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史纲要(外三种)

出版日期:2015-8
ISBN:9787101110355
作者:杨志玖
页数:405页

内容概要

杨志玖(1915-2002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人。著名历史学家。1934年同时考取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是年9月,人北京大学史学系。卢沟桥事变后,随校南迁,在西南联合大学继续学习。1938年8月大学毕业,被推荐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作所外研究生。1939年9 月,考取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研究生,师从姚从吾、向达教授研究蒙元史。1941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留西南联合大学暨南开大学历史系任教。1944年3月,应傅斯年先生邀请,借调到四川南溪县李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编写中国边疆史清代部分。1946年10月,应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冯文潜先生之聘,到南开历史系任教。新中国建立后,杨先生历任南开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大辞典》主编,《历史教学》编委会主任,中国元史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海外交通史学会顾问,中国民族史学会顾问,中国唐史学会顾问等。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第六、第七、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委员。著有《隋唐五代史纲要》、《元史三论》、《马可波罗在中国》、《元代回族史稿》、《陋室文存》等专著,发表论文近两百篇,主编《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讨论集)等。

书籍目录

隋唐五代史纲要
第一章 南北对峙局面的结束与统一帝国的建立——隋(公元581-618年)
第一节 隋的建立与统一中国
(一)杨坚的代周与建隋
(二)隋灭后梁与陈——南北对峙局面的结束
(三)隋统一南北的原因
(四)隋统一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 隋朝在经济与政治方面的措施
(一)经济措施
(二)巩固中央权力的政治措施
(三)法律上的改革
(四)各种措施的积极结果
(五)运河的开凿
(六)对外关系
第三节 隋末农民大起义
(一)隋初人民生活未得彻底改善
(二)隋炀帝的对內暴政
(三)三征高丽促起人民起义
(四)起义的发生和发展
(五)农民起义军的作用和弱点
第二章 唐帝国的建立与唐朝的盛世(公元618-755年)
第一节 唐帝国的建立
(一)李渊的建唐
(二)隋末唐初经济的凋敝
(三)均田制的实施
(四)东突厥的强盛与入侵
第二节 唐帝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一唐太宗时期的政治
(一)中央机构的加强
(二)地方吏治的重视
(三)府兵制
(四)科举制
(五)法典的编纂
(六)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二武曌的代唐及其行政
(一)武曌取得唐政权的原因
(二)武璺时期的政治
三工商业的繁荣
(一)手工业的发达
(二)商业的发达——商业城市的兴起
(三)行会组织的出现
(四)货币及飞钱
(五)对唐代工商业的几点认识
四交通的发达
(一)国內交通
(二)国际吏通
(三)驿传制度
五从人民生活中反映的初唐经济情况
(一)人口的增加
(二)物价的低廉
(三)开元时代的繁盛情况
第三节 唐帝国的对外关系
一唐与东突厥
(一)唐太宗击败东突厥
(二)唐对东突厥的善后政策
(三)唐对东突厥战争的意义
二唐与西域诸国
(一)唐初西域形势
(二)唐帝国势力向西发展的过程
(三)对唐向西域发展的评价
三唐与高丽
(一)唐初朝鲜半岛形势
(二)唐太宗进攻高丽的失败
(三)唐高宗灭百济与高丽
(四)对唐征服高丽的评价
四对唐向外发展的总认识
(一)战争的性质
(二)对外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唐帝国的衰亡(公元755-907年)
第一节 天宝时期的衰象与安史之乱
一天宝时期的衰象
(一)天宝时期的政治腐败
(二)均田制的破坏
(三)两税法的成立
(四)土地兼并的激烈进行——庄园制的发达
(五)府兵制的破坏
(六)新兵制的出现——团结兵,健儿与彍骑
(七)外重内轻形势的形成
二安史之乱
(一)安禄山得势的由来
(二)安史之乱的经过
(三)安史之乱的性质
第二节 安史乱后唐帝国的内争与外患
一藩镇割据
(一)节度使之设置及其权势的扩展
(二)安史乱后的河北三镇
(三)唐政府和藩镇的斗争
(四)藩镇割据下的人民生活
(五)唐帝国的分裂
二宦官擅权和朋党之争
(一)宦官权势的发展
(二)宦官专权对政治的恶劣影响
(三)朋党之争
三回纥、吐蕃和南诏的侵扰
(一)回紇
(二)吐蕃
(三)南诏
第三节 农民大起义与唐帝国的灭亡
一唐末政治腐败与民生的疾苦
(一)统治阶级加紧对人民的剥削
(二)官僚僧道兵士的增多
(三)统治阶级的日趋腐化
二大起义的前驱
(一)裘甫的起义
(二)庞勋的起义
三王仙芝、黄巢的大起义
(一)起义时期,起义前夕社会情况,王仙芝、黄巢的出身
(二)起义的经过
(三)失败的原因
(四)对黄巢起义一些问题的认识
四黄巢失败后的唐政权
第四章 唐代的文化
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
一文学
(一)丰富的唐代文学
(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二史学
(一)官修史书制度的确立
(二)政治经济专史编纂的开始——《通典》
(三)第一部历史批评著作的出现——《史通》
三艺术
(一)绘画
(二)雕塑
(三)陶瓷
(四)建筑
(五)敦煌艺术宝库中的唐代艺术
四宗教
(一)佛教
(二)道教
(三)外来宗教——火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
五科学
(一)天文历法算学的发达
(二)地理学
(三)医学
(四)印刷术的发明
第五章 五代十国与契丹(公元907—960年)
第一节 混乱期中的政治局势与社会情况
(一)所谓“五代十国”
(二)军阀统治下民生的疾苦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与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第二节 契丹的兴起与燕云十六州的割让
(一)契丹的起源和初期社会组织
(二)阿保机统一契丹
(三)契丹人的南侵与燕云十六州的割让
(四)契丹的制度和文化
第三节周世宗对统一中国的贡献
(一)郭威的內政改革
(二)周世宗的改革事业
(三)周世宗的对外战争

隋唐五代年表

隋唐史通俗讲话
一杨坚建立了隋朝
二隋朝初年的改革
三中国统一了
四荒唐残暴的隋炀帝
五人民推翻了隋朝
六农民起义换来了“贞观之治”
七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
八繁盛的长安城
九安史之乱
十黄巢大起义
十一唐朝境内的各民族
十二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化

宋辽金西夏史讲义
一契丹的兴起和辽朝的建立
二北宋的建立和宋太祖的建国政策
三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北宋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阶级矛盾的加深
五北宋和辽的关系
六西夏的兴起和宋夏关系
七王安石变法
八女真族建立金朝与辽朝的灭亡
九北宋的灭亡
十南宋、金朝对峙与北方人民的抗金斗争
十一南宋的腐朽统治和社会经济发展
十二金朝的社会经济
十三宋、辽、金、元时期的文化
(一)哲学和宗教
(二)文学、史学和艺术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

元史七讲
第一讲 绪言
第二讲 成吉思汗帝国的建立
第三讲 元世祖的统治
第四讲 元世祖以后的元朝
第五讲 元代的官制和兵制
第六讲 元代的社会阶级制度
第七讲 元代的中西交通

作者简介

《隋唐五代史纲要(外三种)》是“建国”后第一部隋唐断代史著作和优秀教材,是引领许多青年学习隋唐史的入门书。《隋唐五代史纲要(外三种)》的特色是内容系统,条理清晰,观点鲜明,言简意赅。作者杨志玖撰写的唐史论文数量不多,重要的如《试论唐代藩镇割据与儒家学说)、《试论唐代藩镇割据 的社会基础》、《释“台参”并论韩愈和李绅的争论》、《关于唐代除陌钱的几个问题》等。尤其是《试论唐代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一文,认为藩镇依靠地方军士的支持而割据,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是均田制破坏后破产农民和无业游民。该文立足确凿史实提出了符合历史真相的新见解,在唐史学界引起了较大反响。此外,他和吴枫教授主编的《中国历史大辞典·隋唐五代史卷》是第一部隋唐史权威工具书。


 隋唐五代史纲要(外三种)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1.马可波罗来华及其所撰《游记》,是中西交通史上的重大事件。1941年,杨先生利用《永乐大典》卷一九四一八《经世大典·站赤》一段百余字的公文,撰写《关于马可波罗离华的一段汉文记载》,考证出马可波罗在其《游记》所述伴随萦占公主自泉州离华返波斯是真实的,进而确定一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还订正马可波罗离华时间是在1291年初。这一揭示迄今汉文记载中唯一能见到的马可波罗活动的考证和研究,运用的足非常普通易见的史料,却披沙拣金,得到重要发现。该文荣获中央研究院评议会名誉奖,被译为英文,先后刊于英国《亚洲皇家学会学报孟加拉版》第十卷及美国哈佛大学《亚洲学报》。相继得到了伯希和、柯立夫等外国权威学者相关研究的印证与肯定,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对马可波罗来华的真实性研究作出的重要建树。20世纪后期,杨志玖先生连续发表《关于马可波罗在中国的几个问题》、《马可波罗与中国》、《马可波罗足迹遍中》、《再论马可波罗的真伪问题》和《马可波罗到过中冈》等论文,与美国学者海格尔、英国学者克鲁纳斯和弗兰西丝·伍德等展开长达二十余年的“论战”,就马可波罗的语言文字能力、在华身份和相关汉籍史料等焦点,作了中肯而有说服力的辩驳和论述。1999年又汇辑其重要论文巧篇,在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马可波罗在中国》一书2仪刃年8月还在天津主持召开“马可波罗与13世纪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邀请伍德博上等国内外学者面对面地切磋研讨马可波罗来华问题杨先生以其精湛的研究,把马可波罗来华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被国际学界公认为马可波罗研究的权威之一。2.隋政府握有大量的布帛和粮食。如开皇九年(589)平陈后,文帝亲自行赏。从长安的朱雀门(皇城南门)直到南郊.陈列布帛,赏赐将上.共费三百多万段。开皇十二年(592)官吏告诉文帝说府库东西装满了,装不下就堆在走廊上。文帝问:“我对人民抽税不多.而赏赐花费很大,为什么还这样?”回答是:“收人常多于支出,每年花费九百万段也没有减损。”结果另辟个左藏院装东西。当时各地抽的布帛粮食,在河南的,集中潼关,在河北的,集中蒲坂,从此运往长安,络绎不绝,昼夜不停地要运几个月。所收的米因不能一次运到京师,就在卫州(河南汲县)、洛州(洛阳)、陕州(河南陕县)、华州(陕西华阴)设仓辗转运输。以后的仓越置越多。据《通典》卷七说“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除政府的仓外,又令民间自出米麦设立义仓。据唐太宗说,直到隋文帝末年,天一F储积,可供五六十年之用。只有在农业生产发达的情况下,统治阶级才能向人民搜括这样多的物资。而在隋文帝时剥削尚不太重,而且常有免租赋的命令。甚至在隋场帝刚即位时也因为“户口益多,府库盈溢”下诏免除妇人和奴婢部曲的租税。令男子以二十二成丁服力役。隋初社会经济无疑是向上发展的。《文献通考》卷二三上说:“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这句话并非言之过分。再如,隋政府掌握了大量的粮食,但在人民没有饭吃时却不加娠济。如开皇十四年(594)关中大旱,民饥,民食豆屑杂糠,当时仓库里粮食很多,但却不肯开仓赈济。唐太宗批评他说:“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充溢,竞不许贩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场帝恃此富饶,所以豪华无道,遂致灭亡。”把文帝的虚伪面貌揭穿了。3.十恶: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八议: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4.《贞观政要》卷1(论政体》。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场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默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联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遂得摇役不兴,年谷丰稳,百姓安乐。”5.6.7.唐朝在西域的争夺a争夺拔汗那b高仙芝远征小勃律c怛罗斯之战8.一是河北二镇,最初以魏博为强,后刘仁恭、刘守光父据幽州(卢龙镇治所),势力亦相当强大。一是盘据山内太原一带的李克用,以沙陀部为主力军,并有其他游牧部族如鞑靼等,所以很强。并卢龙成德诸镇。一是以穿卞州(开封)为中心的朱温。汁州,运河、黄河交汇点,控制着运河的交通。而朱温的部队过去是随黄巢起义的农民军,有丰富的战斗经验。朱温凭借这优势的地理和人力,足以压倒其他军阀,终于合并了魏博和河南全部以及陕西、河北一部的藩镇。又汴州当东南物资北运要冲,占其地即足以控制唐政府的供给线,足以制唐政府的死命,故终于篡唐,建立以沐州为国都的梁朝。9.苏轼秧 马 歌并引过庐陵,见宣德郎致仕曾君安止,出所作《禾谱》,文既温雅,事亦详实,惜其有所缺,不谱农器也。予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桐为背,欲其轻;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复瓦,以便两髀。雀跃于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缚秧,日行千畦。较之伛偻而作者,劳佚相绝矣!《史记》禹乘四载,泥行乘橇。解者曰:“橇形如箕,擿行泥上。”岂秧马之类乎?作《秧马歌》一首,附于《禾谱》之末云:春云濛濛雨凄凄,春秋欲老翠剡齐。嗟我父子行水泥,朝分一垅暮千畦。腰如箜篌首啄鸡,筋烦骨殆声酸嘶。我有桐马手自提,头尻轩昂腹肋低;背如复瓦去角圭,以我两足为四蹄。耸跃滑汰如凫鷖,纤纤束藁亦可赍;何用繁缨与月题,朅从畦东走畦西。山城欲闭闻鼓鼙,忽作的卢跃檀溪。归来挂壁从高栖,了无刍秣饥不啼。少壮骑汝逮老黧,何曾蹶轶防颠隮。锦鞯公子朝金闺,笑我一生踏牛犁,不知自有木駃騠。10.《温国文正公文集》卷72《学士院试李清臣等策目》“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不足恤”《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59《王安石事迹上》,“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11.不证明马可波罗来过,而是证明马可波罗离开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毕竟是1955年的著作
  •     隋唐部分时代观点很浓,元史部分很不错,尽显大家风范。
  •     入门还是可以的
  •     一家之言,可以参阅
  •     元史部分大家风范;隋唐五代史纲要及宋辽金史讲义时代观点浓厚,若非如此,应该更好;通俗讲话适合一般读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