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小品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1
ISBN:9787543066779
作者:梁实秋
页数:280页

章节摘录

雅舍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地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地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篦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间”、“茅草棚”、“琼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缘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地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风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住在“雅舍”!“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潆潆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以示写作所在,且志因缘。书房书房,多么典雅的一个名词!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一个书香人家。书香是与铜臭相对的。其实书未必香,铜亦未必臭。周彝商鼎,古色斑斓,终日摩挲亦不觉其臭,铸成钱币才沾染市侩味,可是不复流通的布泉刀错又常为高人赏玩之资。书之所以为香,大概是指松烟油墨印上了毛边连史,从不大通风的书房里散发出来的那一股怪味,不是桂馥兰薰,也不是霉烂馊臭,是一股混合的难以形容的怪味。这种怪味只有书房里才有,而只有士大夫家才有书房。书香人家之得名大概是以此。寒窗之下苦读的学子多半是没有书房,囊萤凿壁的就更不用说。所以对于寒苦的读书人,书房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豪华神仙世界。伊士珍《琅嬛记》:“张华游于洞宫,遇一人引至一处,别是天地,每室各有奇书,华历观诸室书,皆汉以前事,多所未闻者,问其地,曰:‘琅嬛福地也。’”这是一位读书人希求冥想一个理想的读书之所,乃托之于神仙梦境。其实除了赤贫的人饔飧不继谈不到书房外,一般的读书人,如果肯要一个书房,还是可以好好布置出一个来的。有人分出一间房子来养鸡,也有人分出一间房子养狗,就是匀不出一间做书房。我还见过一位富有的知识分子,他不但没有书房,也没有书桌,我亲见他的公子趴在地板上读书,他的女公子用块木板在沙发上写字。一个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书房的用途是庋藏图书并可读书写作于其间,不是用以公开展览借以骄人的。“丈夫拥书万卷,何暇南面百城!”这种话好像是很潇洒而狂傲,其实是心尚未安无可奈何的解嘲语,徒见其不丈夫。书房不在大,亦不在设备佳,适合自己的需要便是,局促在几尺宽的走廊一角,只要放得下一张书桌,依然可以作为一个读书写作的工厂,大量出货。光线要好,空气要流通,红袖添香是不必要的,既没有香,“素腕举,红袖长”反倒会令人心有别注。书房的大小好坏,和一个读书写作的成绩之多少高低,往往不成正比例。有好多著名作品是在监狱里写的。我看见过的考究的书房当推宋春舫先生的褐木庐为第一,在青岛的一个小小的山头上,这书房并不与其寓邸相连,是单独的一栋。环境清幽,只有鸟语花香,没有尘嚣市扰。《太平清话》:“李德茂环积坟籍,名曰书城。”我想那书城未必能和楬木庐相比。在这里,所有的图书都是放在玻璃柜里,柜比人高,但不及栋。我记得藏书是以法文戏剧为主。所有的书都精装,不全是buckram(胶硬粗布),有些是真的小牛皮装订(half calf,ooze calf,etc.),烫金的字在书脊上排着队闪闪发亮。也许这已经超过了书房的标准,微近于藏书楼的性质,因为他还有一册精印的书目,普通的读书人谁也不会把他书房里的图书编目。周作人先生在北平八道湾的书房,原名苦雨斋,后改为苦茶庵,不离苦的味道。小小的一幅横额是沈尹默写的,是北平式的平房,书房占据了里院上房三间,两明一暗。里面一间是知堂老人读书写作之处,偶然也延客品茗,几净窗明,一尘不染。书桌上文房四宝井然有致。外面两间像是书库,有十个八个书架立在中间,图书中西兼备,日文书数量很大。真不明白苦茶庵的老和尚怎么会掉进了泥淖一辈子洗不清!闻一多的书房,和“闻一多先生的书桌”一样,充实、有趣而乱。他的书全是中文书,而且几乎全是线装书。在青岛的时候,他仿效青岛大学图书馆庋藏中文图书的办法,给成套的中文书装制蓝布面,用白粉写上宋体字的书名,直立在书架上。这样的装备应该是很整齐可观,但是主人要做考证,东一部西一部的图书便要从书架上取下来参加獭祭的行列了,其结果是短榻上、地板上,唯一的一把木根雕制的太师椅上,全都是书。那把太师椅玲珑帮硬,可以入画,不宜坐人,其实亦不宜于堆书,却是他书斋中最惹眼的一个点缀。潘光旦在清华南院的书房另有一种情趣。他是以优生学专家的素养来从事我国谱牒学研究的学者,他的书房收藏这类图书极富。他喜欢用书护,那就是用两块木板将一套书夹起来,立在书架上。他在每套书系上一根竹制的书签,签上写着书名。这种书签实在很别致,不知杜工部《将赴草堂途中有作》所谓“书签药裹封蛛网”的书签是否即系此物。光旦一直在北平,失去了学术研究的自由,晚年丧偶,又复失明,想来他书房中那些书签早已封蛛网了!汗牛充栋,未必是福。丧乱之中,牛将安觅?多少爱书的人士都把他们苦心聚集的图书抛弃了,而且再也鼓不起勇气重建一个像样的书房。藏书而充栋,确有其必要,例如从前我家有一部小字本的图书集成,摆满上与梁齐的靠着整垛山墙的书架,取上层的书须用梯子,爬上爬下很不方便,可是充栋的书架有时仍是不可少。我来台湾后,一时兴起,兴建了一个连在墙上的大书架,邻居绸缎商来参观,叹曰:“造这样大的木架有什么用,给我摆列绸缎尺头倒还合用。”他的话是不错的,书不能令人致富。书还给人带来麻烦,能像郝隆那样七月七日在太阳底下晒肚子就好,否则不堪衣鱼之扰,真不如尽量地把图书塞入腹笥,晒起来方便,运起来也方便。如果图书都能做成“显微胶片”纳入腹中,或者放映在脑子里,则书房就成为不必要的了。看相听说一个人的尊容,和他的一生休戚有很密切的关系。例如耳目口鼻,方向若是稍微挪动一点,就许在一生的过去或未来,发生很大的变动。所以你别瞧那一帮满肚子海参鱼翅,坐着汽车兜圈子的人,他们必是有点来历,说不定是因为哪一根骨头长得得法。穷困潦倒的人,少去看相,你若是遇到什么张铁嘴李铁腮的,他三言两语地把你的尊容褒贬一顿,你就许对不住你生身的父母。然而看相的人,名叫铁嘴的还是不够多。你明明是一个不能寿终正寝的地痞流氓,他会恭维你,说你将走红运,在武汉可以发一注横财。你明明是一个乳臭未退的小孩子,他会奉承你,说你是群众革命的领袖,可以东做委员,西做委员。你明明是一位小姐,他会说你是明星。你明明是一位诚实人,他会说你必定是在上海生长大的。你纵然不相信你的尊容会这样的好法,但是你听在耳里舒服。人人喜欢耳里舒服,于是乎看相的人便遍地皆是。现在研究相术的人比从前进步,只消看看他们的广告,也讲究挂起“留学”的招牌。更有所谓洋相士,什么手相家海伦巴勃,一齐到上海来了。其实这也难怪。我觉得我们中国人的尊容,近年来变得很厉害,恐怕几年后,一定要至少留学过的相术家,才能看懂我们中国人的脸。衣裳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衣裳常常显示人品。”又有一句:“如果我们沉默不语,我们的衣裳与体态也会泄露我们过去的经历。”可是我不记得是谁了,他曾说过更彻底的话:我们平常以为英雄豪杰之士,其仪表堂堂确是与众不同,其实,那多半是衣裳装扮起来的,我们在画像中见到的华盛顿和拿破仑,固然是奕奕赫赫,但如果我们在澡堂里遇见二公,赤条条一丝不挂,我们会要有异样的感觉,会感觉得脱光了大家全是一样。这话虽然有点玩世不恭,确有至理。中国旧式士子出而问世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团和气,两句歪诗,三斤黄酒,四季衣裳;可见衣裳是要紧的。我的一位朋友,人品很高,就是衣裳“普罗”一些,曾随着一伙人在上海最华贵的饭店里开了一个房间,后来走出饭店,便再也不得进去,司阍的巡捕不准他进去,理由是此处不施舍。无论怎样解释也不得要领,结果是巡捕引他从后门进去,穿过厨房,到账房内去理论。这不能怪那巡捕,我们几曾看见过看家的狗咬过衣裳楚楚的客人?衣裳穿得合适,煞费周章,所以内政部礼俗司虽然绘定了各种服装的式样,也并不曾推行,幸而没有推行!自从我们剪了小辫儿以来,衣裳就没有了体制,绝对自由,中西合璧的服装也不算违警,这时候若再推行“国装”,只是于错杂分歧之中更加重些纷扰罢了。李鸿章出使外国的时候,袍褂顶戴,完全是“满大人”的服装。我虽无爱于满清章制,但对于他的不穿西装,确实是很佩服的。可是西装的势力毕竟太大了,到如今理发匠都是穿西装的居多。我忆起了二十年前我穿西装的一幕。那时候西装还是一件比较新奇的事物,总觉得有点“机械化”,其构成必相当复杂。一班几十人要出洋,于是西装逼人而来,试穿之日,适值严冬,或缺皮带,或无领结,或衬衣未备,或外套未成,但零件虽然不齐,吉期不可延误,所以一阵骚动,胡乱穿起,有的宽衣博带如稻草人,有的细腰窄袖如马戏丑,大体是赤着身体穿一层薄薄的西装裤,冻得涕泗交流,双膝打战,那时的情景足当得起“沐猴而冠”四个字。当然后来技术渐渐精进,有的把裤脚管烫得笔直,视如第二生命,有的在衣袋里插一块和领结花色相同的手绢,俨然像是一个绅士,猛然一看,国籍都要发生问题。西装是有一定的标准的。譬如,做裤子的材料要厚,可是我看见过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穿夏布西装裤,光线透穿,真是骇人!衣服的颜色要朴素沉重,可是我见过著名自诩讲究穿衣裳的男子们,他们穿的是色彩刺目的宽格大条的材料,颜色惊人的衬衣,如火如荼的领结,那样子只有在外国杂耍场的台上才偶然看得见!大概西装破烂,固然不雅,但若崭新而俗恶则更不可当。所谓洋场恶少,其气味最下。中国的四季衣裳,恐怕要比西装更麻烦些。固然西装讲究起来也是不得了的,历史上著名的一例,詹姆斯第一的朋友白金汉爵士有衣服一千六百二十五套。普通人有十套八套的就算很好了。中装比较的花样要多些,虽然终年一两件长袍也能度日。中装有一件好处,舒适。中装像是变形虫,没有一定的形式,随着穿的人身体变。不像西装,肩膀上不用填麻布使你冒充宽肩膀,脖子上不用戴枷系索,裤子里面有的是“生存空间”,而且冷暖平均,不像西装咽喉下面一块只是一层薄衬衣,容易着凉,裤子两边插手袋处却又厚至三层,特别郁热!中国长袍还有一点妙处,马彬和先生(英国人入我国籍)曾为文论之。他说这钟形长袍是没有差别的,平等的,一律地遮掩了贫富贤愚。马先生自己就是穿一件蓝长袍,他简直崇拜长袍。据他看,长袍不势利,没有阶级性,可是在中国,长袍同志也自成阶级,虽然四川有些抬轿的也穿长袍。中装固然比较随便,但亦不可太随便,例如脖子底下的纽扣,在西装可以不扣,长袍便非扣不可,否则便不合于“新生活”。再例如虽然在蚊虫甚多的地方,裤脚管亦不可放进袜筒里去,做绍兴师爷状。男女服装之最大不同处,便是男装之遮盖身体无微不至,仅仅露出一张脸和两只手可以吸取日光紫外线,女装的趋势,则求遮盖愈少愈好。现在所谓旗袍,实际上只是大坎肩,因为两臂已经齐根划出。两腿尽管细直如竹筷,扭曲如松根,也往往一双双地摆在外面。袖不蔽肘,赤足裸腿,从前在某处都曾悬为厉禁,在某一种意义上,我们并不惋惜。还有一点可以指出,男子的衣服,经若干年的演化,已达到一个固定的阶段,式样色彩大概是千篇一律的了,某一种人一定穿某一种衣服,身体丑也好,美也好,总是要罩上那么一套。女子的衣裳则颇多个人的差异,仍保留大量的装饰的动机,其间大有自由创造的余地。既是创造,便有失败,也有成功。成功者便是把身体的优点表彰出来,把劣点遮盖起来;失败者便是把劣点显示出来,优点根本没有。我每次从街上走回来,就感觉得我们除了优生学外,还缺乏妇女服装杂志。不要以为妇女服装是琐细小事,法朗士说得好:“如果我死后还能在无数出版书籍当中有所选择,你想我将选什么呢?……在这未来的群籍之中我不想选小说,亦不选历史,历史若有兴味亦无非小说。我的朋友,我仅要选一本时装杂志,看我死后一世纪中妇女如何装束。妇女装束之能告诉我未来的人文,胜过于一切哲学家、小说家、预言家及学者。”衣裳是文化中很灿烂的一部分。所以,裸体运动除了在必要的时候之外(如洗澡等),我总不大赞成。

媒体关注与评论

实秋不但能说会道,写起或译起来,下笔千言,谐而不俗。——冰心他的学术文章,功在人民,海峡两岸,有目共睹,谁也不会有什么异辞。——季羡林文学批评正是梁氏前半生文学事业之所在,其激荡之广,反应之烈,凡我国新文学史皆难忽视。——余光中

内容概要

梁实秋(1903-1987)
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尤以散文创作最为突出,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有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文艺批评专著《浪漫的与古典的》,以及散文《雅舍小品》《雅舍谈吃》《雅舍随笔》《雅舍杂文》《雅舍忆旧》《雅舍遗珠》等。
其散文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时而流连于衣食住行,时而沉醉于琴棋书画,有时天文地理,有时人情世故。没有生之无聊死之激烈的大悲大喜,而是在简洁的文字中透出高雅、平和,以及一种积极温暖的情味。及至晚年,他的文章更添温婉、平实之感。冰心曾这样评价梁实秋:“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我的朋友,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

书籍目录

《雅舍小品》目 录
第一辑
人间烟火 001
雅舍 / 003
书房 / 006
文房四宝 / 009
不亦快哉 / 016
信 / 018
匿名信 / 020
洋罪 / 023
结婚典礼 / 026
婚礼 / 029
下棋 / 032
写字 / 034
画展 / 036
读画 / 038
看报 / 040
书 / 042
我看电视 / 045
照相 / 048
旅行 / 051
球赛 / 054
高尔夫 / 057
看相 / 060
病 / 061
疟 / 063
睡 / 065
梦 / 068
运动 / 071
退休 / 074
讲价 / 076
胡须 / 079
头发 / 081
理发 / 083
洗澡 / 086
衣裳 / 088
领带 / 091
鞵(鞋) / 093
垃圾 / 095
第二辑
世情百态 097
脸谱 / 099
厌恶女性者 / 102
女人 / 104
男人 / 107
孩子 / 109
哈佛的嬉皮少年 / 112
老年 / 114
中年 / 116
同学 / 119
大学教授 / 122
乞丐 / 123
诗人 / 126
医生 / 129
警察 / 132
暴发户 / 135
好汉 / 138
观光 / 141
音乐 / 143
鼾 / 146
聋 / 149
谦让 / 152
第六伦 / 154
握手(一) / 157
握手(二) / 159
排队 / 161
客 / 164
送行 / 166
“旁若无人” / 169
幸灾乐祸 / 172
汽车 / 174
穷 / 177
猪 / 180
狗 / 183
鸟 / 185
第三辑
故都风物 187
故都乡情 / 189
同乡 / 191
北平年景 / 194
台北家居 / 197
平山堂记 / 201
东安市场 / 204
双城记 / 209
窗外 / 215
过年 / 218
正月十二 / 220
爆竹 / 223
对联 / 226
喜筵 / 229
听戏听戏,不是看戏 / 232
放风筝 / 235
偏方 / 239
旧 / 242
树 / 245
北平的冬天 / 247
北平的街道 / 250
北平的垃圾 / 253
雪 / 255
滑竿 / 257
痰盂 / 260
干屎橛 / 262
图章 / 264
算命 / 267
商店礼貌 / 270

编辑推荐

全新修订版梁实秋散文全集,收录最完备、选编最权威、校订最严谨!一代散文大师梁实秋先生最经典的散文作品全集,他的散文集曾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出版的最高纪录。《雅舍小品》是梁实秋先生最具代表性、也最为世人所珍爱的散文作品。其文简洁酣畅,其思独特有趣,其性豁达宽厚。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幻想着生活在别处,殊不知,寻常生活中自有许多被我们忽略的乐趣。而这本书提醒我们用心感受生活,发现周遭的乐趣。

作者简介

本书是梁实秋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小品所取都是生活琐事,有人间烟火,也有世情风俗,经他描绘却别具风趣。在机智闪烁、谐趣横生的文字中,不难看出梁先生独特的智慧、过人的洞察力和超强的表达力。
梁先生的小品文虽纳外来影响为己用,却自有其独特的风格,尤其在语言上兼具文言文和白话文相济的雅趣和幽默诙谐的风趣。梁先生曾言此书为“写作自遣”,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本书影响并教会了很多人如何自遣,如何享受和面对生活。


 雅舍小品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雅舍小品》,自然、真率、豁达洒脱,亦庄亦谐、绚烂之极趋于平淡。平淡亦真,他不偏爱辞藻华丽,却也不是平凡无奇。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真真切切的人生理。文章絮絮而来,足显一腔积学,满腹经纶。整书之文风,诚如他自己所言一句:“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
  •     《雅舍小品》原是梁实秋应邀在重庆出版的《星期评论》写的专栏,以“雅舍小品”为栏目,每星期一篇,写了十多篇。虽然后来《星期评论》停刊,但“雅舍小品”还是继续写下去。真正的小品文,篇幅较短,彼此独立成篇,之间没有太大的连贯性。写的都是身边琐事,既不涉及政治思想,也不大谈中西文化问题。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题目大多平淡无奇,然而内容却非常丰富、有趣。在现代忙碌之余,捧一杯清茶,随手翻阅,从任一篇开始阅读都可以。他随想随写,我随翻随读,常常不禁莞尔,为那些俏言妙语,为那些神思妙想。在《不亦快哉》中他用白描的手法讲述生活中诸多让人感到“不亦快哉”的事情,十一件小事一字列开,一气儿读下来,酣畅淋漓。仅仅是阅读这篇文章就让人感到畅快无比,再想象一下他笔下的那些美事儿,甚至真的去做他笔下那些“不亦快哉”的事,想必更是无比的欢乐。在心浮气躁、心烦意乱时,不妨暂停下来,读一读这本小品文,体味一代大师笔下的闲适与从容,让自己的心跟着慢慢平静下来。梁实秋的文字似有某种魔力,能逗得你开怀,更多的时候,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其从容的笔调感染,渐渐静下心来,享受当下的时刻。现代社会中,很多人总幻想着生活在别处,总想着抛下工作来个轰轰烈烈的间隔年,殊不知,那是因为我们忽略了多少生活中寻常可见的乐趣。这些朋友或许更应该读读这本书,学会用心生活,发现寻常生活中的乐子。

精彩短评 (总计45条)

  •     是在杜克的时候每天睡前读一读的,读点中文散文权当脑部按摩了。冰心说梁实秋是花儿一样的男人,文字并不花哨,读来却莫名有种他站在高处的感觉。
  •     梁先生实在是风趣诙谐,可惜我水平不高,竟看不懂他什么时候是真的赞赏,什么时候是讽刺。
  •     大家之作,不会失望。书的质量也挺好,看着舒服。
  •     短篇,睡前读,非常有趣,虽然里面稍有些错误,有些观点也不甚认同,但不否认,这是一本好书。
  •     梁可真是大家!冰心口中的”才情趣“在梁的一字一句中显露无疑!
  •     这书的整体设计、纸张质量还是不错的,字体不算很大,但还可以~~~内容自是不错的,淡淡的文笔却时不时的流露出对故乡的眷念~~~
  •     难以置信 是几十年前的作品 其中讨论到当时的社会风气 至今竟并没有多大改变
  •     需要静下心来读,奈何还没到那境界
  •     雅舍小品是梁实秋先生最具代表性的散文集,内容所取多为生活琐事,却能从中读出大智慧,不愧为现代小品文创作的巅峰。封面雅致,亮而不俗,于众多版本中选了它,很庆幸!
  •     平淡真实有情趣又有趣,翻到哪页读哪页,很喜欢。
  •     淡淡的幽默源于对生活的感知
  •     忘记写啥了
  •     一套六本,纸张印刷之类都还好,遗憾的是完全没有每篇文的发表时间标注,忽而抗战忽而八十年代看着有点跳跃。以及,那个时代特有的某种从容与自由果然是后世无法复制的啊……
  •     真是个有趣的人呀
  •     不如《人生》有趣味,更多的是社会群像的描摹。
  •     按理说应该是很不错的一本书。但是我觉得有一部分书给人的感觉是,既不适合安静的时候独自品读,也不适合才吵杂的时候让人安下心来。这本书差不多是在这一类里面。但是话说回来,看什么书都需要心境。所以不好评吧!总的来说,我挺喜欢的!
  •     梁先生的语言很犀利啊
  •     分【人間煙火】【世情百態】【故都風物】三輯。既是小品,篇幅都短小,但得抱著品的心態看,才發現雖然都是生活瑣事,但妙處都在細節中暈開來。個人更偏愛一三輯,第一部份說看書看電視討價還價都印象深刻,還羅列個一二三四,就讓人覺得有種可愛的文人氣。第三輯那篇《干屎橛》,忍不住笑。
  •     不愧是经典,温馨隽永
  •     太贫嘴,如说相声一般。缺乏智慧与从容。
  •     我看书有一个规律,越到后面越觉得好看,看得也越快,这本也是。读得过程中很想在书上做笔记,但因为图书馆借的书,没有写,其实还是自己买书好。以前对梁实秋了解就是高中的一篇课文,看完这个对他也了解不多,对他的性格有冰山一角的了解,率真。
  •     梁实秋最经典之作,果然很值得一读~
  •     虽然还没看但材质不错相信大师的文笔哦
  •     帮我认识了好多字呢……
  •     “女人”那一片写的真是...这得多了解女人阿。后来看“中年”那篇,虽然并不是很了解中年人的生活但是满篇都是摘抄阿。看到最后“管子曰:“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顺口读了一下以为就是个管子...一开始还纳闷了一下,读完这个名句才反应过来原来是管zǐ阿,感觉自己好文盲。
  •     寂静自有真趣
  •     内容不错,需要慢慢读
  •     非常有趣,看了许多有意思的生活小事,连恶作剧都忍不住让人会心一笑。
  •     字体印刷的又清楚又大,推荐收藏的一个版本。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女人》《男人》《孩子》三篇文,鞭辟入里。
  •     写不下,放书评了
  •     旁征博引,趣味良多,尽管偶尔有些造作之语,但风趣可爱,适合静寂一品。
  •     初三的时候读了小半就没读下去,有些观点觉得有理,有些观点不是很赞同。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太过浮躁,看不下去他絮絮叨叨些琐事,并且还是些自己不认同的观点,觉得太烦就没看了。但有趣有理的还是有,有空还是把它翻完吧。
  •     第一次在这里买东西,忘记评价了。很喜欢。
  •     小品文里有大智慧和大幽默。寻常的话题写得很有洞见性,像《雅舍》、《女人》、《中年》、《书房》等好几篇都很精辟。文字的功底也是厉害,旁征博引、遣词造句,多看看搞不定真能提升英译汉的水平。٩(˃̶͈̀௰˂̶͈́)و
  •     此书可见作者的博学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字里行间趣味盎然,可惜读罢全书我又想了想,先生的功力还是不够啊
  •     纸质还不错 我很满意。内容我也喜欢。
  •     阅读期间有掩卷大笑,也有啧啧称赞。
  •     错别字不少,十分讨厌
  •     很喜欢
  •     2015年5月30日读,2015-171。
  •     有多少日子没有停下来,从容地读一本书了
  •     值得一读
  •     竟然忘了标记
  •     适合闲读
  •     露珠自有寂静之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