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日记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1-1
ISBN:9787531713357
作者:梅・萨藤
页数:206页

作者简介

《独居日记:人类精神的探索者》记载了梅•萨藤从1970年到1971年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纳尔逊失意的隐居生活。书中极为坦率地记述了她在这段困惑时间里表现出的脆弱及富有魅力的个性。作家在对自己过错、忧虑、悲哀及失望披露的同时,以优美的文笔倾诉了她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无比热爱。她所反映的是我们人类共同关心的事情:爱情、友谊、家庭、自我充实、自我完善以及努力获得内心的平静。《独居日记:人类精神的探索者》出版后,梅•萨藤的读者数量急剧上升,使她成了享有世界声誉的日记体作家。她的日记作品至今在美国畅销不衰。


 独居日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梅.萨滕,是一个终身独居的享有者,她其实生活的很丰富多彩,没有一个人容易生出的哀怨之情,没有独居者的过份沉溺以及性情的偏执,她通过日记写下了心情、友谊、对自然人生的热爱。看似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内心充满爱丰富极了。给读者的感受就是,独居并非孤独的代名词,完全在于你利用独具的时间能够干些什么,为自己的散诞为别人的需要为填充每日相同内容的生活,这些都需要艺术的心境来勾勒,从而形成一股独树一帜的文学记录。我们应该学会享受孤独,理清思绪,在沉静中重新码放我们的生活,使之有意义起来;独居者心是游走的,没有僵化始终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对友情的珍重。一束束花草,带着咸味的海风,远方的来信都能成就萨滕的灵感。选择世外桃源的避世,其实更容易接近我们的事态风景,嗅觉会更灵敏,历史上的雅士都有一个共同的方式,离开市井,再看人生,这是智慧的也是生活能力的印证,能够自主选择放弃也就能够抓住自己真的需要,所以不会孤独,而是智者样的乐在其中。
  •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的。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     对她来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但不是以女人通常作为妻子、母亲以及祖母的模型来表现。假如安妮结了婚,她的生活会与现在不同,而且无疑是过着一种富有的生活,但她不可能做到像她现在所做的,也不可能以她现有的方式去进行。安妮的生活涉及到了好多方面,不仅在荫影山学校工作过(那里她是我七年级时的老师),而且那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去了法国,在一所法美孤儿院照料难民儿童,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了德国与统一服役委员会齐心协力在布莱梅建立了一处亲善所。由此看来,岛上汇拢着大批各种不同年龄种族的人们。安妮现已七十多岁,腰背显得弯驼。然而她的形象依旧是奈费尔提蒂王后的形象,仍然迈着女神一样的大步。为什么说是女神?脑海中涌现出这个词是因为(大概是五十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在朗费罗家花园里看她跳叫做“女神”的民间舞,自那以后就和这个词有了联系。作为朗费罗的孙女,以我这个欧洲人眼光来看,她有着美国贵族的特点。她给人一种位高而不孚众望的深刻印象,与那企望被人承认、或是逃避普通人应有的义务责任的“特权”阶层大相径庭。她所表现的是做人的博大襟怀,一种在各方面都有可能给予的博大襟怀,这种胸襟使得她的存在成了一种美好的礼物。她甚至不会对一只耗子生气。惠捐金钱时,她施与的是她那颗心,就像当年在荫影山学校时多少年她都始终如一。也许这一切来自于先天遗传的仁慈,然而安妮,除了和家族这一点有联系之外,是一个独特的人。是什么造就了她奇特的品质?这是一个今天一早上我都在寻思的不解的谜。大概关键之处是她特有的包容能力。无论何时何地,也不管是喜是悲,她总是随时出现,去分享、去安慰、去充实那人类渴望倾吐、渴望理解之心。所以一个玩具小熊会像魔术一样使一个绊了脚趾头的一岁男孩顿时破涕而笑;所以一个对嫁给谁踌躇不决的年青女子可以心平气和长时间地吐露心事;所以一位年迈老妇可以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即将来临的总统选举,在安妮蓝眼中看到了与自己一样兴奋的火花。这种参与决不是出于被动,而是像经常发生的一样,你所摄到的是骤然间迸发出的大笑,那笑场是那么生动、纯真。对于分身在艺术与生活中的我自己来说,令我感到惊奇的是安妮对人对事有着巨大的包容量,她似乎从没有因为手中握有许多线头,尤其是在岛上,而感到一种压迫、一种负担。这真是一颗神秘之心。她怎么会这样做?她又是怎样把此刻、人的此刻与所有的其他隔开?也许城这一点上她是一位诗人。当我在作诗时我是不会去想我在园圃里应该做什么,或是想到还有一封信没有答复之类的事。那时我全身心投入到无限的创作世界里。安妮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刻似乎都是生命的开始和生命的终了,她用全部的身心去生活着。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未读完
  •     也许是已经习惯了孤独的感觉,所以再看别人描写出来并没有像很多人说的那么惊艳的感觉。以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女性观反观今日天朝才是唏嘘所在……
  •     日记其实是不能被读的。
  •     扒开文字,看到生活。
  •     回头去隐居再读一遍~~~
  •     其实人的一生,无论是哪一个年纪,本质都是一样的。
  •     确实是琐碎的文字,可能自己对作者的处境不算了解,没有办法体会文字的高深。
  •     哪里会有纯粹的孤独,这也不是一个人的独居。只是一种以孤独的形式途径来发现自我,就像最末所言,冲破长久处于的过于沉浸和过于挣扎的状态,回到自我的深处。这才是我们该做的。
  •     梅萨藤的《独居日记》太过细腻,细腻到甚至让人心疼。日记体作家里,她的作品不算是最好的,但也算得上哲思惟文,沦心众妙。有时间自然是要把剩下三部都看完的。
  •     读完确实“承认不愿承认的情感” 而且读的时候总是出神在想事情
  •     很诚恳,但not spicy enough
  •     想当年还没有到春季的冬天每天五点醒来静静爬下床去宿舍公厕借光看这本书,伴随了我苦逼而“有为”的高二啊真的难以忘记
  •     看到珀里孤独地去世时的那段深有感触,“一个人怎么能接受这种死亡?我们会怎么去想,当人们被铲走,正如一生的辛劳、尊严、自爱像一个破旧啤酒罐一样被抛弃?”
  •     在我集中自省的这一段时间 给我很多感触 这本书作者写的很坦诚 很多问题都会在独处时出现 也不可避免 只能面对
  •     独居日记
  •     这本日记是萨藤1970年至1971年在美国新罕布尔什州纳尔逊隐居时所写的。日记记录了一年中,她与抑郁症的抗争,与周围朋友的往来,与读者的互动,以及与小动物们和各种植物花卉的共处。可以通过文字,体会到作者——一个抑郁症患者、女同性恋、小说家、诗人——激烈的内心冲突。书中有很多对美国社会和整个人类文化的深刻反思,但毕竟是日记体文学作品,思想的表达比较零散,不够集中。
  •     花了20天在公交车上看完了,寂寞如雪啊~
  •     我们就这样活着,感受着,领悟着,欢欣着,悔恨着,走着走着就走回到自己的内心,找到了那个穷其一生所追寻的秘密:我到底是谁。
  •     写得很细腻,只是,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是不要看的好。。
  •     他们只需坦率又敏感就可以了
  •     一个人靠着想象光明是不会使他茅塞顿开的,而是在于他从黑暗中悟出道理
  •     读别人的日记于我而言是件几乎毫无意义的事,三言两语中不可窥见其真实感受,那些别人生活中的喜悦或悲哀,未曾亲历又从何而知。那些无声的,别人的呐喊。
  •     真挺难看的,也有类似的书,读着却是代入感很强又很暖人,但这本书读来就觉得这个刻薄自私的人真让人讨厌啊
  •     内心宁静 方可致远
  •     行
  •     被这句话深深吸引读的这本书:即刻成功是时下的规律:“我现在就要!”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机器引起的腐败后果。机器做事迅速,超越平常生活节奏。如果开车第一下启动不灵的话,我们便会发脾气。现在我们仍然能做的事情,像烹调,织毛线,种花弄草,总之任何不能仓促而办的事情已所剩无几。而这些事情具有特殊价值的。
  •     如果看实体书可能会阅读感更好。以后重读。
  •     知晓没有黑暗 生命乃不会临降 正像没有阳光 鲜花就不会开放。
  •     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要写日记。
  •     往往是读着读者就不知自己面前的是什么,不知是沉浸于其中还是出神了。开始的时候心静不下来,之后慢慢好了。看书,想起自己的日记。
  •     梅·萨藤《独居日记》。其实我觉得。。。很一般。。日记这种东西,本来就是非常散乱和虚无,夹杂各种老生常谈,除了史料研究价值,也不是给缺乏参与的读者看的吧。
  •     认识和不认识的人都爱你 因为他们能从你的身上看的自己 因此留下感动的泪。看杨国华一样 看的过程里 想把每个字句抄下来
  •     才独居一年就可以写独居日记?那我们这些独居n年的人怎么办?
  •     放一段安静的曲子,坐在摇椅上闲闲静静慢慢的看
  •     总觉得译本还能再好点
  •     所以说独处时人的思维活跃,且更为敏感,这是有根据的。
  •     选摘了几段,其余都很无感,感觉文笔有点太刻意了
  •     在垦丁的海边读
  •     独居者丰富的内心宇宙
  •     丰富纤细的感受力。过于著迷于意义 价值之类的问题,通篇萦绕着焦虑感。有些地方在我看来反而像是自我说服及辩护,整体风格不是我的type。
  •     也许这种类型的书只适合读原版?总之,读着很没感觉~
  •     生而在世,必然要有可以作为精神依托的事物
  •     可以反复多看几遍的书
  •     要学会在轻淡无形,不给别人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去爱一个人。很好的爱一个人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甚至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办到---保持足够距离,拥有适宜的谦卑。
  •     独身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要想的太可怕。可电视媒体总是带着倾向性的灌输孤身终老的可悲……到后来,也觉得可怕了!
  •     2016,33。八月的最后一天,狮子王台风登场。我坐在图书馆靠窗有树的位置,看完了这本书。看的时候想起来是 青山..惠?谁写的《一个人的好天气》。她的生活还不同于陶潜的隐居,其实也是和外界有交流的阿,我觉得更像是为了多独处而这般生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隐居。换想如今这个时代,也许只要将手机关机断掉网络,都可以称之为隐居了。作者真是爱花阿,也许养花喂猫饲鸟也应视为一种陪伴—生命原始的寻找同伴的能力。
  •     让我一个人待会,可是你们可别不要我。
  •     抑郁宅文艺女中年的自省和自溺。隐居——孤独终老好听一点的说法,从来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     曾經想過萬一自己也這樣該如何是好?
  •     好像看到自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