来,也有过整理国故的呼吁、读经运动的倡行”,“遗憾的是,时代的变动太大,现实的条件也差,少数提倡者的陈义过高,拙于宣导”,“使得历代经典的再生,和它的大众化,离了题,触了礁。”那么,这套书也可以提醒大陆的读者,不要把民国以来的“文化触礁”,继续夸张为“波澜壮阔的文化碰撞”。不,触礁就是触礁,那种“波澜壮阔”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新的航程,需要重新谋划,重新开启。除了承认“触礁”的诚恳外,这套书的编写者还表现出了另一种诚恳,那就是肯定“这套书必然仍有不少缺点,不少无可避免的偏差或遗误”。为什么“必然”和“无可避免”?因为工程太大,经典太多,时间太远,而当代文化思维的变化又实在太快。为了写这篇序言,我认真翻阅了这套书中的部分内容,发觉其中的主要缺点,并不是“偏差或遗误”,而是功力。什么功力?那就是横跨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思维功力和表达功力。以我看,这套书的编写者们对古典的讲解能力不错,但在古典和现代之间的共通内涵挖掘上还缺少足够的深度,而现代文字的表达也没有达到更高的水准。这就需要新一代的学人和作家来继续做这件事,因为这套书毕竟编写于三十多年前,已立草创之功,已开风气之先。在这个问题上,我对大陆学人抱有更大的希望。大陆由于政治运动,曾经中断过对古典文化的亲近,但毕竟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大陆在文化体量上的宏大气势,在风雨岁月中的深刻体验,在历史转型中的国际认知,有可能产生对中华文化更透彻的感悟。而且,由于人才的绝对数量十分惊人,那种能够融汇古今的文字杰作也容易期待。那么,这套书,又成了一种殷切的期待和呼唤。是为推荐。

名人推荐

中华文化,有那么丰富的人生故事,有那么精彩的绘声绘色,有那么有趣的奇想异设。当然也有哲理,但那些哲理又是那么自由、多元,任凭取舍、选择、评判。人们从这种文化中看到的,是一种完整的人生实践,组合成一种刚健恢宏又温文尔雅的生命交响乐。这样的文化,充满生动的质感,也容易让大家了解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余秋雨这套书,上下古今,纵横万里,为中国文化传香火于天下。衷心希望,《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的编印,将是一扇现代人开向古典的窗;是一声历史投给现代的呼唤;是一种关切与拥抱中国的开始;它也将是一盏盏文化的灯火,在漫漫书海中,照出一条知识的、远航的路。——主编寄语这可以说是一套青春版的,通俗版的国学的,国粹的著作。我们经常问这样一个问题,都问了好几年了,也挺酸的——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我是谁?咱们都是中国人;我从哪儿来?这下可真把我问住了,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呢,从这套书里面也许就能答案。——王刚 著名演员、“天下收藏”主持人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思想家的遗产,是我们中华文化传统中的经典。我们了解史性文化的经典,可以发现古代人,近代人,现代人和当代人之间文化基因的“形成,嬗变,解构,再形成,再嬗变,再解构的过程。”——梁晓声 当代著名作家这套书在台湾有深厚的根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非常深湛,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研究是十分可靠的,所谓把中国的文化尽收眼底。通过一套书可以让你充分掌握中华文化原典的全部内容。——张颐武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代经典宝库》选择在这个时候问世,我想他起码给我们这个浮躁和喧嚣的社会带来了几点好处。以文明,化育人心,生生不息。在当下,让文明和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发生关联。所以我说,这套《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的出台,是功不可没的。——于丹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有人问我,能不能推荐一套经典书籍。在这里,我隆重推荐《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走进经典,品味人生。希望大家关注《中国历代经典宝库》,在阅读中找到人生的答案,在阅读中找到那份心安。——延参法师 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人生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这套书能把传统文化做通俗化的处理,做了很多解释和翻译的工作。所以这对年轻人接触传统文化是有好处的。所以我很愿意向大家推荐这套《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这套书充分考虑到年轻人的需求,拉近了他们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解玺璋 著名文化学者一个对自己前途充满信心的民族,一定会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充满自信。《中国历代经典宝库》丛书正是这样一套提升我们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前途自信的读物。这一套能为我们年轻人打底子的书,这套书能够凝聚起我们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力量。——王泉根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历代经典宝库”名家推荐余秋雨作序,于丹、王刚、梁晓声、张颐武等10多位文化名人倾力推荐。台湾人从小读到大,畅销海内外30年!60余位国学大师倾力协作,25万册古书遴选精华,告诉你什么是经典?为什么读经典?如何读经典?名人推荐语王刚(著名演员、“天下收藏”主持人)这可以说是一套青春版的,通俗版的国学的,国粹的著作。我们经常问这样一个问题,都问了好几年了,也挺酸的——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我是谁?咱们都是中国人;我从哪儿来?这下可真把我问住了,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呢,从这套书里面也许就能答案。梁晓声(当代著名作家)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思想家的遗产,是我们中华文化传统中的经典。我们了解史性文化的经典,可以发现古代人,近代人,现代人和当代人之间文化基因的“形成,嬗变,解构,再形成,再嬗变,再解构的过程。”张颐武(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这套书在台湾有深厚的根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非常深湛,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研究是十分可靠的,所谓把中国的文化尽收眼底。通过一套书可以让你充分掌握中华文化原典的全部内容。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代经典宝库》选择在这个时候问世,我想他起码给我们这个浮躁和喧嚣的社会带来了几点好处。以文明,化育人心,生生不息。在当下,让文明和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发生关联。所以我说,这套《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的出台,是功不可没的。延参法师((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有人问我,能不能推荐一套经典书籍。在这里,我隆重推荐《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走进经典,品味人生。希望大家关注《中国历代经典宝库》,在阅读中找到人生的答案,在阅读中找到那份心安。解玺璋(著名文化学者)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人生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这套书能把传统文化做通俗化的处理,做了很多解释和翻译的工作。所以这对年轻人接触传统文化是有好处的。所以我很愿意向大家推荐这套《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这套书充分考虑到年轻人的需求,拉近了他们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王泉根(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一个对自己前途充满信心的民族,一定会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充满自信。《中国历代经典宝库》丛书正是这样一套提升我们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前途自信的读物。这一套能为我们年轻人打底子的书,这套书能够凝聚起我们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力量。

内容概要

卢建荣,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历史系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所、台北大学历史系,现任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教授。著有《刘献廷》、《曹操》、《魏晋自然思想》、《北魏唐宋死亡文化史》、《大唐帝国文化工程师与没有历史的人》等。

书籍目录

颜之推——文化的理想主义者
一、颜之推的生平 / 034
二、颜之推的思想 / 039
三、结论 / 065
颜氏家训
一、竞历事件 / 068
二、序致 / 072
三、教子 / 076
四、兄弟 / 082
五、后娶 / 090
六、治家 / 097
七、慕贤 / 106
八、勉学 / 114
九、名实 / 128
十、涉务 / 137
十一、省事 / 145
十二、止足 / 153
十三、归心 / 157
附录
附录一:观我生赋——颜之推自传 / 168
附录二:《观我生赋》解析 / 176
附录三:颜之推文章风格释例一则 / 178
附录四:本书主要人物所据资料 / 180
附录五:《颜氏家训》一书的历史地位 / 184
附录六:颜之推的治学——佛学在颜氏思想中 / 187
附录七:原典精选 / 199

编辑推荐

《一位父亲的叮咛:颜氏家训》编辑推荐:为什么读经典?读什么经典?怎么读经典?50余位台湾名家解读,好评最多的传统文化大众读本。余秋雨作序,于丹、王刚、梁晓声、张颐武等10多位文化名人倾力推荐。台湾人从小读到大,畅销海内外30年!影响海内外的国学启蒙读物,辐射五大洲华人圈!60余位国学大师倾力协作,25万册古书遴选精华。强大写作阵容,力推中华传统经典;时代华语图书重金重磅独家引进出版。

作者简介

《一位父亲的叮咛:颜氏家训》作者认为《颜氏家训》能成为传世不朽之作的原因,除颜之推所说之理极富永恒价值之外,还有一个很隐秘的原因为以前读者所不敢明说的:那就是知识分子处乱世的宝典、以及处异族统治时期的宝典。《一位父亲的叮咛:颜氏家训》通过平易的语言对《颜氏家训》加以解说,将原书颜之推一人“独白”的形式,改为颜家家庭对话的小说体裁,使稍显刻板的说教变得活泼可亲,趣味盎然。

海报:


 一位父亲的叮咛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质量差不说,还有破损,问客服怎么办,他说这个是配送的问题,不是他们的责任。这次还一起买了另外一本书,然后呢,亚马逊没货了,他们把我的商品就完全不告知的情况下自己取消了,却不给我退款,原因是我的订单不满29元,先补邮费再退款
  •     最后部分在去往重庆的飞机上读完,读外才知道如何安身立命,为何读书学问
  •     教子有方,受益无穷
  •     非常精彩的白话文颜氏家训,唯一的遗憾就是缺少原文对照,但改写的比大陆的作品强太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