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文集(全四册)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
ISBN:9787539911014
作者:迟子建

内容概要

迟子建,女,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漠河。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近四百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逝川》《白银那》《朋友们来看雪吧》以及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听时光飞舞〉〈迟子建随笔自选集〉等。
当代女作家,1964年出生于东北最北方的小村“北极”,大兴安岭师专毕业。1986年因发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而成名,其作品带有某种散文化风格,这一点与萧红有些相似,许多读者也许正是因此而喜欢她独特的语言风格。

作者简介

《原野上的羊群》《秧歌》《亲亲土豆》《树下》


 迟子建文集(全四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怀揣敬畏——迟子建采访手记文| 张素闻 记于2003年她最早时候的文集,封面是她自己的照片:大兴安岭参差的树木,她在石头上休息,戴着花环,长发娥眉,有小小的酒窝,笑容约隐约显……整个照片,因黑白彩洗的缘故,泛出时间的印痕,尤其觉得她身后的森林以及头上的花环,明媚动人,是恒久的烂漫。 凡事都有定期,我与她以及她的文字,寻找有时,采访有时,机缘极其奇妙,我对她向往多年,电话接通,却是多年以后,傍晚,下班后,广州最高大厦的56楼,看见街道纷繁的灯影霓虹,却看不见这个睿智灵异的女人,电话那头,她的声音,因世事桑田沧海的变故,因生活的历练,因文字的造诣,因心灵的感悟,使人敬佩。 去年,这个时候,开始准备她的采访,读她的书,备采访的问题,寻隐者,却不遇,今年,刹那相逢,将所求之事说完之后,不忍再拖拉,开口便问这样的问题:“可否谈谈您写作的经验?” 而她说:“我不敢妄谈经验。”她说得极其理性,思路清晰,言语不急不缓,经过一年半以前那场突然的变故,她变得沧桑而沉重,完全没有最早时候照片上的灿烂天真,也或许是她本身的沉潜安静,又或许是她参照的人事异常高远,使她,这样一个一年发表40万字的已近40岁的人不敢妄谈经验。 很多人,读她的作品,会自然而然地,拿她与萧红比较,萧红与她,都是东北作家,都写过近乎童话的小说,自然,灿烂,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写:“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黄花,就开一个黄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迟子建在《北极村童话》里写:“风逝了。燕子呢喃而下。细细的雨丝像一根根银色的绣针,一古脑地扎向地面。鸡整齐地排成一溜,哆嗦着翅膀,站在房檐下。傻子却得意地踏着爪,不停地用舌头舔那湿漉漉的毛……大雨停了。草丛中的蚂蚱蹦得欢,蝈蝈也叫得脆声了。傻子满足得直妁蹶子,小鸡们不停地刨着湿乎乎的土……山雀赶在我的前面蹦着。它们好像刚出窝,还不会高飞,只是贴着地面,吃力地抖动着稚嫩的翅膀。东北角,扬出一条彩虹,像是一座五颜六色的桥。”对乡土生物的关切与深情,以及童年记忆的相似,是她们最大的相同,萧红作品中的“爷爷”和“黄狗”,就似迟子建作品中的“姥姥”与“狗”一样,是经久不变的美好记忆,意象上的相同爱好,对东北大地的眷念,使她们早期的风格,看上去颇为近似。 然而,因为战乱,萧红作品中的饥饿,死亡,残酷,恶劣等等,不是迟子建嗜好的,翻看《商市街》,萧红问:“桌子可以吃吗?椅子可以吃吗?床可以吃吗?”再看《生死场》,萧红对生活的苦难以及战争的残酷人性的丑恶之处,揭露得鲜血淋漓,看上去,胆战心惊,坚硬寒冷。迟子建的作品,虽历经世事沧海的淘洗,不改生活本来的不幸面目,却始终是温暖和美的,疯人院里做饭的女人,死了丈夫,生有一个男孩,自己一身病,却喜欢看晚霞:“一旦西边天弥漫了橙黄或嫣红的晚霞,她就会溜出灶房,出神地看上一会儿。”,金彩珠虽受过生活的折磨,五丈寺庙会轮不到她来放飞好看的鸟儿,可她放飞出去的乌鸦却“头顶是一轮满月,而脚下是迤俪的河灯,这天地间焕发的光明将它温柔地笼罩着,使它飘飞的剪影在暗夜中有一种惊世骇俗的美。”,生命的甘甜酣畅之处,生活的温馨柔软之处,人性的优美动人之处,极其容易在迟子建的作品里感受到,迟子建的作品,基本上,是黑土地上的和风,蕴涵的那一丝冷,也要被暖气化解了去,如陈丹燕谈莫扎特的音乐:“莫扎特总是叫人想起生命中那一点点好来。”,迟子建的小说,就如莫扎特的音乐,总叫人想起生命中那一点点好来,恰是这一点,使我以为,迟子建的心,其实是最近沈从文的。 迟子建对人性美好之处的挖掘,也是最近沈从文的,看看她的《逝川》,吉喜这个无所不能的女人正因为她的无所不能丢掉了当年心爱的人,懊悔难过已是终身不去的伤疤,却在最紧要关头,舍弃自我,救助当年心爱男人的孙儿出世,《亲亲土豆》里,相依为命的夫妻,种土豆为生,男人知道自己肺病要住院,舍不得钱,给女人买了件旗袍,从医院逃了回来,女人穿着这旗袍,守在棺材的傍边,女人以土豆覆盖男人的坟,土豆从坟顶滑落,女人问:“还跟脚?”……如此种种,即便沈先生自己看到,也是要感动的吧?那泥土地里的悲欣交集的人们,如何不是他们温暖文字背后共同的温暖的心? 她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回到大兴安岭的作家,她的作品里充满了黑土地郁郁葱葱的生机,充满小小家园的幸福时光,温厚,暖和,即便大雪纷飞的日子,她也会在文字里号召:朋友们,来看雪吧。有时候,又有点冷峭,她是那冷峭里唯一的温暖,于是,有她的《向着白夜旅行》、《伤怀之美》、《听时光飞舞》、《白雪的墓园》,而且,她是清澈的女子,有素朴古典如诗经的意境,于是有《清水洗尘》、《与水同行》、《芳草在沼泽中》,光看这些名字,也象是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更别说她在作品里描写了多少大马哈鱼以及原始森林,她说:“我对人远远不如对大自然那么亲密,我出生在中国最北的漠河,四季极其分明,不象广州那样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绿色,漠河九十月的时候就开始飘雪花,夏至前后有白夜,下午三点多钟就天黑了,象人生,充满变故。” 她对我说这些的时候,我给她说了第68届奥斯卡金奖的歌曲《风之彩》,说那歌词里有:“think you own whatever land you land on /earth is just a dead thing you can claim /but i know every rock and tree and creature /has a life, has a spirit, has a name ”她说:“这真是太美了,听歌词就觉得很美。” 接着,我说了我家乡的那条河,说到我小的时候,早上,赶着鸭子下河,傍晚,看云彩在河的对面变化,要是下雨的天,就站在桥上看雨水滴在河面上随河水流走,我说我感觉得到树木身体里不同的气质,我想,我明白她对自然的感情。 她是非常感性的人,电话里,如果话不投机,她不会敷衍,找个借口,将电话挂掉,早年,二十多岁的时候,有记者去采访她,话问得文不对题,她就直接说:“你回去,查些资料再来”,如此率直而分明,怕也不是一般的人可以做到,将近20年后的今天,谈到“美女作家”、“下半身写作”、“女性主义”这样的话题,她也仍旧是率直而分明的。 这样一个格物致知率真而温暖的人,34岁才结婚,4年后,她的爱人,她心心相印的爱人,死于车祸,她在爱人去世一年半后的今天,告诉我:“创伤是一生的,我们是抗拒不了的,我当时简直被击昏了,击昏之后,也清醒了,想想我们4年的幸福婚姻,比大多数不幸而长久的婚姻更货真价实,也就可以略微释怀,而文学,是医治我的良药,我今年已经发表40万字了。” “还是手写?”我知道她一直是真正的笔墨写作。 “是啊,先用手写,再用电脑誊。”一年的时间,40万字,她手写一遍,再电脑誊一遍,在最寒冷的地带,一年的时间,她常常满含悲痛,手写40万字,再誊进电脑,而题材以及主题,又是耐推敲的,可收藏的文字。 生命本无常,天下万物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栽种有时,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怀抱有时,不怀抱有时……创作有时,收获有时,悲痛有时,化去悲痛有时……唯愿你快乐一点,笑容依旧,烂漫依旧,才好。
  •     高中的时候,最好的朋友燕容推荐我看它的《亲亲土豆》。推荐的方式很特别。她把整篇小说都很认真地抄了下来,而且用稿纸抄的。所以我很认真地看完了它。至此之后,我吃土豆都别有一番心情。燕容以前一直希望自己能做一个乡下人,和土地打交道,感觉那样的生活最踏实。她坚信,认真和土地打交道的人,都有朴质的品性,他们的感情真实又温暖。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土豆花也有它的香甜,土豆从地里翻滚出来时,也有它可爱的一面呢。在阳光下金黄的土豆,一定可以温暖他的灵魂。我想,燕容内心向往的,一定是一份像土地一样深厚而又沉重的感情。迟子建的文笔细腻而又温婉。亲亲土豆,值得一看。
  •     迟子建:要把一个丑恶的人身上那唯一的人性的美挖掘出来采访整理:张素闻 采访于2003年一、 您从21岁开始发表作品,将近20年了,可否谈谈您的创作经验? 每个阶段不一样,写作应该是善变的,生活和艺术是相辅相成的,创作和人生是密切相关的,生活有时会闹地震,有起有伏,随着生活的变故,沧桑的感觉,越来越强,有时候,生活的折磨,对艺术却是一种意外的关照。 经验常常是理性的,但生活常常是感性的,很琐碎,一天到晚,所有的细节构成温暖的生命支流,所有的温馨都在这些细节中,生活中的一些变故,不能刻意,只能随缘,我在总结,我在随着未知走,但是,不敢谈经验,我觉得,不到高度,不到深度,就不要妄谈经验,任何经验都只对自己发生作用,不见得可以激励别人。 不久前,我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三》,杨绛先生真的是很宽大的一个人,她的女儿比她先死,她在写《我们三》的时候,感觉不到一点点悲痛,仍旧只感到她先生钱钟书以及她女儿钱瑗是活在她身边的,他们三个始终是在一起的,只有钱钟书杨绛这样的大学者大作家,才可以谈经验。 二、 有很多人,将您与萧红进行比较,您自己觉得可比性如何? 将我与萧红放在一起比较,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萧红出生在呼兰河,我出生在漠河,都是黑龙江极其偏僻的地方,我们都有过非常难忘的童年,半庄园式的理想生活,萧红经历过战乱,我也经历过挫折,我今天刚刚看到一个日本的学者把我和萧红作了个比较,我请了翻译,想看看这个日本学者怎么比较的。 三、 有没有觉得您的文字从叙述和美的角度上更趋向于沈从文? 我也觉得我作品的精神气质比较接近沈从文,沈从文对湘西那片土地是血浓于水的热爱,我写我故乡的土地也有这种感觉,也洋溢着一种热爱。沈从文晚年所做的那些研究我也仔细看过,确实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 四、 您的作品,触目为东北的黑土地,原始森林,您对大自然的感情似乎特别深厚? 在城市里太久,我会心烦意乱,一定要回到山清水秀的地方,双眼看到自然景观,我就会马上安静下来。 我常常觉得,有些民族的宗教,不是那么容易产生的,肯定是来源于大自然的某些启示,鄂伦春民族,相信万物有灵,我有时候觉得,大自然就是一种宗教,从一棵树,一朵花,一块石头上,就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天然的敬畏,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我童年时候种的一棵小树,现在正茁壮成长,如果没什么意外,大兴安岭的树木是可以长到200年左右的,那个时候,我们一定早就老死,化为灰尘,而树木还在……其实我们人类是无知的,地球是自然的,我们人类不过是进入自然界探知她的奥秘。 五、 您的作品里四处都是美,即便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您也会赋予他(她)动人之处,您对人性的期望很高? 是,很高,我要把一个丑恶的人身上那唯一的人性的美挖掘出来,我很喜欢雨果的《悲惨世界》,就是因为他把人性中的美阐述得非常完备,一个恶人向善,不能完全靠经文教条,因为经文教条太过间接,而生活中的温暖,却能直接感动人,我相信人性的光辉,并且还会追求它。 六、怎么想起在《越过云层的晴朗》里以一条狗作视角? 我在这个小说里,写的是一条狗眼睛里留下来的文革世界,早先,看到一个关于动物的资料报告,说狗眼睛里只有黑白两色,它的视锥神经只能分辨黑白两色,当时,我很惊奇,这个世界上,实际上只有黑白两色,人类中的繁复风云沧桑变化,在狗的眼睛里,能够那么彻底那么明确,这是非常风趣而又沉重的,所以,我就从一条狗的角度去写了这个小说。 七、您作品中的很多事物,非常亲切,好似生活中就有这样的原形,您如何看待艺术中的真实与虚构? 艺术家如果只靠生活中的真实去创作,那艺术家也就不能叫艺术家了,而且,艺术家应该是特别善于虚构的人,但艺术家的虚构,又都有真实的一面,而真实的程度,就取决于艺术家加工生活的本领。 八、 没有觉得自己是抗拒现代文明的? 没有,我不抗拒现代文明,文明的进程也是无法抗拒的,只是我有我的审美追求,我的风格,我不随波逐流,不写垃圾,不会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去改变自己什么,我觉得做我自己,就很好,人各有造化,不能走错地方。 九、 您怎么看待“美女作家”这种说法? 太作秀了,作家唯一需要面对的就是他的作品,读者唯一需要阅读的就是作家的作品,照片其实就是垃圾,很多女作家,不能称为女作家,只能称为女性写作者,都“疯”了。 十、 很多人,为了迎合观众,写很多粗俗污秽的事情,您怎么看待“下半身”写作? 这个社会就是浮躁的,喧嚣的,泛出这种泡沫是很正常的,很多女性写作者,不能写出真正的好的作品,只靠写那些东西来吸引读者,其实也是一种“卖身”。 我最欣赏的就是王安忆,她从不作秀,一点也不世故,王安忆,她创作的质量,她作为一个作家的精神质量,都是当代中国女作家里最高的。 现在,中国,很多人是在作秀,很多时候,很多媒体,也很善于抓住这些个作秀的人与事,大肆渲染炒作,从某种程度上说,媒体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十二、您认为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好作品? 比较难讲,但我现在觉得好作品应当深沉凝练,不矫揉造作,写苦难,能把苦难化做涓涓细流,写快乐,能把快乐处理成淡淡的挽歌,总之,好作品应当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气息。 我读小说,就象品尝我面前的很多菜一样,我不在乎这道菜出自什么名厨或者用了什么昂贵的材料,我只在乎作品本身的味道。 十三、您怎么看待现在的长篇小说? 当代文坛的热闹,基本上是长篇小说的热闹,很多的浮躁,都来源于对长篇小说的态度,靠研讨会,使很多长篇小说,一夜走红,我觉得研讨会很多时候的背景都是功利的,一部长篇小说,给一些红包,找一些批评家,开个研讨会,这个长篇小说就成热点了,而真正有艺术质量的长篇,因为没有研讨会,反而被大家忽略了,长篇小说研讨会似乎让我觉得有点象股票交易所,令我糊涂。 比如方方的《乌泥湖年谱》,出版了三年了,都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但这其实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批评家有时候也忙于应付这些研讨会,没有时间自己去挖掘这些优秀的作品,当然,肯定会有更好的文学批评的时代,但是,为什么我们在这样一个时代下,不做清醒者,反而要随波逐流呢? 研讨会应当遏制。 十四、您怎么看待“女性主义”? 我不喜欢我们现在所谈论的女性主义,很多女性主义者谈的是知识妇女眼中的女权,而不是中国大多数女人,知识层次比较低的普罗女人的女权,所以,我觉得比较狭隘。 十五、您非常喜欢看球赛,为什么那么喜欢足球? 我写作特别累,每个周末看足球赛,绿色的草地,活跃的球队,觉得特别放松,而且,足球的不确定性非常吸引我,你不知道它会有什么进展,足球这东西,到最后一分种还会有惊奇,特别戏剧性,能看到生机,是我生活中特别缺的,所以很喜欢。 十六、您仍旧是最原始的笔墨写作? 是,先用手写,再用电脑誊一遍,我这人笨,不习惯电脑写作。 十七、可否问问您一个很私人的问题:您爱人去年5月3日因车祸去世,这是一场意外之灾,您现在好受一点没有? 创伤是一生的,我们是抗拒不了的,我当时简直被击昏了,击昏之后,也清醒了,想想我们4年的幸福婚姻,比大多数不幸而长久的婚姻更货真价实,也就可以略微释怀,而文学,是医治我的良药,感谢文学,感谢生活中所有幸福的痛苦的时光。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电子书阅读】文字如东北大地的雪般晶莹,清冷悲伤主调下的故事让人真切得感受到爱。迷上俄罗斯风情的木刻楞房屋,向往白夜时去往极北之地感受整日高悬的阳光。最难忘的是在某个深夜读完《原野上的羊群》时泪流满面的自己,不是因悲伤,为击中灵魂的深沉的人性之美。
  •     真不错~
  •     我的浪漫情怀的启蒙,对中国农村有深情的启蒙。
  •     很适合在冬天读,很容易进入的清冷空气。虽然很靠近磨砺生活的本质,却依然葆有纯真幻想气质。
  •     因为这个女人 无限向往漠河
  •     犹记得大三,上完课之后就去图书馆捧起来就读,现在图书馆的书都旧的不成样子了
  •     (´・ω・`) 喜欢
  •     即使没有改变我,也影响过我。。
  •     诗化小说,性灵闪光,爱和美都剔透得很,悲和恨是淡淡的痕,大赞!
  •     某一年在图书馆,随手翻起“亲亲土豆”,就喜欢上了迟子建的作品,知道了东北文化虽然贫瘠,但不是没有大作家。
  •     唯一让我想读完其所有作品的作家
  •     很爱迟子建的文 很充实 也很动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