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4-3
ISBN:9787108048097
作者:(美)宇文所安
页数:369页

内容概要

宇文所安,一名斯蒂芬•欧文。1946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长于美国南方小城。1959年移居巴尔的摩。在巴尔的摩公立图书馆里沉湎于诗歌阅读,并初次接触中国诗:虽然只是英文翻译,但他迅速决定与其发生恋爱,至今犹然。1972年获耶鲁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随即执教耶鲁大学。二十年后应聘哈佛,任教东亚系、比较文学系,现为詹姆斯•布莱恩特•柯南德特级教授。有著作数种(其中《初唐诗》、《盛唐诗》、《迷楼》、《追忆》等已被译为中文),论文多篇。其人也,性乐烟酒,心好诗歌。简脱不持仪形,喜俳谐。自言其父尝忧其业中国诗无以谋生,而后竟得自立,实属侥幸耳。

书籍目录

《初唐诗》、《盛唐诗》三联版序言
盛唐年表
导言
第一部分 盛唐的开始和第一代诗人
第一章 初唐和盛唐
第二章 过渡时期的诗人
第三章 社会背景
第四章 王维:简朴的技巧
第五章 第一代:开元时期的京城诗人
崔颢
储光羲
第六章 孟浩然:超越典雅的自由
常建
第七章 王昌龄和李颀:京城诗的新趣味
第八章 礼拜:天才的新观念
吴筠
第九章 高适
第二部分 “后生”:盛唐的第二代和第三代
引子
第十章 岑参:追求奇异
第十一章 杜甫
第十二章 复古的复兴 :元结、《箧中集》及儒士
《箧中集》诗人
儒士
第十三章 开元、天宝时期的次要诗人
第十四章 八世纪后期的京城诗传统
第十五章 东南地区的文学活动
诗僧
皎然
联句诗
顾况
第十六章 韦应物:盛唐的挽歌
译后记

作者简介

宇文所安的代表作(英文版初版于1980年),《初唐诗》的姊妹篇,从文学史的角度研究盛唐。作为一个汉学家,宇文本书的立论颇为新颖大胆,质疑乃至否定了许多习见的、传统的观点,比如李白杜甫并非盛唐诗的典型(王维是),王维、孟浩然并非如人想象的那般风格相似;主宰盛唐的是由南朝宫廷诗衍变而来的“京城诗”,而盛唐的伟大成就却是由京城外部的诗人创造的,等等。
本书的文学史描述比较全面、完整,轮廓清晰地阐述了作者的一个中心观点,即盛唐诗歌的标准不是由我们所熟知的几个大诗人来界定的,它也不是被切断了历史的一个多姿多彩、光辉灿烂的瞬间,而是在诗歌观念、题材、风格乃至技巧等方面持续地发展和变化的复杂过程。除了这种高屋建瓴的史的视野与脉络外,对几个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等)长篇的细读分析也非常新颖到位,有许多感受和分析是作者的“独家”,也是他的研究特色。


 盛唐诗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P2 要坚持盛唐是诗歌黄金时代的神话必须加以注意的问题:1.不能将这一时代等同于李白和杜甫;2.关于时代风格的一般问题;3.最严重危险的是切断其内在的历程,变成一个光辉灿烂、多姿多彩的瞬间——P195「诗歌的代不是历史的统一体,而是一种联系」。此论颇有眼光,此书亦致力于文学史的建构与脉络梳理。韦应物一章尤是。【京城诗(人)】概念的提出。此乃宇文所安先生贯穿始终的一个划分,既有时间性又有空间区隔,未见他著,颇有新意。未览唐诗全貌,不敢妄下断评。初唐诗→盛唐诗:社交场合——个人价值,宫廷王府—(科举)—从贵族世界脱离。P45 王维:「在诗篇的平静表面下隐含着某种更深刻的意义或更强烈的感情」——早熟的天才、入而能出的情感模式。主题归纳:空/宗教信仰;无意/对想往未来、控制未来的意愿的否定。P168 李白:「既不寻求真实,也不寻求真实的幻想。诗中的虚假暴露无奈,从而体现了那位强大的作假者。」——创造自我的力量中,隐含着否定自我的力量。【杜甫】一章乃全书最精彩的部分:P213「杜甫的伟大基于一千多年来读者的一致公认,以及中国和西方文学标准的罕见巧合。」P215 关于「无一字无来处」的批评论调:黄庭坚夸饰之语,宋代尊杜风气的出现。在此等观念下,伪王注、伪苏注应运而生。本人不认同杜甫早年诗篇便充分成熟的说法,《望岳》很优秀,但不能代表年轻时的杜甫,正如宇文所安后来写王之焕等人所说的那样。杜甫是一位百经沧桑大器晚成的诗人,悔其少作、科举不第实乃火候不够。P239 注意到杜甫的幽默感很难得:「大概是作为老人的成熟的、半幽默的自我形象」P287 关于《中流曲》中的情欲隐喻,所谓「情欲难以抑制」之说实乃荒谬,参考西方学者研究成果、理论尤其应当规避。皇甫冉、钱起、顾况等一大干人得王摩诘之形而未得其神,境界终是难至。P361 「韦应物吟咏历史事物的歌行是向后凝视的表现,这种回瞻在八世纪后期十分突出。」——宇文所安《追忆》、欧丽娟《唐诗的乐园意识》
  •     因为对中国诗词拥有一种非常自信自豪的感觉,我一度很抗拒外国人研究诗词的著作,一直都在看号称国宝级人物,比如叶嘉莹和顾随的东西,看完以后我发现他们依旧是中国人的臭毛病,主观性太强,把自己认为好的不加客观评价强行推荐给读者,啰啰嗦嗦,半天讲不清楚东西,和他们学东西会误入歧途,走火入魔。反而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的《千秋一寸心》,强烈推荐,写的非常不错,知乎上也有几个朋友在推。看《千秋一寸心》看的心里痒痒,周老把诗词背景和当时的历史文化习惯讲的非常清楚,知道了这些东西,我们看诗词就会茅塞顿开,以至于我都想好好看看这些背景知识了想要认真了解一下诗词,于是捡起了一直被我忽视的宇文所安先生研究唐诗的系列。在他《盛唐诗》部分,宇文所安先生罕有的对一位诗人冠上了天才的名号,这位诗人就是李白。相比起中国人写中国人的人物传记,我更喜欢欧美人写的中国人人物传记,原因无他,中国人写人物传记带有极强的主观性,下评价甚至没有相关的历史依据就主观臆断。相反,欧美人很严谨的在引用一系列历史依据之后,断定就是断定,如果不太确定就会写很有可能,这一点我在中国好多号称是不错的作家历史学家那里完全没看到。李白部分开篇就指出,李白无法被模仿是因为李白的诗歌与李白自己相关,诗歌的目标是通过诗中的人物和隐藏于诗歌背后的创造者,表现出一种独一无二的 个性。要想了解一位诗人,必先了解他的生平和生活的历史背景。李白的家庭被怀疑有伊朗或者土耳其血统,李白生于701年,幼年从中亚移居蜀地。他所在的地方十分偏僻,所以他提高地位的最大希望是使别人相信他出身高贵,也就是说有社会背景。所以他编造了很多用于提高他社会地位的出身的描述。关于这点书里有非常详细的历史考据,感兴趣的可以好好看看。李白在襄阳遇到了孟浩然和韩朝宗,李白还写了有名的绝句《赠孟浩然》,然而孟浩然几乎没有注意李白。真正让李白命运得到改变的是在泰山遇到道教大师吴筠。唐玄宗时期,道教得到扶持,而吴筠对李白印象深刻,于是在742年向皇帝引见了李白。李白成功引起玄宗的兴趣,于是在翰林院得到一个职位。现存很多关于李白的轶事和他在宫中的时期相关比如饮酒,狂诞,在皇帝面前缺乏尊敬礼仪。李白被称为逸人,也就是说隐士,所以一定程度的放任不羁是被允许的,这也是唐玄宗喜欢他的原因。如果他忽然顺从了,那么就代表他就要失宠了。所以,无论宫廷内外,李白的狂诞行为是其所选择的角色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如同某些传记作者所说的,是蔑视权位的真实表现。关于这点有疑问的往下看,在李白后边的生平里我们能找到答案。因为政敌的攻击或者李白喝多了泄露了宫廷秘事,所以他在744年被迫辞职或者被赶出宫,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活。其实他终其一生在京城不过呆了三年而已。当时最强诗人王维甚至根本没有注意到他。安史之乱后,他又被永王邀请为幕僚,但是,永王想反叛建立自己的王国,结果是被灭了。然而,李白作为叛军的一员,并且给叛军还写过几首诗,很快被逮捕入狱了 。我们熟知的唐伯虎兄,也有这么一段给叛军服务的生涯,但是他发现对方要反叛的时候,被逼无奈靠在街上裸奔,装疯卖傻脱离了叛军。历史总不是向我们想的那么美好,唐伯虎不是桃花庵里的仙人,李白也不是他自己倾慕的神仙,甚至可能并没有高力士给他脱靴一说。759年李白获释,继续自己的漫游生活。762年,在将自己的作品托付给大书法家李阳冰之后,诗人与世长辞。李白的声誉,在其在世的时间里没有人认为他是伟大的诗人,连天宝时期的大师人都算不上,呵呵,是不是想到了很多艺术家死后作品才得到大家的认可啊。直到九世纪,韩愈和白居易等作家才认为李白和杜甫是盛唐时期最伟大,最典范的诗人。关于李白的诗歌风格,宇文所安先生通过很多对李白诗歌的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我按照自己的理解整理出一些:1.价值观为道家狂士饮者游侠类,这从他的生平我们就可以看出,李白自己说他十几岁就会武,杀了数人,再加上他和道家大师吴筠的关系,以及历史上道家授予他初级道箓,一种道家密文,我们看到的烧符念咒什么的都从这上边找范文的东西。2.因为和京城诗人不是一个生活圈子,他的作品没有按照京城对诗歌的严格要求来。这些要求就是我们上学时候老师讲过的那一联要怎么对仗神马的东西。而我们能从李白的诗中感受到活力和直率也是因为他打破了这种束缚和屏障。3.李白长于想象类题材,咏史诗和游仙诗使他的天赋得到各位出色的发挥,因为这两类题材都是看不到摸不着的。4.同时期最强诗人王维重于感受世界,王昌龄追求情调,然而李白热衷于形成和突出自我形象。别人通过触景生情来表现内省的自我,李白对外界完全不在意或者说不注意,他的诗是创造自我的诗,他通过不同于他人的姿态来表现自己。李白是率真的,他把酒当做精神自由和可以率性而为的工具,他有一种了解了前人的伟大成就依然满不在乎的豪情,所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是伟大的,在他眼里一个人的生活既不是孤独,也不是梭罗在《瓦尔登湖》里描绘的宁静和隐士的生活。他在这样的环境下创造和丰富了自我,用想象来创造自己的世界,哪怕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也有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陪伴。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可以备参考。
  •     宇文所安很擅长从人物的成长史分析起,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把孟浩然与王维的对比放在孟的整个出身成长环境中进行的类论
  •     说说问题,206页第二行”李花“还是”梨花“,92页倒数第二行,苏轼对孟浩然的评价真的是”嘲笑“吗?
  •     二刷。与中国的传统研究路径不同,虽然重文本分析毕竟还是显得隔,与翻译当然也有关系。看看还行,效法是不行的。而且宇文氏后来的作品也越来越令人不忍卒读了。
  •     宇文的角度都很奇特有新意,比如从时代背景及各诗人的生活轨迹来论述,比如诗人间的类比和互动,比如很多轶事的加入。读起来轻松有趣。试举一例。比如讲到我最喜欢的李颀和李白时,他是这么认为的:“从李颀和李白的人物素描,从试图描绘个人,到寻求成为个人的李白,仅是一步之遥。”这个类比,我很喜欢。
  •     买来送人,也是极好的。
  •     没读完
  •     —“我的天,我要嫁给李白当老婆,嫁给Owen当老婆。” —“……以前你不是说要嫁给尼采当老婆,嫁给王小波当老婆…” —“就是啊!赶紧叫那养死了人的李银河,赶紧滚犊子。”
  •     有一种看小型版《剑桥中国文学史》的感觉,实话说这本书80年就出版了,但是就算放在现在也还是有价值的,暂且不说角度别致,就算很多观点我觉得都还是可信的,诗歌的写作方式和当时的时代确实密切相关,所以不是用主要天才来界定时代,而是要用那一时代的实际标准来理解其最伟大的诗人。相对来说写王维、李白、孟浩然、杜甫的部分较好,能够受到不少启发。比如孟浩然诗中有类似南朝诗人雕琢繁复的描写片段,而王维诗中因王维存在否定动力,故而抛弃了南朝诗人的这种写作手法形成个性。我觉得也就是说孟浩然没有意识到自己以复古为创新,甚至本未想过自己要复古,这就是他的审美趣味,和王维诗不一样的。2016/7/24
  •     P2 要坚持盛唐是诗歌黄金时代的神话必须加以注意的问题:1.不能将这一时代等同于李白和杜甫;2.关于时代风格的一般问题;3.最严重危险的是切断其内在的历程,变成一个光辉灿烂、多姿多彩的瞬间——P195「诗歌的代不是历史的统一体,而是一种联系」。此论颇有眼光,此书亦致力于文学史的建构与脉络梳理。韦应物一章尤是。 【京城诗(人)】概念的提出。此乃宇文所安先生贯穿始终的一个划分,既有时间性又有空间区隔,未见他著,颇有新意。未览唐诗全貌,不敢妄下断评。 初唐诗→盛唐诗:社交场合——个人价值,宫廷王府—(科举)—从贵族世界脱离。 P45 王维:「在诗篇的平静表面下隐含着某种更深刻的意义或更强烈的感情」——早熟的天才、入而能出的情感模式。主题:空/宗教信仰;无意/对想往未来、控制未来的意愿的否定。
  •     宇文所安有两点引人入胜:一个是诗人人物侧记部分,美国汉学家一脉相承的《纽约客》笔法;另一个是诗歌技巧方面,敢于将国内研究者向来表态暧昧的部分用一种近乎化学方程式的清晰表达下论点、讲清楚。
  •     观点新颖,分析透彻,赞。
  •     待细看
  •     读过很多唐诗,却从来没有认真去理解一个时代,一些天才和他们的作品。
  •     仅供收藏,大学时阅毕
  •     颇有洞见。然而毕竟是鬼子。
  •     读了李白与杜甫,有些观点还是蛮有意思,作者真的钟爱杜甫啊!李白倒是一个爱包装自己的汉子,浪漫的秉性我觉得倒和郭沫若有点像,四川的文人,相如、苏轼等等,好像都有这样的一种豪放浪荡气?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     
  •     读了有三四个月吧...太痛苦了....阳老推荐的书标三星实在不好意思,希望二刷能提高评分..... 需要诗歌基础...
  •     宇文所安习惯研究诗人自己的背景仕途脉络,他把李白的个人背景分析得超级冷静,但是,一旦遇到李白的诗本身,也完全难以掩盖对天才的赞美哈哈哈~~~~~~~一直奇怪他的文章是英文的,但是他到底懂不懂中文~~~~~
  •     总体上比较中规中矩没有《追忆》带来的惊艳感觉。
  •     西方解构视角下的东方情韵
  •     万能的豆瓣啊……他的后继者是谁……
  •     宇文所安在面对那些中国人欲罢不能的诗篇时,格外淡定,或许也正因为这样,他能读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