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库062

出版社:约翰娜•斯比丽、张霖源、 李文雅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3-07出版)
出版日期:2013-7
ISBN:9787540232382
作者:约翰娜·斯比丽
页数:22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一章上山寻找阿尔姆大叔 很久以前,有一座古老而迷人的村庄叫梅恩菲尔德。一条羊肠小道从这里蜿蜒而出,穿过茵茵草地,通到群山脚下。山顶陡峭高耸,从那里可以俯瞰到幽深的山谷。沿着崎岖的小路往上走,很快就能闻到青草的芳香。 六月的一个早晨,一个高个子姑娘拉着一个小女孩,走在这条狭窄的山路上。小女孩的脸蛋被炙热的阳光烤得红扑扑的,虽然现在是炎热的六月,但小女孩身上的穿着仿佛是要抵抗寒冷的冬天,也难怪她的脸会这么红了。她顶多五岁,但也不好说,因为她穿得实在太多,很难从外表上看出她的年龄。两三层衣服已经把她裹得严严实实的了,可最外面还围着一条厚实的红色羊毛披肩,几乎看不出她身体的轮廓,更何况脚上还穿着一双笨重的登山鞋。 她气喘吁吁地往上爬着……走了一个多小时后,她俩才来到半山腰的德夫里小村。这个村子是高个子姑娘的家乡,难怪村民们都热情地跟这两位客人打招呼,他们有的坐在窗户边,有的站在门口,有的正迎面走来。不过,姑娘并没有停下来跟村民们说话,而是急匆匆地穿过了人群。当她们来到只盖着几座房子的村尾时,听到有人喊:“迪蒂,等等!如果你还要往山上走的话,我跟你们一路吧!” 这时,姑娘停住了脚步。小女孩马上松开她的手,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迪蒂问:“海蒂,你累了吗?” “不累,就是太热了。”小女孩回答道。 “我们快要到山顶了,勇敢点儿,再坚持坚持。要不了一个小时我们就到了。”迪蒂鼓励海蒂说。 于是,一个矮胖面善的女人加入了她们的行列,她叫巴贝尔,和迪蒂老早就认识。这会儿她俩走在前面,兴奋地谈论起德夫里的琐事。海蒂则跟在她们后面喘着粗气往山上爬。 “你要把这小女孩带到哪儿去?她是你死去的姐姐留下的孩子吗?”巴贝尔问。 “嗯,”迪蒂答道,“我要把她带去阿尔姆大叔那里,她得和他待在一起。” “让这孩子和阿尔姆大叔住在一起!迪蒂,我看你是疯了吧!亏你想得出来!我看那老头儿会马上把你们赶出去的。” “他不能那么做,这孩子可是他的亲孙女!他必须对她负责。跟你说吧,这回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我可不想为了这孩子白白失去。巴贝尔,你要知道,到现在为止都是我在照顾这孩子。现在该是她爷爷对她尽些义务的时候了。” “你应该清楚他是什么样的人!”巴贝尔激动地说道,“他能为这个孩子做些什么呀?孩子跟他在一起肯定受不了!你到底要去哪里嘛?” “去法兰克福,那真是个美妙的地方。”迪蒂说,“去年夏天,我在巴斯遇到一家在那儿游玩的有钱人,我负责打扫他们的房间。当时他们就想雇佣我,要带我去法兰克福,可我走不开,就没同意。今年,他们又来了,还让我跟他们一起去法兰克福,这回我已经决定要去了。换作你,你也会这么做的!”

前言

序在中国的儿童读物中,还没有一个像海蒂这样“一根筋”的人物,明明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却偏偏惦记着阿尔卑斯山里的一帮穷乡亲,天天吵吵着要回家放羊。这故事要是让曹老师来写,父母双亡的海蒂可能就变成了寄人篱下的林妹妹,多愁善感,郁郁寡欢,整天纠结在个人恩怨中。但是在约翰娜·斯比丽夫人的一手“策划”下,穷苦孤女海蒂成了一个“雷锋式”的好少年——让性情古怪的爷爷回归了社会、让瘫痪少女克莱拉站了起来、让放羊娃彼特识了字、让失去女儿的医生找到了依靠、让瞎眼奶奶看到了希望……雷锋身上那些助人为乐、热情似火、无私奉献、热爱劳动等等优秀品质,在海蒂身上都能找到。一百多年过去了,海蒂的“事迹”传遍了世界各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由此可见,尽管国情、文化、世界观不同,但人类对“雷锋精神”的需求是一致的。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约翰娜·斯比丽夫人的本意应该是通过《海蒂》来宣扬基督教义,但一不小心创造出了一个轰动世界的雷锋式的典型形象。海蒂从一开始凭借天性自发地做好人好事,到后来在上帝的指引下,有意识地帮助、影响别人,通过一系列“雷锋事迹”,完成了传播基督教博爱精神的义务。书中两次提及爷爷一动不动地盯着熟睡中的海蒂:第一次是海蒂被姨妈当作包袱送到山上,一向孤僻冷漠的爷爷半夜起身查看孙女的情况;第二次是海蒂从城里回来讲完圣经故事后,爷爷默默看着进入梦乡的海蒂。最后,他双手合十低下了头:“爸爸,我对不起上帝和您,不配做您的儿子啊!”并流下了眼泪。从远离上帝到向上帝忏悔,不管我们信不信上帝,这些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信仰的巨大力量,也同时体会到了什么是基督教主张的大爱。因而,斯比丽夫人在向世界输出海蒂这个“洋雷锋”的同时,也成功输出了其价值观和宗教观,这应该是《海蒂》最成功之处。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提倡要爱起来,从“独善其身”到“兼顾天下”,从爱亲推及爱邻居、爱天下,都是在主张爱,但我们关于爱的教育一直停留在说教的层面,始终与现实生活脱节。一种观念、一种文化如果仅仅是个学说,只能掌握在少数学者手里,只有借助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才能广为传播。我们倡导了几千年的爱的文化,却没有通过文学作品输送到世界各地,并被普通大众广泛认识和接受。这是广大文学创作者应该向斯比丽夫人学习的地方。一直以来,我们的儿童读物、影视作品都是由孙悟空、哪吒这种半人半神、充满了斗争精神的圣斗士担当主角,始终没有一个与人为善的文学形象出现。吴承恩老先生在创作孙悟空这个形象时,是基于明朝后期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想通过孙悟空这个形象来解答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制约关系,这远远超出了一般孩子的理解能力,因而《西游记》虽为一部神魔作品,实为一部社会小说,并不适合儿童阅读。而家长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奔着阅读的功利性,要求孩子们读“四大名著”,读四书五经,读《十万个为什么》、读《上下五千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孩子们从自己的心智出发,只能从《西游记》里看到打闹争斗,从《水浒传》里看到哥们儿义气,从《三国演义》里看到不择手段,从《红楼梦》里看到钩心斗角……这虽然丰富了孩子们的人文历史知识,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但独独看不到真善美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在孩子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世界观还未形成的时期,没有能够引领孩子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出现,这无疑是一种阅读缺憾。细数这些年来我们为孩子们提供的文学作品,除了那些迎合主旋律的高大全典型外,还真找不到一个像小海蒂这样充满爱的“活雷锋”形象!而斯比丽夫人呢,一个外国人,远在阿尔卑斯山脉,毫无利己的动机,却能够把全世界儿童的阅读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就是一种雷锋精神!因此,我们不仅要提倡孩子们学习海蒂好榜样,更要倡导文学创作者们学习斯比丽夫人好榜样!李莉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我们心中,海蒂和高山始终占据一席之地。”——胡戈·罗彻尔                                                                   海蒂已成为瑞士的代言人,代表了自然、淳朴的幸福生活。——瑞士读者 洛伊克

内容概要

约翰娜·斯比丽(1827~1901)出生在瑞士苏黎世附近的一个村庄里,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则是一个诗人,她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25岁那年同约翰·伯恩哈德·斯比丽结婚。从1879年起,她写了大量的故事,这些作品冠以总书名《献给孩子以及那些热爱孩子的人们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海蒂》和《海蒂学以致用》。

书籍目录

序 第一章上山寻找阿尔姆大叔 第二章跟爷爷一起生活 第三章山间牧羊 第四章下山看望奶奶 第五章两位客人来访 第六章法兰克福的新生活 第七章劳顿米尔夫人糟糕的一天 第八章风波又起 第九章塞斯曼先生听到了新鲜事儿 第十章另一个奶奶 第十一章海蒂的得与失 第十二章闹鬼 第十三章山中夏夜 第十四章礼拜天的钟声 第十五章旅行前的准备 第十六章远方来的客人 第十七章报答 第十八章德夫里的冬天 第十九章冬天还在继续 第二十章远方朋友的消息 第二十一章住在山上的日子 第二十二章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第二十三章“再见吧!”

编辑推荐

世界儿童文学经典,海蒂堪称瑞士的“代言人”和“第一公民”,阳光向上、开朗乐观的海蒂带你开启幸福快乐人生之旅,只要我们心中有爱,爱就会时刻把我们包围。                                                                       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这是一个美丽的、这是一个充满人性力量的故事,这还是一个能慰藉现代人浮躁和空虚的内心的神奇故事。

作者简介

每个孩子都是坠入凡间的天使,海蒂也不例外,她似乎拥有开启幸福和快乐的钥匙。尽管自幼失去了父母,又被狠心的迪蒂姨妈送到性格怪异的阿尔姆大叔身边,后来又被迫到大户人家充当陪伴,和一个瘫痪少女为伴……但可爱的天使海蒂用自己的力量给周围的人带来了欢乐:她帮助阿尔姆大叔燃起生活的信心,使他变得开朗,帮助富家女孩鼓起生活的勇气,一点一点的尝试走路,最终摆脱了轮椅……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这是一个美丽的、这是一个充满人性力量的故事,这还是一个能慰藉现代人浮躁和空虚的内心的神奇故事。


 文学文库062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给妹妹的,她喜欢,无破损。
  •     太治愈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