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明光社

出版社:dirty press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9881796912
作者:張國棟
页数:272页

内容概要

印第安納大學哲學系博士候選人,活躍於香港基督教思想界。在基督教報刊發表普及文章逾六十篇,當中不乏評論教會的內容,作風敢言。學術出版包括《後現代文化與基督教》(與關啟文博士合編著)、《經濟商業生活與基督教倫理》(編著),與北大學者合譯《基督教信念的知識地位》,以及在香港神學期刊發表論文。

作者简介

近十年,香港一再出現社會道德大戰,若稍為關注的社會事務的,不難察覺始作俑者為一股在不斷壯大的基督教保守力量——明光社陣營,他們挾其滿有征服意味的十字軍精神「剷除」異己,搞得滿城風雨,以致連名筆陶傑也忍無可忍,怒稱他們為「道德塔利班」,封他們為「盲光社」。
自年前的《中大學生報》「情色版」、《秋天的童話》「粗口」等事件,以至近期的「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家庭暴力條例」的政治角力,明光社陣營牽起的波瀾越來洶湧,他們的聲勢也越發壯大,態度越來越囂張跋扈。很明顯的是,明光社陣營企圖主宰香港社會的道德議程。
本書作者原為明光社陣營友好,但隨著明光社陣營的霸權式發展,也「棄明投暗」,全力撰寫本書,以揭露明光社陣營的思考盲點和社運手段。本書為目前本地首本最深入剖析明光社陣營的著作,全書資料翔實,分析角度獨一無二。任何關心社會發展事務的人,不論信徒與否,本書都是手邊或案頭不可少的重要書籍。
推介:
■馬國明‧《文化研究@嶺南》總編輯
金融風暴,沒有倒閉的企業紛紛裁員,政府呼籲企業要有社會道德,與僱員共渡時艱。道德不單是個人操守對錯的問題,更有對社會好與壞的層次,「明光社」勇於提出他們認為對社會好的主張;好與壞當然可以再討論,大家可以一起《論盡明光社》。
■安徒‧文化評論人
「宗教右派」近年在港急速發展,方興未艾,也招來風風雨雨。張國棟這本書,是目前最深入的相關文獻。作者貼身緊隨事態發展,資料翔實,評論懇切,分析角度獨一無二。無論讀者是否教徒,本書所談案例,都會令讓你深深震撼。
■陳士齊‧香港浸會大學宗教與哲學系
宗教權力形成網絡,又對信眾進行廣泛動員,企圖主宰香港社會的道德議程,這是非常值得香港人關注的一件大事。現時港人仍缺乏對此一政治力量可觀的宗教右派進行詳細分析及解讀。張國棟作為曾被基督徒教授訓練的青年才俊,他為我們做了這件艱巨的工作,正好反映宗教作為正面能量,能為社會作出有意義的貢獻。期望這書能成為所有關心公民社會發展及宗教在社會定位的人仕的必備讀本。
■明婉儀‧業餘田野神學工作者
這是第一本揭露明光社陣營思考盲點的書,香港的教會等待張國棟這著作已經太久了,香港社會更加需要有這樣的書。
■龔立人‧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
縱使你可以不認同國棟兄在書中的分析,但國棟兄的分析可以令你釋然,因為在基督宗教裡,我們可以聽見不同的聲音,並拒絕成為帝國的誘惑。


 論盡明光社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帝國」(empire)是近十多年神學常用的一個概念,主要是針對那些操縱他人的制度。事實上,帝國意識已成功與文化、經濟和政治等等結合,行使對人的控制,增加它的權力。舊約聖經的出埃及故事正記載了上主如何站在受壓迫的以色列人那邊對抗當時的帝國──埃及。但Paulo Freire提醒我們,受壓迫者沒有因受壓迫的經驗而變得富同情心,反而學習了壓迫者的性情,成為新的壓迫者。這正是以色列人的弔詭歷史。這也是上主興起先知對抗以色列國和猶大國君王和貴胄的因由。對抗帝國的壓迫性在耶穌的故事更具體表現出來。祂不但對抗由宗教領袖建立的帝國,也挑戰羅馬政府和猶太人反羅馬政府的帝國意識。然而,人類歷史沒有因為耶穌的緣故而徹底改變。當基督宗教與君士坦丁的羅馬政權結合後,基督宗教便以帝國姿態出現。直到改革時代和往後的啟蒙運動,基督宗教的帝國意識才被挑戰。那麼,說基督宗教是一個對抗帝國意識和權力的信仰並沒有錯,但同樣,基督宗教也是一個擁護(甚至成為)帝國意識的信仰。事實上,當下美國的布殊政府已建立了其美國帝國的神學了。如何避免基督宗教成為帝國的擁護者或基督宗教如何成為挑戰帝國的力量,成為基督徒自我反省的重要功課。話說回來,當下香港基督宗教扮演帝國還是挑戰帝國的角色?如上面所說,基督宗教融合這兩種對立身分。就此,我想起兩個場景。第一,在1997年前,基督宗教確實享受某種的方便和特權。這可以從基督宗教管理學校的數目和學校地區的分配反映出來。這種方便和特權使基督宗教傾向選擇與政府合作,甚少帶頭挑戰當時的殖民地政府。政權轉移後,昔日基督宗教與政府的關係起了變化。天主教會陳日君樞機主教公開說:「政府已不看我們為合作夥伴了。」這種關係的轉變不一定是壞事。例如,在居港權一事上,天主教會變得更有勇氣,不順從政府,反而收取無證兒童入學,並高調支持爭取居港權人士。怪不得報刊稱陳樞機為香港新良心。第二,在1997年後,基督新教比昔日更積極投入社會運動,企圖在公共領域建立基督新教的聲音。奇怪的是,某些參與社會運動的人不經過濾,便將美國基督徒右派的議程和思想引入香港。例子之一,他們以作為公共理性的宗教理性為題舉辦不同的研討會。從學術層面上,這些研討會並沒有什麼不妥,但這是美國處境要面對的問題,而不是香港。香港的議題是貧富懸殊、政府對商界的偏幫和缺乏民主機制等等。可惜的是,這些參與者甚少回應民生和政治等問題。另一個例子,就是他們選擇以文化戰爭的思維進入公共領域,並將反對者標籤為自由主義者,從而建立他們對抗的對象。坦白說,香港的自由主義者並非如他們所說那樣可怕。雖然他們沒有以帝國形式出現,但卻充滿十字軍精神。這已是一種征服性的帝國意識。國棟兄的著作正針對這現象,並環繞這現象的表表者──明光社,提出他的分析和評論。雖然國棟兄很客氣地沒有用帝國一詞來形容明光社的心態,但在他的分析和評論中,我們可以窺見自稱弱勢者的帝國霸氣。究竟明光社代表帝國意識,還是如它所說,抗衡文化?在一次聚會裡,一位參加者跟我說:「我信耶穌的日子很短,但對於明光社的態度和作為,我很不舒服。可惜的是,我很少聽到有別於明光社的基督宗教聲音。直到今日(指我的講座當日),我才釋然。」縱使你可以不認同國棟兄在書中的分析,但國棟兄的分析可以令你釋然,因為在基督宗教裡,我們可以聽見不同的聲音,並拒絕成為帝國的誘惑。如起初所說,在不知不覺中,基督宗教變成新的帝國,失去了它的服務性。然而,重點不在於它是否成功與其他權力結合,而在於它的意識,以及權力和片面真理。為了回復基督宗教對他者的服務和同在,我們不得不挑戰和批判自己成長的傳統,甚至好友。這是國棟兄的承擔和張力。他以開放和嚴謹的寫作態度,邀請我們對話,並反省自己可能有的帝國意識。(章題為編者所加。)
  •     看見《論盡明光社》的出版,我對作者張國棟只能致上無盡敬意。難得看見坊間終於出現一本有紋有路地解構明光社思維和謬誤的書,不滿明光社的人士自然看得津津有味,但作者的意圖並不是要踩低他們,相反,他用心勸勉明光社陣營擺脫受壓迫者思維,用真正理性的態度去回應社會的批評,避免走上美國宗教右派的偏激抗爭路線,可謂愛之深責之切。作者有深厚的哲學及邏輯根底,看這書可以學習嚴謹的思維,一方面在發表意見前要慎思,同時在看到錯謬的言論時也當可直指問題所在。在基督教界,敢向 明光社說不的人士不多,因為基督徒背負的包袱太重了 - 不想破壞弟兄姊妹間的感情、不想間接成為「(極端)自由主義 者」或是性解放的支持者,破壞教會合一等等。這本書應該道出了不少教會中人的心底說話。全書主要分以下幾部份:1. 明光社的發展源流 - 作者指出明光社如何受美國的文化戰爭論述影響,為了用一個非宗教化的手段去令社會接受自己的意識形態,他們採用了不少社運的手法,甚至樹立非友即敵的思維,把反對者統統視為極端自由主義者,結果令教會出現民粹化的危機,很多信眾因不想成為明光社陣營的對立面(不道德、支持同性戀、性放縱等),而在不知就裏的情況下支持他們。2. 明光社處事手法的問題 - 我覺得明光社處事越來越像政府,就是死不認錯,以及妄圖以公關手段減低批評的破壞力,但實際上卻從沒有任何自身的反省,表面意見接受,實際行動照舊。明光社陣營的政治鬥爭思維已經上哂腦,寧願苦心鑽研如何包裝自己的形象和理據,都不願理性地檢視自己是否有任何缺失之處。可能他們認為輸人不輸陣,認錯就會令敵人得寸進尺,因此他們在每一個戰場都力戰到底,即使友好的勸諫(例如作者)都完全無法聽入耳。3. 明光社在反性傾向岐視條例(SODO)一役的表現 - 這場可說是明光社陣營的一場重要決戰。本來反SODO不是問題,對條例有開放討論也是好事,但問題卻是明光社為了讓別人重視其嚴重性,往往誇大了條例通過後的後果,以製造恐慌的手段,爭取教會內的認同,在教會外亦試圖借助保守的政治力量(eg.民建聯),去加強自己的影響力。同時間,教會內的批評和異見者亦越見邊緣化,明光社陣營拒絕以對話解決分岐,相反他們的強硬甚至令教會內出現了一場白色恐怖的危機,務求令異見者噤若寒蟬。4. 明光社在《中大學生報》情色版事件一役的表現 - 明光社陣營延續反SODO一役的策略,繼續用大量聯署及投訴的手法去進行抗爭,敵視持異見的傳媒及文化人,結果事件再次在社會激起重大爭論。作者曾與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面談,但對方仍然採用強烈的對抗性思維,結果明光社依然固我,無視任何善意批評和自己在運用學術數據、自身論點及處事手法上的不足。5. 作者對明光社所作的建議a. 首先是放下自身的「道德塔利班情意結」。有時很多人的意見都是正面和友善的,明光社陣營不用下下在批評面前擺出一副殉道者的抗辯思維,這樣只會令人覺得他們死要面子多於理性討論。而且正所謂人誰無過, 只要知錯能改,他們必定更能爭取教會內外的支持。b. 因著美國與香港的文化差異,明光社陣營應反省繼續沿用文化戰爭論及用妖魔化別人的方法去維護家庭價值是否適切,思想上應避免過份鑽牛角尖。他們同時要小心過份親近教內強硬保守勢力及政黨會否出現被騎劫的危機(例如美國福音派、宗教右派與共和黨的糾纏關係)c. 明光社陣營不宜過份偏聽,只採納對他們有利或符合他們意識形態的資訊,相反應廣開言路,吸收意見,減少分化。明光社要重新點燃明光,要先放下自以為是的道德大多數形像,改為以信仰的崇高理念感化社會,提倡合乎基督教的價值觀,而不是靠人多、靠大聲去和人硬拼。想想基督在當時所傳揚的又何嘗不是小數和不合潮流的異見? 但基督的神性和愛德卻足以令人心悅誠服。最後書前的引言很好,對所有基督徒都是很好的提醒:"He who begins by loving Christianity better than Truth,will proceed by loving his own sect or church better than Christianity,and end in loving himself better than all."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772-1834(轉載自悟入岐途‧思考生命:http://hk.myblog.yahoo.com/doctor-wong/article?mid=388&prev=-1&next=378)
  •     收到徐承恩醫生送來張國棟所寫《論盡明光社》一書,小弟很快把整本書略讀,除了反宗教霸權的人應該人手一本這本書,搞政治或搞公關的人,都應該有這本書,並且學習當中的研究框架。先講反宗教霸權那方面,《論盡明光社》這本書深入淺出,剖析明光社這幫人的思想源流、脈絡,以及與他們策略的關係,對那些打算在教會裡與這幫騎劫教會的傢伙打仗的人,這本書提供很多資料以至理論框架,特別是梳理了很多香港教徒不去理會,但查實很重要的神學理論關係。至低限度,仍留在教會裡,與明光社同路人苦苦對抗的人,應該有足夠的「理論彈藥」,與他們打一場硬仗。一如之前林忌與我所言,這場戰爭最終還需帶回教會內打。而對搞政治和公關的人,張國棟的書除了有仔細提及「文化戰爭」的理念,了解香港政治有可能打的新戰爭形態。另一方面,張國棟示範了如何「理解」和「研究」你的敵人,搞政治、搞公關,都是講知己知彼的軍事玩意,情報絕非只是在戰術上知道軍情這樣簡單,了解對方的軍事思想以及當中盲點,才是要點所在,但香港永遠沒有一本書系統性,理性研究個別對手。過往只有一些與土共一刀兩斷的前中共成員,像梁慕嫻的一些回憶錄,我們才知道土共的戰略法則。而張國棟這本書,很清晰分析明光社的戰略原則,以及當中的盲點。以後研究你的對手時,這是絕對堪為參考。後記:小弟有一位好朋友,她不大看書的,她查實對政治和時事分析力很好,寫出來絕不欺場,她不大看書我理解,香港著實是缺乏好的論著確為事實。希望香港的出版商,日後出多點系統性指出問題,但不會亂拋術語的論著。很多人以為,公關只是發發新聞稿之類的工作,認真做公關或游說工作,是一門戰略參謀工作來的,史上最重要一次打游擊打到帝國崩潰的間接路線行動,就是美國國會議員Charlie Wilson,為了追求說客Joanne Herring(沒錯,Charlie Wilson是不折不扣的花花公子),最後與美國中情局特工Gust Avrakotos聯手搞出來的阿富汗游擊戰爭。由於美國政府清理手尾的伎倆太爛,結果變成擲列寧上火車事件的翻版,搞出塔利班這個尾大不掉膠事,但 Charlie Wilson的打法,仍堪為戰略上值得借鑒之作。(文章原載於MO’s notebook 3 to 4,承蒙博主黃世澤允許轉載。)http://dirty-press.blogspot.com/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縱使你可以不認同國棟兄在書中的分析
  •     哎,黄世泽此人的水平怎样大家都心里有数,光是看他的评论,就见此人连思考是什么都未入流,实在有辱作者。
    说回此书,感觉很有趣。张写的许多事件,我不但亲身目睹,更知道一些双方都没有挑明的细节,如今看张的事后演绎,又觉得当时双方都没有很明白这一连串事件的矛盾在那里。
    我认为张还未能理出最重要的矛质,说来说去都是明光社不沟通不对话。查实压力团体生存目的根本就不是对话,而是施压影响政策。关启文的对话态度是你多读点书,我们在神学领域对话。这有种学术上的傲慢:你不是专业的他根本不会和你对话。我不是支持明光社,只是认为张的论点不成熟,由阿斋来写肯定更有看头。
    PS: 此书设计精美,排版用心,赞!可惜字体太细~
  •     作者張國棟走出的是香港教會中的第一步,當然有其美中不足的地方了。
    我們與Altai有著同樣的期盼,就是希望齋sir能寫另一本。在如此複雜的語境中,畢竟多幾本同樣題材的書也不嫌多。
  •     其实在行动上,我不认为明光社有大问题。它比许多同志团体都温和了,它只是在主张论述上得不到主流的认同;但基督教左翼的理论只更不成熟。
    最主要的核心问题是性和家庭,现在社会倾向把二者分开,性渐渐变成如娱乐甚至更基本的人权,可以容许无限多的性创意,去道德化。未来更会把婚姻内的性抽出来,即通奸非刑事化,甚至不构成离婚理由。基督教左翼怎样处理这种社会趋向才是关键。
    我认为信仰应超前审视这些发展的真正缘由,给出对于罪和救赎的后现代理解,不应凡事抱着农民社会的道德观。这才是其真正矛盾所在。
  •     可考慮香港的網上書店,因設有國內購買的,
    http://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789881796912
  •       收到徐承恩醫生送來張國棟所寫《論盡明光社》一書,小弟很快把整本書略讀,除了反宗教霸權的人應該人手一本這本書,搞政治或搞公關的人,都應該有這本書,並且學習當中的研究框架。
      
      先講反宗教霸權那方面,《論盡明光社》這本書深入淺出,剖析明光社這幫人的思想源流、脈絡,以及與他們策略的關係,對那些打算在教會裡與這幫騎劫教會的傢伙打仗的人,這本書提供很多資料以至理論框架,特別是梳理了很多香港教徒不去理會,但查實很重要的神學理論關係。至低限度,仍留在教會裡,與明光社同路人苦苦對抗的人,應該有足夠的「理論彈藥」,與他們打一場硬仗。一如之前林忌與我所言,這場戰爭最終還需帶回教會內打。
      
      而對搞政治和公關的人,張國棟的書除了有仔細提及「文化戰爭」的理念,了解香港政治有可能打的新戰爭形態。另一方面,張國棟示範了如何「理解」和「研究」你的敵人,搞政治、搞公關,都是講知己知彼的軍事玩意,情報絕非只是在戰術上知道軍情這樣簡單,了解對方的軍事思想以及當中盲點,才是要點所在,但香港永遠沒有一本書系統性,理性研究個別對手。過往只有一些與土共一刀兩斷的前中共成員,像梁慕嫻的一些回憶錄,我們才知道土共的戰略法則。而張國棟這本書,很清晰分析明光社的戰略原則,以及當中的盲點。以後研究你的對手時,這是絕對堪為參考。
      
      後記:小弟有一位好朋友,她不大看書的,她查實對政治和時事分析力很好,寫出來絕不欺場,她不大看書我理解,香港著實是缺乏好的論著確為事實。希望香港的出版商,日後出多點系統性指出問題,但不會亂拋術語的論著。
      
      很多人以為,公關只是發發新聞稿之類的工作,認真做公關或游說工作,是一門戰略參謀工作來的,史上最重要一次打游擊打到帝國崩潰的間接路線行動,就是美國國會議員Charlie Wilson,為了追求說客Joanne Herring(沒錯,Charlie Wilson是不折不扣的花花公子),最後與美國中情局特工Gust Avrakotos聯手搞出來的阿富汗游擊戰爭。由於美國政府清理手尾的伎倆太爛,結果變成擲列寧上火車事件的翻版,搞出塔利班這個尾大不掉膠事,但 Charlie Wilson的打法,仍堪為戰略上值得借鑒之作。
      
      (文章原載於MO’s notebook 3 to 4,承蒙博主黃世澤允許轉載。)
      
      http://dirty-press.blogspot.com/
      
      
  •       
      看見《論盡明光社》的出版,我對作者張國棟只能致上無盡敬意。難得看見坊間終於出現一本有紋有路地解構明光社思維和謬誤的書,不滿明光社的人士自然看得津津有味,但作者的意圖並不是要踩低他們,相反,他用心勸勉明光社陣營擺脫受壓迫者思維,用真正理性的態度去回應社會的批評,避免走上美國宗教右派的偏激抗爭路線,可謂愛之深責之切。
      
      作者有深厚的哲學及邏輯根底,看這書可以學習嚴謹的思維,一方面在發表意見前要慎思,同時在看到錯謬的言論時也當可直指問題所在。在基督教界,敢向 明光社說不的人士不多,因為基督徒背負的包袱太重了 - 不想破壞弟兄姊妹間的感情、不想間接成為「(極端)自由主義 者」或是性解放的支持者,破壞教會合一等等。這本書應該道出了不少教會中人的心底說話。
      
      全書主要分以下幾部份:
      
      1. 明光社的發展源流 - 作者指出明光社如何受美國的文化戰爭論述影響,為了用一個非宗教化的手段去令社會接受自己的意識形態,他們採用了不少社運的手法,甚至樹立非友即敵的思維,把反對者統統視為極端自由主義者,結果令教會出現民粹化的危機,很多信眾因不想成為明光社陣營的對立面(不道德、支持同性戀、性放縱等),而在不知就裏的情況下支持他們。
      
      2. 明光社處事手法的問題 - 我覺得明光社處事越來越像政府,就是死不認錯,以及妄圖以公關手段減低批評的破壞力,但實際上卻從沒有任何自身的反省,表面意見接受,實際行動照舊。明光社陣營的政治鬥爭思維已經上哂腦,寧願苦心鑽研如何包裝自己的形象和理據,都不願理性地檢視自己是否有任何缺失之處。可能他們認為輸人不輸陣,認錯就會令敵人得寸進尺,因此他們在每一個戰場都力戰到底,即使友好的勸諫(例如作者)都完全無法聽入耳。
      
      3. 明光社在反性傾向岐視條例(SODO)一役的表現 - 這場可說是明光社陣營的一場重要決戰。本來反SODO不是問題,對條例有開放討論也是好事,但問題卻是明光社為了讓別人重視其嚴重性,往往誇大了條例通過後的後果,以製造恐慌的手段,爭取教會內的認同,在教會外亦試圖借助保守的政治力量(eg.民建聯),去加強自己的影響力。同時間,教會內的批評和異見者亦越見邊緣化,明光社陣營拒絕以對話解決分岐,相反他們的強硬甚至令教會內出現了一場白色恐怖的危機,務求令異見者噤若寒蟬。
      
      4. 明光社在《中大學生報》情色版事件一役的表現 - 明光社陣營延續反SODO一役的策略,繼續用大量聯署及投訴的手法去進行抗爭,敵視持異見的傳媒及文化人,結果事件再次在社會激起重大爭論。作者曾與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面談,但對方仍然採用強烈的對抗性思維,結果明光社依然固我,無視任何善意批評和自己在運用學術數據、自身論點及處事手法上的不足。
      
      5. 作者對明光社所作的建議
      
      a. 首先是放下自身的「道德塔利班情意結」。有時很多人的意見都是正面和友善的,明光社陣營不用下下在批評面前擺出一副殉道者的抗辯思維,這樣只會令人覺得他們死要面子多於理性討論。而且正所謂人誰無過, 只要知錯能改,他們必定更能爭取教會內外的支持。
      
      b. 因著美國與香港的文化差異,明光社陣營應反省繼續沿用文化戰爭論及用妖魔化別人的方法去維護家庭價值是否適切,思想上應避免過份鑽牛角尖。他們同時要小心過份親近教內強硬保守勢力及政黨會否出現被騎劫的危機(例如美國福音派、宗教右派與共和黨的糾纏關係)
      
      c. 明光社陣營不宜過份偏聽,只採納對他們有利或符合他們意識形態的資訊,相反應廣開言路,吸收意見,減少分化。明光社要重新點燃明光,要先放下自以為是的道德大多數形像,改為以信仰的崇高理念感化社會,提倡合乎基督教的價值觀,而不是靠人多、靠大聲去和人硬拼。想想基督在當時所傳揚的又何嘗不是小數和不合潮流的異見? 但基督的神性和愛德卻足以令人心悅誠服。
      
      最後書前的引言很好,對所有基督徒都是很好的提醒:
      
      "He who begins by loving Christianity better than Truth,will proceed by loving his own sect or church better than Christianity,and end in loving himself better than all."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772-1834
      
      (轉載自悟入岐途‧思考生命:http://hk.myblog.yahoo.com/doctor-wong/article?mid=388&prev=-1&next=378)
  •       
      「帝國」(empire)是近十多年神學常用的一個概念,主要是針對那些操縱他人的制度。事實上,帝國意識已成功與文化、經濟和政治等等結合,行使對人的控制,增加它的權力。舊約聖經的出埃及故事正記載了上主如何站在受壓迫的以色列人那邊對抗當時的帝國──埃及。但Paulo Freire提醒我們,受壓迫者沒有因受壓迫的經驗而變得富同情心,反而學習了壓迫者的性情,成為新的壓迫者。這正是以色列人的弔詭歷史。這也是上主興起先知對抗以色列國和猶大國君王和貴胄的因由。對抗帝國的壓迫性在耶穌的故事更具體表現出來。祂不但對抗由宗教領袖建立的帝國,也挑戰羅馬政府和猶太人反羅馬政府的帝國意識。然而,人類歷史沒有因為耶穌的緣故而徹底改變。當基督宗教與君士坦丁的羅馬政權結合後,基督宗教便以帝國姿態出現。直到改革時代和往後的啟蒙運動,基督宗教的帝國意識才被挑戰。那麼,說基督宗教是一個對抗帝國意識和權力的信仰並沒有錯,但同樣,基督宗教也是一個擁護(甚至成為)帝國意識的信仰。事實上,當下美國的布殊政府已建立了其美國帝國的神學了。如何避免基督宗教成為帝國的擁護者或基督宗教如何成為挑戰帝國的力量,成為基督徒自我反省的重要功課。話說回來,當下香港基督宗教扮演帝國還是挑戰帝國的角色?
      
      如上面所說,基督宗教融合這兩種對立身分。就此,我想起兩個場景。第一,在1997年前,基督宗教確實享受某種的方便和特權。這可以從基督宗教管理學校的數目和學校地區的分配反映出來。這種方便和特權使基督宗教傾向選擇與政府合作,甚少帶頭挑戰當時的殖民地政府。政權轉移後,昔日基督宗教與政府的關係起了變化。天主教會陳日君樞機主教公開說:「政府已不看我們為合作夥伴了。」這種關係的轉變不一定是壞事。例如,在居港權一事上,天主教會變得更有勇氣,不順從政府,反而收取無證兒童入學,並高調支持爭取居港權人士。怪不得報刊稱陳樞機為香港新良心。第二,在1997年後,基督新教比昔日更積極投入社會運動,企圖在公共領域建立基督新教的聲音。奇怪的是,某些參與社會運動的人不經過濾,便將美國基督徒右派的議程和思想引入香港。例子之一,他們以作為公共理性的宗教理性為題舉辦不同的研討會。從學術層面上,這些研討會並沒有什麼不妥,但這是美國處境要面對的問題,而不是香港。香港的議題是貧富懸殊、政府對商界的偏幫和缺乏民主機制等等。可惜的是,這些參與者甚少回應民生和政治等問題。另一個例子,就是他們選擇以文化戰爭的思維進入公共領域,並將反對者標籤為自由主義者,從而建立他們對抗的對象。坦白說,香港的自由主義者並非如他們所說那樣可怕。雖然他們沒有以帝國形式出現,但卻充滿十字軍精神。這已是一種征服性的帝國意識。國棟兄的著作正針對這現象,並環繞這現象的表表者──明光社,提出他的分析和評論。雖然國棟兄很客氣地沒有用帝國一詞來形容明光社的心態,但在他的分析和評論中,我們可以窺見自稱弱勢者的帝國霸氣。
      
      究竟明光社代表帝國意識,還是如它所說,抗衡文化?在一次聚會裡,一位參加者跟我說:「我信耶穌的日子很短,但對於明光社的態度和作為,我很不舒服。可惜的是,我很少聽到有別於明光社的基督宗教聲音。直到今日(指我的講座當日),我才釋然。」縱使你可以不認同國棟兄在書中的分析,但國棟兄的分析可以令你釋然,因為在基督宗教裡,我們可以聽見不同的聲音,並拒絕成為帝國的誘惑。
      
      如起初所說,在不知不覺中,基督宗教變成新的帝國,失去了它的服務性。然而,重點不在於它是否成功與其他權力結合,而在於它的意識,以及權力和片面真理。為了回復基督宗教對他者的服務和同在,我們不得不挑戰和批判自己成長的傳統,甚至好友。這是國棟兄的承擔和張力。他以開放和嚴謹的寫作態度,邀請我們對話,並反省自己可能有的帝國意識。
      
      (章題為編者所加。)
  •     一、明光社是壞蛋(鬼唔知!) 二、原來我只是愛食花生,認真討論有點悶。
  •     看样子国内好像没有啊,想看淡但可能买不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