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精装版)》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5-3-1
ISBN:9787544275426
作者:[日] 石川拓治
页数:184页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精装版)》的笔记-第45页

以下这段深刻说明人类的文明,就是不断的满足欲望;但欲望无止境,文明其实并不能根本上给人类幸福。
为明天的事而忧虑,为生而执着,都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人类运用智慧满足欲望,然而欲望没有止境,一个愿望的实现,新的欲望随之产生。人类就是在不断满足欲望的过程中生发出文明,人类文明的历史也是人类欲望不断膨胀的历史。
普罗米修斯从天界盗火给人类,宙斯的惩罚是把他绑在悬崖上,让老鹰啄食他的内脏。普罗米修斯属于泰坦一族,可以长生不老,内脏被啄食后,第二天又会长出来,他求死不能,永远活在内脏被老鹰啄食的痛哭中,这个残酷的惩罚,似乎也象征了无论文明多么发达,都无法拥有真正的幸福这个残酷的真理。既然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欲望膨胀的历史,那么文明永远都不可能为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既然这样,人类的智慧,以及人类借由智慧产生的各种作为到底有什么意义?
从得到文明的那一刹那开始,人类就在内心深处思考这个问题。老子的自然无为,与这种文明背道而驰。如果说,实现欲望使人幸福是文明所持的观点,那么,也有完全相反的方法可以使人幸福,那就是否定文明,自然乐活。如佛陀所说,欲望只是幻影;如耶稣所说,不要为明天忧虑,要感谢上帝,好好地活这一瞬间。从文明论的角度来说,这或许就是宗教真正的功能。姑且不论信仰的问题,相信神佛只是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在于对文明的观点提出异议,也就是否定人的欲望。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精装版)》的笔记-第174页

无论化学肥料还是有机肥料,都会给苹果树提供多余的营养,这成为害虫聚集的原因。施肥可以让苹果树轻松地长大。但苹果树可以轻易得到营养,就不需要努力扎根了。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精装版)》的笔记-第180页

无论科学多么进步,人类都无法脱离大自然生存。因为人类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产物,问题在于人类是否能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是在协助大自然。这关系到人类的未来,我绝不是危言耸听。我所做的事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协助苹果树而已,但相信这对人类的未来一定有帮助,或许这么说有点夸张,但我由衷地这么认为。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精装版)》的笔记-第144页 - 枯木逢春

木村终于发现了一个真理,在大自然中,没有害虫和益虫之分。
大自然不分害虫和益虫,不仅如此,连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界限都很模糊。……没有生命的物质和生命体相互结合,形成了大自然。
木村决定和整个大自然为伍,要让苹果树的生命融入大自然编织的生态系统中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精装版)》的笔记-第20页

----------“可能是我太笨了,苹果树也受不了我,只好结出苹果了。哈哈哈。”
----------“我是傻瓜,所以只会像野猪一样一心往前冲,心想总有一天会成功。”
----------“然后,我告诉他当个傻瓜就好。做做看就会知道,没有比当傻瓜更简单的事了。既然想死,那就在死之前当一次傻瓜。身为有过相同念头的过来人,我领悟到了一点:为一件事疯狂,总有一天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木村这句话道尽了他的人生。
真的超喜欢努力又开朗的苹果大爷木村先生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精装版)》的笔记-第1页

《这一生,至少做一次傻瓜》
摘录及感悟
为明天的事而忧虑,为生而执着,都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人类运用智慧满足欲望,然而欲望没有止境,一个愿望的实现,新的欲望随之产生。人类就是在不断满足欲望的过程中生发出文明,人类文明的历史也是人类欲望不断膨胀的历史。
普罗米修斯从天界盗火给人类,宙斯的惩罚是把他绑在悬崖上,让老鹰啄食他的内脏。普罗米修斯属于泰坦一族,可以长生不老,内脏被啄食后,第二天又会长出来,他求死不能,永远活在内脏被老鹰啄食的痛哭中,这个残酷的惩罚,似乎也象征了无论文明多么发达,都无法拥有真正的幸福这个残酷的真理。既然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欲望膨胀的历史,那么文明永远都不可能为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既然这样,人类的智慧,以及人类借由智慧产生的各种作为到底有什么意义?
从得到文明的那一刹那开始,人类就在内心深处思考这个问题。老子的自然无为,与这种文明背道而驰。如果说,实现欲望使人幸福是文明所持的观点,那么,也有完全相反的方法可以使人幸福,那就是否定文明,自然乐活。如佛陀所说,欲望只是幻影;如耶稣所说,不要为明天忧虑,要感谢上帝,好好地活这一瞬间。从文明论的角度来说,这或许就是宗教真正的功能。姑且不论信仰的问题,相信神佛只是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在于对文明的观点提出异议,也就是否定人的欲望。
福冈否定人类的智慧、认为认为的都是徒劳的想法,应该是这一系列思想的延伸。他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并不是只将其是为哲学和思想,而是在农业这种人类行为中实践证明。虽然他否定自然科学,本身的素养却充满自然科学家的态度。
就好像在动物园长大的动物无法直接在野外生活,果园里的橘子树也一样,只是“不假人手”,无法回归大自然。不光是果园,农田也一样。无作为农业就是百分之百利用大自然的自然循环体系的农业。如果想让人类培植的农作物融入这个体系,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福冈说,他为了验证“真的可以什么都不做吗”这个想法,屡败屡试。文明是朝累加即加法的方向发展,那么,他就不断尝试减法,以人类无作为农业为最终的理想。
无为不是自由放任不管,而是创造一个可以回去自然的环境,然后让它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这时即可无为而治。
从古到今,作物基本都经过很多年的改良,不断适应种植环境,培育出高产好吃的品种(杂交、嫁接)。但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农药化肥的使用,作物的品种也不断适应和配合着这些化学药品。化学物品解决虫草的问题,机械负责生产问题,作物只负责高效率的生长。或者直接用基因工程提高作物的抗性。所有这些只关注了作物的产出,却没看到整个产出过程对整个生态系统(环境、能源、生命)的破坏,从而引发了各种问题。而这些毒果,最终人类也必须咽下去,至于中毒到什么程度,那得看这果实种的有多毒。
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变成了一个个机器零件,而这台机器正在摧毁地球......
经验和知识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无论做任何事,都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和只是,否则就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傻瓜。然而,挑战全新事物时,经验和知识却往往成为最大的障碍。
木村每次失败,就舍弃一个常识,经历一百次一千次失败后,他终于明白自己正在挑战一个经验和知识完全不起作用的世界。于是,他终于能以一颗纯洁的心正视苹果树。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他达到的心境是一个里程碑。

在此之前,自己只看到苹果树肉眼可见的部分,只考虑地面以上的部分,完全忽视了地面以下肉眼看不到的部分,一味在意苹果树的叶,完全忘记了苹果树的根。功夫不负有心人:答案就是根与土壤。这片柔软的土地绝对不是认为的,而是气息在这片土地上所有生物合作的结晶。昆虫和微生物将多年积累的落叶和枯草分解后形成了土壤,树和杂草的种子在这里落地生根,在泥土中深耕。无论杂草还是树,表面都存在着无数霉菌和细菌,有好也有坏。在大自然中,没有任何生命体是孤立的。各种生命体关系密切,相互支援。自己明明知道这道理,却为了保护苹果树,忘了这最重要的道理。自己一味寻找可以代替农药的物质、施堆肥、割杂草.....试图将苹果树与周围的大自然隔离,没有思考作为一个生命体,苹果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虽然没有使用农药,却和使用农药没有什么区别。原本以为是病虫害导致苹果树衰退,以为只要排除这个因素,苹果树就可以恢复健康,事实上并不是这么回事,害虫和疾病只是结果,苹果树衰弱才会导致大量害虫和疾病。橡树也同样遭受病虫害的攻击,却仍可以这么健康,这意味着即使不使用农药,植物也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大自然。苹果树失去了天性中的坚强,才会深受病虫害之害,应该为苹果树找回这种大自然的环境。
木村之前打理苹果树只注重外表可见的部分,却忽视了生长根本的根和土壤。所以看待事物和问题时,要全面刨根。才能更好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农业教科书中也提到,氮、磷、钾是农作物不可或缺的三大元素。山里的泥土当然不可能是有人按照教科书调配出来的,没有用一克的肥料,却具备了培养橡树的条件。
原来,根本不需要堆肥。人类施加的营养成分,比如化肥和堆肥,只能发挥短暂的效果,所以必须每年施肥。如此一来,苹果树就像可以开怀大吃甜食的小孩子一样,不必为了从泥土中吸收必要的营养而努力长根。木村每天挖土,坚持观察。除了奉为教科书的橡树下的泥土和自己果园的泥土,他还观察山里各个地方或山麓荒地的土。首先,两者的温度就大不相同。木村到哪里都随身带一个大温度计。一挖完土,就测量温度。他发现无论挖的多深,山中泥土的温度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表层的泥土和即使几十厘米深的泥土温度几乎相同。而果园里的泥土只要挖十厘米,温度就会骤降。喷洒农药其实是吧果蔬和大自然隔绝。山上的泥土比较温暖,是因为里面有许多活动的微生物,所以,无论怎么挖,泥土都维持在一定的温度。果园泥土中的微生物活力变弱,所以只要挖十厘米,温度就会降低。最好的证明,就是我哇了许多地方的泥土,发现离果园越近,情况就和果园越相似。挖得越深,温度就越低。(植物根、微生物、土壤共生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农药杀死了微生物,没有微生物的耕耘和分泌液体所形成的团粒结构,土壤就容易板结和水土流失。而没有草等植物根,微生物也就缺少了栖身环境和充足的食物,化肥又使作物的根生长缺乏动力,使根系不够强壮。单一作物使土壤肥力下降。也就使作物不够强壮,易被细菌真菌入侵且易被啃食。整个使用化肥农药的过程,就是不断破坏生态系统的过程。最终的结果也就是土壤板结,表层水土流失,不断加大化肥农药耕作机械的投入,生物被杀死,环境被污染,能源大量消耗,产出病态有毒的食物。最终人类将生活在地狱当中,享受着自己带来的毒果。)
大自然平衡,是否就是阴阳平衡,那么当达到了这个平衡时,是否就是“道”了,或者还只是“一”。此时整个生态系统是最幸福的。当然,过程中阴阳会此消彼长,难免有波动。但如果只寻求单一变量,那么是否就使生态变成了开环,而环会随着单一点的增长不断缩小,当环缩为点时,世界就成了蛮荒的初始。而我们现在好像就在这个过程之中。那么,现在开始恢复,相信为时不晚,一旦朝平衡迈进,有人类存在的地球永续就不再是幻想。
当我们面对不平衡或问题时,解决的方法是平衡还是堵,一定要分清,不然到时候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危机。
森林中有橡树,是因为大自然接受了它在那里。降雨量、湿度和温度,以及和周围植物之间的关系,都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当这些条件适合掉落在地面的橡树种子时,它才能生在。大自然选择了橡树,是因为大自然需要它,它才会出现在那里。如果这种关系改变,橡树就会静静地枯萎。
苹果树的情况则不同。是人类种植苹果树,是人类需要苹果。如按照大自然的规律,苹果树应该枯萎,是人类想方设法让它们活了下来。这就是农业,和有没有使用农药无关。因此,木村面临的难题是如何让大自然的规律和人类的要求之间取得平衡。果园内还有病虫害,代表某些部分还无法取得平衡。农药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有害虫,就立刻把它杀死;疾病蔓延,就用药剂消毒,结果对大自然的平衡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只要比较山里的泥土和果园的泥土,就可以清楚了解这一点。说得极端一些,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破化大自然平衡的基础上。大自然不分益虫和害虫,不仅如此,就连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界线都很模糊。土壤、水、空气、阳光、风这些没有生命的物质,和细菌、微生物、昆虫、杂草、树木、野兽等生命体相互结合,形成了大自然。木村决定和整个大自然为伍,要让苹果树的生命融入大自然编织出的生态系统中。
大自然这个神奇和蔼的长者,显然,它是可以接受新的孩子的。不过,需要的是像木村这样用正确的方式养育出的孩子。但长着刺的孩子怎么去拥抱,强行只会是等待最后一滴血的掉落。
不知道为什么,2000年后,曾经在果园肆虐的卷叶蛾绝迹了。所以这几年,木村不再使用装了发酵苹果液的水桶,也不需要手上挂着塑料袋抓虫了。树叶和果实仍然会生斑点落叶病和黑星病,但只是少数。即使出现疾病,也不会扩散到整个果园。明明没有喷洒农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木村说,最大的原因应该是果园中没有营养剩余。持续无农药栽培后,木村发现一件事。无论化学肥料还是有机肥料,都会给苹果树提供多余的营养,这成为害虫聚集的原因:施肥可以让苹果树轻松地长大。但对苹果树来说,由于可以轻易得到营养,就不需要努力扎根了。这和时下营养过剩却很少运动的小孩子一样。众所周知,时下儿童不断出现免疫系统疾病,这和施以过量肥料的苹果树十分相似。结果,苹果树失去自然的抵抗力,导致没有农药就无法战胜疾病和害虫。
中国人现在得的各种富贵病难道不是这个原因吗?先不论食品的安全问题,就各种食物的精细化加工,已经丧失掉了很多微量元素和营养成分,并降低了胃的消化能力。且偏食造成身体营养不均衡,如甜食的过量。加之重盐油肉,各种调味料。造成了身体营养严重过剩和营养比例失调。只为满足口食之欲而不加均衡节制。那么疾病不尾随而至实在是有违天理,如果不加以改变,我想,也许只有将大脑装在科学的机械体里,估计能避免生病吧。
有了岩木山上的发现后的第五年,木村停止播种大豆,因为大豆根部已经没有根瘤菌了。第一年,大豆根部长满了根瘤菌。第二年、第三年后,根瘤菌的数量逐渐减少。当土壤中的氮不足时,根瘤菌和大豆的根共生,补充氮。土壤中的氮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反过来会抑制根瘤菌的活动。第五年不再有根瘤菌,一定是因为果园的土壤里有了足够的氮。大自然不会浪费任何资源。随着根瘤菌的减少,苹果树也越来越健康,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光是苹果树,整座果园都充满了活力。
杂草和昆虫的种类大大增加,包括土壤中、树干和树叶表面栖息的菌类在内,果园里的生物种类约有几千种。几千种生物相互竞争、相互依存,编织出一个生态系统。
大豆从果园中消失后,喜欢湿气的杂草开始扩张势力。这种草占了几年优势后,另一种草又四处横行。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年份,各式各样的草交迭更替,改变着果园的模样,好像万花筒一般。
昆虫的世界也一样。当树叶变得茂密,卷叶蛾和尺蠖比之前更多了,但专门吃卷叶蛾和尺蠖的昆虫也开始增加。
当苹果树开花并每年都有收成后,果园里出现了数量庞大的蜜蜂。胡蜂、日本大黄蜂、双斑长脚蜂、细腰蜂……各式各样的蜜蜂在苹果树上和根部筑巢。曾经有一段时间,一棵树上有几十个蜂巢,简直就像枝头长出了苹果,木村笑称“感觉像前卫艺术“。粗略地计算一下,发现整个果园有几千个蜂巢。听说曾经因为蜜蜂太多,根本无法进入果园工作。把蜂巢从树上打下来,敲开一看,里面挤满了卷叶蛾和尺蠖。
蜜蜂横行了三年,如果苹果园里的害虫也因此消失,事情就简单多了,但大自然不是这么简单。第四年,果园里的蜂巢数量大大减少,只剩下零零星星的几个,但木村并不觉得卷叶蛾和尺蠖明显减少。可能在自然生态平衡的地方,食肉动物不可能完全把食草动物消灭。
木村的果园里上演的是自然界的博弈,就好像台风发生时,周围空气会吹进台风的旋涡一样,当果园的生态系统发生某种变化,肉眼看不到的空隙就让大量蜜蜂有了孕育生命的余地。随着台风北进,气压差逐渐消除,风力减弱,其他生物又会填补这个空隙,导致蜜蜂的数量减少。
土壤中的博弈,一定也在果园里不引入注目的地方发生着。随着这种博弈不停地上演,果园里的生物种类日益丰富。多种生物轮番登场,在这里繁衍栖息,果园的生态系统呈现出更富有弹性的稳定状态。果园中上演的不是一场博弈,而是几百、几千场博弈,整体失衡的可能性就大为降低。不停拍打的海浪可以改变海岸的地形,多种生物的活动也会使果园的生态系统更富有弹性,也更强韧。
果园不是原生态的野生。为了把苹果树培育得像橡树般坚忍不拔,必须让苹果树融入果园的生态系统,这成了木村的重要工作。
比方说秋天割草。木村说:“割草是为了让苹果树知道秋天来了。”从岩木山回来后,他开始让杂草恣意生长,几年后,他发现如果一直让草长到秋天,苹果不容易变红。木村认为杂草发挥了保温的功效,所以即使气温下降,地面的温度也不会下降,地面的温度也不会下降。于是某年秋天,他试着把苹果树周围的杂草割除,发现苹果的颜色变漂亮了。从此之后,每年入秋,他就会把果园的杂草割一次。
蜜蜂的大量出现告一段落后,木村开始在苹果树上挂上水桶,里面装着稀释过的发酵苹果制成的液体。有时候一夜过后,会有一百只蛾浮在水面。这些蛾日后会产下尺蠖、卷叶蛾幼虫和毛毛虫。之前,他看到蛾群围着发酵的苹果打转,于是想到了这个主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改用红色或黄色的暖色系水桶,并将水桶的高度调整为和人的视线平齐,可以更容易吸引蛾,因为蛾经常在这个高度飞来飞去。
这种方法当然无法和农药匹敌,但可以大大节省除虫的时间。他每年坚持用这种挂水桶的方法,卷叶蛾和尺蠖的数量确实慢慢地减少了。
修剪树枝时,木村也有独特的方法。树枝修剪对果树栽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树枝的修剪决定了树形,也就是树的形状。树形对果实和树叶的生长、阳光的照射情况,以及病虫害的发生有极大的影响。明治时代的果农之所以深受病虫害之苦,不光是因为缺乏农药,更因为没有确立这种修剪技术。
木村会根据苹果树叶的叶脉修剪树枝,他认为叶脉的形状和树根的形状一致。根据叶脉形状再配合以根部的扎根情况,修剪出的就是苹果树的理想树形。在此声明,这只是木村采用的方法,其他果农听了一定会目瞪口呆。况且,苹果树是嫁接树木,根部是作为砧木的海棠根,叶子则是苹果叶,为什么根部和叶脉形状会一致?如果要木村回答,他一定会说,自己的工作不是回答这些问题,他只是观察树叶和根部后,直觉地这么认为。最重要的是,凭着这种直觉修剪后,苹果树的确比以前更加茂盛,结出更大的果实。
“因为我是农民。”木村觉得他的一位邻居说得好,他不是学者。如果是学者,可以用一辈子专心研究苹果树上某一种虫的形态。“但是,农民不能这么做。农民这个词在日文中用‘百姓’表示,百姓就是要做一百项工作的意思,如果不精通一百项工作,就无法当农民。"
这并不是木村的挖苦。研究一只虫可能有世纪大发现,事实上,研究过程中也往往无法只研究那种虫,但这种研究绝对不是白费工夫。如同金字塔是由无数块石头堆积起来的,不为人知的小小发现的不断积累,支撑着人类创造的巨大架构——文明。木村当然很清楚这些道理。
然而,如果用这种方法,“根本别想当农民“也是事实。
苹果树从土壤中吸收的水量一年之内如何变化?杂草在不同时期会从土壤抢走多少养分?泥土中的哪些细菌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性引诱剂可以在何种程度上阻碍果园内蛾的生殖活动?今年冬天的气候和明年夏天的气候有什么关系……
如果把木村所说的话都记录下来,一两本书根本写不完。令人惊讶的是,这些丰富的知识几乎都是木村在果园中摸索出来的。如果说自然科学,也就是学者的方法论,是将大自然细分进行研究分析,那么木村想说的是,自己做的事情完全相反。大自然根本无法细分。速是木村通过橡树的根领悟到的真理。在大自然中,没有任何生命是孤立的,无论如何精密地分析大自然,人类也根本无法自己创造出一颗苹果。因此,不是将大自然细分,而是要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农民必须面对的不是科学家分解之后的大自然,而是无数生命彼此牵连一体的、活生生的大自然,所以,农民必须精通上百种工作。
这件事知易行难。面对某件事物时,人类已经习惯从分析的角度去认识。所以,木村把苹果树干的导管用墨水染色,测量电阻,分析水分的移动量,他凭着直觉,把这些知识运用在照顾苹果树上。这些知识正确与否,不是取决于能否刊登在一流的学术杂志上,而是取决于苹果园的情况,取决于苹果树可以结出多么优良的果实。苹果是木村的学术论文,也是他独一无二的业绩。因此,他说自己不是学者而是农民,也许是他的一种哲学。正因为他是真正的农民,才想去突破自然科学的界限。
其他果园的苹果树根长度最多只有几米,木村的苹果园长满杂草,没有施肥,但调查之后发现,他的苹果树根足足超过二十米。从树枝和树叶看不出太大的差异,然而,地下的根简直就像两种生物。这一点和病虫害不再蔓延绝对有密切的关系。
只是不施肥,当然不可能有这样的结果。如果事情这么简单,本村也不需要吃那么多苦。睢一明确的是,苹果园的情况提不像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也不是一对一的因果关系。害虫消失、疾病不再蔓延的原因绝对不是单一的。
不管是化学肥料还是有机肥料,木村都不施,也绝对不使用会损伤树根的农业机械;果园内杂草丛生,使泥土接近大自然最初的状态;当土壤中氮不足时,就播种大豆;每年秋天割一次草;随时注意疾病发生的征兆,定期地喷洒醋;害虫增加时,把装有发酵苹果液的水桶挂在树上,根据叶脉修剪苹果树……以上种种皆是原因,这使他的苹果树根出乎意料地牢固。即使不需要借助农药和肥料,也可以结出硕果。我们可以说,木村用自己的眼睛和双手取代了农药和肥料,充分运用大自然的规律栽培苹果。因此,木村的苹果园是大自然、苹果树和木村三者合作的结晶。木村花费了三十年的时间,创造出这样的苹果园。用木村自己的话来说,他只是协助苹果树而已。
发现大自然运行的规律,通过观察和协助,让自然给予最香甜的果实。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精装版)》的笔记-第2页 - 苹果汤的滋味

那是一家只有资深老饕才知道的餐厅,预约用餐起码得等上半年。这家餐厅的一道招牌菜就是“木村先生的苹果汤”。主厨井口久和先生一边切苹果,一边说:“这种苹果居然不会烂,一定凝聚着种植者的灵魂……”
在井口先生的厨房,我们看到一个切成两半、已经保存了两年的苹果。一般的苹果切开后很快就会变成咖啡色,然后开始腐烂。然而,木村先生的苹果不会烂,只会枯萎般越缩越小,最后变成淡红色的果干,散发出甘甜的香气。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精装版)》的笔记-第1页 - 精美海报

朱立伦倾情推荐,感动千万人的励志故事全新精装版,这是智者的傻瓜哲学,聪明人永远不懂的成功秘密。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精装版)》的笔记-第102页 - 跟苹果树说话的人

当时,我去求每一棵苹果树。它们日渐衰弱,恐怕连根都完蛋了,只要稍微推一下树干,树就开始摇晃。当时我想,这样下去,树很快会枯掉。于是我走到每棵苹果树前低头拜托,对苹果树说:“对不起,让你们受苦了。你们不用开花,也不用结果,只求求你们不要枯死。”我已经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没办法告诉家人这些事,只能像以前一样去果园工作。那时候真的是一筹莫展,只能求苹果树。其他果农看到我这副模样,一定觉得我疯了。不过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我最纯真。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精装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