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51402712
作者:李楠
页数:312页

内容概要

李楠,武汉大学新闻学硕士,南方周末图片总监;评论家、资深图片编辑、策展人。曾获“中国新闻奖”,“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新闻摄影金烛奖”等20余项专业奖项;曾任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丽水国际摄影大展、“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等专业展赛评委;发表学术论文20余万字,在多个专业报刊开设个人专栏。

书籍目录

张新民  影响作品:《光荣与梦想》威廉•曼彻斯特(William Manchester,1922—2004)
访 谈:摄影家驾驭不了照片的命运,他能给的,只有自己的基因
评 论:对视中的追问
杨延康 影响作品:《水俣》尤金•史密斯(William Eugene Smith,1918—1978)
访 谈:我相信一个摄影家最终极的呈现,就是你的作品。不比别的,就比作品
评 论:和生活交换灵魂
袁冬平 影响作品:《无题》黛安•阿勃斯(Diane Arbus,1923—1971)
访 谈:我拍完成摄影家了,人家照样过着苦日子,这是个挺扯淡的事儿
评 论:诚实地自我救赎
于德水 影响作品:《流放》约瑟夫•寇德卡(Josef Koudelka,1938— )
访 谈:摄影没有“只能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
评 论:冲突愈见心性
余海波 影响作品:《梦想剧场》杰利•尤斯曼(Jerry Uelsmann,1934— )
访 谈:摄影是我寻找生命光亮的一条通途
评 论:诠注生命诠注自我
颜长江 影响作品:《溪山行旅图》范宽(北宋,生卒年月不详)
访 谈:摄影于我,就是拯救现实的药方
评 论:一介书生的影像突围
杨俊坡 影响作品:《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北宋,1085—1145)
访 谈:我在演绎自己的同时,也随手给生活拍下剧照
评 论:质朴的敏感
王 瑶 影响作品:《天堂之路》尤金•史密斯(William Eunge Smith,1918—1978)
访 谈:能站在金字塔尖的摄影师,都是大爱大悟者
评 论:摄影家的身份
王景春 影响作品:《劳动者——工业时代的考古学》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
(Sebastiao Salgado,1944—)
访 谈:虽然这话一说就假,但摄影对我来说就像是呼吸
评 论:媒介融合时代的视觉博弈
孙京涛 影响作品:《双胞胎》黛安•阿勃斯(Diane Arbus,1923—1971)
访 谈:我要做的摄影必须能展示我对外界的理解,而不是让我去秉持一个外在的标准
评 论:怀疑、出走与回归
史国瑞 影响作品:《驳船》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1925—)
访 谈:艺术就是一种不断的实验
评 论:技术不是摄影家的标签
秦军校 影响作品:《霍皮族少女和她的母亲》爱德华•S•柯蒂斯(Edward Sheriff Curtis,1868—1952)
访 谈:坚持一种最平静的表达
评 论:冷暖自知的文献摄影
丘   影响作品:家庭合影
访 谈:我拍的照片,就像把我要哭的哭出来了
评 论:影像是记忆的墓碑
区志航 影响作品:父母亲的结婚照(1948年12月15日)
访 谈:如果能让身体的价值最大化,这一生就没有白白活过
评 论:公民社会的艺术发声
宁舟浩 影响作品:《白求恩大夫》吴印咸(1900—1994)
访 谈:当摄影成为生活方式的时候,才是我成为摄影师的开始
评 论:作为精神身份的摄影
马 良 影响作品:《祈祷的斯利那加妇女》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1908—2004)
访 谈:如果我的疯狂能给别人勇气,那是我非常开心的事
评 论:有质感的隐喻
刘香成 影响作品:《萨特像》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2004)
访 谈:我始终关注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时代的关系
评 论:以很小的细节讲述很大的中国
路 泞 影响作品:《新帽》侯登科(1950—2003)
访 谈:如果我拼命捍卫什么时,我会感到真正的悲哀
评 论:摄影解决的是自己的问题
姜 健 影响作品:《时代的面孔》奥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1876—1964)
访 谈:摄影是穿越形式的意义
评 论:独特的格式化
胡武功 影响作品:《漫步》金伯宏(1947— )
访 谈:摄影,就是自为者偷取自在者的灵魂
评 论:与现实保持切肤之痛
贺延光 影响作品:《痛苦的奥玛伊拉》弗兰克•福涅尔(Frank Fournier,1948— )
访 谈:必须要做一个尊重真相的人
评 论:影像在身后的摄影家

作者简介

《影响:中国当代摄影精神交往录》内容简介:在整体视觉文化转向的"读图时代",关乎摄影与摄影家的书籍虽然不少,但真正触及内核、并在转化为公共经验方面具备可能的并不多见。《影响:中国当代摄影精神交往录》是一本兼顾新颖与深度的书。它将典型个案研究、学术评论与艺术史经典作品评介相结合,在把握中国摄影整体发展脉络的基准上,精心选取21位在不同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摄影家,每一个案单元由四部分构成:从对他们摄影理念产生关键影响的作品出发,钩连摄影史与艺术史——这既是摄影家的精神寻根,也是艺术家之间跨越时空的对话;然后,以个人感性与学术理性之间相互印证和平衡的深度访谈展开"第一手"阐述;第三部分,则是精炼犀利、颇有个人独见的评论,攻其一点,集中挖掘:这位摄影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其在当代背景下的个体意义与公共意义又是什么?最后,摄影家用自己的代表作品,做出回答与呼应。著名评论家李楠以严谨的态度与精准的书写,避免花哨、滥情与似是而非的轮廓性说辞,于这些极具代表性的摄影家个案研究中,构建了一个以时代与个体为纵横轴的坐标系,梳理与探索了关乎摄影本质的诸多问题,呈现了中国当代摄影的精神脉络和生动图景,好看,耐读。


 影响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一群非常可疑的人
  •     大多为平平之语
  •     比海杰的好太多了
  •     这本书还是可以的,启发性不错,适合拍了很长时间“纪实”但无所适从的人阅读
  •     13年5月买的,被朋友抢去。。。
  •     好的摄影师都是哲人
  •     李楠老师的观点很中肯。
  •     本书所采访的摄影师一定程度上因为李楠媒体人的身份的影响而有一些偏向性,但是作为一本完全介绍中国摄影师的采访录,还是有其独特的视角与内涵。
  •     唯一的收货就是可以拿一些很牛逼的话来为自己拍照的失败做个解释。
  •     这种从影响作品来分析每个摄影师的摄影会有种寻根的感觉,但有些感觉受影响的作品对摄影师本人作品并没有什么直接的体现
  •     李楠的评论方式让人无法走神,太过于细密的写法。
  •     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摄影只分两类:纪实摄影和观念摄影。有的人说的比拍的好,有的人拍的比说的好,好多人谈到诚恳,诚恳不诚恳看看就知道。视野真是个重要的东西。
  •     摄影师的对话
  •     去香港前草草读完,看到中间的一大感受就是深圳广州背景的人物好多(该是作者的圈子缘故),便觉得这称不上“中国”,如同出版社催促赶工之作,不过作为访谈,看看个人经历和想法也不错了。
  •     俯卧撑不错哟
  •     不是很喜欢这种访谈式的照片
  •     老年大学摄影班推荐教材
  •     书还是蛮有深度的,谈纪实摄影和审美趣味,由表及里。目前关注点不太在这儿,虽未全部看完,先及时归还图书馆。
  •     几年前看的,对其中某一位印象很深刻,其他的就拉倒吧。
  •     作者是《南方周末》的图片总监,喜欢并擅长纸上谈兵。书中的艺术家基本都是目前中国比较有影响力的纪实摄影师,有的甚至是荷赛奖的获得者,人物选择很有看点。唯一的不足就是作者本身不在实践前沿,所以感觉部分问题不接地气。简而言之,这是本摄影访谈集兼评论集,书中更多地传达了摄影师的拍摄历程和对他们对纪实影像的思考。这本书不教曝光组合和拍摄技术,如果以此为初衷翻开并感到失望的读者,只是找错了书籍而已。对李楠本身没有兴趣,但是书中的纪实摄影家们,他们用影像记录了那逝去的年代和某些特殊群体的真实面貌,值得尊敬。
  •     朋友送的~之前刚刚看过一本Calabresi对十位摄影大师的经典访谈,觉得这本根本看不下去了
  •     中国离摄影大师还有很远。
  •     @Ms李楠 提问很有技巧,看似不经意,其实都很尖锐,很能引话题。就是摄影师中间纪实摄影的比重很大,希望能看到更多不同的摄影师访谈。
  •     一直在拍照,看完才知道摄影。
  •     很多话,都是摄影人的金玉良言,很有道理。内容太深重,不是很喜欢这样的题材。
  •     在南方周末办公室见过作者。对久闻其名的人,想象中都是中年模样,却往往发现他们很年轻。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整合自己摄影圈的资源,以一个简单的想法而凑成了一本访谈录,质量不算高。影响一个摄影人的,往往不是一张照片一幅画这么单纯。
  •     装订差了点
  •     没影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