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女孩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2
ISBN:9787561794814
作者:詹姆士•杜布森
页数:329页

内容概要

詹姆士•杜布森被誉为美国头号心理学家、家庭最高顾问,他的事业是为儿童和家庭提供帮助。杜博士一生专职于服务儿童和家庭。他是非营利组织“美国爱家协会”的创始人和名誉董事长。作为执业心理咨询师和婚姻家庭咨询师,他曾14年之久在南加州大学医学院任职,并在洛杉矶儿童医院任职17年。他持有南加州大学儿童发展学博士学位。
杜博士参与政府有关家庭问题的各项事务,他是白宫家庭问题会议的特别工作组成员,受到过吉米卡特总统的特别嘉奖。他被罗纳德里根总统任命为青少年司法与预防犯罪国家顾问委员会成员。他还担任过司法部长的“失踪及受剥削儿童”问题的顾问、卫生部青少年怀孕预防小组的顾问以及儿童和家庭福利委员会的顾问。
杜博士与妻子雪莉有两个已成年的孩子:女儿丹妮和儿子瑞恩,并有孙子林肯。杜博士一家居住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春泉市。
•杜博士被称为美国头号心理学家、家庭最高顾问;
•杜博士主持每日“与杜博士聊家庭”广播节目,全球每天160个国家超过2亿人收听杜博士广播节目;
•杜博士著书30多种,几乎每种书都畅销,其最为畅销的书是《培育男孩》和《勇于管教》。

书籍目录

致谢/001
1奇妙的女孩/001
2处境危险的女孩们/007
3何为女性/017
4为什么她就是她/031
5教养女孩变淑女/043
6令天使尴尬的文化环境/061
7女孩和母亲/069
8少女眼中的爸爸/083
9为什么爸爸很重要/101
10爸爸对女儿/115
11舞会上的灰姑娘/125
12沉迷于外表美/137
13问与答:关于外表美/157
14文化之河/175
15后果/193
16关于女孩的好消息/211
17珍爱女儿/225
18月经初潮和青春期/231
19损友、密友、益友/243
20问与答:初潮和青春期/267
21保护女儿:警惕来自科技的侵略/283
22写在结束的话/295
注释/303

作者简介

《培育女孩:滋养下一代女人》是美国著名家庭问题和儿童教育问题专家、畅销书作家詹姆士•杜布森的又一力作。《培育女孩》从不同年龄段女孩成长过程中难以回避的困惑和烦恼入手,集中讲述了学校教育、父母关爱、同龄人的相处对孩子的影响。涉及培育女孩的种种话题,包括自我价值、性觉醒、单身母亲、情感发育等问题,并提供经受了时间考验的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指导性。是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极富借鉴价值的参考手册。


 培育女孩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曾在看过一篇日志“这辈子一定要有一个女孩”从小留着长发,还有刘海儿!给她穿小靴子!春天给她 扎起小辫子,带她到郊外抓蝴蝶!夏天给她 穿上小裙子,下雨带她到外面踩水!秋天带她走在满是落叶的石板路上!冬天把她裹成一个小包子,跟她打雪仗!逗她气呼呼的说:我不跟你完了,你是个坏人!上学了给她 梳麻花辫……因此,将来我也一定要一个女孩,在看完这本培育女孩之后更加确定了。这本《培育女孩》让我真正学到了,怎样培育一个更优秀的女孩,或许姜凯和自己的女儿一起成长会让自己找到自己成长的影子,让我们重新的与孩子成长一次,带着她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优雅而成功的女孩子,告诉她,你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陪她一起长大!除此之外,我也看到了爸妈的辛苦,母亲在么个孩子心中的事重要的,永远在问妈妈,我的东西呢?和爸爸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爸,我妈呢?因此,在这本书中其实不仅仅体验到妈妈的重要性,更交代了爸爸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每个女孩心中18岁之前的安全感是来自父亲的,大家都知道3月8号是妇女节,其实也是父女节,这一天可以理解为全家在一起的节日。子女孩的心理女孩子的自我价值和自信与她的爸爸有直接的关系,这时候爸爸怎样看待女儿及表达他的感情,是她理解自我作为人的价值的主要渠道,也由此直接影响到她的女性特征,引导她怎样与男孩子和成年男人相处。都说爸爸是女儿前世的情人,加之爸爸在女儿心中的地位,可以证实这句话,也又一次证明爸爸的重要性!书中一段段话语及一个个小故事让我们真正的了解怎样培养女孩,身为父母,你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影响女儿的一生。特别在现在这个独生女时代,如今的女孩也越来越早的面临这些问题。在《宋氏三姐妹》一书中,也让我们见证了女孩怎样培养成中国第一夫人,无论是宋庆龄还是宋美龄,且不说她们站在什么立场,但是,她们都是极其出色的女人,这就是宋嘉树教育有方。在眼前,魅力无限的杨澜,柴静,她们都是榜样。让我们一起将自己的女儿培养成有女人味、健康、自信、出色的女人。
  •     孩子,请为你的身体自豪。——你的身体,是上天最美的造物!或许有时候会感觉不便,或许有时候会感觉讨厌,,但这只是生命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完全不必介怀。勿须为你的不同,感到尴尬、不快。为了不辜负自己,你必要更加用心的保护你的身体才是。不要轻信,不要放纵,不要自弃,要有理性的活着,总有一天,你也会变成一位别的女孩儿眼中强大又温柔的女性。虽是现代社会生人,但在我的心目中,所有的如书前导言中钱女士所言的【偶像女人】的形象,却都是古典的、传统的。她该是柔软而坚定的,就像古典诗词中那些“在水一方”的佳人,温婉而柔美;也该是具有一种内在的力量的。就像戏剧《赵氏孤儿》里的那位公主,当搜查的人到来的时候,明明是那么的恐惧,但依然将襁褓中的幼子藏在裙下,即使刚生产没两天,也还是站的稳稳地。我想,那个时候的她的身影,一定是很坚定、很漂亮的。男性与女性,不只在身体构造上的差异,就连天然的性情上,也因为雄性荷尔蒙与雌性荷尔蒙的不同分泌,生来就有很大差异。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女孩更渴望取悦别人,以获得认同感;而男孩,更乐于展现自己,博得认同感。也正是因为不同性别的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种种差异性,孩子才都是需要接受性别教育的。通过后天的教育,来启发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比如,让女孩变得更加勇敢,让男孩变得更加感性。当然,这种性别教育,并不就代表了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要对孩子进行性差异的引导或误导。如果没有性别教育会怎样?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性别教育缺失的‘怪物’。女强人或者男人婆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还是那些对于自己毫无自知之明的人。性别教育,确实会局限一部分人,使之受到惯性的束缚;但同样的,也会令更多的人更好的了解自己,更好的保护自己。遗憾的是,我的母亲并不属于这两者……开始,她可能只是没有感觉自己和男孩的差别,认为自己和男孩一样,甚至是比男孩还强。但这不过是因为,特殊时期所导致的性别教育的缺失,使她生活环境中的性别感模糊——男女都一样用,都是壮劳力。而且,一家子七八口人,做父母的根本没闲心搭理孩子的心理情况,只要保证孩子吃饱穿暖,就已经是很合格的父母了。反正,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她性别意识缺失,更不幸的是,她没有性别意识、但她的父母有啊。于是,她最初在周遭感受到的性别差异,就是“性别歧视”了。坦率的说,这并不是什么愉快的经历。而身处这种环境下,还要加之,她的姐妹是个天然就具有性别意识的“标准女孩”,这就更糟了。显然,两姐妹之间,人们总会更喜欢亲近更有性别意识,或者是说有自知之明的后者。而前者,会不忿。感觉明明是自己承担起了家庭的更多责任,为什么其他的人这么偏心,难道就因为谁谁的嘴好吗(`⌒′メ)凸~!也或许,正是因为当时处于经济匮乏时期的多子女家庭,所以文革时极度的平均主义,却最终培养出了这些极度自私自利的怪物。自己本身被荼毒,然后荼毒下一代,还总感觉自己的孩子不如自己当年老实、孝顺,真心呵呵了……或许,正是因为不甘于这种‘怪圈’的困缚,想要挣脱出来,我们这些80后、90后的,还能被称为反思的一代呢。说起来,新时代的父母们,的确是会更加重视关于同子女正确相处的方法的。当然,我们也是有更多的资讯(书籍、网络等),更多的时间(除非是多胞胎,每家不会超出两个小孩),更多的生活材料(现代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这一切,都足以满足我们儿时的憧憬。让我们相信,我们能够做到,也势必做到,绝不会成为自己最厌恶的那种不称职的父母形象。就像我的母亲,她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说起来,她这一辈子都在“战斗”,小时候就要和兄弟姐妹们争长辈的关注、争爱,争更多的份额;等长大了,又要去外面的世界搏一搏,去要求所有人的顺服,容忍,退让。可究其原因,也不过是从物资匮乏时期的多子女家庭出身养成的病态心理。兄弟姐妹的东西,是他们的,就是我的;我的东西,是我的,我不给谁都别想得到……所以,孩子花了我的钱,就是该我欠我的。很自然的,这样长大的她,依旧是个迷茫的彼得潘,寻求着归属感。是的,对于那个被称之为“家”的地方,她并没有任何的归属感,甚至是迫不及待的要离开的。对她而言,那不过是个再也不想回去的地方。但当她来到了新地方,却发现自己和周遭的人,依旧是格格不入的。很正常,因为当时她周围的人全都是有了性别意识的,当然,像她这种性别意识缺失的人不在少数,问题是他们没有相遇。于是,这种格格不入的感觉,驱使着她,按照自己的那种性别教育缺失的方式,莽撞的去试图融入了。可能是从本心的缺乏认同感吧,做不到就伪装,但是并没有实质上的改变,变化的也只是外在的包装。再然后,就是结婚,生女,毁三代╮(╯_╰)╭或许,这类的人打一开始就不该要小孩,甚至都不该结婚!他们的性别教育缺失,很难令他们在子女教育,乃至婚姻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连婚后还想着要争夺什么“领导权”,你在搞笑吧…亲?还记得在11、12岁的时候,我初初被内裤上的暗色印渍吓到,还是母亲先反应过来。当时朦朦胧胧的什么也不懂,只是知道有了这个就是要‘长大’了,成了大女孩了,不再是小孩了,有些害羞,嘴角却抑不住地扬起——“不要脸!”还有“你妈那时候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吓都吓死了”,就劈头盖脸的砸了过来。对于她而言,侮辱对方,羞辱对方,只是一种常态。或许,在她成长的那个年代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也相信,就算是在她成长的那个年代,也没有任何正常的父母,会骂孩子“要出去买”“操逼”这样恶毒的话。现在想想,真是一包眼泪。代表侮辱含义的行为,本身并不具备特别的含义,只有当作出这个行为的人本身带着满满恶意,才能构成真真的侮辱。她并不是在跟我打趣儿,是怀着一种满满的恶意,说的这种话。我不知道,也许真的就是一开始抱错了孩子,丢的大概是个她心心念念的男孩吧?反正她一直觉得全世界都该她欠她,有个男孩,正好给她当无条件的壮劳力。尼玛,一个完全不够格的长辈,自己没那个知识,还不去补充知识,只是天经地义的认为“老娘天下第一”——什么都是人天生就该会的,完全不需要经过后天的学习,真心呵呵了。就这种人居然也能为人父母?反正,那时候的我,是什么都得靠自己。长辈不说,学校不教,那些尴尬的隐私问题,连最要好的小姐妹之间都不能谈及,自己也没有任何的外部条件能获取那些青春期成长方面的知识 。什么都不知道,不过不知道就不知道吧,就这么懵懵懂懂的,我也长了这么大了。但直到现在,还记得当时那种别扭的感觉。就好像一夕间什么都不同了,过后再想想,就跟直接跳过了这段似的,人生中出现了一处明显的空窗——直到后来住校,我才真正发现我和周遭女孩的差异之大,就是格格不入。很好,她成功了,她自己没有快乐的长大,自己感觉作为女性不幸福;就将这种满满的恶意转嫁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要自己的孩子也没有办法快乐的长大,也感觉作为女性不幸福才好!确实是蛮厚的一本书,内容充分详实。也可能是我之前看这类以性别区分教育的书不多?实在是感觉这个书的内容很好,友好、坦诚、能够提供非常良好的建议。书里不是陈腔滥调,而是站在一种传统精神的角度,以一个祖辈人的身份(作者已经做爷爷了),去看待时下女孩子们需要面对的问题与困惑。从心理、生理、社会、家庭等等,各个不同的角度,来破解时下女孩育养的迷局。虽然,书中只是在写那些美国女孩会遇到的社会性问题和困惑,但同样的,这些问题国内的女孩也同样是会遇到的。在美国,女性的性别模糊,那是因为当代社会的美国式拜金主义,导致的生存压力巨大。而这些问题,中国的女性不但一个不拉的摊上了,还得添上一个独生子女政策下赡养老人的“养儿防老”固有观念作祟。因为政策的关系,还因为这倒霉的老龄化社会,福利连美国都赶不上。国内的女性,必须要负担起一个家庭的重担。所以,才会出现时下的这种‘女儿当儿子养,儿子当女儿娇’的怪现象。只是不大明白,书的设计是引进的原版的,还是国内的出版社做的。虽然书的字距行距不至于太过紧凑,但字码实在是很小,而且,怎么想到的,书里居然能用紫罗兰的字色-_-|||光线差的时候看得很累眼。装帧设计也不过平平,感觉没有很用心的样子,和书的内容配不上。建议出版社另外推出个推出精装版。到时一定捧场。说起来,那篇“沉迷于外表面”里,所提及的那个年轻时【被看做是会说话、会走路的芭比娃娃】一样的费拉·福赛特,大概是翻译的不同,网上大都是译作法拉·福塞特。美国的芭比娃娃在全球的热销,也导致了很多自幼接受这种暗示的女性,疯狂的追逐着“芭比一样的美丽”。我对此不予置评。毕竟,女性对于‘美’的向往,就像男性对有力量的机械的渴望,同样的不可理喻。但是,再怎样的不可理喻,我也无法接受,为了拥有芭比那样“夸张的身材比例”跑去割肋骨(ㄒoㄒ)/~艾玛!吓死娘了……【媒体行业和娱乐业应当为这种破坏性的价值观负主要责任。】看看那铺天盖地的宣传,好像全世界都多喜欢这种似的,唔,我确实挺喜欢她的脸蛋,但也是真的不在意她的身材,为了身材“割肋骨”什么的,确定不是在说恐怖片吗?所以,不只是书中的作者在极力的呼吁社会理性的回归,呼唤舆论导向的回归正途。相信他也是代表了相当大一部分家长群体的意愿的。传统的精神不代表就是落伍的,那些被淘汰了的,也许才正是该被现在的人们所珍视的东西——大概,我也是受传统思想熏陶大的,所以感觉这种思想老派的书是很对胃口的。一直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能轻率的将“性解放”,和女权、自由划等号。要知道,真正的自由,是你有这个权利,但是不轻易的使用;否则,滥用权利,也不过是被权利所控制。而这种被权利、被欲望的控制,难道就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失去自由’了吗?虽然,我是很赞同书中宣扬的【性纯洁】的观点的,却不敢苟同作者过分推崇父亲的作用,过于强调男性社会群体的力量。这点上,大概是作者是来自西方社会的关系,才会将女孩成长中的【性纯洁】问题,寄托给了男性的绅士精神。但事实上,我想没几个家长会乐于与其将自己孩子的成长安危,寄托在别人的善意上吧?反正,将心比心,如果是我的话,宁可更严格的教导自己的孩子,让她明白什么是危险的,不该逾越的。也不愿意用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去赌别人的善意。PS.【】内摘自原书,非原创。
  •     《培育女孩》全称为《培育女孩:滋养下一代女人》,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美)杜布森著,杜布森是美国著名家庭问题和儿童教育问题专家、畅销书作家。当今社会大都是独生子女,这是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物,当然这也极大地放大了独生子女培养的缺失,这是畸形的家庭教育,由于没有其他的孩子,家中的还不仅仅是缺少了玩伴这么简单,由于没有兄弟姐妹,这一代孩子身上体现出了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亲情淡薄,不懂得分享,更脆弱,经不起挫折等等。尤其是一个女孩,家中只有这么一个孩子,自然也就成了家庭的中心,对于女孩子很多人不喜欢用散养的的方法,经常带着孩子上补习班就是到处领着玩,以为这就是培育女孩子的方法。众所周知培养女孩需要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女孩一般都比较喜欢美丽的东西,喜欢穿美丽的衣服,喜欢看美丽的风景,喜欢美丽物件等……这是女孩的天性,或者是共性的东西,物竞天择,美丽也是女孩的希望或者向往,这是大自然赋予她们的权利,与生俱来的东西。家长自然也都趋之若鹜地去满足她们,现在的家庭环境好多了,大多数家长一般都会有别人没有的想法,望女成凤也就成了一种时尚,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就为孩子营造了一个看似美好的梦想,但是很多时候都是未能如愿。毕竟理想和现实之间隔着很多东西,正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孩子的梦想有时和家长的不同,这时候也就出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孩子的成长到底朝向哪个方向,是朝向家长设计的方向,还是朝向家长孩子自己向往的方向,这中间存在着很多的变数。小孩的时候女孩都很听话,但是好像年龄越大越不听话,甚至越来越叛逆,这是多数女孩的经历。家长和孩子之间往往出现很多问题,有的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有的是习惯的不同,毕竟存在着代购,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并没有那么融洽和及时有效。女孩成长中会遭遇很多问题,但是有时候她们没办法和家长沟通,不想说出来,这时候家长也没必要非要问,这时候只能是听一些建议,而不能包办女孩的问题。每一个女孩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想做文雅、端庄、自信、出色的女孩,但是这个过程没有那么容易,这一方面需要女孩的自我修炼,更需要家长在关键时刻能帮一帮,为孩子成长之路把握好风向。这本《培育女孩:滋养下一代女人》包含的内容有很多,仔细研读对于家有女孩的家长是大有益处的,当然家有男孩的也可以借鉴一下,因为教育本身就是相通的,这本书也许就是你家中最应该收藏的精品。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很棒!
  •     本想找一本关于如果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女儿的书,阴差阳错在佛山图书馆找到这本在此类目上看似最有品味的书,花了半年的时间终于在今天读完。本书细品书名,当时我选这本书的初衷变了,读完本书才知此书配合书名是讲培养女孩的,而不是从培养女童开始讲起。从女孩心理、身理以及父母的关爱上千叮万嘱,不想父母不了解女孩心理和身理的原理而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而让自己的孩子误入歧途。读完本书,让我深思的是,相对于男孩,女孩所要关注的事物及心理状况要多的多,土话说:女孩更让人操心,的确如此。本书中的描述,在整个女孩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之于女孩的重要性不亚于她的母亲,而从感性、知性以及心理的健康发育看,父亲甚至比母亲更重要。总之,我所要操心的就是我的女儿的培养,无论如何,尽好一个做父亲的责任。
  •     基督教家庭出身的缘故,作者用一半的篇幅在论述上帝、行为规范、淑女、贞洁,忽略这些不记的话,其余的篇幅还是值得一看的,很多观点有严密的科学论据予以支撑,值得推荐的是用了相当篇幅强调了父亲对女儿成长产生的重要影响。一读到上帝,贞洁,文化什么的几乎就略去了,此书对于我来说只是半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