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音乐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807518138
作者:罗伯特.摩根
页数:619页

内容概要

罗伯特·摩根(Robert P. Morgan)是一位出色的历史学家、作曲家和理论家。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任教于耶鲁大学音乐学院。

书籍目录

插图列表
序言
导论:十九世纪的音乐背景
第一部分 超越调性:从190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章 历史语境:世纪之交的欧洲
第二章 一些过渡性人物
第三章 无调性革命
第四章 新调性
第五章 欧洲的其他流派
第六章 欧洲大陆以外
第二部分 重构与新体系: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第七章 历史语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第八章 新古典主义
第九章 十二音体系
第十章 政治的影响
第十一章 其他欧洲作曲家
第十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
第十三章 美国
第十四章 拉丁美洲
第三部分 创新与分裂: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
第十五章 历史语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形势
第十六章 整体序列主义
第十七章 不确定性
第十八章 形式与织体的刨新
第十九章 新多元主义
第二十章 回归简单:简约主义与新调性
第二十一章 音乐和外部世界
第二十二章 科技的发展:电子音乐
第二十三章 结语:今天的音乐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作者简介

《二十世纪音乐(现代欧美音乐风格史原版引进)》以丰富而详实的内容,巧妙地追溯了二十世纪艺术音乐的众多流派。作者罗伯特·摩根的探讨从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和德彪西这类标志性的人物开始,接着涉及了查尔斯-艾夫斯和沃恩斯·威廉斯为代表的民族主义运动,勋伯格、贝尔格、韦伯恩和法国六人团所体现的哲性运动,以及自成一体的巨人如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此外,对于各类“主义”——序列主义、简约主义、偶然主义、新浪漫主义和多元主义,也都做了清晰地阐释。
《二十世纪音乐(现代欧美音乐风格史原版引进)》分为三个部分一超越调性:从190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重构与新体系: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创新与分裂: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每一部分开头都单列一章介绍当时的社会与思想环境,这是理解那时音乐现象必不可少的背景。全书贯穿着对特定作品的分析,遍布丰富的插图和谱例。


 二十世纪音乐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刊载于12月17日《音乐周报》在笔者眼里,这几乎是市面上一本最“有料”的、关于二十世纪音乐发展的知识归理类书籍。全书分为三个部分——超越调性:从190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重构与新体系: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创新与分裂: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我将本书称作“有料”,是因为作者罗伯特·摩根敢于抛开空洞的术语与理念,以实际范例阐述杰作为何是杰作,哪一个或几个特征决定了其与众不同。从”捍卫过时传统”的普菲茨纳,“革新但从未冒险超越调性界限”的雷格尔,到奥地利有趣的“局外人”豪埃尔、微分调性音乐的主要倡导者哈巴,再到亨策、利盖蒂等等,摩根以谱例加解说的方式告诉我们每一个作曲家对整体的音乐发展历程起到了什么样的转折或延续的作用,如在希腊大师泽纳基斯的分析方面,图表、矩阵与摄影照片轮番上场,可谓条分缕析。可是,除了技法的剖析,作者的眼界之开阔是我最为钦佩的地方——那些看似与音乐本身无关的小章节虽较短,却构成了本书最有趣和耐人寻味的片段。且看如下的几个小标题:在音乐戏剧中的延伸、美国音乐的实验化传统、记谱法的创新、新乐器资源、处理文字语言的新方法......这些议题恐怕在一般的音乐普及类书籍中很少有露面的机会。谈到新的记谱法,书中陈述道,这是二十世纪后期音乐界所涌现出的独特现象,最初的征兆是从斯特拉文斯基与勋伯格对传统记谱法体会到约束与不足开始的,而美国作曲家卡迪尤与意大利人布索蒂最终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他们天生都具有与其他作曲家不同的”不同寻常的图形绘制天赋“。后者为十二个男声所写的《西西里人》总谱以夸张的文字、图形创造了惊人的美术、音乐复合体。又如对文字语言的处理,我们历史上一直以来用音乐保持、支撑文本完整性与流畅性的传统,到了1950年开始被颠覆。序列音乐作曲家不是将歌词文本作为整体保留,而是拆解为细碎的片段,乃至于音节加以呈现,比如诺诺与米尔顿.巴比特等人。于是,一种超越了语言书面意义之外的”重构“成为了声乐资源史上最为奇异的现象,卡格尔更进一步,将诸多”音素“分类规整,形成了某种类似于从仓库中取出各种元素玩排列组合似的游戏效果,贝里奥则将各式喘息、唇音、口哨与吸气声大胆地构建起了多变的音乐织体面貌。凯奇的《咏叹调》与利盖蒂的《探险》亦是同一时期内声乐创作的奇观。顺着利盖蒂的《探险》,书中谈到了戏剧元素在原本纯粹的音乐演出中的延伸,“二十世纪是一个能接纳各种传统替代物的时代”。如果说利盖蒂的《探险》还是具有音乐、戏剧双领域中间性质的产物,而克拉姆对戏剧因素的偏爱就要鲜明许多了:《永恒之光》里的女高音被要求在演出前点亮一支蜡烛,并在结束时吹灭;《鲸之声》的三位演唱者要戴上黑色的面具。此外,贝里奥与伯特威斯尔都要求过演绎者行进或变换位置。而当凯奇等人将舞台多媒体技术运用进来时,我们似乎早已分不清纯古典音乐与综合性艺术的界限。书中引用了施托克豪森的一句惊人慨叹:“我们正处于这样的阶段......超意识正把一部分人群变成更高级的生命形式。”事实会变得如何?音乐的想象力边际究竟在哪里?这本书不是答案,却已是一把小小的钥匙。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享受了一把直接tag的待遇~
  •     1. 译笔和翻译质量大不如前一年出版的《古典音乐》,随手翻来都有硬伤。2. 购买和初翻时没注意到副标题“现代欧美音乐风格史”,后看到序言中对这一问题的表述,感觉并不有说服力。综上,是有些失望——似乎音乐史学家对宏观的世界近代史(和近代艺术文化的发展)还是缺乏深刻和具有洞见的观察,于是读来总感觉力有不逮。
  •     以现在的知识储备还无法读懂。
  •     这个系列的书都好得很,坐等浪漫主义
  •     这个就很好,中规中矩。不过副标题现代欧美音乐风格史值得商榷,全书内容都是严肃音乐。流行乐两句话带过,电子乐还多涉及了一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