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的种子》书评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549535613
作者:[美]斯宾塞• 韦尔斯
页数:312页

种子

等到要写书评了,我才惊觉,书名是“潘多拉的种子”而不是“潘多拉的盒子”。封面上星空一般的背景和飘散的几朵蒲公英,让人忍不住想知道作者究竟如何用“种子”来诠释“人类文明进步的代价”。这个话题真是大的可以,恍惚有圣经创世纪的宏大之感。于是我不由自主地认为,作者可能在阅读和研究的过程里,找到一种超越种族观世界观的“人类观”,并且可以用它来解释文明演化的漫长征途。书名里的“种子”并没有什么象征意义,不是某种类似meme的隐喻,而是实实在在指向了农业文明。如果非要扩大它的外延,那么人类的基因也可以算作一种“种子”。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从“寻找”食物过渡为“创造”食物(第一章)。此后,借助漫长岁月里的生产经验,学会了驯化动物和培植植物,在“创造”的基础上学会了“控制”(第二章)。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人口密度的提高和劳动量的减少,为疾病的衍生提供了土壤(第三章)。这还不够,疾病给了身体以疾病,而文化和精神病则是人类精神上难以摆脱的顽疾(第四章)。回到“基因”上去叩问未来之路,可是问题比答案更多(第五章)。而我们的环境呢,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第六章),我们的文化呢,面临着宗教和互联网所带来的便利和问题(第七章)。好了,这其实已经是这本书的内容,如果你还没看那么,也就不必看了。因为这本书的写的不好。首先,作者的思路并不清晰,概括出这本书的思路也不是一件一目了然的事。要知道,科普和社科所结合的文章,不应该给读者以理解压力。叙述视角一会普及生物知识,一会站在文明的高度,跳脱的阅读感很容易让读者出戏。其次,作者提出的很多问题,并没有给出真正的答案。作者时常在某节的最后提出某个问题,但是如果读下去会发现,他并没有真正给出解答,而是仅仅给出思考问题的背景。这倒是没有问题,但是面对读者至少要给出力所能及的最好答案吧?很遗憾,我没有看到作者的这种态度。最后,作者写作方式十分刻意。每一章的开头都是让人不知所云的一件事或一个研究,和文章有关系吗?有。但是一直用这种方式,不禁让人怀疑这种写作手法只是一种作秀。而时常出现的图片,在说明内容之余,常给人以“我图文并茂了灭哈哈”的感觉。内容并没有配得上这个高端的封面和标题。

农业的出现与人类演化

斯宾塞·韦尔斯(Spencer Wells)是美国著名基因科学家,考古学家。他的前作《人类前世-出非洲记》(The Journey of Man: A Genetic Odyssey,2002)写的是智人从非洲分布到全世界的历程,而这本《潘多拉的种子》(Pandora's Seed: The Unforeseen Cost of Civilization, 2010)写的是农业的出现对人类演化的影响。根据考古记录,智人是在大约五万年前走出非洲分布到世界各地的。而农业是在一万一千年前在新月地带和中国出现的。但是考古记录同时显示,农业相比狩猎采集并没有给人类健康带来正面的影响。本书解释了农业是如何替代狩猎采集的。一万六千年前到一万两千七百年前是最后一个冰期后地球最温暖的时期。适宜的气候使得野生的谷类植物繁盛。人类通过采集野生谷类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同一时期人口也快速增长。一万两千七百年前到一万一千五百年前的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的迷你冰河期,由于阻挡北美洲的阿格西湖淡水的冰坝崩溃,大量的淡水流入大西洋切断了墨西哥湾流向北的通道。新月地带和中国的气候变得寒冷干燥。野生谷类植物大量减少。人类无法通过采集维持过度增长的人口的需要。而定居的生活使得人类无法像过去一样通过迁移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艰难的时期,农业被发明了。最先发明农业的地点都是在山区,因为山区在任何时刻都可以维持多种的气候类型。而农业发明后,人类才迁移到大江大河地区,因为那里更适合拓展农业的规模。书的第三章探讨了农业和影响人类寿命的疾病的发展。现代人类的寿命主要是受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癌症)的影响。而这主要是人类采取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凤凰网的读书频道有本书前三章的试读(大约为全书的一小半)。


 潘多拉的种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