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现代性批判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11
ISBN:9787301042595
作者:张辉
页数:258页

内容概要

张辉,江苏省南通市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暨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副教授。著有《审美现代性批判》(北京,1999)、《王夫之研究》(即出)等;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北京大学学报)、《学人》、《读书》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写作《西方形 式美学》(上海,1996/1998)、《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1998/1999)等;合作主编《文化传递与文学形象》(北京,1999);另有译文数十万字。

书籍目录

目 录
内容提要(英文)
第一章 引言:审美现代性与德国美学的东渐
一、界定: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内涵
1.现代性的问题域及其三重含义
2.审美现代性:基本内涵与两面性
二、德国美学东渐与中国的审美现代性
三 展开审美现代性问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章 中国美学的期待视野
一、中国文化的审美特质与现代性
二、中国美学与德国美学相遇的思想文化背景
1.审美与艺术精神的总体估价
2.对审美存在重要性的凸现
3.审美知识模式的革命性变化
三、现代性转换:中国美学与德国美学的关联域
1.审美本体论意义上的现代性关联
2.审美人生层面的现代性关联
3.审美知识学方面的现代性关联
第三章 德国美学的东渐及其媒介研究
一、德国美学东渐研究概况的简要回顾
二、德国美学进入中国语境的历史分期
1.德国美学东渐的一般情况
2.德国美学东渐的历史分期
三、德国美学在中国:媒介分布及个案分析
1.传播德国美学的重要媒介分布
2.德国美学东渐:媒介的个案分析
四 中国学人视野中德国美学的全景构图
第四章 审美独立与现代性问题
一、“三大划分”与审美独立
二、审美独立的内涵与现代性
三、审美自觉的中国背景与文化前提
四 跨文化语境中审美独立的可能与限度
第五章 浮士德精神的审美阐释
一、歌德作品与思想在中国的流播概述
二、《浮士德》与浮士德原型
三、浮士德精神的中国化审美诠释
四 审美现代性与浮士德精神
第六章 酒神精神的东方视域
一、尼采思想与中国知识界相遇的一般情况
二、审美之维:从康德叔本华到尼采的演进
三、酒神精神与现代审美主义的内在纠结
四 审美主义的本质与尼采思想的效应
第七章 审美现代性批判
一、审美现代性诸层面的综合分析
二、审美主义思想演进的西方知识背景
三、审美现代性与中国的现代性进程
四 结语:审美现代性的内在矛盾结构
附录一 20世纪上半叶德国美学东渐大事年表
附录二 现代性话语与审美话语
――从一个侧面解读哈贝马斯
附录三 康德对审美的否证
附录四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作者简介

内 容 提 要
本书从20世纪上半叶中
德美学的历史与逻辑关联入
手,从审美思想史和知识社
会学的角度研究审美现代性
问题。着重呈示中国知识界
对德国美学的期待视野,寻
求德国审美思想的东渐对中
国语境中审美现代性问题的
发生所具有的意义;具体勾
勒德国审美思想在中国的流
播图景,特别关注传播媒介
和新知识人在其中所发挥的
作用。
本书对中国语境中的审
美现代性问题在知识学、价
值论和本体论上的表现及其
与德国美学的联系,作了深
入的分析,逐一论述了具有
代表性的审美分化与独立性
问题、浮士德精神问题、酒
神精神问题等。综合考察审
美现代性诸层面间的结构关
系及其内在矛盾。


 审美现代性批判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材料比较丰富
  •     简单是王道!
  •     審美現代性兩面性:主體性的捍衛與理性化的反抗,即魏爾曼意義上啟蒙現代性與浪漫的現代性,而最后指向是審美主義。中國作為審美文化代表,衰落之後又與康德以後的德國美學相遇,而前提是為何是海德格爾溝通了老子?原因在於中德共同文化前提:審美主義本身。總體來說是中國學人對德國美學藝術的接受:康德——叔本華——歌德——尼采(黑格爾終於在附錄中以闡釋哈貝馬斯的黑格爾出現了!!而彼時提到哈氏則不得不引用岳川的後現代研究了),而直到尼采可以做一個了結,作為政治哲學一緯的輝師捨去了施派的尼采,以中國所謂審美主義尼采釋之(當然啦,用到了周國平);另一條暗現是五四時期學人的美學研究:王國維、蔡元培、宗白華、陳銓、李石岑等。最終,中國式審美獨立降臨而其內在矛盾結構:功利與非功利;多元與中心;存在與虛無。康德的否證之啟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