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

出版日期:2013-10
ISBN:978751301504X
作者:林傳甲
页数:208页

内容概要

林传甲(1877~1922),字奎腾,又号魁云,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早年就读于西湖书院,博览群书,尤长经史、地理、文学,为张之洞所器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乡试第一。两年后,出任京师大学堂文学教授,主讲中国文学史。光绪三十四年(1908)起,在黑龙江、湖南、湖北、北京、广西、内蒙古等地兴办教育。民国6年(1917),愤于“外人谋我之急”,在中国地理学会发起编纂《大中华地理志》,出任总纂。

书籍目录

中国文学史序
自序
第一篇 古文、籀文、小篆、八分、草书、隶书、北朝书、唐以后正书之变迁
一论未有书契以前之世界
二论书契创造之艰难
三论书契开物成务之益
四论五帝三王之世古文之变迁
五古文藉许书而存
六六书之名义区别
七六书之次第
八古文、籀文之变迁
九籀文以后之变迁
十大篆、小篆之变迁
十一传《说文》之统系
十二篆、隶之变迁
十三篆、隶与八分之别区
十四隶、草之变迁
十五北朝、南朝文字之变迁
十六唐以后正书之变迁
第二篇 古今音韵之变迁
一羣经音韵
二周秦诸子音韵
三汉魏音韵
四六朝音韵
五《经典释文》音韵
六《广韵》
七《唐韵》
八《集韵》
九宋礼部韵
十平水韵
十一翻切
十二字母
十三双声
十四六朝反语
十五三合音
十六东西各国字母
十七宋元明诸家音韵之学
十八国朝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王引之诸家音韵之学
第三篇 古今名义训诂之变迁
一虞夏商周名义训诂之变迁
二列国风诗名义训诂之变迁
三春秋战国名义训诂之变迁
四《尔雅》兼收周秦诸子之名义训诂
五秦始统壹名义训诂之变迁
六《方言》之训诂名义变迁最繁
七《释名》□经籍名义可据
八《广雅》萃集汉儒笺注名义训诂
九唐颜师古《匡谬正俗》
十南唐徐铉《说文》新附字
十一陆佃《埤雅》之名义
十二朱子究心名义训诂之据
十三宋儒名义训诂之疎密
十四骈雅之润色词章
十五天算家名义训诂之变迁
十六地舆家名义训诂之变迁
十七制造家名义训诂之变迁
十八古人名义训诂不可拘执
第四篇 古以治化为文,今以词章为文,板于世运之升降
一皇古治化无征不信
二虞唐治化之文
三夏后氏治化之文
四殷商治化之文
五豳岐治化之文
六文武治化之文
七阙里治化之文
八邹孟治化之文
九荀子治化之文
十秦始皇治化之文
十一汉以后治化、词章之分
十二六朝词章之滥
十三唐人以词章为治化
十四五代之治化所在
十五辽金治化之文不同
十六宋、元治化之广狭、词章之工拙
十七明人之治化、词章误于帖括
十八论治化、词章并行不悖
第五篇 修辞立诚、辞逵而已,二语为文章之本
一孔门教小子应对之法
二六年教以数与方名之法
三闻一知二之捷法
四举一反三之捷法
五反言以达意之法
六虚字联络、实字达意法
七虚字承转、实字达意法
八虚字分别句读以达意法
九虚字以为发语词达意法
十虚字为语助词达意法
十一虚字语助词用为疑问法
十二虚字用于形容词法
十三虚字用为赞叹词法
十四修辞分别雅俗异同法
十五修辞必求明密法
十六修辞当知颠倒成文法
十七修辞引用古人成语法
十八修辞勿用古字古句法
第六篇 古经言有物、言有序、言有章,禹作文之法
一高宗纯皇帝之圣训
二言有物之大义
三总论篇章之次序
四初学章法宜分别纲领条目
五初学章法宜先明全章之意
六初学章法宜立柱分应
七初学章法宜因自然次第
八初学章法宜知层叠进退
九初学章法宜知承接收束
十初学章法宜知首尾照应
十一初学章法宜知引用譬喻
十二初学章法宜知调和音节
十三初学扩充篇幅第一捷法
十四初学篇法宜一意贯注
十五初学篇章宜分别文之品致
十六治事文之篇法
十七纪事文之篇法
十八论事文之篇法
第七篇 霉经文体
一经籍为经国经世之治体
二《周易》言象数之体
三《周易·文言》之体
四《周易》支流之别体
五《尚书》今古文辨体
六《尚书》家为古史正体
七《禹贡》沏地志之体
八《洪范》为经史之别体
九《诗序》之体
十《三百篇》兼备后世古体、近体
十一淫诗辨正
十二《周官》为会典之古体
十三《仪礼》为家礼之古体
十四《礼记》沏丛书之体
十五《春秋》沏编年之体
十六三传辨体
十七经学随时而变体
十八皇朝经学之昌明
第八篇 周秦传记、杂史文体
一《逸周书》为别史沏体
二《大戴礼》为传记文体
三《周髀》创天文志历志之体
四《国语》创戴记之体
五《国策》兼兵家、纵横家、舆地家诸体
六《世本》创族谱之体
七《竹书纪年》仿《春秋》之体
八《山海经》与《禹贡》文体异同
九《穆天子传》非本纪体
十七经纬文体之大略
十一《神农本草》创植物教科书文体
十二《黄帝·素间》《灵枢》创生理学、全体学文体
十三《司马法》创兵志之体
十四《家语》与《论语》文体之异同
十五《孔丛子》创世家之体
十六《晏子春秋》创谏疏奏议之体
十七《吕氏春秋》创官局修书之体
十八汉以来传记述周秦古事之体
第九篇 周秦诸子文体
一《管子》创法学通论之文体
二《孙子》沏兵家测量火攻各法文体
三《吴子》文体见儒家尚武之精神
四《九章算术》文体之整洁
五《墨子》发明格致新理之文体
六《老子》创哲学家卫生学家之文体
七《庄子》文体真伪工拙之异同
八《列子》创中国佛教之文体
九《文子》之文体冗杂
十《商君书》创变法条陈之文体
十一《韩非子》□刑律之文体
十二《公孙龙子》沏辨学之文体
十三《鬼谷子》沏交涉之文体
十四《□冠子》不立宗派家之文体
十五屈子《离骚经》文体之奇奥
十六诸子伪书文体之近于古者
十七诸子佚文由近人辑录之体
十八学周秦诸子之文须辨其学术
……
第十篇 《史》《汉》《三国》四史文体
第十一篇 诸史文体
第十二篇 汉魏文体
第十三篇 南北朝至隋文体
第十四篇 唐宋至今文体
第十五篇 骈散古合今分之渐
第十六篇 骈文又分汉魏、六朝、唐、宋四体之别
编后记

作者简介

《中国文学史》原为“京师大学堂国文讲义”,曾一度被学术界认为是“第一本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又名为“文学史”,但《中国文学史》在内容上“史”的意识较为薄弱,而是主要从经、史、子、集四部展开讲述,深入探讨各文体的产生、发展及其影音,并兼及文章的修辞和章法。《中国文学史》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体的相关知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國文學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此繁體本。點校陋甚,訛誤觸目皆是,幸易辨,尚非不可讀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