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評估之OSCE臨床能力鑑定

出版社:台灣愛思唯爾
出版日期:2009-11-20
ISBN:9789866538490
作者:蔡秀鸞 總校閱,王采芷,黃秀麗,楊瑞珍,張靜芬,陳妙言,童□新,周成蕙,簡翠薇,曹麗英,李明德,陳莉莉,陳玉貞 著
页数:241页

作者简介

客觀的結構式臨床測驗(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是評估臨床能力的方式,藉由模擬臨床情境配合臨床檢驗數據或影像,可偵測傳統筆試所無法測得的臨床技巧、態度及行為。因此建立OSCE作為臨床實務考試,提升醫護理臨床專業能力,保障病人權益,進而提升照護品質。


 身體評估之OSCE臨床能力鑑定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自己境界不够高,一口气读完,很多地方都不太懂,竖排繁体字还看得我两眼昏花- -|||||特地摘录了部分内容,以便以后重温,慢慢消化~关于功能*功能毕竟是功能,不能太让人伤脑筋去思考;它必须是“非经过不可”的相互作用才行。*对设计来说,有时没有加以任何设计的普通工具,便已经十分足够。——————————————————————————————关于知觉或表现的经验*在艺术和设计的领域,会经常经历将已经知道的事情明朗化的快感。*深泽先生的作品中,有一种“明白了以往不知道的事物”的喜悦,这和“看见从来未见过的事物”的感觉完全不同,而是一种“身体知道,自己却不知道”的感觉。*知觉或表现的经验,是无法藉由任何感官描绘的经验;是经过一阵子后才理解的经验。当知觉或表现时,我们只知道有某事开始了;在我们还不知道是什么事开始之前,知觉或表现便已开始动作。*要在设计中加入艺术性,或许加上“挑逗知道的快感”般的提示,可以增加趣味也说不定。——————————————————————————————关于智慧*关于“智慧”的定义,在现代好像变成具备许多知识或资讯就是有智慧,其实原本的意思是指洗练的程度或者身体上的知性。*洗练是压缩了复数的思考、省略多余之物的一种状态。*设计和艺术也是一样的,有时作者本人完全没有发现之处,却被赋予了各种意义。一个好的作品是具有这样的余裕/宽度的。——————————————————————————————关于“相即的设计”*与行为相即的设计,是指靠近人无意识的行为流程,并跳入此行为与之融为一体,而非从崭新的形状或色彩来接近人的意识。认知创作者和使用者(或生活者全体)共有的行为,尝试做出共感的元素。*设计就是寻找“刚好合适”之事。*若再进一步追究所谓的“刚好适合”,就会发现它其实是一种“必然”,也可说是“这个应该要在那里”之意。就像是有一个洞,是大家一起共有的,某人放入了某物后,大家都觉得“啊!刚刚好”的感觉一样。*若想靠自己创造来进行设计,一定行不通,因此才要寻找。也许是空间、也许是其他的什么地方,有某种东西存在着,以这样的前提下开始观察,就会有所缺欠,就会看到“刚好合适”的东西。*就像快完成的拼图,设计师要努力发现尚未拼上的缺口,而最后补上的那一片就是设计的结果。要发现这个缺口其实超乎想象地简单,除了接案开始时得到客户的任务提示外,观察使用者或访问制造工厂等等,也都有助于发现缺口的轮廓,因为真实的场景最有效果。——————————————————————————————关于“无意识的记忆”或“身体性记忆”(Active Memory)*人通常会重视早已存在的感觉,不是自己创造,而是从早已拥有的东西中寻找。*“Active Memory”就是指身体未意识到的记忆,或意识所忘记的记忆。这是许多人在行为的流程中每日反复接触,平常不会特别在意,甚至不会意识到其存在。因此“Active Memory”是设计者要找出的不自觉的记忆共通项目。——————————————————————————————关于“不假思索”(Without Thought)*“Without Thought”是深泽直人设计理念的基础,着眼于人与物交互作用时,不去一一细想该项目行为与物体。在“不思考”、“不自觉”记忆或行为之下,引导出设计的源泉并将之具体化。——————————————————————————————关于“Found Object”*即“被找到的形状”,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早已被图像化之物,通常附着了人类的共通行为和各式各样的现象。*将此图像化之形状或其上附着之现象,使用于别种物品之设计上,暗示使用者新的物品功能或意义,使之与使用新物品的行为或印象产生关系,并非单纯地挪用物体的形状而已。*“Found Object”就是人在无意识中找到的环境价值。——————————————————————————————关于“First Wow / Later Wow”*“First Wow”是看见该物体的瞬间所得到的强烈印象。虽然让人印象深刻,却忽略了设计本身的力道。*“Later Wow”则是看见的当下并不了解设计的意义,或者并无强烈的印象,但经过一会儿之后明白其意义或设计,这就是作者的意志和接受者一致的瞬间。*设计的深度应该是像咀嚼食物般,越咀嚼越有味道;使得接受者从最初的印象慢慢往双方的感觉靠拢,创作者的意图传达至接受者的些微时间差,就是设计的深度。*使用者本身或许不会马上发现,但“要用过才知道”就是它的价值所在。好像在玩一种游戏,在刚刚好的瞬间突然明白。——————————————————————————————关于“行为与痕迹”*第一个思考的方法是在周遭环境中寻找、发现行为利用过之物。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超乎想象的组合,如骑车的人脚刚好踩在人行道的边缘上。*第二个方法就是寻找痕迹,即只看见结果,却看不到进行行为的人,如公车站牌旁边的人行道护栏,因被当作椅子而变得弯曲。*就算找到这样的东西,也不可以直接变成设计,太单纯的连结是行不通的。只是,找出周遭环境中已完成的设计,就好像是找到一条路径般,可以找到刚好放进某个洞之物。*行为不是一个“点”,而是“线”。即使没有过这种行为的经验,却因为关联性的组合,所以没有经验也能明白。*“虽然没做过,绝对是这样”之类的事情,才确实是设计。*没经验过的、可以预知经验的事比较有趣。*“寻找行为的痕迹”这样的行径在某种意义上,单纯地来说就像是以行为的痕迹来涂鸦;使用行为的痕迹这样的组合来玩耍。*和痕迹有关的事,通常会令人觉得寂寞,另一方面却也感到安心,非常不可思议。*共有或是共感,都和痕迹有关,这是作为人的一种喜悦。——————————————————————————————关于“晃动与张力”*创作的过程就是慢慢把“晃动”的程度降到最低。*无法用言语记述或判别时,越是深入探究,越是无法决定;但是一定知道孰优孰劣,这个感觉上的判断可以慢慢删去“晃动”,这就是创作。*若停留在单纯地用自然语言记述的阶段,就仅只是概念而已。因此可简单描述的事情就失去趣味了。*一开始就简单之物,和精简后变得简单之物,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把不合适之物变得刚刚好合适,这之间的跃升存在着设计的精髓,也就是所谓的“张力”。*虽然有晃动,看起来就像是极力使之减少后的静止状态。人一旦抓取到这细微的晃动,就能判断是有弹性的张力。*所有的造型的基本都是如何处理张力的问题。——————————————————————————————关于“制约”*设计者是在制约中工作,甚至更进一步利用制约来做设计。*深泽在每一个设计中都处理很多种类的制约,各种不同水准的制约到了他的手中,彼此撞击而数量渐渐减少,并不是加以调整使它们的水准一致,而是在刚好合适的同时、制约也减少,可以说是减法式的设计。——————————————————————————————关于设计之固有性*优秀的设计者会忘记以前成功的经验。*“我很喜欢分析,但我不会收集分析得来的棋子,然后堆叠。”*分析是事后作的,基本上事前作的是判断。*看不见刚好合适之物,以固定的形状来统一自己的个性,就会变得丑陋。而看见所有状况后才决定自己的形状,这样的设计者很少见也很了不起。*“我并不想加入自己的味道……刚好合适的形状是要去寻找的,它就在那里。若再加上自己的想法,有时候思考会被拉往和原本所追求不同的方向;这个也好、那个也好,当选项增加时,就会忘记原本的形状……我非常注意不要作过头。”——————————————————————————————关于设计教育*并没有“只要教了这些就可以”的项目。*现在的设计学生已完全变成相对主义者,以为可以靠“随性表演”成为设计师。因为缺乏形式性,所以不知道何谓“形式”或“美”,只是空有天马行空的创意。*不知道如何才能使创意成形,所以只剩下创意或点子,这就是现在学设计的学生最大的问题。——————————————————————————————关于无自觉认知*“Affordance”意指环境提供给动物之意义和价值,是确实存在于环境中、可直接知觉之物,并非由知觉者所诠释、引导而产生。它是要由知觉者去获得、去发现的。*设计者总是怀抱着“希望对方这样看我所设计的东西”,或“希望对方这样想”的愿望来创作。但麻烦的是,使用者并不如设计者所想的那样将产品放在看起来很美的位置。*“Affordance”则是某人在某种情况下所发掘出、包藏在环境中的价值,不断向环境诉说着其价值的存在。*好的设计通常在毫不自觉地被撷取出来的“affordance”中,包藏了在某种状况下特别显著的性质,并融于不自觉的行为流程中,很少和印象之类的主观性挂钩。*设计者知道使用者在其环境中,会不自觉地撷取产品所内藏的“affordance”。这是理解了人的无意识行为流程后,从客观性观点所设计之故,并非设计者对使用者强行要求之行为或愿望的表徵。——————————————————————————————关于多样性*近代设计有过于强调特定机能的倾向,将物体细分,藉以增加商品,却忘记了极简主义。*保留多样性就是极简主义,极简主义并不代表简单的形状之静态设计表现,而是具有主要机能、并且尽量保留其多样性。 *接受者可以在不具有设计的意识下达成目的,设计者也做到设计,像这样消除使用者的设计存在感,或是融入无意识中的设计,便是保留多样性之设计。*设计的价值在于满足主要功能,以及如何保留多样性。——————————————————————————————关于设计的意义*想要设计具有意义也是枉然。这里的“有意义”指的是“作者意图的显现”,显得丑陋且具强迫性。*所谓的意义是经接受者同意而成为意义,即使作者赋予某种设计形态某种理由,那也不是它的意义;尤其当接受者无法接受这样的说法时,反而成了对设计的籍口或不好的理由。*设计的意义是当该物体融入环境时才会浮现。*优秀的设计即使可以感觉到其中浮现的意义,却有着无法触碰作者意图的距离,似乎是这个距离决定了设计的价值。*“客观写生”不偏不倚地切中设计的真理。就设计来说,“客观写生”应该就是描写生活中所发生、毫不起眼的现象,或人的行为。*籍着设计,作者和接受者之间产生了某种疏通、某种共感,形成这个看不见的联系、无确切证据的共感,正是意义。——————————————————————————————关于中庸之道*“我想我对分析的兴趣,在于能对人的行为有新的发现。其实人并不知道自己如何看或感觉事物,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捕捉这个世界;或许说对自己的捕捉方式没有疑问,而我对于发现这个捕捉方式很感兴趣。或许我是想藉由设计告诉别人:你也可以这样看世界。别人也觉得:真的像你所说的,藉此开拓人所共有的既知的感性。”*“我所尝试的设计并无确定的立足之处,也没有一定要如何的主张;若以个性或自我表现来作设计,结果反而会受到这些东西束缚。我觉得作设计不需要某个不动的轴心,而是摇摇晃晃地让飘移的思考浮游,得到俯瞰世界的立场,以中庸之道、适度地进行缓和的设计。中庸之道才具有普遍性,容许矛盾存在,所有的界线都是柔软的。”*人有定义事物的倾向,有选边站的倾向,喜欢说“一定要这样”或“一定是这样”。因此资讯容易被定义、繁殖而远离事实。*“有深度”代表的意义就是具有可以让感应的触手伸进去的空间。设计不能过于靠近人,稍微吸引人的感应器才是刚刚好的程度。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日本的设计总是与宗教、灵魂相结合。
  •     深泽直人的访谈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其他两个的言论和特别是提出认识事物的逻辑体系不是很认同。
  •     不为设计而设计,当然是最好的设计!
  •     繁体字读起来很吃力了
  •     冲着题目而去
  •     很抽象,很多地方看不太懂,需要慢慢消化~可能是自己的道行还不够高,期待未来重读的时候会有新的体会~
  •     理论不错,但是语言看得好累。
  •     内容不用说 主要此书的排版设计阅读起来有点不习惯...
  •     没读懂~~
  •     应该是一本好书! 但是我完全完全看不懂!!!!一点都看不懂!!我的¥130啊~~!~
  •     Affordance 这个概念让人耳目一新,值得一读再读。本书一开始主要是讲生态心理学的理论,比较晦涩,到后面就好很多。一旦你抛弃“远近”的概念,就会发现很多东西的妙处。
  •     好书,对日本某些典型的设计观点述说的非常透彻。
  •     :无
  •     需再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