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关何处

出版日期:2016-3
ISBN:9787530215612
作者:土家野夫
页数:224页

内容概要

本名郑世平,网名土家野夫。土家族,1962年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地区利川县。曾当过警察、囚徒、书商。出版小说《1980年代的爱情》、《父亲的战争》,散文集《身边的江湖》。

书籍目录

序:日暮乡关何处是001
坟灯—关于外婆的回忆点滴013
大伯的革命与爱情034
生于末世运偏消—幺叔的故事076
别梦依稀咒逝川—悼故友如波091
大水井的守望者115
瞎子哥120
畸人刘镇西126
幽人苏家桥146
烈士王七婆160
流放的书斋175
故乡,故人,故事—关于拙著的几种注脚并答谢天下同道

作者简介

《乡关何处》是野夫作品,以外婆、大伯、瞎子哥等亲朋好友为对象,将他们微小而传奇的人生,以一种质朴的深情娓娓道来。
外婆出身高贵,慈悲温暖,却一生遭遇悲惨(坟灯);大伯少年英姿勃发才华横溢投身革命,爱情也随之而来,但谁 知阴差阳错,最终凄凉落寞孤独走完一生(大伯的革命与爱情)……
在《乡关何处》中,这等亲朋好友,仿佛就这么站在你的面前,让你感受他们的生命。在野夫讲述他们或悲惨或传奇的经历的同时,更多的展现了人们在时代变革下的坚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乡关何处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野夫,理着平头,小眼睛,眯成一条线,眼神里像是看透了苍凉的人世。柴静说野夫“一半像警察,一半像土匪”。这形容恰当极了。读野夫的文章,亦常觉文字中充斥着冷眼旁观世界的冷峻,又漫洒快意恩仇的血性。野夫在大陆出版的文字,并不算多,但野夫的文字却字字是胸中块垒难消后,千锤百炼打磨出来的。从《乡关何处》到《身边的江湖》、《1980年代的爱情》再到诗集《丘陵之雕》,每一个字像是蘸着孤愤的邢余之人,在控诉一段历史、一段家族百年忧愁兴亡。读后,常令人如鲠在喉,呜咽难语。读野夫的文章,缘于在网络上无意看到一篇章诒和的推荐文章。现在想来,章诒和和野夫一样,同样经历过坎坷不平的人世,亦时常发端幽微,刺透世事常入木三分,故读野夫曲折的人生如遇知己,不足奇怪。章诒和盛赞野夫,通篇诚恳虔敬,令人信然非常。《乡关何处》只有区区十几篇文章,都是些怀人之作。野夫笔下的人,都像是逃脱不了人世的厄运,凄惨悲苦,,冥冥之中野夫似乎在书写一段共和国家族的苦难历史。从《江上的母亲》、《坟灯》到《大伯的革命与爱情》、《生于末世运偏消》,野夫像一个背着一囊拼命抢救出来的前朝历史,深怕被篡改,所以在云南大理,那座云雾缭绕、松涛如怒的高山庭院里的夜晚。满怀孤愤的写下这段为人所不知的家族遗恨,写下那么多乱世之人的飘零、坎坷。野夫像个前朝遗孑,古文功底深厚,擅长古体诗,文字中常充满古风,尤其是《庄子》、魏晋文人的文章典故,常出现在其文字中,恰到好处,读来余韵非常。在现当代作家的文章中保留这种风格的可谓少之又少,近年被陈丹青推崇的木心,算是一个。陈丹青深受木心风格影响,文字中亦常流露古风。想来野夫不仅文字充满古风,其为人、处世,或许也像他的朋友所说的一样,诗酒飘零,礼失求诸野,野夫他们便是传承此脉隐隐约约的飘零一代。第一次读野夫,是在大三准备考研之时,彼时常觉复习枯燥乏味,便翻来一两篇文章来读,野夫的文章像是一记惊雷打破了那个沉闷而枯燥的长沙夏天。一字一字读完一篇,常沉重唏嘘。透辟的文字、冷透的人世,如此沉重的文字,是近年少读。那年长沙的夏季,燥热如往常,野夫的文字和窗外那些休憩时默默的盯着看,浓郁的快要炸裂似得芭蕉、窈窕杂树,一起刻入了脑海。而后的日子,野夫的《乡关何处》常携身边,偶尔翻看,抓开一页便可接上前面的叙事,只因自己的那段时间、野夫的文字,常会在字里行间,记忆逆转翻腾,直戳胸口。去年野夫出版新作《身边的江湖》和半自传体小说《1980年代的爱情》 。《身边的江湖》延续了野夫一贯的风格。有江湖的地方就是躲不开那么多畸人轶事,这是江湖的味道。然而野夫笔下的每一个人、每一段事似乎都是命运的弃子。悲愤哀愁、穿梭文章之中。像是一页页被油彩覆盖的历史慢慢剥离,散透着血腥、令丑恶更加昭著,令美弥足高洁。毕业至今,亦有漂泊,身边除了携带野夫的书之外,也常常搜索看看,有没有野夫的新作、新消息。这也许是我阅读狭窄,只能期盼几个曾今打动我的作者消息的缘故。或许也是心事渐沉,在深夜偏爱这些锥心泣血的文字,冷得令人颤栗。
  •     第一次读野夫的文字,感觉就像在毫不知情下误食了芥末,呛得眼鼻喉辛辣,两眼不知怎么就流下泪来。这是怎样的江湖?又是怎么样的一个江湖人啊。我们还是太嫩,身边的世界,身后的江湖。虽然真实存在,但是,就像你不打开那罐不知是芥末的芥末,永远都不会知道,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生,这样的江湖。我最早听说野夫是那本《80年代的爱情》,当时出版的时候,也曾经在我们读书的小群体掀起一个小高潮,而我不了解这个人,这个书名听起来像一部烂俗的言情小说,也就没有过多关注。今年《乡关何处》再版,突然想了解一下这位作家,是不是真的如我所想,写的是怀旧系的言情小说,没想到柴静的一个《序》牢牢的抓住了我的心。读他的文字,真的像柴静开篇:野哥带你去看江湖。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柴静说,野夫的笔名取自唐代诗人刘叉《偶书》: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可是我读他的文字,脑海中总是出现另一个人的侧影,他豪气冲天的吟唱:老夫聊发少年狂……酒酣胸胆尚开张……没错,他的文字,里面透着古典。或者说,他也是一个古典的人,古典,是苍凉的命运并与之搏斗,天长日久留下的气质。他写的那些人、那些事,多少都带着一种“宿命”的气息。让你明白,即便是如今这个年代,也有人“生之多艰”,命运坎坷,绝非小说中的情节,这样的人,你还怀疑他会写出矫情的言情小说?他下笔之用力,让所有的小儿女私情瞬间遁走,那80年代的爱情,亦是如此。野夫这个人,有爱亦有恨。什么事情,都给人用力过猛的感觉。年少时向女生示爱,被拒绝被羞辱,竟然由爱生恨,说要让她爱上,然后在抛弃她。说句实在话,这种事情,在今天看来,仍旧惊心动魄,更何况,那是“让我们歌唱”的80年代。我们大概就算遇到这样的事情,心里想一想,也绝对不可能像野夫那样,认认真真的去爱,轰轰烈烈的去恨。故事的结局,并不符合当初他的爱恨,可是足见其人性情。柴静把野夫描述的太美好了,可是读了他写母亲、写外婆的文字,却觉得一切正常。父辈给的骨血渗入了这几位女性人格因子,那么美好的外婆,她带在身边的孩子,应该都差不了。小时候,我是信命的。后来,我又不信了。长大之后,我觉得,人的一言一行,人的品德、人的行为,都是命运的指向。一个努力、乐观的好人,怎么可能活的一世潦倒?然而,读野夫写的江湖,我再次对自己的人生观产生怀疑——也许,这世界也许真的有一种玄而又玄,我们这辈子都惨不破的东西,叫“命运”。他没有写入狱的原因,也没有写自己的婚姻,多少有点缺憾。就像看一个人,不够立体。在网上搜到一些相关新闻,了解了一些,也明白了,为什么野夫的书,台版先火,而出的这些再版,好像也有阉割。成年以后看人会很客观,不会认为一个人纯白无暇,也不会认为一个人十恶不赦。我并不会因为我喜欢他的文字就一边倒的支持他,却始终相信,一个成年人一定要为自己所做的负责。不管怎么样,他的确很传奇。他的文字,也许比起他本人来,还算不得传奇。
  •     乡愁的组成——伊人何在,《乡关何处》很多时候,离乡的游子都有一种“近乡情更怯,莫敢问归人”的愁绪,余光中讲乡愁是一种烧痛,郑愁予说是哒哒的马蹄,老舍先生记忆里的是北平的冬夜的冷与暖,而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则是水乡那不能忘却的能照亮起童年回忆的月光……乡愁,人们之所以能将他们年少时离开的地方当做自己的寄托,是因为她承载了那些故人、故事——离家万里,那些记忆却变得愈发的清晰,我们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在的自己,也是因为从前的我们经历过那些与故人相关的回忆。乡愁的组成,无非是那个地方和那些人。回忆残酷的过去,能够面对今天的现实;而回忆故人的点滴,则在珍惜自己人生的每时每刻。在野夫的笔下,那些故人、故事都透着湖汉人的起起伏伏、大开大合,那深深的江湖味,仿若是薄酒一杯对月邀、乡愁半句泪双行的诗篇,他将那些听上去颇有些传奇色彩的人的故事写的活灵活现,又将这其中深埋的遗憾、苦痛和错误,都化作了一种释然的况味,让人心头堵上了流不出来的泪,闷闷的、酸酸的。读过《1980年代的爱情》和《身边的江湖》的读者,应该对这本精装本都有些熟悉,承载了土家野夫一贯的风格,《乡关何处》本身,也由人和人的故事构成,他们穿行在上个世纪的时代篇章当中,显得风尘仆仆,却又因为野夫的叙述,有着老照片般泛黄的鲜活,这些人的故事,有些已经定格,有些却依旧在继续……读者仿佛能够通过他的叙述,触碰到那些人物的衣角,看着他们在人生的旅途当中奔波与劳碌,被这个巨大的时代所碾压,这种夹带血肉的苦痛,透过他们披着的麻木的外衣,被野夫的语言一层层的剖析和解读。有永远关心自己孩子、却不想再加重自己儿女负担的母亲,有错过了一生的感情和生活的大伯,被政治风云变迁影响了家族命运的幺叔……他们被时代的洪流冲击,却又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或许是适应了命运对他们的捉弄,又或许正视这样跌宕起伏的安排,在作者的笔下,我们都一直在见到他们淡然的眼眸——无论人们将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他们都能够对酒当歌。在他们的故事当中,我们见到了许多“活在当下”的理由,也见到了人与命运之间最为无力的对抗,与其让这命运捉弄,不如嘲弄那无涯的苦痛,游走于江湖之中,自当一种磨练而已。伊人何在?乡关何处?伊人何在,乡关何处。By 林怿2016-5-23 22:52:43写于御庭园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看出作者用情至深,对自己身边走过的每个的描写,无不让人感动至深。当看到外婆一段时眼睛湿润,每每想起都让我感触颇多。稍有不足之处乃作者之悲观情绪。既然选择浪迹天涯,勿怪身世浮沉。
  •     野夫怒见不平处 磨损胸中万古刀
  •     在书中剖析残忍教育,声讨残害心灵的阴谋,洗涤文化中的胎毒。
  •     真实的国民史的背后才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感谢野夫的真诚,让我看到不一样的回忆。
  •     “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     野夫是个重感情的硬汉子,人以群分,身边的亲朋大多也是。读到江上的母亲、坟灯篇多次泪目;读到大伯的革命和爱情,感慨生命的戏谑;读到畸人刘镇西,想起小时候同样温厚的喂马哑巴,“存在即合理”被他的“天生人也养人”解释地平易透彻;读到幽人苏家桥,被五条被单和裸身“行散”的故事,逗笑的不能自已;读到烈士王七婆,被尚武、跌宕的人生打动。野夫文笔凝练,但在我读来也有半文半白、食古不化的矫揉姿态。如果结合野夫微博看,野夫还是胸中块垒太多,没有太多的“正能量”。看几篇就好,多了会腻
  •     喜欢一个作者可能是文字功底好、或者你能讲有趣的故事。野夫给我的感觉更是说有文化底蕴的。
  •     柴静的序写得很好 但整本读起来 有些遣词用句重复 我个人不太喜欢一本书里有重复的内容或写法 我相信这样的书写出来对作者自己是意义重大 我们读来多少只是路过
  •     “走,野哥带你看江湖。”野夫的江湖读来是荡气回肠的,是属于我们近代的江湖,他们的上一辈人的生命都活成了一个江湖,这样细细想来,似乎我们每一个家族的历史都仿佛可以成为一本书,只是野夫有着一双犀利的眼睛和华丽的文笔,这是我们所不及的。
  •     啥时候看的 估计高中 突然想起来就顺手补一下 是不是一个月没看书了(不对我看了电工财力流力...)
  •     我爱快意恩仇的野夫,只是他太过执着于一些表面的刀光剑影,文失其味道和深度。和余秋雨一样造作。
  •     为何从前一版竟在豆瓣找不到了???2014年4月伴着雨声,在家中读完,感慨此生与鄂西渝东之缘。两个月后送了一本给重庆万州的朋友,就和他在一起了。是为前任。虽然读着野夫的文字略觉别扭,不似民国作家那般“吐”字自然,但毕竟是别具含义的一本书,因此也变得特别了起来。
  •     4月7日;12万字
  •     回忆。第一次,一个人在家读书会感到孤独。
  •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苦难,野夫用回忆的形式,写出那一代人的悲欢离合、命运多舛,那种至深的亲情友情,感动着我。我庆幸生活在这个时代,这本书让我再次激起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感谢作者!
  •     12年读时对于很多细节没有那么多的感悟,当时只觉得作者文笔很棒,时而舒缓,时而豪迈,有现代文的幽默,也有古文的优雅。重新读过,还是最喜欢(江上的母亲)和(大伯的革命与爱情)这两篇。对于那个特定时代和特殊事件,这些实实在在的人物经历过的事情,或许是他们的悲哀,但又有谁能说清,或许他们正是背负着那个时代的使命,用自己的不幸和微薄之力推动了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无法穿越回去亲眼目睹故乡,故人,故事;但从这一篇篇文字贴切生动的描述,这些即使挣扎在死亡线边缘的人们,却用生命在展现着自己的信念,情怀,甚至那些无力的抗争和对命运的妥协也显得是那么的“合时宜”。不是小说,文字栩栩如生,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写下这文字。如同序里面所说,作品什么档次,要看作者的心灵是在什么档次。心灵在文字的后面,自然文字会有灵性。
  •     几次流泪,情感真实又震撼。
  •     虽然还是新鲜的历史,野夫这样的人和文笔已经像是传说了。
  •     情意深长
  •     微风漾水,淡霭凄林,恍若巨石,黑暗中撕心裂肺,凉夜中砉然断裂。
  •     深情满满,触目动容
  •     还蛮感人的 但是有一些刻意
  •     今夜 我一个真小人 伪君子一般坐着
  •     文白相杂,古风氤氲,真情写就的尘世挽歌。
  •     文笔确实很好,真的很好,但是这本书我不喜欢。很多地方透着一股子让人不太舒服的味道。这本书有些像文字版《老炮儿》,《老炮儿》这种故事,第一次看你敬佩,第二次看你就有些烦了。或许我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吧。多给的一星是因为文笔。全本最喜欢外婆那篇,最不喜欢大伯那篇。
  •     澎湃激越的文字,这样酣畅的散文不多了,但有时不免滥情。礼失求诸野,利川有真人。如果能洗去那种最后的贵族般的怨气会更好。
  •     利川离故乡大概就是一条河的距离。
  •     文字有点过刻意
  •     沉浸在自己的凄然际遇中,迷恋得有些难以自拔,好像满篇文章除了感情再没别的了。说白了点叫矫情,优越什么?不喜欢,那么多人夸还是不喜欢,这样的朋友或许重气重义,但执念颇深,太极端了。可怕。
  •     戏剧人生
  •     高中读的,豆瓣没有我读的版本
  •     很具有那个时代的影子,深深地对对个人的悲剧和时代的无奈的同情。
  •     好久不看散文了,钟意几篇也是难得。
  •     两袖清尘一枕愁,飘零身世等浮沤。白头休废名山事,拍剑东来还旧愁。这是我看到的野夫的半生,如江湖游子错生时代历经磨痕,喋血而出的一部著书。读完后一边荡气回肠,一边唏嘘不已。不过可能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对这种文辞浮华的回忆录式文章,难以再表达绝对的推崇了。
  •     时代的悲歌
  •     一上午速读完了,两百页的书,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是。“生命不是话剧,可以彩排一次再正式登台。他们的悲剧一次性上演,就挥霍完了他们的一生。
  •     写实小说
  •     补标,不知为什么没有我高中时候看的版本。记得当时看野夫写他妈妈和外婆的时候,哭得一塌糊涂。后来怎么也找不回当时看的感觉了,唉……
  •     章诒和曾说:“野夫的作品是由哭泣的大地孕育出来的。他的写法,很传统。情感浓烈,但有控制。文字朴素,又带着优雅。对人的描写采用白描,对事物的思考也是东方式的。作品是简单里有复杂;文字是平实中有华采,温和的朴素的诉说,能触摸到他滚烫的心。故事很苦,和最近的天气一样凉
  •     第一次读土家野夫的书,开篇就被震荡到了,可惜后面几篇显得就有些薄弱了,但是仍不妨碍我读完后立刻再次温读。
  •     “故乡于很多人来说,是必须要扔掉的裹脚布;仿佛不这样遗忘,它们便难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对于故乡,一直心情十分复杂。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根的人。当别人能指着哪条街说出自己当时干嘛干嘛的时候,我却对什么都好像不是很熟悉的样子,挺难过的,感觉自己童年很贫乏。而且事实上,当初与我分享童年时光的那些人,也早已丢失了联系。毫无疑问故乡在我身上刻下了很深的烙印,对此我并无反感,甚至还挺开心。但是,现在回到故乡,面对我那乏善可陈的记忆,又总觉得这里成为了异乡。对很多人来说,让他们回到故乡,他们肯定是会很高兴接受的是吧?但是如果让他们在故乡住上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恐怕就没那么惬意了。一声叹息。
  •     出差的往返航班上读完了这本书,屡屡泪目
  •     读这个的时候正在写“寻根之旅”,感触颇深。
  •     前面几篇还看哭了呢 讲外婆啊 母亲啊 有点亲人的同感但是后面因为背景和年龄和我相差太远了 作者遇到的这些人啊事啊 对活着安逸时代的我来说简直像虚幻 暂时看不太懂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文笔很好,可以看到诚挚的情感。当做历史回忆读就好。
  •     短评一楼太赞了。厌恶那种是非不分纯替别人自己承担的无情无性,不过对于时间这件事儿,人一定得是坚强的,至少对过去是云淡风轻的,成文即止的!
  •     被时代碾压的人与事,穿过重重岁月茫茫人生,忘不了。
  •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人在江湖啊 中信版
  •     野夫的文字真实而露骨,里面有一种忏悔精神,当然还有对过去历史事实的追认和确记,过去不会过去,只是潜藏在记忆里,问题不解决,就无法继续前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