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02010617X
作者:毕飞宇,张莉
页数:410页

内容概要

毕飞宇,男,1964年生于江苏兴化,1987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从教五年。著有中短篇小说近百篇。主要著作有小说集《慌乱的指头》、《祖宗》等。现供职于《雨花》杂志社。 近年来毕飞宇得奖众多,其中有: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哺乳期的女人》)。 冯牧文学奖(奖励作家)三届小说月报奖(《哺乳期的女人》《青衣》《玉米》两届小说选刊奖(《青衣》《玉米》)首届中国小说学会奖(奖励作家《青衣》《玉米》)。
其中,《青衣》、《上海往事》(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已搬上荧屏。毕飞宇说:《玉米》是他的最爱,是他为年青一代人写的,他希望他们喜欢。

书籍目录

成长
经历
质地
阅读(一)
阅读(二)
写作历史
附录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
批评家和作家可以照对方
后记

作者简介

对于“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的新书题目,毕飞宇说道,这个话有对象,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太复杂,有一个重要的外部特征就是含蓄,因为这种含蓄、模糊,每一个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人,都怀着一种特别的和光同尘、难得糊涂的智慧,我们也许不知道真理是什么,但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一个真理的问题。真理有没有也许人们不知道,但在局部的时间、空间里,有真话。我们非常明白,但嘴上很多时候不愿意说出来。作为一个写作的人,所谓真话,不说出来,等于说谎。这个问题他在对谈中谈得比较多,在这样一个文化处境里,勇敢地打开牙齿,说出真话,是特别重要的。如果让真话停留在你的上下牙齿之间,那它只是唾沫。


 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关于小说家毕飞宇和批评家张莉的对话,我最早是在《天涯》杂志2015年第1期上看到的,后来发现那是他们对谈录的一章,名叫《写作是阅读的儿子》,在微信上流传很广。坦率说,阅读精彩的对话之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位作者现场合照。构图非常有趣,毕飞宇坐在桌前,张莉坐在桌后,他们之间保持着距离,但在视觉上感觉也并不远,很亲切,又很有对话的姿态。是看着近,其实又有距离的样子,摄影师将两位作者之间适度的距离感表现得相当精准,也让我难忘。第一时间买到新书《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认认真真读完后,我再次想到了那张照片。我感觉,他们在书中的对话也是以照片中那样适度的距离进行的,正是这种适度,激荡出了非常精彩的火花。读一本对话录,要求系统地学到某类知识是困难的,作出这种要求也不合理。但是,对谈中诸多具象感性的写作和人生经验,理论书中不可能有的鲜活的经验和轻松气氛,极为丰富的思维火花,已经足够让人着迷。也正是对谈的特质,让这本书没有局限在自说自话的文学范围内,“说人话”的浅显语言,深刻但不艰涩,凡是对生活和阅读有兴趣的人,读来都会觉得轻松有趣而又有所收获。对话录主要关注作家毕飞宇成长史,这当然是作为小说读者,除作品之外最先感兴趣的地方。作为对谈者,张莉引出话题的地方总是恰到好处。苏北少年,农村的少年经历,被下放的父亲,捣蛋的少年事迹,复读的痛苦,中文系的经历,和作家、编辑部的趣事……看作家这些生活经历,让我对他作品中的的很多描写有了更亲切的了解,有时简直要会心一笑了,这本对谈录,与作家和作品之间的关系真是互相增进,互相丰富,相得益彰。但是,对谈并没有止于对作家生活的探究那么表面。从有关少年经历的“成长”这章,到作家成长史的“经历”和“质地”的章节,再到交流阅读经验的“阅读”章,对谈一步步深入,作家丰富深刻的见识、经验、犀利的思考,简直俯拾皆是。比如,在“成长”一章中,毕飞宇从少年作文被父亲批评“一件衣服也不穿的虚伪,谈到逻辑真实和现实真实的关系:就小说的虚构而言,逻辑的基本真实是可以突破现实真实的,但依然有它的边界,进而他谈到中西方对“真”的不同理解:西方人注重“客体”。也就是“真”本身,中国人强调的是主观感受,最终成了一个抒情性的东西。“经历”一章中,毕飞宇讲述了他写作中选择的犹疑、转型过程中的痛苦、不重复自己的艰难,由这些引申而来的写作需要老实,写作需要训练,写作需要体力……这些说法,有的为我们探索了新世界,有的则还原了朴实的书写本相,这是作家几十年创作中最真实的经验,《牙齿》让我们看到那漂亮丰茂树叶背后的筋络和纹理,使我们对写作本身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质地”和“阅读”一章,作家和批评家从他们各自的阅读体验,谈到了中西方因果律上的差别,以至思维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差别;从写作经历谈到对人生价值的追寻,对社会现状的及时思考甚至超前思考。而对作家写作脉络的整理,写作经历的回顾,让我们对近几十年来的文坛现状都有了一种管中窥豹的感觉。许多习以为常的阅读,在作家和批评家细致的体验和详尽的探讨中,又重新生动起来。关于契诃夫小说中,那个从小看过的万卡写信给乡下爷爷收的故事,甚至在对谈者的强调和感叹下,重新诱发了我的思考。当然,在作家精彩纷呈的谈话背后,也不难看出批评家的力量和观点。也正如书中所言,批评家和作家可以互相照亮对方。仔细注意可以发现,在每一章对谈的开始,都是由批评家引导话题,进行谈论。但她并非单方面接收信息。这不是访谈,讨论到具体的问题时,两人的看法总是互相补充,互相激发。这本对谈录最意思的是“相互”、是“对话”和“交流”。作为作家,毕飞宇总是用非常丰富生动的感性语言、形象的比喻,让人深刻意识到他作为小说家敏锐的感受力和独特的思考能力。而作为批评家的张莉,则有更多的理论功底和批评经验,在作家难以表达某种感受时,她能够非常及时、准确地点出某些事情的本质。在阅读上,二人亦是相得益彰,在谈到阅读经历时,作家偶有感受但记不起来的书目,批评家迅速做出补充。不过,在互相补充之外,两人也并没有“标榜他人或标榜自己”的倾向,在观点不同处,你看不到谁在附和谁,书里没有“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不吝于争论和观点相佐。在毕飞宇关于《水浒传》、《忏悔录》的讨论上,张莉表达了她的女性立场;而在张莉提出一些并不符合作家本人认知的事情时,毕飞宇也给与了及时的反驳。有意思的是,偶尔的交锋并没有激起争吵的气氛,它让人觉得两个人就是在就事论事,而不是为了证明谁比谁聪明。我想,对话的精髓也正在于此。就我自身来讲,和亲密的、水平相当的朋友进行对话是很宝贵的经验。如果没有“争执”,只有依附和顺从,那获得的经验会非常有限。只有在旗鼓相当而又彼此尊重的对话中,个人思维的盲区才可能被对方突然点亮;原本出于思维的惰性或者局限性,想过而没有成型的思维闪光点在争论过程中才突然可以出口成章。和水平相当的人对话应该是享受吧,发现和对方心有戚戚焉时,获得一种陪伴的快慰;在真挚的争执中,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获得生命经验的扩大。由于人生经验和学习经验的限制,我们和友人的谈论难免会有格局限制,现在,看毕飞宇和张莉两个水平相当的高手“过招”,虽不能参与其中,但那种旁观的精彩,也已经十分激动人心。《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好看,在于两位作者的真诚和坦率,激发和碰撞。如果没有旗鼓相当的“真挚的争执”,如果没有对谈中“适当的距离”,也不会有这本对谈录的好看。读完这本对谈录我想到,亲切又彼此独立的距离,应该是批评家和作家之间做好的距离,也应该是朋友之间应有的最好的距离,甚至,在最理想的状态下,也该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这本书精彩之处在于张莉不仅仅是在提问,张莉大部分时间参与了和毕的讨论和研究,甚至引申开来谈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反倒是毕飞宇放不太开,毕的天赋在小说,日常谈话以及评论分析的语言罗织显然不及张莉的科班出身功底深厚。所以很多时候毕看上去兴致寥寥,许多话题不愿深及一笔带过。不过作为一个小说家,这些一笔带过的寥寥数语对于读者来说是不过瘾的,但对于一个想搞创作写小说的人来说却是很有用的,毕的寥寥数语一针见血个中况味恐怕只有尝试过写小说的人才能体会。毕谈及了自己写小说的痛苦,长篇换中篇,中篇换短篇总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阵痛期,又写到自己的最后一篇玩票之作《叙事》就是为了和当年已走到穷途末路的先锋文学做个告白。 在南京古城墙下看到残砖碎瓦联想到了历史的多余。 这些东西对在迷茫中摸索写小说的人还是很有启迪和帮助的。这部书好就好在张莉的引申,好多话题毕随便一句话就带过去了,很多时候不明就里,张的引申就像电影里的旁白,让人更明晰,豁然开朗。不过字里行间看得出来毕对于张的啰嗦也有点不耐烦,但是没办法,有些东西他自己或者不愿多讲或者讲出来词不达意不如张表达的清晰。 简单讲就是毕很写意,张则是写实工笔,两人相辅相成。我虽然不怎么喜欢毕飞宇的小说,但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挺不错的,尤其是对尝试写作的人,会有一些用处。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好看的
  •     毕飞宇……
  •     纯粹是因为黄佟佟贴出了书中毕飞宇关于张爱玲、张艺谋等的评价,很喜欢,觉得似乎很不错,然后买的,算是我当代文学的启蒙书吧,挺好的,帮我打开了一扇门
  •     可以列书单了
  •     推荐
  •     断断续续快看完了 感觉太太说得很好 里面的书我却都没看过(手动拜拜
  •     干货
  •     现当代的气息扑面而至啊!字里行间,似乎隐约感觉到生于50、60年代且成长成熟于80、90年代的作家、批评家依旧笼罩在难以突破的格局中。
  •     喜欢毕飞宇的读者,读完这本书再去看毕飞宇的小说,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     好看,与聪明人对话其乐无穷。
  •     读着读着就笑了
  •     读书才能给人以思考。
  •     有干货~
  •     大部分内容涉及毕飞宇的个人经历,阅读体验和创作心得。对其作品解读的部分不多。
  •     很棒
  •     等我写书评
  •     一以贯之的毕飞宇的朴实。
  •     1.正儿八经的干货,翻起来很愉快。被《叙事》惊艳到了,你的眼前一亮其实是作家开辟新天地的创举。2.做了很多笔记,相应的书籍回去看。感谢。3.喜欢对张爱玲的看法。
  •     第一次没读完就急着评价的书,太他妈喜欢了!有文学梦的人都应该读读!!
  •     特别喜欢毕飞宇!
  •     201520:毕飞宇是自己挺欣赏的一个作家,看过不少他的作品,高中时候在新华书店站着看完了《平原》。这本书是一个对话集,讲自己的成长、写作和阅读经历,挺真诚的,有不少谈得很好的地方,对自己有启发。
  •     文学帅哥毕飞宇老师的成长之路。
  •     人们总是希望小说家说得越多越好,你的故事是怎么来的呀,你有没有写不出来的时候,你是拿什么写,你什么时候写,你焦虑吗,你害怕江郎才尽吗。可是我常常担心毕飞宇是不是讲得太多了,太坦陈了,太赤裸裸了,你要讲的难道不应该就在你的作品里吗。
  •     毕飞宇有自己的方向,单这一点就令人敬佩吧。兵荒马乱的八九月,躲在被子里为了采访看了很多他的访谈和散文。在这些暂时需要读的“有用”的书里,捕捉到一些关于未来的元气。比如写作,从现在开始。比如打酱油,从现在开始。
  •     啊!!!!!!!!
  •     2015年3月10日看完。只是看了一遍,还没有很好的消化,但书还是不错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