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4
ISBN:9787534827310
作者:(后秦)鸠摩罗什
页数:135页

章节摘录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④。”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②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译文]“须菩提,比如说人身长大。”须菩提说道:“世尊!如来说的人身长大,实则并不是大身,只是名叫大身。”“须菩提,菩萨也是如此。如果菩萨这样说,‘我应当灭度无量的众生’,那他就不叫菩萨。为什么?须菩提,因为实在是没有一个法叫做菩萨。所以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如果菩萨这样说,‘我应当庄严佛土’,那么也不能叫做菩萨。为什么呢?因为如来说庄严佛土,并非实有庄严,只是名叫庄严。须菩提,如果菩萨通达了无我之法,如来说这才叫做真菩萨。

前言

佛教经典三藏十二部,浩瀚无边。如果要概括佛教的所有教导,应是慈悲与智慧二者。所谓慈悲,就是不分亲疏爱憎,平等地给予众生一切安乐和拔除众生的一切痛苦;所谓智慧,就是能够去除自心无明,从而认知宇宙和人生的真相。慈悲与智慧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具有智慧才能真正地生起对众生的慈悲之心;而只有对众生真正的慈悲,也才能使自己在忘我的行为中亲证无我的智慧。佛教认为,众生之所以轮回,就是因为众生有无明的惑染,妄认为自己所感知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不明白事物空性的本质。不明白事物的真相,就是由无明带来的愚痴。由于愚痴,便产生了各种执著,由于自己的执著,便对自己喜欢的东西生起贪心,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生起嗔心,因贪嗔痴而造业,因造业而受报,从而轮回不息,不能解脱。

后记

我接触佛教,是从《金刚经》开始。当时自己根本不知道《金刚经》在说什么,不过这也使我对佛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了解的事物,总是对人有吸引力的,就这样我渐渐了解了佛教。对佛教了解的越多,越觉得佛教道理的深刻。客观地说,佛教不仅是一种宗教,而且超越了宗教。它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且还带来了一套体系完备的实践方法。在佛教中,《金刚经》是备受推崇的一部经典,无论是佛教信仰者还是佛教研究者,几千年来对本经的研究都从未停止。

书籍目录

前言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译附录1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附录2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编辑推荐

在中国文化中,《金刚经》是影响非常大的一部佛经。千余年来,不晓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到感应,因《金刚经》而悟道成道。

作者简介

在中国文化中,《金刚经》是影响非常大的一部佛经。千余年来,不晓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到感应,因《金刚经》而悟道成道。
《金刚经》在学术的分类上,归入般若部,昕以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什么叫般若呢?大致上说,大智慧就叫做般若。
所谓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人圣的这个智慧。这不是普通的聪明,这是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所谓根本的智慧,就是超越一般聪明与普通的智慧,而了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两方面整个投入求证到的智慧。

图书封面


 金刚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1条)

  •     中国的佛学与佛教,乃大小乘并列,而且比较偏向大乘,现在流行于西方的佛学,大多数只注重小乘,认为那是原始的佛教,尤其东南亚各国的南传佛教,大体都是以小乘为主的。其实,我觉得小乘佛学根本不能说是佛法真正的意图,从很浅显的层面上来看,这与佛法所宣扬的精神不同,从某些方面来看是相互背驰的。大乘佛学初次听说应该是在西游记上,菩萨对唐三藏说有大乘佛法三藏,问唐僧可知道,可会讲,估计当时在唐代的初期,大乘也没有传进来,记得原来看过一本讲佛学的书上讲,大乘佛教就是从金刚经开始的,原来的小乘都是之度自己,不度别人,而大乘则是度人度己。不过好像大乘发展到后期也不行了,前期说的还比较现实,比如金刚经里面开篇就说: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这说的都是比较现实的,到后来就佛祖就没有这么亲民了,后期说佛祖不食人间烟火,脚踏莲花,随意飞行。这些就又不太中肯了。总之,我是比较挺大乘的,虽然国外是以为小乘是真正的佛学,但是我觉得,大乘才能真正的体现佛法的精神,就像这不金刚经。
  •     看南怀瑾先生的讲稿,最大的感受便是晦涩难懂的古文瞬间跃然于脑海中,没有南怀瑾先生的帮助,也许我永远无法读完这本《金刚经》。对于这部经,我只记住了无所住三个字,真心见笑大方~佛言人人皆可成佛,然而成佛必经千万世的磨练,方可悟道,释迦摩尼佛亦是如此,在他于燃灯佛前悟道之前,同样经历了无数的轮回。正如我们的人生,我们总是被烦恼困扰,儿时为了考试,为了玩具,或许只为了烦恼而烦恼。成年后,为了事业,为了爱情,为了家庭,总是感觉身心都被掏空了。年老后,或许为了精力的衰退依然烦恼不已。可是在这万千情丝缠绕的人生里,我们再从头理一遍,会发现曾经能让自己茶饭不思,夜不能眠的烦恼在现在看来竟是不值一提,其实它并不可怕,只是彼时彼刻受生活经验所限,无法醒悟而已。烦恼并不可怕,可怕的只是我们放不下,所有的记忆便是烦恼的载体,它扎根在心底,但是摒除烦恼的方法绝不是抹去记忆,而是醒悟,它并非靠躲在一处念念经,求佛祖保佑就可以解决问题的,那不过是逃避。为求心静而念经永远无法心静,因为你的心灵并没有解脱,真正大彻大悟的人永远不是那些躲在深山老林里每天敲着木鱼的隐居者,他们连自己都没有灭度,又谈何出世灭度他人。那么世人如何化去烦恼?我想世人既然生在这个婆娑世界,便永远无法摒除一切烦恼,唯一能做的便是尽可能消除大部分的烦恼。一部分靠自己的慧根,一部分靠行善。慧根部分是天生的,部分是可以培养的,读金刚经可以培养慧根,读论语可以培养慧根,读一切书皆可培养慧根,做一切事皆可培养慧根。那么作恶呢?当你回头那一刻,你便得到慧根了。那么为何行善是摒除烦恼的第二条路,在我看来,行善便是放下,尤其是无特别目的的行善,在行善那一刻,万千烦恼必会顿时化为过眼云烟,此刻便是佛。正所谓无所住,方是行善法门,如果做了善事后,总是念念不忘那件事,善事反而化成烦恼。无所住,便是拿得起放得下,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执着于一件事的时候,色又如何转化为空?但是又并非让我们于一切事无执着,不执着亦是一种执着。拿事业打个比方,事业有大成者往往是那些乐于从事这项事业的人,他们是执着吗?是,但也不是。他们从事事业并非为了事业而去做事业,只是顺其自然,兴趣所致,以至于可以几十年如一如地工作,而当有一天他突然弃事业而去,大家也不必惊讶和叹息,因为他心无所住,此刻他获得的便是人间最难得的清福。学佛的最终归途不是去当和尚,每天敲木鱼念经,而是明了。
  •     倘若要例举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提及《金刚经》似乎并不准确。茫茫书海,《金刚经》有如一叶扁舟。但除了《金刚经》之外,又实在想不出还有哪一本书,能够让自己获得那么一种浩瀚的宁静。诵经,是别一种静心。不求甚解,在读书似乎是蔽障,在诵经却绝对是前提。诵读《金刚经》不需要如何深刻的理解,而只求心境的安宁。诵读之际,物我两忘,浑浑然不知置身何时何地。仿佛幽深的山谷,有鸟儿啁啾;宛如无垠的沙丘,风声鸣响在浩渺的远方;繁星点点的太空,静谧是升华,也是飘落。有人于诵读间闻到一阵清香,固然是欣喜,却不必着意。书本之间的区别,可能在于,有的书把意思全部写在字里行间;有的书,却要读完过后,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意蕴。前一类书的比例,大约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后一类书,最多不超过百分之十。《金刚经》是这百分之十之中的百分之零点不知多少个零后面的那个一。严格说来,《金刚经》不能算是书本。书本的定义,通常是以文字表达什么意思;而《金刚经》的意蕴却是在文字之外的。书本,通常与知识相关联。但《金刚经》绝对不可以用知识这样的概念涵盖。世上众多书籍,大都可以用“读过了”表明已阅;唯有《金刚经》,是无法以“读过了”表示读过了的。《金刚经》也无法用“读懂了”或者“还没读懂”这样的说法来表示阅读程度。真正读懂《金刚经》的人,是永远不会说自己读懂的。说“还没有读懂”的人,没准已经被《金刚经》照亮了。从《道德经》迈向《金刚经》的那一步,可能会非常的漫长。有如艰难的登山,又如遥遥无际的跋涉。但从《金刚经》再回首《道德经》,恰如登高远眺。秦川历历,芳草萋萋;一派如画美景,尽收眼底。在《金刚经》里的“非法非非法”,在《道德经》是“道可道,非常道。”《金刚经》是宇宙时空里的飞翔,《道德经》是人世间的遐想。两种自由,一样心境。书本写作,被归入知识的,通常是头脑的思考结果;惟有被视为智慧的,才是心灵的低语。智慧越高,声音越低;涵义越丰富,文字越简洁。罗素需要用一本书来说清楚的意思,在维特根斯坦却只不过是一页纸。罗素勤于思考,维特根斯坦敏于体悟。由此可见,为什么海德格尔会心仪《道德经》。那是学者之于智者的钦佩。人类的文明历程,无疑是不断进步,如今可谓日新月异。人类在文化的空间里,却是退化的,至今更是日渐枯萎。所以老子会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文化,是以回到童年,获得应有的活力。亦即所谓的文艺复兴。一如人的生命,以能否回到婴儿状态,标记出各自的修为。科技的发达,通常以文化的沦丧做代价。或者说,科技的起飞,总要消耗掉燃料般的文化资源。一如人们之于权力和金钱的崇拜和追逐,通常要付出心灵上的代价。医治枯萎的心灵,最便捷的方法,便是诵读《金刚经》。低低的一声“请抽空诵读《金刚经》”,通常是在下送给朋友的最好礼物。至于携人到草地上诵读《金刚经》,更是一份拳拳的厚礼。书本,或者说文字,通常会让人远离自然。惟有《金刚经》,可以把人带回自然。读书人的夸张,通常是文字造成的幻觉;惟有《金刚经》,怎么读都不会产生幻觉,更遑论夸张。读书最忌讳的,就是于心灵积下厚厚的灰尘。所以有说,人生识字糊涂始。知识即力量,只是道出了知识这枚硬币的一个面。知识之币的另一面,是心灵的尘垢。读书人诵读《金刚经》,乃是一种心灵上的洒扫庭除。知识是与头脑相关联的一种人文维度,这是尘世的维度,也是人之为人的维度。但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是另一种维度,介于人与神之间,或者说介于天、地、人的三维空间,与生命和宇宙相对称的高维时空,之间。古代的思想家,大都是智者。现代的思想家,大都是学者。这不能说是进步,只能说是退化。倘若要从学者走向智者,《金刚经》是最便捷的途径。当然,这需要缘份。所谓缘份,乃是一种冥冥之中的照应。有时可以找到对称性的关联,有时根本就没有任何关联。后一种情形,便是荣格意识到并加以研究过的同步共振现象。英文的名称应该是:Psyncholonization。科学家之中,爱因斯坦是智者型的。相对论的意味,在于突破人的思维所能抵达的维度。这与河图洛书,异曲同工。中国古人没能读懂河图洛书,于是杜撰出了八卦,最后演化成《易经》。现代的文明世界,也没能领略相对论的高维指向,只不过衍伸出核物理,发明核武器。就科技而言,这似乎是一种进化;但在人文的维度上,人类却因此变得空前愚蠢。就好比一个自作聪明的孩童,手舞足蹈地在一颗硕大的炸弹上跳舞。某部电影曾经有过类似的画面,最后是炸弹爆炸,孩子丧生。科技的双面刃意味在于:在不停推动文明的同时,不断丧失人文的高度。科技,不管如何发达,最终都将如雾亦如电,如梦幻泡影。在赞美任何一个科技成果的同时,都得小心潜在的诅咒。要不然,老子怎么会说,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经由《金刚经》抵达的空灵,有如从低维世界走向高维时空的一种通道。佛门中的通俗说法,叫做度人或者度己。大乘度人,小乘度己。度者,易也。易有三解,变易,不易,简易。三者合一,可作度解。从《金刚经》到《易经》,有如缕缕晨曦之于幽幽密林。必须补充的是,《易经》八卦,不是原始森林。初始的图像,乃是河图洛书。那是高维的宇宙方程式,也是上苍之于华夏民族的青睐。可怜这个民族至今没有读懂,什么叫做河图洛书。从河图洛书中生发出《易经》八卦,与从相对论中衍伸出高能物理和核物理,是相同的历史现象:文化被文明化;精神的浩瀚,缩小成欲望的满足。《金刚经》之于生命修练的奥义,不在于追求什么境界,而在于自由本身的实现。就《金刚经》的本真意蕴而言,是不能讲说的,也不可讲说。讲说《金刚经》,通常会越讲越远,最后会远到不着边际。而听者也会越听越不知所云,最后完全迷失。听人讲说《金刚经》,不如自己没头没脑的大声诵读一遍《金刚经》。恭恭正正的抄写一遍,也不失为一种方式。李叔同抄写的墨迹,可供参照。然而《红楼梦》里提及的王夫人嘱人抄写《金刚经》,却是作者的反讽。作者的愤世嫉俗之心,可察;作者的玩世不恭,不可学。随便拿《金刚经》乱开玩笑,会走火入魔。如此细节,当是《红楼梦》鲜见的败笔。若硬要讲说《金刚经》,最好什么都别说,但又什么都说了。从第一句的“如是我闻”,到最后那个皆大欢喜的场面。听完一部《金刚经》,有如看完一场电影。精彩的电影,会让人感觉生活本身太不真实了。《金刚经》的意趣则在于,让人发现周遭的一切,都在转瞬即逝之中。水在流,云在飘,空气在走动。生命,也就因为感悟到了万事皆空,而被骤然激活。由此可见,由色而空,不是由生而死,而是由死而生。空灵,才是生命的真谛。腰缠万贯,权力顶峰,乃是中了剧毒的别一种说法。倘若有人要问,你到底在这里说什么?回答只能是:抽空诵读一遍《金刚经》去吧。不读不知道,惟有读过才明白。

精彩短评 (总计73条)

  •     前面是很详尽的解释,后面是全文。很喜欢
  •     能断一切烦恼!
  •     聆听圣诲,如祷若言,万物有法,世事皆空。
  •     第一次接触是在临摹赵孟頫的《金刚经》时,然后因为感兴趣从图书馆借来拜读,很多文字至今仍未参透,想要读懂真的要沉淀自己。
  •     无我
  •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     不甚理解
  •     听过王菲,蒋勋朗诵,静下心来,似与老者对话。其精意颇与《奥义书》相近,我们通过感官感受到的世界并不是真正的世界,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对佛学还不是很了解,但是对于其奥义和对精神世界的安慰让我为之着迷。 读完叔本华,终于遇见你。
  •     读此经,能生信心。
  •     记得有个教授说过:人上了年纪都应该读读《金刚经》。我好奇的读了读,结合几本名家注解看了遍。发现佛经更像心学、哲学。而不是奇幻的法术。佛并非宇宙的主宰,而是人们心中那个坚定如金刚的自己。人是未来佛,佛是过来人。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鸠摩罗什这名字我还是第一次听见。金刚经在字句韵律上很能吸引我,并且语言清丽。人说诵读金刚经十遍便可得道,只可惜我在道上并无追求,只读两遍就够了。我更多的爱好是在政治上,文学上还有散文上,金刚经占了后二者。北宋时有个禅僧喜欢闭门解经,在当时度化了不少人。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是金刚般无坚不摧的大智慧的思想经典的意思。懂哲学的人,有哲学思维的人才能看懂这本书。这本书本质上也就是本哲学书,而不要当迷信的书来读。这世界是什么样子?世界是我们还无从把握的,世界没恒定的实体,因为人类的能力有限,所能知道的非常有限。性空也就是我们无从把握的意思。既然外在的事物只是假象,不是真实的世界,那我们就不要妄想那些虚空的东西,不要愚蠢的执着于钱、色等让人烦恼丛生的东西,转而内心去想想去把握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什么是佛?就是最觉悟的人和境界,需有大慈悲加大智慧才行。看这本书就是不断的反省自己是不是有虚妄的执着?哪些是应该放下的,哪些智慧是要自己去追求和修行的。什么是小我应该反省的,什么是对大我应该反省的。金刚经是哲学书,不是个执着于小我的,而是关心社会、宇宙的。没有哲学思维的人还是不要误读了。配合王朔写的北京话版的《金刚经》和物理版的《金刚经》,看起来更有意思。
  •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     必须五颗星啊,佛陀最圆满的智慧都在这里了,那是佛的境界,世人只能明其理却无其境,这是佛果地的境界,我们因地需要闻思修慢慢积累,金刚经能量很足,常常读颂,可以积累福德,在八识田里种下金刚菩提的种子,生生世世都不会损坏。
  •     还要继续参透
  •     我有两本金刚经,同时在读。。除了装帧上的问题外(因为拿到手里第一天开始读,前几页就掉了,有些不爽。)不过除了装帧外,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的断句和翻译都要好些。。注释也比较详细。 断句方面也更符合常规阅读。。
  •     佛和须菩提一问一答,探讨“如何降伏其心”。字数和道德经差不多。
  •     评价书籍
  •     不知言不知义
  •     无法评论
  •     没全部看懂 可读性强。
  •     可以,读一读
  •     通读后很快能背出来 读的时候很欢喜 即使不信佛 佛经也是大智慧 顶礼鸠摩罗什法师
  •     如果说是因为想祈福的话,不知道可以不可以作为理由。金刚经是佛教著作,虽然不能通过自己一一看懂,但是静心后浏览之间可以感受到一分不同的心境。宁静而平淡。虽然也许不会有太多关于著作的见解。就是这样。封面是我比较喜欢的素色类型,而且有点古典的感觉。当然,包装不重要,内容才是决定性因素。
  •     如果没兴趣,很难读下去的。
  •     般若味重重,四句融通,福德叹无穷。
  •     
  •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     如来本是幻,何以度苍生。此岸彼岸,尘世漫漫,自度了然
  •     金刚经书籍
  •     喜欢书的封面,很有古书的感觉...如果没有注解的话,可能会更好,会有自己的一些理解。但是有注解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总之也是一本不错的书!赞一个!
  •     于意云何?
  •     刚拿到手,还没看,不过看起来不像是正版的,书的封面切割不是很好,要说是盗版的话,这倒是一个不错的盗版书,
  •     历史拾遗
  •     佛教最高智慧经典。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刚看完《大路》。想到金刚经中恒河沙数尘众三大千世界。人也许就是一块石头,一粒微尘,贪嗔痴喜恶怒都是业障,太贪功恋势,为悲欢爱怨妒着迷。现实和佛的距离。
  •     需要一读再读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2017年的第一本书
  •     在给金刚经做注时,能看得出作者得功底和诚恳的心态。
  •     书的质量挺不错,送货速度也很快,书的内容写的也很不错,值得一看!
  •     新的哲学,佛教能流传这么久,确实是门高深的学问
  •     没有参照,没有依存
  •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幻,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如来无所来,亦无所往。
  •     南无阿弥佗佛 南无阿弥佗佛 南无阿弥佗佛
  •     作为佛教的根本大经,讲的最多的就是一件事:破法执。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既是“无有少法可得”,也是“于法不说断绝”。正如同后来汉传禅宗一脉,破碎语言的边界而窥得一丝真灵之光。
  •     洛杉矶飞林肯郡第三方兰蒂斯减肥
  •     这本经值得一看,不是宗教,而是哲学
  •     过去,现在,未来心不可得
  •     送给人的,应该不错。
  •     生命就是一场修行,修行自己的内心,修行如何放下。我们都只是路上的行者。
  •     佛法无边,浅尝则止。
  •     等我再活个三五年,再来念这无上正等正觉心
  •     这本书纸质还好,但略薄,在一面写字另一面稍有痕迹;郁闷的是有一页还有个洞内容上不错,解释中有些地方有关联概念的也一并提了出来,还有一些趣闻,最后是白话翻译。适合初学者
  •     大智慧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     只通支言片语,放的下的智慧,能看空否?作为年轻读者,暂且有些还是不空好,悟。
  •     书有点旧旧的,旧倒没关系,因为本来就喜欢旧旧的东西,但还有点脏,应该是放久了,又没用薄膜封好的缘故
  •     很好啊。就是比想象的薄。想买很久了。
  •     看空
  •     有点深奥,看不懂啊,或者说我没慧根
  •     今评五星,并无五星,是名五星
  •     这种书,怎么去打分?
  •     陪伴了少女时的我第一次大姨妈那段迷茫又恐惧的时期。
  •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     自己以为灯,自以为靠
  •     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帮助自己了解佛学,封面设计简单质朴,里面有很多解释让初学者看起来不觉得吃力。唯一就是好多生僻字不认识,如果能给一些复杂生僻的字加上注音就好了,呵呵,就省去了查字典的功夫。
  •     价格还可以,书本纸张也行,内容丰富!
  •     原理上有跟道家相同的地方
  •     断念的知识如同金刚杵一样利落而干脆,世人犹在迷途中彷徨,而佛陀早已一声呵断,如同南泉斩猫,断的是有形的执念,斩的是无形的心结。
  •     无上智慧不可得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