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一寸心

出版社:华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ISBN:9787801421845
作者:周汝昌 解说,周丽苓 整编
页数:274页

内容概要

周汝昌(1918~),字玉言,号解味道人,著名学者,资深红学家。著有《红楼梦新证》、《杨万里选集》、《书法艺术答问》等。

作者简介

本书编选唐宋诗词欣赏讲解文章六十篇。书中所选诗词包括秦观、陆游、岳飞、柳永、李清照、贾岛、杜牧、李商隐、杜甫、王安石、苏轼等人的名篇。


 千秋一寸心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5条)

  •     楼上可谓知言
  •     很犀利的评析. 这才叫词评. 许多地方看了很自省,惭愧惭愧.
  •     周先生与叶先生还是没有可比性吧,周汝昌是讲红楼糟蹋红楼,其他的就不说了
  •     老爷子的文笔我是相当喜欢
    一看到这些文字,就想到他在讲<红楼>时的那种味道......
  •     写得好~
  •     兄台误解了。文白夹杂没问题,也不是问题。问题是周老喜欢使用生僻字和冷僻字。
    难道文言文就意味着必须使用生僻字和冷僻字?不用生僻字和冷僻字照样可以写成文言,照样可以表达看法,照样可以讲解诗词。
    只是我觉得,在不是非用不可的情况下,周老却动辄使用生僻字和冷僻字,并非因为表达的需要不得不用,而是带有一种炫耀的态度在里面:你看我能用那么生僻的文字来写东西,你行吗?你都不认识吧?……
    这,才是让我感觉不舒服的地方。真正的大学问家,应该是能够使用大家都熟悉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是脱离了生僻字就觉得无法表达自己的看法了,那么这里面的学问就要打点折扣了。
  •     诗人的心思?!
  •       五月风筝2008-06-22 12:39:33
      
      
      周先生的文学底蕴是没得说的,非常好看的一本书,余味无穷,读后很容易的就让我潸然泪下,为词,为老先生的评语而落泪.中国的古典文化是如此博大精深,我们做为新一代,有义务也有必要,好好的学习,将上代优秀的文化吸收并发扬广大.希望更多的朋友能一起分享这些书的魅力,从中,吸取更多的营养和精华!
      
  •     可以送你一本。当当网上支付。
  •     谢谢~没关系 我觉得很精辟的书评内
  •       相比唐诗,我更喜欢宋词。唐诗格式几乎一成不变,比较乏味,表达的内容也因此受到影响。而宋词由于词牌的不同,长长短短不拘一格,而且富有韵律感,读起来抑扬顿挫,可以表达的内容也更多。至于现代诗词,虽然更直白了,但是美感也几乎丧失殆尽。
      
      宋词中,辛弃疾的作品是我的大爱。稼轩词要么慷慨激昂大气磅礴豪情万丈,要么精彩绝伦妙语连珠,相当的过瘾。其次是李煜,作品中尽是无限的忧伤。
      
      此书名为《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而事实上,所选篇目大部分都是宋词,貌似唐诗占了三分之一都不到,而其中又以杜甫诗为主。看来周汝昌似乎也较为偏爱宋词。
      
      只可惜周老写的文章,文白夹杂。这倒算了,他自己在开篇就说了这一风格。可是他偏偏又特别喜欢使用冷僻字,和一些如今几乎已经绝迹的词语。
      
      原诗词中有这些,这很正常。可是你用来解释和鉴赏的文章也动不动就使用冷僻字和古名词,这就让我很不舒服。难道只有用冷字和生词来表达,才算得上是文言或者半文半白?如果这样,那火星文岂不是更加文言文了?说句不中听的,也许这样才能显出周老学问的高深吧。
  •     分析的很专业啊!一看就是出自专家之手。咳咳…很好很强大!赏一颗大白兔!
  •        初识周老先生,是从《红楼梦》开始,很喜欢老先生的红楼人物分析,觉得是深刻而细致。
       今次读这本书,大概是因为之前一直在看叶嘉莹讲唐诗宋词的缘故,一开始对老先生的文风非常不适应,差点就看不下去了。后来好歹坚持着将这本书看完,发现书中还是有很多精彩之处的。对不少诗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只是实在是不喜欢老先生的文中的那种酸腐的语气,更郁闷的是有时讲到某个诗词的某一句特别精彩,老先生就会让你自己去悟,自己去体会,或者说有灵性者自会体会,虽然也知道很多时候诗词之美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但若这样的话见多了自然也很反感,既然你无法言传,又何必再这里舞文弄墨。
       一本书读下来,收获不能说没有,但我觉得整个书更多的是充满一种文人的怡然自乐,作者似乎很喜欢自言自语。
  •     唉,兔叔哇,本来看周汝昌大爷的鉴赏已经觉得自己很土鳖……看你写的文章我连读书笔记都不好意思写了……
  •     我把知道点看完就要看更多的古诗词~好喜欢啊~~~古人好强大
  •       几乎不看文学的东西,但其实诗词的世界很有意思。当初被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意境惊艳到了。周汝昌讲的,并不教条,在体会诗词作者意思方面很细腻。讲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真的觉得春雨拂面呢~无语,说我评论太短。。复制!几乎不看文学的东西,但其实诗词的世界很有意思。当初被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意境惊艳到了。周汝昌讲的,并不教条,在体会诗词作者意思方面很细腻。讲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真的觉得春雨拂面呢~无语,说我评论太短。。复制!
  •     兔叔叔 这本书送我 好不好吗 。。。
  •     叶氏的文化修养在女流之中算得可以,但其解析诗词拘于字面。周老对诗词的理解发于内,而能体古人之心。孰高孰低很明显了。
  •     其实我一直在看这书。。
    但是,可能是我不够专业吧。。
    对于我这种非专业人士来讲,这本书老爷子的语句有点难懂。。。
    太古风了~~
  •     大师级
  •     其实你所谓的文白夹杂,正是为了方便于诗词的讲解。如果你读俞平老的《读词偶得》,也是如你所说的“文白夹杂”。
  •        讲唐诗宋词,都得从中国人的诗性讲起,无论是叶嘉莹,还是葛晓音,还有现在读到的周汝昌,无不强调这点。读了《千秋一寸心》,听周老爷子说唐诗宋词,犹如品茗一杯陈年香茶,浓酽却不苦涩。
      
       以前知道周汝昌先生,是因为他在红学界极大的名气,但是他自己却说,他自己是最喜欢唐诗宋词的。可见,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所有的中国人都有无可取代的魅力和吸引。可巧的是,我自己也是研习唐诗宋词的,尽管不管忝列学者之列,但是在学院派的熏陶下也有不短的一段科班史。诚如斯言,唐诗宋词,美就美在它的不可言说性,一说,便俗。如果读诗只是为了将它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则诗味荡然无存矣。但是,到底又该如何解读呢?意象、炼字、格律、音韵、意境、文化,似乎各执其词,不可偏废。带着这样的问题,走进了周老爷子的讲唐诗宋词的文本当中。
      
       首先要佩服的是先生的诗性体悟。此选本为先生对于唐诗宋词的点滴心得,从未匆促走笔成文,而是有所待、有所思之后的凝结,故不复体例上的统一,但是却颇见真知灼见。既有妇孺皆知的千秋名篇,也有稍显冷僻的沧海遗珠。由于学力浩荡,在讲解之中,于旧意翻新之论比比皆是。比如杜甫《蜀相》,对于颔联的解读,令人暗惊其本心,比如李商隐《锦瑟》,千百年里解诗者无不试说,先生以不避其熟,体悟诗心。比如王实甫《赏花时》(此词在凡例中特意拈出,指出并非唐宋)中对“萧寺”的体会。比如还原苏轼怀想孟昶与花蕊夫人而作《洞仙歌》,精妙传神。没有深厚的学力,是难有如此婉转熨帖的体悟的。
      
       其次是先生对于古音的再三强调。先生坚持认为,唐诗尤其是宋词是音乐文学,当以古音度之,若坚持用今天的普通话读之,则“昧理”也。比如,听,多作去声,麝,读如啥,思,根据不同牌调,常改读为去声,比如“一弦一柱思华年”,言之甚明,律诗中不可连用三平声。可惜,音韵学已经渐渐广陵散绝,掌握古音的寥寥无几,所以我们在读《长恨歌》、《登高》的时候,一开始就觉得,不够押韵?甚至现在的小学课本赤裸裸的将《回乡偶书》中的“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最后一个字改读为“shuai”,已然习惯这种读音法的孩子即使最后走进中文系,可纠正度又有多大?大家现在都在抱怨大学教育的人文精神的缺失,往往却忽略了,毛坯在送进大学的时候,已经是毛病多多了。相信周老爷子也能认同我的这个看法吧。
      
       还有印象深刻的是先生的文风。这本书并未按照传统的文学史模式或者题材分类模式,而是纯粹是有感而发、汇聚成册的,并非某个科研项目的结题成果,所以疏朗有致,文脉清晰可辨。他说:“这不是‘文学史’,不必向这本书里寻找‘系统’、‘全面’、‘平衡’等等‘常识性’的知识。”讲自己喜欢的,说自己激赏的,才是学习的乐趣啊。而且先生坚持文白相错的走笔风格,读之犹有魏晋唐宋之遗风,言辞谦逊恭敬,令人感慨,现在的多少学者能有此般心襟?先生对于唐诗宋词的解读,并非一味求全,而是根据感悟或从某个角度如意象意境、民俗背景、诗体结构入手剖析,让人不会觉得有“千篇一律”的乏味。另外,格外赞一下排版,配图很妥帖,并无哗众取宠之嫌。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周老爷子此论,庶几近之。这是他对这些唐宋诗词的独家品茗。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其中的启发意义,又岂是三言两语可以概括的?
      
       向周汝昌先生致敬。
  •     "李商隐《锦瑟》,千百年里解诗者无不试说,先生以不避其熟,体悟诗心。",很有兴趣知道这“诗心”何如……
  •     这书需要慢悠悠的读下去,千万急不得~
  •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     周老先生讲宋词 非常之经典!
  •     读蒋勋
  •     诗心是诗人的心思?不然吧。。。
    兔叔叔来解答下。
  •     尽管不管忝列学者之列,但是在学院派的熏陶下也有不短的一段科班史
    ========
    颇不通
  •     囧 那我自己去买。
  •     伤别恸同学跟第一位同学一样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我不反对文言文或者文白夹杂,真的不反对,真的真的一点都不反对。请不要以为我在反对他老人家用文言文。
    但是,我讨厌在明明可以不用生僻字和冷僻字下,故意使用这些词汇。如果说极个别地方出现这种现象,那还说的过去。但是这些词汇出现的实在有些多。莫非他老人家有那么多思想无法用“非冷僻字”(注意是“非冷僻字”,不是特指白话,不是特指白话。可以是文言文!再次强调,可以是文言文!!!不是特指白话!)来表达?如果真是这样,我不得不认为他老人家的表达能力有问题。
    他这么做,给人的感觉,好吧,我只代表我自己——给我的感觉,就是:故弄玄虚,以此炫耀自己的学问。
    最后总结:我对周老使用文言文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我讨厌那种故意在文言文中大量使用冷僻字的方式。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字还不至于让一位大学问家离开了冷僻字就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除非他故意,或者,要么他不是一位真正的学问家。
  •     可以读很多遍的书
  •     其实我认为你的观点走入了极端,正是因为普通的言语表达不出来才得用些生僻字和冷僻字,像古人为何写文言文?为了更方便表达自己的意思,使自己的意思更好地表达,抒发情感。而周老也如此,不然你别用文言文直接说:“啊,今天天气真好,我心情真好。”或“唉,这秋天,我好悲伤啊!”如此云云,或周老解释:“诗人(词人)此时伤今怀古,悲恸万分者。那你又怎么想?
  •     ls就是典型的无知者无畏,蚍蜉学鸠
  •     笔者是中文系的老师 嘿嘿~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