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薄膜的印刷与复合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122159281
作者:陈昌杰 编
页数:48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网点里的胶液部分转移到基膜上去之后,由于胶液具有流动性,它会慢慢地自动铺展流平,使原来不连续、一点一点的胶液点变成连续、均匀的胶液层。而网点里的胶液由于一部分转移出去了,所以减少了许多,但当该网点在旋转一周时又会重新浸入胶液中去,胶液又会充满、填充它。这样周而复始,一个直径不大的凹版辊就能将胶黏剂不断连续、均匀地转移到基材表面上去,实现涂胶的目的。对于一个已经做好了的凹版辊来说,由于它的网点深度已经固定,网点的形状也不能再改变,所以上胶量的多少基本上由胶液的浓度来确定,N越大,上胶量越多,反之亦然。 光辊上胶装置中,有带计量辊的,也有不带计量辊的。它是将带胶光辊或计量压辊表面的胶液全面与基材接触,从而使胶液转移到基材上去,实现涂胶的目的。在这种装置和方法中,计量辊压下去的压力大小对上胶量的多少起很大的作用。当压力很大时,因胶液被挤压光了,所带的胶液不多,上胶量就少;当压力较小时,甚至没有压力时,或计量压辊与带胶光辊离开一点缝隙(几十微米)时,上胶量会很多;但若计量压辊与带胶光辊离得太远,甚至与带胶光辊不能接触,则又会使上胶量为零,故操作时必须十分注意。 用网线辊涂胶时,转移到基膜上的胶液总是像网点一样的形状分布。若胶液的黏度大,流平性就差,一个一个胶点不能形成均匀一致的胶膜,导致复合产品看起来是用许多密密麻麻的胶粒粘接起来,外观不漂亮,透明度也差一点。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在涂胶后趁胶液未烘干时,用一根匀胶辊压在涂胶面上,该辊是用电机带动以与基膜走向相反旋转的形式压在带胶基膜上的。这样,尚未干的胶液被刮平了,整个涂胶面变得光滑、平整、均匀,复合物的外观质量会更好。 7.4.4干燥 干燥是干法复合的重要工序,它对复合物的透明度、残留溶剂量、粘接牢度、气味、卫生性能都有直接的影响。所谓干法复合,就是涂胶后,将胶液中的溶剂通过加热排气的办法使其充分干燥,然后在“干的”状态下进行复合。 涂胶后的干燥是在干法复合装置的烘道里进行的。一方面,它把热风吹向涂有胶黏剂面的基材,使胶液受热,将溶剂蒸发,变为蒸气;另一方面,又进行抽风,把含有大量溶剂蒸气的空气排到烘道外面去。涂胶后的干燥如图7—14所示。

前言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塑料包装行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的飞跃,2010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产量达到了1600万吨,其中塑料软包装达到770万吨左右。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包装大国,塑料包装对整个国民经济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较长时期以来,塑料包装行业,特别是塑料软包装行业,还在很大程度上沿用着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同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存在着重产量、轻质量的思想,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亟待改变这种落后面貌。1995年,我们组织了一批塑料软包装行业中造诣较深、影响力较高的专家学者,在培训教材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塑料薄膜的印刷与复合》一书,2004年又编辑、出版了该书的第二版,十余年来第一版、第二版共印刷了近10次,总印数近3万册,颇受业界欢迎,起到了“准教科书”的作用,在我国塑料包装行业实现由小到大的进程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我国塑料包装界已进入了一个由大到强的新时期,第一版作者中,我国的油墨泰斗杨海蛟先生、我国复合软包装胶黏剂的先驱张烈银先生这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在为我国塑料软包装行业做出卓越成绩之后,已驾鹤西去,行业发展的需要,要求我们在世的朋友,继承他们的遗愿、奋发工作。为了做好《塑料薄膜的印刷与复合》第三版的编辑、出版工作,我们在原有作者队伍的基础上,充实了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专家,参加编写、出版工作。《塑料薄膜的印刷与复合》一书的第三版,在基本保持第二版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汇集近年来塑料软包装行业中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模式及产品升级换代中的典型案例,增补了第三篇塑料软包装行业的新进展(第11~14章),同时考虑到性能测试在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的重要性及不可或缺性,增补了第四篇塑料软包装材料的性能测试(第15章)。增补部分的第11章水性油墨及其在塑料凹版印刷中的运用,由吴世明、罗杰卿高级工程师撰写;第12章水性黏合剂及其在干法复合中的应用,由沈峰高级工程师撰写;第13章无溶剂复合,由陈昌杰、赵有中高级工程师撰写;第14章多层共挤出的新进展,由李勇锋博士主笔,陈浩、陈新辉高级工程师参加了撰写;第15章食品用塑料包装薄膜产品的检测标准与方法,由秦紫明高级工程师撰写。此外,第一篇、第二篇在保持第二版中的内容基本不变的基础上,由鲍燕敏高级工程师对第7章干法复合工艺部分进行了改写,删除了交联聚乙烯薄膜等和塑料软包装关联性较少的部分,增补了现行标准等实用性较强的内容;鉴于第三版在第13章中,对无溶剂复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10章塑料复合薄膜的其他成膜方法中,删减了无溶剂复合的内容,同时增补了无机双元蒸镀的新技术。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左光申、於亚丰以及李小俊等朋友的大力支持,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塑料薄膜的印刷与复合》第三版,由陈昌杰担任主编,阴其倩、吴世明、李勇锋担任副主编。在选材及编写上,我们力求保持第二版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实用性强的风格,希望本书能够继续得到广大读者的厚爱,在经济发展变革的新时期中,能够对我国塑料软包装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由于塑料软包装行业量大面广以及我们的时间及水平所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陈昌杰2012年10月《塑料薄膜的印刷与复合》一书,出版至今8年,蒙广大读者厚爱,其间销售量达到两万余册的佳绩,颇令人鼓舞。近三年来,出版社曾多次建议我们组织力量撰写第二版,我们亦感到随着时间的推延与近年来塑料软包装工业的飞速发展,原《塑料薄膜的印刷与复合》一书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应补充一些塑料薄膜印刷与复合领域的新成果、新内容,但由于第一版作者或年迈体弱,或工作繁忙,无暇捉笔耕耘,《塑料薄膜的印刷与复合》第二版的编写工作进展十分缓慢,直至如今,《塑料薄膜的印刷与复合》第二版才得以脱稿,借此向广大读者表示歉意。参加《塑料薄膜的印刷与复合》第二版文稿编写工作的有:陈昌杰高级工程师、张烈银高级工程师、阴其倩高级工程师、吴世明高级工程师以及潘辰娴技师等人,由陈昌杰任主编,张烈银、阴其倩、吴世明任副主编。第二版共两篇、计十章,第一篇第1章、第二篇第8章由阴其倩主笔,第一篇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由吴世明主笔,第二篇第6章、第9章、第10章由陈昌杰主笔,第二篇第7章由张烈银主笔。在第二版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保持原书简明、实用的风格,同时根据近年来业内的发展,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作了相应的增补、扩容,主要有:在第一篇中,对油墨的配色作了更为详细的介绍,并对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柔性版印刷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在第二篇中,第7章对人们普遍关心的干法复合胶黏剂的安全、卫生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同时还介绍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功能性胶黏剂;第8章增补了一些具有较大参考价值的挤出复合产品案例;第9章介绍了对于多层共挤出复合工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多层流动包覆效应及层间不稳定现象等多层流变学基础知识,对多层共挤出成膜设备的核心部件——多层共挤出模头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多层共挤出工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示例;此外还增加了“塑料复合薄膜的其他成膜方法”一章,对业内同仁尚不甚熟悉的一些工业化实用技术(无溶剂复合、涂覆、蒸镀、热熔胶复合等)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以便广大读者对塑料薄膜的印刷与复合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我们希望通过《塑料薄膜的印刷与复合》第二版的编辑、出版,能对我国的塑料软包装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水平所限,书中可能会存在错误及不当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书籍目录

1.1塑料薄膜印刷的重要性002 1.2常用塑料包装印刷薄膜的种类及其印刷适应性003 1.2.1聚乙烯薄膜003 1.2.2聚丙烯薄膜005 1.2.3聚酯薄膜005 1.2.4尼龙薄膜006 1.2.5玻璃纸006 1.3塑料薄膜的印前处理007 1.3.1塑料薄膜表面处理方法007 1.3.2塑料薄膜表面处理效果的鉴定方法008 1.4塑料薄膜的常用印刷方法008 1.4.1凹版印刷008 1.4.2柔性版印刷009 1.4.3丝网印刷009 1.4.4凸版印刷009参考文献009 2.1概述0102.2凹版塑料印刷用油墨010 2.2.1凹版塑料印刷的对象及用途010 2.2.2凹版塑料印刷的特点011 2.2.3一般凹版塑料印刷油墨的组成和结构011 2.2.4印刷聚烯烃薄膜的凹版塑料油墨013 2.2.5凹版复合塑料印刷油墨016 2.2.6耐蒸煮消毒的食品包装用油墨017 2.3柔性版塑料油墨018 2.3.1柔性版塑料油墨的性质018 2.3.2柔性版塑料油墨的组成018 2.4醇溶性凹版油墨018 2.5UV塑料油墨019 2.5.1UV油墨的特征019 2.5.2UV油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020 2.5.3UV油墨的应用情况020 2.5.4UV油墨的组成020 2.5.5UV油墨的配方021 2.5.6UV光固化油墨的发展趋势021 2.6水基塑料油墨021 2.7塑料油墨的使用常识022 2.7.1凹版塑料油墨的使用023 2.7.2柔性版塑料油墨的使用025 2.7.3网孔版塑料油墨的使用026 2.7.4凸版零印塑料油墨的使用027 2.8塑料油墨的发展方向027 2.8.1塑料油墨各品种的发展027 2.8.2油墨结构组成的发展028 参考文献028 3.1色彩学基本知识029 3.1.1光和色彩的特性029 3.1.2色彩的配合030 3.1.3颜色的表示方法(CIE表色系)031 3.2塑料油墨的仪器配色042 3.2.1电子配色处方的简便计算042 3.2.2仪器测色程序044 3.3塑料油墨的人工调色046 3.3.1艺术和印刷工艺的用色法046 3.3.2调和油墨色彩的规律047 3.3.3层次版印刷和原色油墨047 3.3.4认识10种浓调色彩049 3.3.5三原色油墨的演色性049 3.3.6油墨的配色050 3.3.7油墨色彩的种类054 参考文献056 4.1概述057 4.2照相凹版制版057 4.3塑料凹版油墨的使用和调节059 4.3.1塑料凹版油墨大类的选择059 4.3.2塑料薄膜用印刷油墨品种的选定059 4.3.3溶剂的功能和选用060 4.3.4塑料凹版油墨性质的调整061 4.4常用塑料薄膜的印刷性能061 4.4.1聚乙烯薄膜的印刷性061 4.4.2聚丙烯薄膜的印刷性061 4.4.3聚酯薄膜的印刷性062 4.4.4聚氯乙烯薄膜的印刷性062 4.4.5赛璐玢的印刷性062 4.5塑料薄膜的表面处理062 4.5.1表面处理的必要性062 4.5.2电晕放电处理062 4.6凹版印刷机械的特点和分类063 4.6.1凹版印刷机的特点063 4.6.2凹版印刷机的分类064 4.7卫星式(鼓式)凹版印刷机的结构及工艺操作064 4.7.1送料机构066 4.7.2印版辊筒结构066 4.7.3印版辊筒的安装与调节066 4.7.4辊筒离合机构068 4.7.5输墨装置069 4.7.6刮墨刀装置069 4.7.7反面印刷装置070 4.7.8通风干燥装置071 4.7.9收卷装置071 4.8国产组式、鼓式凹版印刷机印刷工艺071 4.8.1工艺过程071 4.8.2鼓式、组式凹印机有关工艺的异同点072 4.9组合式凹版印刷机及工艺操作074 4.9.1机械结构074 4.9.2组式凹版轮转印刷工艺078 4.10规范操作规定088 4.10.1装卸料088 4.10.2调配油墨089 4.10.3过程控制089 4.10.4清扫及安全090 4.11常见凹版印刷产品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091 参考文献100 5.1概述101 5.1.1柔性版印刷工艺发展简史101 5.1.2柔性版印刷工艺在我国的发展概况102 5.1.3柔性版印刷工艺在机型、演进及配套技术发展等方面的概况102 5.1.4柔性版印刷工艺的优越性103 5.2柔性版制版工艺105 5.2.1橡胶版105 5.2.2感光树脂柔性版107 5.2.3柔性版制版工艺的发展112 5.3柔性版印刷设备与工艺114 5.3.1柔性版印刷机的独特结构114 5.3.2卷筒基材柔性版印刷生产线及其辅助装置118 5.3.3柔性版印刷机的种类118 5.3.4塑料薄膜柔性版印刷工艺探讨121 5.3.5柔性版印刷机操作规程124 5.4柔性版印刷工艺故障原因及对策125 参考文献131 6.1塑料软包装材料的基本概念134 6.2塑料软包装材料的特点134 6.3塑料软包装材料的组成135 6.3.1塑料软包装常用塑料的品种及其基本特性135 6.3.2纸张141 6.3.3铝箔141 6.4复合软包装材料的生产方法142 6.4.1常见方法简介142 6.4.2常见方法的比较142 6.5软包装材料的发展趋势143 6.5.1高功能、低成本化143 6.5.2绿色包装的发展144 参考文献145 7.1概述146 7.2复合薄膜中常用的基材147 7.2.1非塑料材料147 7.2.2塑料薄膜151 7.3干法复合包装材料用胶黏剂164 7.3.1基本要求164 7.3.2干法复合用胶黏剂简介165 7.3.3我国干法复合包装用胶黏剂的现状168 7.3.4胶黏剂卫生性能的控制与检测172 7.3.5干法复合用胶黏剂的发展趋势176 7.4干法复合工艺178 7.4.1基膜的准备180 7.4.2胶液的配制、保存及再利用183 7.4.3涂胶186 7.4.4干燥187 7.4.5复合190 7.4.6冷却收卷191 7.4.7熟化192 7.5质量故障原因及解决办法192 7.5.1配胶时使用的溶剂193 7.5.2上胶量的控制194 7.5.3操作过程中胶液变浊发白195 7.5.4基膜的表面处理195 7.5.5关于复合物的透明度问题196 7.5.6复合膜有小气泡的问题197 7.5.7复合物发皱的问题198 7.5.8粘接牢度不好的问题199 7.5.9胶液飞丝的问题202 7.5.10胶液呈雾状堆积在刮刀背面的问题202 7.5.11胶盘中的胶液泡沫多的问题202 7.5.12复合后油墨层转移的问题203 7.5.13复合后镀铝层转移的问题204 7.5.14复合后胶层固化不充分、胶层发黏的问题205 参考文献208 8.1概述210 8.2挤出复合薄膜的种类210 8.2.1单面挤出涂覆薄膜210 8.2.2三明治型复合材料211 8.2.3多层挤出复合薄膜212 8.3挤出复合用设备213 8.3.1挤出机213 8.3.2机头214 8.3.3复合部分216 8.4挤出复合工艺218 8.4.1挤出复合原理及影响粘接强度的因素218 8.4.2挤出复合原材料的选择221 8.5应用实例242 8.5.1BOPP挤出涂覆LDPE生产“方便面”卷膜实例242 8.5.2BOPP/↓PE/LDPE加工“洗衣粉”卷膜实例243 8.5.3PET/PE/↓EVA生产“易拉盖膜”实例244 8.6挤出复合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45 8.6.1粘接不良245 8.6.2厚薄不均匀,纹理不良246 8.6.3膜裂、膜断247 8.6.4熔体帘表面鲨鱼皮状247 8.6.5复合材料褶皱247 8.6.6热封合性不良247 8.6.7有气味247 8.6.8滑爽性不良248 8.6.9透明性不良248 8.6.10膜表面有气泡和针孔248 8.6.11晶点248 8.6.12复合薄膜两边过厚248 8.6.13复合膜卷筒松249 8.6.14挤出薄膜粘住冷却辊或压辊249参考文献249 9.1概述250 9.1.1共挤出复合的特点250 9.1.2共挤出复合的分类251 9.1.3共挤出复合成膜技术的进展252 9.2共挤出复合薄膜设备254 9.2.1多层流动流变学255 9.2.2圆管形(环状)多层共挤出复合模头258 9.2.3平膜型多层共挤出复合模头263 9.3同类和同种塑料的共挤出269 9.3.1可热封型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270 9.3.2共挤出复合型热收缩薄膜271 9.3.3热封型双向拉伸聚丙烯珠光膜277 9.3.4挤出复合基膜用三层共挤出CPP薄膜282 9.3.5由EVA、LLDPE经三层共挤出生产长效流滴、消雾多功能棚膜284 9.3.6高密度聚乙烯与低密度聚乙烯组合的三层共挤出复合薄膜287 9.3.7易开封薄膜292 9.3.8防雾包装薄膜303 9.3.9共挤出拉伸薄膜304 9.4阻隔性复合薄膜的共挤出307 9.4.1防湿性塑料307 9.4.2阻隔性树脂311 9.4.3共挤出复合用黏合性树脂315 9.4.4阻隔性共挤出复合薄膜实例323 参考文献327 10.1涂布329 10.1.1含聚偏二氯乙烯涂层的复合薄膜329 10.1.2含聚乙烯醇涂层的复合薄膜338 10.1.3含丙烯酸类树脂涂层及橡胶类涂层的复合薄膜343 10.2蒸镀复合344 10.2.1蒸镀薄膜的制造方法346 10.2.2影响蒸镀薄膜性能的因素347 10.2.3典型的蒸镀薄膜产品实例349 10.2.4无机双元蒸镀354 10.3热熔胶复合359 10.3.1热熔胶复合与无溶剂复合的比较359 10.3.2热熔胶复合工艺360 10.3.3热熔胶360参考文献368 11.1水性油墨370 11.1.1水性油墨概述370 11.1.2水性油墨的特性371 11.1.3水性油墨的成分及作用372 11.2水性油墨在塑料软包装上的印刷运用376 11.2.1水性油墨应用于塑料凹版印刷的现状376 11.2.2塑料水性油墨的印刷适性及在薄膜凹版印刷中存在的问题378 11.2.3塑料凹版水基墨一般应用技术要求382 11.2.4笔者的经验及几点体会383 参考文献388 12.1概述389 12.2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发展动向391 12.2.1交联改性391 12.2.2共混改性393 12.2.3共聚改性393 12.2.4丙烯酸酯改性——接枝和嵌段共聚改性393 12.2.5环氧树脂复合改性393 12.2.6有机硅改性393 12.2.7助剂改性394 12.3干法复合用水性聚氨酯胶黏剂395 12.3.1干法复合用水性聚氨酯胶黏剂YH667/YH667B395 12.3.2干法复合用水性聚氨酯胶黏剂YH668/YH668B396 12.3.3LH468A/LH468B水性黏合剂(普通型)397 12.4干法复合用水性丙烯酸胶黏剂398 12.4.1干法复合用水性丙烯酸胶黏剂YH620S398 12.4.2水溶性丙烯酸酯胶黏剂体系PD8117+XR2990399 12.4.3YH610/YH05双组分水性丙烯酸酯复合胶黏剂401 12.5水性复合黏合剂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402 12.5.1上胶辊(网线辊)与上胶量402 12.5.2高速复合时产品的气泡及其解决方法402 12.5.3水性胶可以用水稀释问题403 12.5.4复合产品出现白点的原因及其避免的办法403 12.5.5熟化问题403 12.5.6水性胶与油墨的匹配问题403 12.5.7复合基材的表面张力404 12.5.8低温环境下使用水性胶需要注意的问题404 12.6水性聚氨酯复膜胶的优势与不足404 参考文献405 13.1概述406 13.1.1无溶剂复合的发展沿革406 13.1.2无溶剂复合的工艺过程407 13.1.3无溶剂复合的主要优缺点408 13.2无溶剂胶黏剂412 13.2.1无溶剂复膜胶的发展过程412 13.2.2单组分无溶剂聚氨酯复膜胶413 13.2.3双组分无溶剂聚氨酯复膜胶413 13.2.4耐高温蒸煮的双组分无溶剂聚氨酯复膜胶414 13.2.5紫外固化型单组分无溶剂复膜胶415 13.2.6具有代表性的无溶剂胶黏剂品种415 13.3无溶剂复合设备417 13.3.1SSL无溶剂复合机418 13.3.2自动供胶机420 13.4无溶剂复合的工艺要点422 13.4.1环境要求422 13.4.2原材料的准备与检测422 13.4.3设备的要求423 13.4.4无溶剂复合注意事项423 13.4.5无溶剂复合工艺参数424 13.5无溶剂复合常见问题与分析425 13.5.1熟化后胶水发黏425 13.5.2剥离强度低425 13.5.3白点、气泡426 13.5.4褶皱427 13.5.5镀铝转移428 13.5.6油墨脱层或油墨“溶解”现象428 13.5.7摩擦系数大引起开口性不好或热封不牢429 参考文献429 14.1多层共挤出设备进展431 14.1.1挤出机431 14.1.2多层共挤出机头432 14.1.3挤出机加热技术440 14.1.4计算机辅助工程440 14.1.5冷却技术440 14.2多层共挤出超多层薄膜441 14.2.1概述441 14.2.2原料及产品结构442 14.2.3工艺过程与设备443 14.3吸氧型阻隔性包装薄膜443 14.3.1开发吸氧型阻隔性包装薄膜的背景443 14.3.2吸氧型阻隔性包装薄膜及其功效444 14.3.3吸氧型阻隔性包装薄膜的组成、吸氧机理及结构444 14.3.4吸氧型阻隔性包装薄膜的应用447 14.4多层共挤出输液包装薄膜448 14.4.1概述448 14.4.2多层共挤出医用输液薄膜实例449 14.4.3输液袋产品实例452 14.4.4生产设备454 14.5共挤出防锈薄膜454 14.5.1概述454 14.5.2生产工艺456 14.6多层共挤出石头纸458 14.6.1概述458 14.6.2石头纸专用料的制备459 14.6.3石头纸的共挤出吹塑成型461 14.6.4三层共挤出石头纸吹塑设备462 参考文献463 15.1概述466 15.2食品用塑料包装复合膜产品的主要添加剂466 15.3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主要安全问题467 15.3.1塑料包装材料生产过程中添加剂的影响467 15.3.2印刷用油墨的影响467 15.3.3复合塑料包装材料使用的黏合剂及其稀释剂残留物的影响468 15.4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体系结构468 15.4.1食品安全法468 15.4.2部门规章制度469 15.4.3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基础标准469 15.4.4塑料食品包装材料卫生标准470 15.4.5塑料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产品质量标准471 15.4.6塑料食品包装材料卫生性能分析和物理机械性能检测方法标准472 15.5塑料薄膜主要检测方法介绍475 15.5.1物理机械性能475 15.5.2卫生性能480 15.5.3溶剂残留量481 参考文献482

编辑推荐

《塑料薄膜的印刷与复合(第3版)》不仅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系统性,而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一定的先导性。《塑料薄膜的印刷与复合(第3版)》以从事塑料软包装材料生产、研究以及应用领域的广大科技人员为主要对象,也可供相关大专院校的师生参考,或者作为塑料薄膜的复合、印刷企业一线职工技术培训的参考教材。

作者简介

《塑料薄膜印刷与复合(第3版)》在《塑料薄膜的印刷与复合》第二版的基础上,增补了第三篇塑料软包装行业的新进展及第四篇塑料软包装材料的性能测试,对一些新工艺、新技术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塑料薄膜印刷与复合(第3版)》共四篇计15章。内容主要涉及塑料薄膜印刷概述、塑料印刷用油墨、塑料油墨的配色、塑料凹版印刷技术、柔性版印刷及其他印刷方法、塑料软包装材料基础、塑料薄膜的干法复合、挤出复合、共挤出复合成膜法、塑料复合薄膜的其他成膜方法、水性油墨及其在塑料凹版印刷中的运用、水性黏合剂及其在干法复合中的应用、无溶剂复合、多层共挤出的新进展,对食品用塑料包装薄膜产品的检测标准与方法,也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塑料薄膜印刷与复合(第3版)》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保持第二版简明、实用的风格,同时根据近年来业内的发展情况,对第二版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增补与扩容,汇集了塑料包装行业中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模式以及产品升级换代中的大量典型案例,并对国内外塑料软包装领域中的新动向,做了简要的介绍。《塑料薄膜印刷与复合(第3版)》不仅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系统性,而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一定的先导性。
《塑料薄膜印刷与复合(第3版)》以从事塑料软包装材料生产、研究以及应用领域的广大科技人员为主要对象,也可供相关大专院校的师生参考,或者作为塑料薄膜的复合、印刷企业一线职工技术培训的参考教材。


 塑料薄膜的印刷与复合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