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头政体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3-06-01
ISBN:9787100039796
作者:(美)罗伯特﹒达尔
页数:282页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鸣谢第1章 民主化与公开的反对派第2章 多头政体重要吗?第3章 历史的顺序第4章 社会经济制度:集中还是分散?第5章 社会经济秩序:发展的水平第6章 平等与不平等第7章 亚文化、分裂模式与政府作用第8章 政治积极分子的信念第9章 外国的控制第10章 理论:概要与限定条件第11章 附言:变革战略的某些含义附录A 根据适合政治反对参加选举和机会大小的条件对114个国家和地区所做的分类附录B 1

作者简介

在当今世界,研究政治制度尤其是民主的政治制度,达尔是一个响亮的名字。本书是他的代表作。
在第一章里,达尔开宗明义,将公开争论(政体的自由化)和参与权(政体的包容性)视为民主化的两个基本尺度,并由此界定了四种极端的政体形式:封闭式霸权政体(低度自由化,低度包容性)、包容性霸权政体(低度自由化,高度包容性)、竞争性寡头政体(高度自由化,低度包容性)、多头政体(高度自由化,高度包容性)——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其实处在这四种政体之间的模糊区域。达尔用这样干净漂亮的术语,取代了早已内涵模糊的“民主”、“权威主义”等概念,大大增强了其论证的严密性。
达尔相信大多数读者会同意多头政体比其他形式的政体更可欲,问题在于,只有在政府和反对派都能获得高度相互安全保障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构筑通往多头政体的道路,这种相互安全保障的体制在人数较少、理念较为接近的精英中间比较可能发展(比如英国);而在普选制和群众政治的条件下,要设计这种相互安全保障的体制是很困难的。这很有可能在政治变迁中导致一个令人遗憾的后果,遗留下很大一个分裂出来的和竞争性政治的合法性相对抗的公民团体——这种情况在当今世界并不鲜见。
达尔认为:“前工业化的乡村农业社会肯定不是天然就不适合竞争性政治或者甚至多头政治的。因为某些前工业化的乡村农业社会已经有过竞争性的政治制度——有时也确实令人惊奇地为包容性的多头政体提供了基础。”他指出发达的经济对多元社会秩序以及多头政体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但多头政体也特别容易受到极端不平等的损害,在一个已经实行公开争论制度的社会,极端不平等增加了竞争性政治被霸权政治取代的可能性。
然而达尔着墨最多的还是本书的第八章:“政治积极分子的信念”。在他看来,“正如任何试图说明不同国家政体变迁的理论都必须将诸如一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等的性质和程度、亚文化分裂的程度等等这样一些因素视为主要的独立变量一样,这样的理论也必须——实事求是地——把政治积极分子信念和‘思想观念’作为一种主要的独立变量。”


 多头政体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十一过后看完的第二本书是罗伯特.达尔的《多头政体》,之前看过好几本他的书,包括《现代政治分析》、《多元民主的困境》和《民主及其批评者》等,而我看的这些书还只是达尔所有著作的一部分,可见他也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学者。达尔是研究民主问题的大师,提出了多元主义民主或多头民主的概念,这本书就是着重探讨这个问题。作者根据不同政体在民主化的尺度上,即公开争论和参加选举、担任公职的权利两方面的不同表现,将政体区分为四种,他认为公开争论是自由化的表现,参与是包容性的表现,将自由化程度低、包容性低的政体称作封闭性霸权政体,前者低而后者高的政体称作包容性霸权政体,与之相反的则是竞争性的寡头政体,而自由化程度高、包容性高的政体就是多头政体。而在作者此后的讨论中,将着重探讨霸权政体向竞争性政体的转变。作者首先就实现这一转变从代价的角度提出了若干假定,即宽容的预期代价下降时,一个政府宽容反对派的可能性就增加;而压制的代价增高时,也有同样的趋势;政府和反对派都获得高度相互安全保障的时候往往会造成并保持让反对派对政府行为进行争辩的广泛机会。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实现转变的最佳路径,即首先实现自由化,然后实现自由化。与此相对应的还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包容性先于自由化,这种路径容易在扩大选举的时候因为没有公开争论的机会而使民主变得流于形式,甚至仍然是霸权政体的翻版;一种是捷径,即从一个封闭的霸权政体直接过渡到多头政体,这种路径无疑会因为速度过快而产生动荡,或者难于实现预定的结果。而那条所谓的最佳路径的好处在于比较稳妥,它要求首先实现一定规模人群的公开争论,然后逐步扩大参与的规模。并且作者举出了许多经验的证据,应该说这种路径是可行的,毕竟公众参与是一个很难控制的事情,在后发展国家中要实现民主化,面对理性的局限,走渐进道路应该是减少动荡的良好途径。接下来需要关注的就是什么条件有助于多头政体的实现,这些条件包括社会经济秩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平等与不平等、亚文化多元主义、政治积极分析的信念以及外国的干预等等。就第一个条件而言,一个多元的社会制度和分散的经济有助于形成竞争性的政治,相反的,集中控制的社会制度和霸权政体则导致高度集中的经济。在作者得出这个结论之前,还有一个传统的看法,这是按照意识形态划线的,即认为集中就是社会主义,分散则是资本主义,达尔对此进行了纠正,指出社会主义经过改革,也可以产生分散的经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通常都被认为与政体有着密切关系,但作者的经验材料却可以找出许多特殊例子,这说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与政体相关,只能说发达经济造成了某些多元社会秩序所需要的条件,而非全部条件;经济的成功不能威胁多头政治,但经济的失败却可以威胁它;富裕社会同样有自己的挫折和不满,等等。这说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能简单的与政体的选择一一对应,但却可以看出它确实能够提供一定的条件,但这些条件作用的发挥,还需依赖其他条件的共同作用。就平等问题而言,应该说任何政体都会产生不平等,并且多头政体通常伴随着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通常还会产生更大的不平等。应该说这些不平等感会导致对政体效忠的减少,而多头政体之所以可以存在,正是通过吸收公众的参与,从而没有让群众产生这种不平等的感觉,并进而产生变革的要求。而在亚文化方面,越少越有利于政体的稳定,并产生稳定的多元主义政体。另外,政治积极分子的信念也相当重要,影响其信念的条件主要有某观点是否得到系统阐述并被广泛认同;某信念的威望以及其主张者的威望;该观念与过去的观念是否一致;与经验是否一致。最后就是外国的控制,外国的干预会导致以上提到的条件所产生的作用发生改变,或者外国还可以直接采取行动导致多头政体的产生,比如二战后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的例子。在明确了这些条件以后,作者在最后的总结部分提出了实现多头政体的战略选择问题,最后可以归结为这一战略的主要因素:一个强大而有活力的、依赖于响应各种利益和要求的机构的行政部门,一个进行整合而不是四分五裂的政党制度,和次国家的地方政府。这些都是代议制政府的基本要素,而这也正是建立多头政体的主要因素。这本书提出了大量的假说,体现了作者深邃的观察力和创新意识,不过这本书也有欠缺,比如虽然对这些假说的证明采用了大量的经验材料,但却不能穷尽这些材料,具体的案例其实不能证明什么,这些论据上的缺陷使得本书对一些观点的论证上显得不是那么有力。并且这些例子的现实性太强,没有与理论有效结合,使得本书的论证显得深度不够。当然,这本书我看的很仓促,自己也没什么看法,提出的批评或许更多的属于自己没有理解有关吧。《多头政体——参与和反对》(Polyarchy:Participation and Opposition)作者:罗伯特.达尔(Robert A.Dahl) 译者:谭君久 刘惠荣目录:中文版序 鸣谢 第1章 民主化与公开的反对派 第2章 多头政体重要吗? 第3章 历史的顺序 第4章 社会经济制度:集中还是分散? 第5章 社会经济秩序:发展的水平 第6章 平等与不平等 第7章 亚文化、分裂模式与政府作用 第8章 政治积极分子的信念 第9章 外国的控制 第10章 理论:概要与限定条件 第11章 附言:变革战略的某些含义 附录A 根据适合政治反对派参加选举和机会大小的条件对114个国家和地区所做的分类 附录B 1969年前后的现代多头政体 索引 译者附记 商务印书馆2003年6月第一版(Yale University Press,1971)
  •     东汉的命运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和历代皇帝的短命紧密相关的,由于继承人往往过于年幼,统治的权杖必然旁落,而依据此时的各种条件来看落入以皇后外形象代表的外戚们的手中是很自然的。毕竟,按民间的观点,小孩子们的事由他们的母亲负责看上去是很合乎情理的。可问题在于治国的方针往往不能依赖于治家的伦理。缺少成熟合理的应急制度最终成了这个王朝的死穴。当然,一个足够健康有效的制度在当时无疑是个奢谈。民族的命运对单个的统治者的个人或政治寡头们集体所表现出的特征(无论是思想水平、个人能力、道德约束还是身体素质)的依赖性过强,最上层几乎即使是极为细微的变动,到了国家政权的承受者们那里有时也是致命的。王朝持续的几十年或几百年,即使完全不考虑来自外部的威胁因素,要保证统治者的优良素质的连续性也是非常困难的,因而政权到了一定的阶段会出现很大的震荡几乎是必然的,而不论这一次或者几次震荡会否会马上带来旧政权的崩溃,响起的声音却无疑地告诉人们“这是魔鬼在让我为你准备坟墓。”保持王朝即使在领导人的继承者条件不佳的时候也能依然相对稳定和良性的运作,中国四千年的古政治文明似乎也没有能够在这点上取得令人满意成就。原因就在于政府存在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实现一个阶层甚至一个家族的特权,即使有时既得利益集团的范围相当之大,其终极目的也只是为了服务最核心的那极少数人。因为这个阶层的人数在国家人口中是绝对的少数,用我们学数学的话来讲就是一个过于小的样本,所以其中持续地出现足够优秀的可被选择的政权继承者的可能性也就非常低。而对这个拥有庞大的国土和人民,敌人和忧患的国家,既是拥有“中人之资”往往也是不够的,就是说对继承人的要求其实是相当高的,这就使这种人的出现更加困难。更别提这个集团内部往往也会因为顾忌而对人才进行压抑或消灭。当然,中国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很多情况下得以暂时维持的原因是由于他从国家的所有集团之外选拔了许多精英分子,然而要么这些精英最终无法进入所有集团的内部,要么由于他们进入内部的同时也继承了内部的这种弊病,致使最终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完全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是现在也不能说是昭然若揭了,但按照罗伯特·达尔的看法,多头政体看来是个“最不坏”的选择,比较完备的多头政体相对其它政体来说,至少有两个特征——竞争性和包容性。包容性保证了每个代表某种利益或坚持某种主张的集团都有足够大的成员基数以保证优秀分子的数量;而竞争性则防止任何一个群体获得绝对的支配地位而最终踏入前面提到的糟糕境地。不过达尔本人也承认,人们不要对多头政体的可行性抱有过大的希望。权力毕竟是一种谁也不愿放手的东西,否则多头政体的优势也就不存在了。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必读书
  •     好多命题啊,喜欢~~
  •     比较有趣的是达尔对民主的定义,“比较完全地或者完全地相应所有公民的要求”,更多的是从消极意义上评价一种社会制度的民主程度,总的来说即是当局是否允许反对派合法地与政府进行对立、抗衡、竞争,此处达尔将民主具化为两个指标:包容性与自由化。前者指公民参与度,后者指公民公开争论的程度。达尔所言多头政体即一个大众化、自由化、高包容、广开言路的政体。在通往多头政体的三条道路中,达尔认为最可取的是道路一:先由一个封闭型霸权政体增加公开讨论机会,走向竞争性寡头政体,进而增加包容性变为多头政体。但这种道路面临的问题是,当下大多数霸权国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包容性,如普选 投票权的广泛给予,使得道路一已成为历史选择。ps.记得当时写读书笔记起的主标是“通往民主之路”,联系今时今日境况,前路艰险,吾辈需努力。
  •     算是玩概念、凑逻辑、拼理论的好手了~~~这个领域最开始大概就是长这个样子的, 还有别忘了Polity IV Project的测量原理哦...
  •     非常喜欢的一本。参与权和反对权虽然并不是民主政治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实践民主价值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民主的理想无比质朴,但实现民主的机制却是无比复杂和精密的。
  •     似乎“思路严谨”的必然后果就是啰嗦...不过也挺好,看起来嗖嗖的快,好有成就感。
  •     不随便定性,对达尔的严谨留下了深刻印象。解决的问题有:1.多头政体中的自由性、包容性两个维度及其划分的五种政体。2.宽容与压制的与其代价导致的对反对派态度。3.亚文化的冲突是对最基本个人利益的威胁。4.正三观:多头政体值得向往,但未必是历史的必然——评几个案例就足以虚构出简单的单向发展规律;不但孤证不成立,多少个例证都无法证明什么东西。对信念和外国干预两章没有细看,回头重读。
  •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我看的比较无聊···
  •     这么经典的书图书馆居然没有,奇怪
  •     写得条理很清晰,看着很容易懂。但就是还是有点当代政治学的病~ 不过现在我必须学会欣赏~
  •     不太有印象了……
  •     2014年5月在图书馆借阅的。
  •     如果都能像达尔这样写书就好了,太喜欢他的行文风格了
  •     逻辑清晰,思维缜密,学术严谨。当公开争论和参与都能够体现在每个人的身上时,我们都会比现在更忙碌。
  •     手术刀般的一本书,我感觉是《民主及其批评者》的精髓版。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谭老板翻译的。
  •     多元民主
  •     来不及细读。听了课,原来是精英政治和民主选举的融合理论啊,大师!
  •     以后再细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