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加泰罗尼亚

出版日期:2016-1-1
ISBN:9787568011402
作者:[英] 乔治·奥威尔

内容概要

乔治·奥威尔 1903—1950
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社会评论家。他一生颠沛流离,但始终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记录着他所生活的时代,致力于维护人类自由和尊严,揭露、鞭笞专制和极权主义,并提出了超越时代的预言,因此他被尊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书籍目录

第一章 1
第二章 17
第三章 27
第四章 45
第五章 57
第六章 89
第七章 107
第八章 127
第九章 137
第十章 153
第十一章 187
第十二章 225
第十三章 243
第十四章 265

作者简介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奥威尔作为国际志愿者参加了由西班牙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领导的民兵部队,支援反佛朗哥的西班牙内战。他在阿拉贡前线待了近6个月,直到在韦斯卡被敌方狙击手打穿喉咙而不得不回国休养。1938年,奥威尔将他的这段经历写成了纪实文学《致敬加泰罗尼亚》。这部书堪称他的“西班牙内战亲历回忆录”,作者以战争亲历者的身份揭露了共产国际一些关于西班牙内战的谎言,这也是奥威尔的成名作之一。
本书隶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与译言古登堡计划联合出品的“奥威尔作品集”。
译言古登堡计划是一个长期的、多语种的、开放的协作翻译项目。我们旨在通过众多译者的协作,翻译和出版已进入公共领域的外文经典作品,让经典在中文世界重生。 官网:http://g.yeeyan.org/


 致敬加泰罗尼亚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对于了解乔治奥威尔为什么会成为反极权作家,为什么能够以那么敏锐的洞察力写出《一九八四》,做出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致敬加泰罗尼亚》是一个很好的窗口。这是奥威尔在《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之前写出的非虚构作品。纪录的是奥威尔作为国际志愿军参加西班牙内战的亲身经历。在《我为什么要写作》里,奥威尔自述:西班牙内战和1936-1937年之间的其他事件决定了天平的倾斜,从此我知道了自己站在哪里。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看到奥威尔思想的转变,以及反极权思想在奥威尔脑海里成型的轨迹。更能看到贯穿于日后奥威尔所有写作的目的和信念:揭露谎言。阅读这本书首先要了解的就是西班牙内战是怎么回事,以及奥威尔为什么舍弃自己安定的生活越过海峡去支援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家的内战。而且除了奥威尔,当时加入支援西班牙对抗佛朗哥独裁政府的国际纵队的人还有海明威,毕加索,聂鲁达。这些日后成为世界著名的大师级的人物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参加一个别国的战争。在书里第五章奥威尔给出了一些解释。在西班牙人民反抗佛朗哥法西斯之前,整个世界的民主力量都处于节节败退的颓势,日本在满洲的为所欲为,希特勒的独裁暴力统治,墨索里尼轰炸阿比西尼亚十五三个国家宣称不干涉。这些都让奥威尔这些对自由平等社会或者是国际共产主义有着崇高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感到失落。而西班牙人民的揭竿而起在他们看来是历史的转折点。奥威尔到达西班牙后立即加入了民兵组织。当时的西班牙有三个重要的党派:支持中央集权,反对革命的加联社党(共产主义者控制),支持工人掌权的革命党派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和全国劳工联盟——伊比利亚无政府主义联盟。民兵组织隶属于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对于民兵组织的党派性质奥威尔是毫不在意的。但是在无休无止充斥着的政治讨论以及党派斗争中,他很快就发现了党派斗争之下极权的阴影。许多毋庸置疑的事实都被掩盖在荒谬的谎言之下。宣传成为在苏联扶持下不断壮大的加联社党建立极权的丑恶工具。对于宣传工具受到加联社党制约,在外国新闻界没有根基的马克思统一工人党,则始终处于被动的被诋毁的地位。首先是战争的真实性质。刚到巴塞罗那的奥威尔看到的是一座由工人阶级控制的城市,完全的平等,没有任何阶级身份的差别,工业和交通实行集体化管理。这在事实上体现了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一场内战,而是一场革命的开始。但是境外的反法西斯媒体竭力去掩饰这一事实,把这场战争狭隘地归类成:法西斯对抗民主。从而蒙骗在西班牙之外的民众,试图帮助西班牙政府阻止革命,从工人阶级手中夺回原来的权力,以此来维护自身利益。所以从一开始国外媒体就试图抹杀革命的工人党派的存在。其次,在通过报刊宣传册等工具进行的党派间的口诛笔伐,互相攻击中,原本就处于弱势的马克思统一工人党的宣传采取的是克制保守的方式,而掌握着报纸审查权的加联社党却肆无忌惮的歪曲,夸张,诽谤。无视其领导下的民兵组织在前线流血牺牲,忍饥挨饿,称马克思统一工人党为伪装起来的法西斯,佛朗哥的第五纵队。党派斗争愈演愈烈,最后发展成巴塞罗那的巷战。无可避免的,这场战斗的事实也被共产主义和亲共产主义的媒体蛮狠粗暴的抹杀了事实。几乎所有外国媒体都没有真实的报道事件的完整过程,而是统一的把责任归咎于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奥威尔通过亲身经历的讲述,客观的分析,把原因一一列举出来以证明这种说法的荒唐。在奥威尔因为负伤退伍就要离开西班牙的日子里,加联社党的极权统治彻底的暴露了出来,大肆抓捕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的成员,连并不是党员的奥威尔也受到追捕。在书的最后,透过他对身陷囹圄,失去消息的朋友的担忧,对离开西班牙的欣慰以及对战争的感慨,我们能够感受到极权在奥威尔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他没有强烈的抨击,字里行间也没有显露强烈的愤怒,但我们明白他的政治立场发生了巨大转变,他开始对极权主义对共产主义进行冷峻的怀疑和思考。在《我为什么写作》一文中,奥威尔谈到这本书:“我在这本书里的确做了很大努力,要把全部真相说出来而又不违背我的文学本能。”从这本书开始,他以犀利的文字,深远的洞察,一直致力于向我们展现政治的真相。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親歷了一場由革命所引發的內戰 才有了印在本書腰封內側的那句話「我所寫的每一行嚴肅文字 都直接或間接反對極權主義」
  •     从奥威尔的绝逼证明了一个正常人信仰赤教的几率=信仰绿教的几率=是傻逼的几率 西方红 太阳升 西班牙出了个弗朗哥 没有弗朗哥的话 估计西班牙这辈子连勃起的机会都没有了 终身炮灰终身阳痿
  •     看了一半,没啥意思。
  •     理性详实 隐藏在战争背面的党派斗争、政治迫害令人作呕 并非出于主动选择的立场有时更深远坚定 具有现实意义 而正是不计其数个人的投身牺牲为“荒诞疲乏”的战争赋予了荣光
  •     #書友集推书# @書友集 战争无疑是残酷的,然而比战争更残酷的是政治倾轧、媒体污蔑。奥威尔不愧是知行合一的思想者,与维特根斯坦一样都在战场上见过真章(比起某些在和平地区撩妹的作家厉害多了),能写出1984和动物农庄这样的作品,确实空穴来风。
  •     那个人们仍相信革命的12月
  •     描写战争场面以及细节还无可争辩地好,但是通篇记叙于我这类粗鄙之人还是不免有些无聊
  •     西班牙的经历对奥威尔有莫大的影响,而被射穿喉咙侥幸活下来则让他的经历变得传奇。
  •     看的第一本奥威尔,政治背景的部分都跳过了,其他都好看。感觉那种生活在他笔下是很迷人的,真实的荒诞的战争,又有趣味和温情。
  •     一个是冲上战场的乔治奥威尔,一个是《第22条军规》,你要选哪个?
  •     “没有人能够做到绝对公正。除了你亲眼所见的,很难确信任何事,而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某个党派的立场去阐述。请注意我会有党派偏见,会弄错事实,我的一面之词不可避免地会有失偏颇。当你阅读其他讲述这一时期西班牙的书籍时,同样要注意这个问题。”
  •     这本书是这一系列里面最精彩的
  •     无聊的培训,昨天下午收到的书,已经看到184页,争取下午完成。奥威尔的西班牙内战经历同样无聊,前线五个月只参加过一次像样的战斗。中间笔锋一转,开始描写无政府主义者与共产党的内讧。貌似要批判某些势力了。期待下午的阅读。
  •     (曾因哈耶克对他的评价而不甚感冒)读后敬那些韶华之年离开象牙塔/手术台和受人尊敬的地位跑去另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家战斗仅仅是为了一尚未验证的意识形态,并且“回报”他们的是更荒诞的下场……是多么单纯(褒意)的人啊!那时期马德里的海明威都没摸过枪!潘神的迷宫可以和此书的加泰罗尼亚章节同看
  •     战争都是一场闹剧
  •     奥威尔才是真正的黑到深处自然粉,巴塞罗那对他的报偿,就是在当年他住过的兰布特大街一侧命名了一处“奥威尔广场”。最后的“直到炸弹呼啸而来”,先知般预言了绥靖主义的恶果。
  •     看过1984之后,一直想奥威尔为什么对极权有如此敏锐的洞察力,跟他在西班牙的经历应该是分不开的。看这本书的原因在于此。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