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手稿

出版日期:2015-12
ISBN:9787550263809
作者:[荷] 文森特•梵高,[美] H. 安娜•苏 / 编
页数:416页

内容概要

【作者介绍】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印象画派巨匠。1853年3月30日,生于荷兰布拉邦特。一生屡遭挫折,备尝艰辛。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美丽的瓦兹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年仅37岁。
【编者介绍】
H. 安娜•苏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拥有艺术和考古学的硕士学位。她曾参与过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大学艺术学院、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和哈佛大学等许多艺术项目,目前生活在纽约,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工作。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1876—1881
第二部分 1882
第三部分 1883
第四部分 1884—1887
第五部分 1888
第六部分 1889
第七部分 1890
参考书目
图片版权声明

作者简介

梵高一生中写过很多信,大多数都是寄给弟弟提奥的,也有不少是写给家人和其他艺术家的,如保罗•高更与埃米尔•伯纳德。梵高一生中也画了很多画,而基本上每一幅都被他在信中用如诗般优美的语言细细描述过。
【内容简介】
自学画画的梵高,对自己的不足十分了解,但正如他在信中所言,只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可以掌握那些绘画技巧,不断的画画,那么他的人生便是有意义的。梵高焦虑着,怀疑着,痛苦着,也狂喜着,但他却从未让自己对绘画的激情被充满悲剧性的人生影响过,靠着不懈的努力与天赋的才华,梵高以旺盛的精力创作出了无数已成为无价之宝的作品。
在这本全新翻译的梵高书信集中,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安娜·苏,从近千封书信中精心挑选了150多封,撷取了梵高在其中描写这些作品创作、构思过程的片段,以及他对艺术、艺术家、文学、宗教、景观等众多话题的独特见解,配以信中提到的画作以及书信原稿作为参照,向所有热爱梵高的人展示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梵高。
在这本书里,梵高没有被生活琐事所侵扰,没有精神的痛苦与压力。
在这里,梵高只属于绘画,属于艺术,属于那片金黄的麦田与飞过群鸦的天空。
【编辑推荐】
★ 150多封精心挑选、全新翻译的私人书信——更准确、更紧凑。
★ 250多幅高品质再现的罕见画作手稿与草图——更震撼、更赞叹。
★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专家亲笔撰写的分章导读——更全面、更丰富。
★ 老牌艺术类出版社Black Dog & Leventhal授权引进,中文版首发,全彩16开本
1. 你真的了解梵高吗?他的创作理念是什么?他画画时都在想些什么?本书精选梵高写给亲人及友人的150多封书信里谈创作、构思、理念的内容,辅之以250多幅作品,让读者两相对照,更深入地了解梵高眼中的艺术。
2. 老牌艺术类出版社Black Dog & Leventhal授权引进,中文版全新首发,全彩16开,不能错过梵高的每个细节。原书出版以来,因其新颖的设计和独到的角度,广受读者好评,中文版对原书进行全面优化,更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3. 编纂并未每章撰写导读的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专家安娜•苏,详尽介绍了梵高在各时期的生活和创作理念,因此即使你是艺术小白也没关系,只要心存美好,就一定能看懂梵高!


 梵高手稿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恐怕没有第二个画家像梵高一样,同时为爱与不爱艺术的人津津乐道。他的《星空》被不断戏仿,妆点各种场合;以《向日葵》为题材的影视、图书层出不穷,似是梵高的另一个名字;生前仅卖出一幅作品,梵高和高更一样被视为艺术家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典型;与高更微妙错综的关系、割耳的疯狂、精神分裂、自杀之谜,都充满坊间奇谈的神秘诡谲。似是而非的线索,反而让读者更难了解真正的梵高。二手的资料,终究难敌真实的接触。《梵高手稿》的问世,像是一个迟来的正名,透过梵高二十余年间的书信和绘画,读者有幸见证了梵高醉心艺术的那些年真实的生活印记,个中细节甚至颠覆了“疯狂”的刻板印象。抛开画家抑或精神病人的名片,梵高其实是个与你我无异的性情中人,所不同者,仅仅是对绘画的痴迷,如同我们投身别的爱好。他的成材之道颇有值得借鉴之处:比较他25岁立志初时的稚嫩作品,到后期色彩与线条的成熟应用,似是1000小时法则的完美范本。梵高凭着一腔热忱日以继夜地钻研绘画技巧,游走各处采风,兼以勤练习、擅总结,画技突飞猛进。作为一个非学院派画家,梵高对于规则和流派的态度非常冷淡,有些流派固有可取之处(譬如梵高欣赏印象派的丰富变化),但他决不愿被规则束缚。梵高总结道:“对线条和色彩来说,我们在接触到事物的本质时,更能领会到规则、原理或者普遍真理,而不是这些人(印象派)。”他的感悟近似于灵光一闪的顿悟,往往是沐浴自然间,满涨的激情喷薄而出,忽然笔走龙蛇。强烈的情感让他浑然忘我,“你画的时候根本不觉得自己是在画画,有时就是一笔接一笔地流淌而出”,工具和技法都显得无足轻重了。 尽管梵高早期下了很多功夫在观察上——看河流瞬息万变的颜色、田野的四时变化、光线在缝隙间捉迷藏、劳动人民肢体动作的细节——他热衷于从富于生命力的物象中汲取灵感,尽可能真实地再现看到的情景。但渐渐地,梵高融入了更多的感受,完成了一个画师到艺术家的转变。绘画有别于摄影之处正是这种不求精准、饱含热情的生命力,梵高确定了自己的方向:不画“经过简单观察与分析后的客观事物”,而画“感受到的事物”。梵高一直在寻找的也正是能让他倾注感情的事物,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美。他画满面尘灰的农民、底层工人,画街边破旧的小摊、流浪者休憩的咖啡馆,画冬季萧瑟的树木、海边荒凉的滩涂,画一丝微弱的阳光、一抹黯淡的春色,甚至对镜画下自画像,解读着容貌下内心的投射。他爱着这个世界,同等地热爱大自然的荒芜与富饶,同样地欣赏贫穷和富裕的人身上的闪光点,也坚持着那个不被认可却执著于艺术的自我。绘画是他表达情感的方式,让他由内敛变得奔放。小小的斗室,如何能囚禁梵高想要无边无际驰骋的心?足迹踏不到的地方,自有艺术替他企及,正如那片斑斓热烈的星空。“用绘画来表达情绪的过程,简直太美妙了。”由是,我们也得以踏足梵高的世界。对梵高的种种尚无定论的猜测,或许能从他的绘画、他的书信中觅得解答。譬如争论最甚的梵高是否真的自杀,梵高最后的几封书信中并无意欲轻生的迹象,相反,梵高迁居韦欧后被当地美景感染,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他还将医生加歇引为知己,在后者的治疗下,身心状态俱佳。这一阶段创作的《加歇医生的肖像》堪称梵高代表作之一,庆祝小侄子出生的《盛开的杏花》也充满喜悦,倘若真如梵高所言,绘画是他情绪的映射,那梵高自杀说大可斟酌。又如梵高与弟弟提奥的关系、与高更的关系,梵高是否色盲,都能从手稿中窥见大段直白的文字。毋需过多猜测,梵高是个感性的艺术家,也是个有着平凡爱憎的普通人。梵高说:“人的灵魂里都有一团火,却没有人去那儿取暖,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囱上的淡淡薄烟,然后继续赶他们的路。”可是梵高的这团火,并不因无人眷顾而自甘湮灭,梵高不断地给火添柴,耐心等待。他可能不知道,百余年后还有人往来不绝。他们未必懂得借火取暖,兴许只是驻足围观,但梵高应该不会介意吧。一个用全部热情讴歌生命的人,渴望有人顾盼他灵魂之火的温暖,哪怕片时。他说:“为对绘画的艺术感所知甚少的人画画,一直都是我的愿望。”自是夙愿得偿。——乙未年读《梵高手稿》
  •     寄了束花香给你,世界绚丽多彩,密斯托拉风疯狂吹着,你的悲伤穿过我,眼泪划过你心底,美划过这个世界。看了这本书,文字更动人地让人感受到你对世界的爱,才感受到你对世界浓烈燃烧的热爱。书信总是能真挚不文饰的流露出一个人真性情。
  •     “为画画献出了一半理智,那又怎样呢”从来没有过仅从文字就感受到一个人对一件事物如此强烈又疯狂的热爱,越看越心碎,感觉就要热泪盈眶。P12-P13换羽期对于鸟儿来说,就像我们人类面对逆境或者不幸一样,是痛苦的时期。你可以选择停留在痛苦中,也可以由此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值得张扬的事,也不是一件可以调侃的事,正因如此,你才需要藏起来。好,那就这样吧。如果你能体谅一个人献身于绘画研究,就要理解热爱读书和热爱伦勃朗一样神圣,我甚至认为这两种热爱相辅相成。所以你追求的是什么?人的外表是否能反映他的内涵?人的灵魂里都有一个团火,却没有人去那儿取暖,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囱上淡淡的薄烟,然后继续赶他们的路。那我们要做什么?给火添柴,“你里头应当有盐”,不管多焦躁,也要耐心地等待,等到有人想要来访,在火边坐下来——待在哪里,我怎会知道?任何信仰上帝的人都能等到这一刻到来,或早或晚。P48应该这么说,好的教养规范应该是关照到每一个人,基于每个有正当追求的人的需求,对每个人都有意义,有益处,而终极需求是为了使人民和谐共处而不被孤立。P50艺术是善妒的情人,需要我们投入所有的时间与精力。可一旦我们真的全心投入了,她却转身而去,唯留追求者的苦涩,除此之外,我一无所获。好吧,我能做的,只有不断地尝试,战斗不息。P51像我这样的人,没有权利生病。你必须理解我的艺术观念。人必须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有可能触碰到艺术的本质。我渴望的和我追求的难以企及,但并不是我好高骛远。我只是想画出能够打动观者的画,无论是画人像还是画风景,我所要表达的,并不是无病呻吟的忧郁,而是发自内心的哀鸣。简而言之,我希望人们这样评价我:这个人深刻而敏感。不要在意那所谓的粗鲁吧,你懂得,或许正是它成就了我呢。谈论这些听起来有些夸夸其谈,但这正是我想要倾尽一生精力想要做的事。在大多数人眼里,我是怎样的人呢?无足轻重?古怪?还是格格不入?一个现在没有社会地位的人,总之就是一个低到尘埃里的人。倘若一切果真如此,那我愿用我的作品来表达一个怪人、一个无名之辈内心的所思所念。这一切更多基于爱而非怒,更多平静而非激情,这就是我的理想抱负。虽然麻烦缠身,但我的内心是宁静的,纯净而和谐,宛如乐曲。在这破旧不堪的小屋,在这肮脏无比的角落,我能看到油画或素描。就像被一种无法遏制的冲动所驱使,我的灵魂朝那个方向飞去。这种感觉日益强烈,杂事越多被抛开,就越是如此,我严重的画面就变得越清晰。艺术需要不顾一切的执着和持久的观察。所谓执着,不仅仅是要身体力行,更要在别人说三道四的时候坚持己见。因为我现在对艺术和生活有了广博而自由的理解,而生活的本质就是艺术。若是有人要拔苗助长,艺术就变得虚假而刺目。我觉得,很多现代绘画作品是有着以前的大师作品中所未见的独特吸引力的。P59对自然的感受和热爱,迟早会在爱好艺术的人心里产生共鸣。画家的职责是全身心地投入自然,激发他所有的智慧,将他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在作品中,以便被别人理解。在我看来,以销售为目的的创造是最不可取的,只会让爱好艺术的人反感。P60实际上,我只不过就是一个爱自然、爱学习、爱工作,特别是爱人类的人啊。P79只要我拿起笔画画,世界上就再也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P98我常常觉得自己无比富有,当然不是指金钱方面(尽管我现在贫穷,但也许不会一直如此),而是我有幸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可以为之投入全部身心和灵魂,而这份职业又能给予我启发,赋予我生命的意义。我的心情是多变的,这不用多说,但是一般来说,我能保持内心的宁静。我对艺术有着强烈的信仰,坚信艺术如激流,将人带到极乐之境,不过,人本身也需要付出努力。我想不论怎样,一个人找到他自己的事业,真是莫大的福泽,我怎能觉得自己不幸呢?我的意思是,就算身处困境,人生灰暗,我也不愿意也不应该被看成一个不幸的人。P119我的计划不是要救自己,也不是要避免太过情绪化或者太多困难——对于活长活短,我并不关心。并且,我也没有医生的本事去引导自己身体力行。因此,我不在意这些事情,继续我行我素,但是有一件事是明确的:我必须在有限的几年中完成一定数量的创作。我并不急于求成,因为这样做显然不可行,但是我必须要平静而沉着地继续创作,尽最大的可能有规律地、全心全意地去画画。我在世上唯一的顾虑就只有对这世界未尽的义务和责任,因活在世间三十载,我还亏欠它一些可以流传后世的素描和绘画作为纪念品,不是为了某些特定活动应景作乐,而是为了在画中表达纯真的人性。因此,这就是我的目标,专注于这个想法,就可以判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变得更简单,也使我免于误入混沌的歧途,因为我的一切作为,都是出于这个愿望。P134佐拉说:“作为艺术家,我要活得畅快淋漓”——“渴望生活”,毫无保留,没有思想的禁区,天真如孩童;步,并不是像小孩,是像一个艺术家——带着善意,发现生活的真谛,我会竭尽全力。现在,所有道貌岸然的礼节,以及对什么是“正常人”的设定,真是迂腐至极,荒唐至极。一个人自以为无所不知,一切也皆如他所愿,然而,人生之境遇好坏参半,这才能让我们有所敬畏,敬畏那超越人类,比人类更崇高、更伟大的力量存在。一个人如果认识不到自己的渺小,不能意识到自己不过是沧海一粟,那么他就大错特错了。P136有时候我会考虑要不要成为一个思想者,但是我逐渐意识到我并非天生擅长思索。不幸的是,出于偏见,大家却认为一个想把每件事情都思考清楚的人是不现实的,把他们看成白日做梦。这个偏见在社会中被广泛地推崇,所以我常常碰壁,因为我渴望交流,不能满足于自言自语。我一点也不反对思考,只要我可以同时画画就好。我对生命的规划就是,尽我所能地创作更多的素描和油画,那么当生命结束的时候,我希望可以带着渴望、爱与深思回看往事:哦,我本可以创作的画啊!但是这并不排除尽力做到所有可能之事,如果你愿意这么想的话。你会反对我这么做吗?出于对我或对你自己的考虑?提奥,我郑重声明,我宁愿思考四肢和头部如何安置在躯体上,也不愿意去计较我自己算不算个艺术家,更别说是优秀的还是拙劣的艺术家。我想到你,你宁愿去想飘着灰色云彩的天空和泥泞乡村笼罩的金色边缘,也不愿将自己置于烦人的问题之中吧。P156如果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点儿自信的话,那也是因为我付出了太多的努力,所以我必须坚信会从中有所收获,这工作不是完全徒劳无功的。况且,我才不去理会主流艺术评论家们日趋流行的那一套陈词滥调。P164任何说着“噢,任何事都应该顺其自然”的人,做出的努力都太少了。那也叫足够?根本不够,即使你天生就懂很多东西,也要至少付出三倍的努力,才能从本能的发挥到达理性的创造。P220人们很难对大的趋势做出绝对精确的预测。所以最好暂且不考虑。但是如果进行精细的分析,人们可以发现本世纪最伟大、最具影响力的人往往是逆流而行的,他们开创了自己的天地。不管在绘画还是文学上,你都能发现这样的人(我对音乐一无所知,但我猜情况也是如此吧)。从微不足道之处做起,持之以恒,积跬步而至千里,个人魅力胜过财富,重创新而轻毁誉。P229我也一定要画下繁星闪耀的夜空以及柏树或者成熟的麦田,这里的夜色特别美。我对工作的热情丝毫不曾减退。P280幸运的是,我的心不再渴望任何丰功伟业,所有我在绘画中想得到的,只是熬过这一生的一种方式。P286我变得越丑、越老、越病态、越穷,就越想用安排巧妙、生动明艳的色彩来报复这一切。P305这里还是冬天,让我继续画画吧。如果这只是一个疯子的作品,那可真糟糕。我也没法子。P350这不正像是不幸和疾病之于我们吗?与其靠着我们模糊的想法和对幸福的渴望,去追求平静、健康的生活,难道遵循伟大的命运安排不是更好吗?我不得而知。P387我为自己的事业付出了所有,还为此搭上了一半理智——搭上就搭上吧。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
  •     仍然最喜欢星空和拉丁马广场的夜间咖啡馆
  •     "我变得越丑、越老、越病态、越穷,就越想用安排巧妙、生动明艳的色彩来报复这一切。"读之前只知道他的疯狂不羁,读之后才懂他的坚持执着。纵如梵高也曾言语里带着酸涩诉说世人不懂他的画作,和高更的争吵对疾病的顽抗也会让他力不从心,只有对绘画的热情始终如一。这15年是他最幸福也是最难熬的时光吧。说到底梵高也只是一个像你我一样活生生的人,哪有世人所说的那般难以捉摸。及看过他对画面的形容对颜色的描述,深感自己是个色盲。
  •     太好了啊(也喜欢书的装订和排版,能更大程度上的看到画作全貌(我愿再把这本书读三遍
  •     很珍贵的资料,有什么比直接阅读画家的创作书信更直接的了解作品呢?(PS:比较遗憾的的部分就是排版有些乱)
  •     编得很美
  •     纸质,装订都很精美,你只有读了他的信,才能了解他对绘画的执着,可以说他放弃了一切,对此谁又能说他是个疯子呢?
  •     看作品之前先看人。陈丹青在《局部》里提到“初习的作品”,青年梵高便有非凡的智慧。原作复印,加之书信,诚如大地之盐,深厚,天才。
  •     图文并茂,信息丰富到画画的人能当工具书
  •     每一封信都是关于绘画作品
  •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     关于梵高自传推荐阅读
  •     “我为自己的事业付出了所有,为此还搭上了一半理智——搭上就搭上吧。” “你会告诉我要有耐心,耐心确实是必须的。” 勤奋、热情、真诚的梵高。我爱你,辛苦了。
  •     梵高对绘画的追求相当执着,读完还觉得要是梵高写作也是很厉害的角色。对他有更深刻的了解了。还有这本书也做的很漂亮
  •     2017.3.24 23:39 向一生努力作画努力生活的大师致敬
  •     真正的天才,无法推卸的使命感
  •     短短的一生,不畏贫穷和疾病,每天都要更努力一些,梵高,他就是天才。
  •     唯美的星空,各色花卉,栩栩如生的自画像,无不体现着一种震撼心灵的美。
  •     因看本尼诠释的梵高画语人生的纪录片,于是买到这本梵高手稿。有人说他的画太好看到媚众,没有高更的深度与原始感,但其实他本来就不是我们所臆想的那个梵高,没那么疯没那么穷,书信里充满倾诉与温柔﹉
  •     梵高对自然、人物品性的感受力,对色彩的敏感,书信里是相当令人震撼的。他对绘画的理念在于通过色彩表达感受到的事物和纯真的人性。他和高更一样,对于乡村、自然有着特别的钟情。伟大的艺术家,在某种程度上都有回归纯朴本性的能力和特质。
  •     2017/01/16 都是第一手资料,不接受先入为主的他人评价,更能主观深入地了解评价梵高;除了画稿之外还有罕见的手稿,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收录全面,尤以梵高兄弟感情串联,更真实地反映梵高本人的思想与艺术历程。
  •     看到了第123页...
  •     图很美,文字就算了吧
  •     看他的起步会觉得,这样也能当画家,那我也能上~看到后面就哭了。为什么会说这是个狂热没有理智的疯子,这只是一份全身心投入的热爱和努力追寻。
  •     2017 书单之 1:完完整整看到了梵高从外行到名家水准的努力过程,尤其是前期贫困境遇、心理活动,以及每天画画不间断的努力程度,是很鼓舞的。
  •     比起命运,梵高的画要温暖得多。从小固执地喜欢梵高,感觉他的色彩笔触都奔放热烈到会跳跃。其实他太孤独了,真正的孤独才有可能承载起更多。但却越来越不喜欢无处不在的星月夜,好像那只是个不疼不痒的装饰图案。
  •     早期的那些灰色调调的素描或水彩,真心好看!
  •     我用我爱恋的渴望来描绘你 夜幕中行走着如梵高一般热烈的线 灵魂里燃烧着无尽的一团火 除了我跑来给火添柴 少有人再过去伸手取暖 我只是静静地蹲坐在这儿 持久地注视 观察 凝望 噼里啪啦或是不出声地跳跃 是平静而非激情 和谐的微风 温宛如乐曲 灵魂携带着这一团火 天边云彩金色的边缘 复合出纯净的色彩 当最后一抹亮在深处消失 不 他并没有消失 无边的星辰冲破黑夜的屏障 宁静世界里演奏一曲 温柔与喜悦的幻梦 他只是在夜里隐去了姓名 亮,光亮的亮 照耀月儿的晖
  •     绘画的印刷质量还是比不上进口书。看手稿书信比看《渴望生活》其实更感动。他只是敏感执拗,传记把他写的过分神经质了。
  •     他的疯狂是疾病。
  •     这本书真的是又美又简洁。梵高这样的艺术家值得被大家喜爱,他为了自己热爱的绘画真是付出了所有。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那种细腻的体悟,对色彩的掌控真的是后无来者♡
  •     梵高介绍自己的画,用另外一个角度看名画。分四次在不打烊书店看完。前面在破荆棘的时候配上bgm有想哭的冲动,大师总手有不寻常的忍耐力和不理智 R.I.P
  •     带着善意,发现生活的真谛,竭尽全力。
  •     认识不一样的梵高
  •     14w
  •     每当面对更高级的灵魂,总能照见自己的鄙俗。
  •     所选的书信都与所选的画作相关联,对照起来,如临其境,更有代入感地理解梵高的所思所想。信中有生活琐事,有谈画论艺,有感慨抒怀,梵高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
  •     信中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梵高,对于作品的思路非常清晰,并没有像媒体渲染的那么疯狂。
  •     精致得很。适合收藏。都是梵高与家人的通信与画作,油纸。疯子天才的创作心路历程。
  •     开学第二周完成的书。用梵高的话诠释梵高的画。看到了一个敏感,充满力量和热爱绘画的年轻人。
  •     “叶子开始掉了,眼看着树开始转黄——逐日增多的黄。至少跟正在开花的果园一样美。” 幸福又难过。
  •     梵高的蓝色和绿色太美了
  •     梵高对我这种没什么艺术细胞的人开讲,是不知从何下手的。所以对于我来讲梵高的书信之中透露出的是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使命感。为了表达自然的美,为了爱。他也是,爱的太深了。
  •     画册加书信
  •     最痛苦的就是看梵高从对自己的未来无比自信,对自己天赋、赚钱能力都充满信心,到最后对金钱没有苛求,不相信自己还能名动天下。这是很多人的人生,梵高的或许来的更苦一些。他的信件里对于美好图景的描绘让我想,假设他是个作家,或许生活反而不那么艰难。但这世上也就少了一位伟大的画家。
  •     装订很用心
  •     人的灵魂里都有一团火,却没有人去那儿取暖,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囱上的淡淡薄烟,然后继续赶他们的路。(除了排版,满分。)
  •     差不多,就是自己想说的吧。
  •      "实际上,我只不过就是一个爱自然,爱学习,爱工作,特别是爱人类的人啊"
  •     不疯也不傻,一生只做一件事情,为艺术而艺术,最后他得到了他想要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