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哲學

出版社:台湾学生书局
出版日期:2000
ISBN:9789571510330
作者:牟宗三

书籍目录

新版序
旧序一
旧序二
旧序三
第一部 夏商周
第一章 国史发展中观念之具形与氏族社会
第一节 观念之具形
第二节 氏族社会
第二章 周文之含义
第一节 周文之形成与宗法社会
第二节 政治等级与治权民主
第三章 平等与主体自由之三态
第一节 分位之等之价值观念为中国文化生命之特征
第二节 黑格尔论东方:印度之阶段与中国之统一
第三节 东西两民族之生活原理之基本不同
第四节 黑格尔所了解者并非全无理
第五节 中国所缺者为国家政治法律一面的主体自由
第六节 中国所具备者为道德的主体自由艺术性的主体自由
第七节 结语:人格世界之普遍性与个体性
第二部 春秋战国秦
第一章 五霸与孔子
第一节 桓公与管仲之尊王攘夷
第二节 通体是仁心德慧之孔子
第二章 战略与孟荀
第一节 井田制破坏后之政治形态与战国之纯物量的精神
第二节 全幅是精神通体是光辉表现“道德精神主体”之孟子
第三节 通体是礼仪,表现“知性主体”之荀子
第三章 秦之发展与申韩
第一节 秦之发展及其物理数量之精神
第二节 佛老申韩之生心害政
第三部 楚汉相争:综论天才时代
第一章 天才时代之来临
第一节 天才人物
第二节 天才的宇宙与理性的宇宙
第二章 综合的尽理之精神之历史文化的意义
第一节 中国文化生命里所涌现的观念形态
第二节 综合的尽理之精神与分解的尽理之精神
第三节 概念的心灵与智之直觉形态及知性形态:中国所以不出现逻辑数学科学之故
第四节 阶级对立与道德价值观念所引生之平等及英雄尽气所引生之打天下:中国过去所以不现民主政治之故,所以未出现近代化国家政治法律之故
第五节 中国文化之未来及中西文化自然谐一之远景
第三章 综合的尽气之精神之历史文化的意义
第一节 打天下之观念:打天下之精神不是事功之精神
第二节 一治一乱之循环性
第三节 只有革命而无变法
第四节 气节之士以及所谓士气
第五节 暴戾之气与惨酷
第六节 软性之物化与风流清谈
第七节 治国安邦以天下为己任之儒者,其用心之形态与限度
第四部 西汉二百年:理性之超越表现时期
第一章 萧规曹随,躬修玄默
第一节 萧曹文景附论贾谊
第二节 汉初之封建及此问题之意义
第二章 仲舒对策,汉武更化
第一节 武帝之性格与董仲舒之文化运动
第二节 理性之超越表现
第三章 更化后有关文献摘录
第一节 儒士与巧慧之士
第二节 儒术与法吏
第三节 儒学与禅让
第五部 东汉二百年:理性之内在表现时期
第一章 光武之人格
第一节 光武之习尚
第二节 船山论光武
第二章 光武之凝敛的理性人格所决定之时代
第一节 功臣不任吏职
第二节 峻文深宪、责成吏职
第三节 内外朝之判分至光武而成立
第四节 三公与尚书权限之轻重
第五节 论尚书之性能
第六节 史、尚书、相之理想性及制度性
第七节 经术教化之培养
第三章 理性的与非理性的之间之斗争
第一节 安帝、顺帝时外戚与宦官之争
第二节 顺、中、质、桓时李固、杜乔与梁冀之争
第三节 桓、灵时陈蕃、窦武与宦官之争
第四节 党锢之祸
附录
一、中国历史之哲学的省察(唐君毅著)
二、关于历史哲学酬答唐君毅先生

作者简介

牟宗三被誉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牟宗三经历了“会通中西、援佛入儒、归宗儒学”的学术心路。哲学是关于人生的追问,生命是人的本真存在方式,历史是人的生命实践活动,所以,历史哲学就是关于生命实践的追问。牟宗三以文化生命解悟历史,主旨在于疏通中国文化生命的大动脉,挺立儒学的主体性,剖析历史发展的事理与情理,为中国历史作一个哲学思考。
在历史本体上,牟宗三认为观念形态是民族的“文化形态”之根。历史发展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条是明线:就是中国历史的朝代更迭、历史过程、历史事件;一条是暗线: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精神。历史精神是个人生命、民族生命、历史生命的综合概念。中华民族是具有原创精神的民族,文化生命是民族的血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是我们有自己的文化基因。孔子仁心德慧的通体精神、孟子的道德主体挺立精神和荀子知性主体的彰著精神,为中国文化生命的大义。牟宗三把中国历史精神归结为综合的尽理精神和综合的尽气精神。中国历史是综合尽理精神的凝练,综合尽气精神的高扬,是文化生命的流淌。综合尽理精神是“精”,综合尽气精神是“气”,文化生命是“神”。分解的尽理精神是西方历史文化的基本精神。分解的尽理精神“尽”的是具体的概念,综合的尽理精神“尽”的是心性之源,即存有即活动,具有创生性,所以可以生生不息。牟宗三“剥蚕抽丝”地概括出历史的基本精神。“综合的尽理精神”开出了超越的理想,“综合的尽气精神”开出了生命的健旺,“分解的尽理精神”开出了科学与民主政治。这三种精神为人类历史注入了生命活力。
在历史进程上,牟宗三认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核心是以儒家为主流所决定的一个文化方向和文化形态。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孔孟荀的儒家思想虽然没有占据统治地位,但却彰显了通体的光辉。楚汉的天才时代,展现综合的尽气精神。西汉是理性超越时期,东汉是理性内敛时期。历史是文化生命的曲折承续。
在历史动力和主体上,牟宗三认为“道德的向上的心”是历史发展的原动力。牟宗三重视政治法律变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他认为政治法律决定经济形态。他主张“道德的向上的心→政治→经济”历史推进模式。关于历史发展的主体和创造者,他一方面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同时,又指出政治家和伟大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中国历史的社会形态上,牟宗三按照政治法律模式,把中国历史分为古代共产社会、封建主义社会、商业资本主义社会、国家社会主义社会。牟宗三把政治分为贵族统治、君主专制和民主政治,历史发展是民主不断进步的过程。
在历史规律上,牟宗三认为天下兴亡治乱,各有常势,历史发展总有一定规律。第一,从表现方式上看,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是一治一乱的循环史。第二,从表现形态上看,历史发展是文化生命的曲折承续。牟宗三选定“文化生命”作为历史研究的因子,使历史活了起来。中国历史文化是“以理生气”,遵循“大河向前流”规律,虽弯弯曲曲,但奔流不息,不会断灭。西方历史文化遵循“抛物线”规律,气尽物绝。第三,从发展趋势上看,历史发展虽遭受挫折,但是,总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作主导,故能“独握天枢以争剥复”(王船山)。人文生命为中华民族之大义疏通了经脉,民族是流动的文化血脉,文化是民族的基因,文化生命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
中国历史的治道表现为:儒家的德化的治道、道家的道化的治道、法家的物化的治道。政道是以法律制度为基础的客观之道。牟宗三认为中国历史有治道无政道,有治权无政权。他主张通过建立政道以解决王船山所说的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皇位继承和宰相难处的历史症结。中国历史上“新外王”没有形成,主要原因是儒学以仁统智,概念的心灵未彰显,道德主体没有开出概念的知性主体。皇帝是一个无限制的超越体,“宗法制”和“等级制”扼杀了民主。知识分子在争取民主中的作用不明显。所以,中国近代未出现科学和民主政治。“良知自我坎陷”是“内圣”开出“新外王”的枢机。坎陷的方式有:“道德主体”坎陷“知性主体”,“无执的存有论”坎陷“执的存有论”,“隶属之局”坎陷“对列之局”,“理性之运用表现”坎陷“理性之架构表现”,“理性之内容表现”坎陷“理性之外延表现”。科学和民主政治是“良知坎陷”的必然结果。“三统并建”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使命和必然趋势。肯定道统的宗教价值,护住孔孟所开辟的人生宇宙本源。开出学统,转出“知性主体”,以融纳希腊文化。继续政统,走向民主法制将成为历史必然。
在历史认识上,牟宗三主张“摄物归心”,物随心转,用辩证直觉的方法认识历史。“心”是认识工具,分为“道德心”和“认识心”,“道德心”是主观化之心,“认识心”是客观化的心。在历史认识深度上,要透过“物理”,“解释事理”。在认识能力上,认为“智的直觉”是本心明觉之所发,具有超越性,所以,人虽有限但可无限。
在历史评价上,牟宗三认为历史评价分为道德判断和历史判断。前者是通过“理”来判断历史对错,也就是历史发展应符合“善”,遵循“伦理主义”原则;后者是以“实”来判定历史是非,历史发展应符合“真”,遵循“历史主义”原则。历史评价应道德判断和历史判断两者兼顾。在历史理想上,儒释道的“无限智心”为德福统一奠定了基础。他以对道德生命的关切,对民族生命的忧思,对大同社会的向往,来阐述对人们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
牟宗三是现代新儒学的集大成者,是现代新儒家中第一个写《历史哲学》专著的人。其历史哲学的主要贡献:一是从形上的角度概括出中国历史的基本精神。二是认为文化生命是历史跳动的脉搏,只有合乎人性的历史才有生命力。三是提出只有儒学有创生性,为“以理生气”找到了源头,使历史“活”了起来。四是提出“坎陷论”,开启了新外王研究的新途径。


 歷史哲學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