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的起源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86
ISBN:SH11002-682
作者:何新
页数:328页

作者简介

附: 文史新考14篇


 诸神的起源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陈晓红:对何新有关人类起源观点的女性主义批评   (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海南海口571158)   摘 要:何新的《诸神的起源》,在中华神话传说的考证中,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人类起源的   神话考证上,却明显表现出男权至上的文化倾向,因而导致他做出女神女娲从男神黄帝(即伏羲) 身上分化出   来的错误结论。   关键词:人类起源;黄帝;伏羲;女娲;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 I 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223X(2005) 03 - 0097 - 02   ( 收稿日期:2005 - 02 - 22     作者简介:陈晓红(1961 - ) ,女,广东汕头人,中山大学访问学者,海南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女性主   义文学研究。   本文为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系列论文之一。)             有关人类的起源,在中国的不同民族中,有着相差极   大的不同认识,我们无法在此一一述说。不过,在中国文   化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汉族文化,其远古传说中关于   人类的起源,则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其一是“黄帝   起源”说,如《淮南子·说林》曰:“黄帝,古天神也。始造人   之时,化生阴阳。”(高诱注) [ 1 ]另一则是“女娲造人”说,   应劭《风俗通义》曰:“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   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见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 [1 ]在一定的文化意义上“, 黄帝起   源”说代表了原始初民的男性生殖崇拜意识,而“女娲造   人”说则代表了原始初民的女性生殖崇拜意识。   在这两种传说中,“黄帝起源”说由于与我国古代社   会的“男权至上”观点一脉相通,并且也代表着男性生殖   崇拜,因而能为社会所普遍接受,以至今日的中华民族,   皆认可自己为炎黄子孙。但是,在一定意义上,“女娲造   人”说强调了用黄土作人,而黄土的引申义就是大地,大   地生养万物,就像母亲生养子女,亦象征着女性生殖崇   拜,因而此说更贴近自然生长的发展规律。许慎在他的   《说文解字》有关“女娲”的词条是这样注释的:“娲,古之   神圣女,化万物者也。从女,呙声。”从注释的内容上看,   许慎对“女娲抟土造人”的古代传说是予以认可的。   不过,中国的学术界还有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女   娲”其实是由太阳神“伏羲”(即黄帝) 分化而来。提出这   一观点的,主要是著名学者何新。何新在他80 年代中期   出版的《诸神的起源》这部当时颇有影响的学术专著里,   在探讨“女娲”的真相时提出:“女娲别名女希,与羲实际   上同名。”[1 ] 由于“在古书中,女娲所从之‘呙’字,与和也可通用。”而“羲”的古音读作xie ,缓读即羲—娥,或羲   —和。”[1 ]因而“, 羲”即“羲和”即“伏羲”也就是“黄帝”。   因为在关于“黄帝”的历史考证中,何新提出:“中国古代   神话中的伏羲———太昊———高阳———帝俊———帝喾———   黄帝,实际上都是同一个神即太阳神的变名。”[ 1 ]因此,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月亮神和华夏民族的母神“女娲”,其   实就是从太阳神“伏羲”(即黄帝) 那里分化出来的。这就   是说“, 女娲”传说实际上是“黄帝”传说扩展后的一种文   化变异。所以,何新的推论如能成立,在一定意义上,就   是否定了我国一些学者认为“女娲神话”早于“黄帝神话”   的观点,也就等于间接地否定了中华民族初民曾经有过   的女性生殖崇拜。   应当指出,何新的《诸神的起源》这部学术专著,其研   究视角是以“日神中心说”(也就是男权中心) 立论的,他   自己也从不忌讳这一点,因而他在立论时所采用的材料,   大多是从有利于“日神中心说”的立论去选取的,最起码   是有关于“羲和”的另一种传说,何新在进行考证分析时,   是别有心计选取史料的。《山海经·大荒南经》里记载:   “东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   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帝俊妻常仪   生月,十有二。”(《山海经·大荒西经》) 生日的羲和与另一   生月的常羲同为帝俊之妻,据郭沫若考证这二人当系“一   事化为二事,一人化为二人。”何新在他的《诸神的起源》   中,对日神“羲和”与月神“常仪”的丈夫“帝俊”作了大胆   地猜测分析,认为“帝俊”实际上就是周天之神即“上帝”,   同时他也是殷商族的祖先。但对女性日神“羲和”如何转   变成了男性日神“伏羲”,却只是一笔带过。然后才在有关“黄帝”的史料考证中,从《说文》、《风俗通》等古本中考   证出“黄”“光”二字古音相同,语义也相通,由此推导出黄   帝其本义就是光明之神,亦即太阳神,因而黄帝和伏羲   (太阳神) 实际上是同一个人;又从“女娲别名女希,与羲   实际上同名”,进而推导出“羲”即“羲和”即“伏羲”即“黄   帝”即“太阳神”,最后从这一连串的名号变通中悟出了一   个“淹昧千古的大谜”:“月亮神女蛾以及华夏民族的母神   女娲,其实都是从太阳神‘羲’的名号中分化出来的。”并   且“, 日神与月神分化的神话,实际上可能还投射了古人   的这样一种宇宙天文学观念———认为月亮是太阳的分化   物。在汉代纬书中,称太阳为曜魄宝。而月亮则被称作   附宝(副宝) 或灵附宝。一正、一副,似乎可印证这一点。”   [1 ]姑且不论由女娲的别名推导出来的一连串名号变通   结论,究竟具有多大的合理性。其由日神与月神分化的   神话考证,推导出来的古人宇宙天文学观的太阳月亮正   副关系,就明显带有男权至上的思想痕迹。并且,何新在   他的《诸神的起源》一书中,也注意到黄帝与羲和的关系   还有其他的说法“, 据《世本》说: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   月。”“太阳神羲和与月亮神常仪,在这里变成了黄帝的两   个属臣。”[1 ]这样的古本说法,明显与何新自己的推导考   证不相符合,故被何新弃之不用。或者,由女娲到黄帝这   样的一连串名号变通推导考证,连何新自己也觉得没有   太多的把握,所以才用了“可能”这样的表述方式。   我们知道,古代的神话传说是人类社会早期的原始   人类解释人类社会与自然现象的思想产物,在人类社会   的初始阶段,人们并不清楚人类的生殖繁衍与两性之间   的内在联系,并不了解性交与妊娠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   就像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所指出的那样:“野蛮人   很多是不知道性交会生出孩子来,吃饭是营养身体的。”   [2 ]另外,原始人类的生育观念也使得许多人“只知其母,   不知其父”。许多与女子怀孕生育有关的神话传说,女子   要么被天神附体,要么在水中被鱼蛇咬到,因此怀孕生   育,本应在女子怀孕生育过程中起着不可缺少作用的男   人,被尚处于混沌时期的原始初民清理出场。因而,原始   人类很自然地就会把女性单性生殖,当作是自然规律来   进行神话崇拜。我国在20 世纪80 年代发掘的辽宁“红   山文化”遗址,其考古发现有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其一,发掘出土的大量女性裸像和大型女神庙遗址,说明原始   人类有过母系祖先崇拜;其二,发掘出土了我国年代最早   的龙型雕像,一为椭圆环形,一为圆环形,其明显的女性   生殖形态(女性阴门象征) ,与过去发掘出土的龙形雕像   主要是长条型或弯钩型在形状上有很大差别,因而也与   过去依据龙型雕像的长条型或弯钩型形状而认定为男性   生殖器变体的男性生殖崇拜观念相矛盾。这次发掘出土   的历史文物,起码能够说明我们的原始祖先确曾有过一   个母氏生殖崇拜时代,并且这个母氏生殖崇拜在历史年   代上要早于男性生殖崇拜。这种初民认识论反映在原始   的神话传说那里,其内容“所显示的,不是父亲的创造能   力,乃是女祖自然的生育能力。”[ 3 ]只是到了秦汉以后,   随着孔子的儒家文化在中国社会中的一统地位逐渐形   成,尤其是宋明理学的进一步强化,女性的社会地位才真   正打上了“三从四德”的男权烙印。这种性别变化,我们   可以从“女娲”和“伏羲”的关系变迁中去进行验证。男性   伏羲和女性女娲的名字,早在先秦典籍中已有提及,但彼   此间并无任何瓜葛。如记载我国远古传说的《风俗演义·   皇霸篇》引《春秋伟运斗枢》云:古代所谓三皇的天皇—伏   羲、地皇—女娲、人皇—神农。及至汉代,他们才被绘入   帛画或刻入砖石中,成了连体的龙身人首神像,此时二人   的关系,或是兄妹(如《路史·后纪二》注《风俗通》:女娲,   伏羲之妹。又《通志·三皇五帝》引《春秋世谱》:华胥生男   子为伏羲,生女子为女娲。) 或是君臣(如《淮南子·览冥   训》高诱注:女娲,阴帝,佐宓戏即[伏羲]治者也。) 或是夫   妻(汉代出土的汉砖上所绘伏羲、女娲形态,大多呈人首   龙身交尾形态,俩人身体以下部分相互缠绕在一起,寓意   俩人结为夫妻,共同生育人类) ,从此以后所发生的有关   女娲的符号解说,几乎都带上了男性话语的强权解说,并   因为男性话语的强权进入而打上男性认知色彩的鲜明烙   印,成了“伏羲”繁衍中华民族的生育工具,由此所带给我   们现代人的性别认知,因而也几乎都是从男性角度去进   行性别解读的文化痕迹。   由此可见,何新由女娲的别号推导出来的一连串名   号变通,进而推导出来的女神是由男神那里分化出来的   结论,如果不是所选用的史料有误,就是潜伏在意识深处   的男权至上思想,误导他做出如此片面的判断。   参考文献:   [1 ]何新. 诸神的起源[M] . 北京: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1986.   [2 ]马林诺夫斯基. 文化论[M] . 费孝通,等,译. 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   [3 ]马林诺夫斯基. 两性社会学[M] . 李安宅,译.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毕光明)   Feminist Criticism of He Xin’s View on the Origin of Mankind   CHEN Xiao2hong   ( Department of Chinese ,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 Haikou 571158 , China)   Abstract : While He Xin’s book The Origin of Gods has secured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textual examination of   Chinese myth legends , there is , however , a marked trend of male hegemony culture in his textural research of   myth legends on the origin of mankind , hence his erroneous conclusion that the goddess Nvwa stems from the body   of the God Huangdi (Fuxi) .   Key words : mankind origin ; Huangdi ; Fuxi ; Nvwa ; feminism   98   本文来源『兴华论坛』 http://bbs.1911.cn   
  •     诸神的启示《读书》1987年第4 期近年来,神话研究以极大的魅力吸引着大批学者,已经成为一个颇引人注目的新领域。但是,神话研究往往被人们有意识地分封在民间文学的界碑之内,似乎神话研究注定要成为民间文学的嫁妆。新近出版的《诸神的起源》,恰恰提醒我们,对上古神话的研究,绝不仅仅是一种纯文学性的研究,而“是对一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文化和民族历史最深层结构的研究——对一种文化之根的挖掘和求索。”(页240)这确实是本探索古代神话系统深层结构,找寻中国传统文化起源的寻根书。单就选题而言,该书认定上古时代遍及东、西方的一元太阳神崇拜为对象和主纲,就已经把神话研究引入了一个新的天地。况且,作者并没有局限于揭示太阳神崇拜这一事实,而是独辟蹊径,把上古神话作为一个较宽泛的文化概念,从文字训诂方法入手,对历来人们同感难以整理的上古神话材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从而推导和阐明了上古神话的文化意义。这可以说是该书的基本结构。《诸神》不仅力求建立一个以一元日神崇拜为主纲的上古神话阐释体系,而且也试图给神话研究和古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示范。作者在《导言》部分,首先通过对大量上古文物和图画材料的排比分析,指出十字图纹是中国远古时代一元的太阳神崇拜的符号,而中国古代诸王尊号正是日神崇拜在古史所说中的变相。然后,作者用了十八章的篇幅,对太阳崇拜的流变、消失,以及它对华夏民族和文化的形成、发展所具有的影响,乃至中国古代哲学观念的起源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论证。作者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古神话的反思、再认识很有见地。作者指出:神话通常体现着一种民族文化的原始意象,而不是一种单纯想象的虚构物,一些或有趣或荒谬的故事。在功能上,上古神话在先民文化中有三种作用:1.它是一个解释系统;2.它是一个礼仪系统;3.它是一个操作系统。也就是说,神话是先民的“哲学”和“科学”;是先民的礼仪规范和价值规范;同时又是一种巫术的实践力量。总之,它是一种独立的实体性文化。不唯如此,作者还试图将中国上古神话深层结构所外化的一系列观念性母题与希腊神话进行对比,从比较文化学的角度说明两者在艺术特征上的不同。而艺术特征及内涵的不同正体现了东、西方这两个民族性格上的深刻差异,并且也决定了后来东、西方两大文化系统全然不同的发展方向。在这里,作者不仅揭示了上古神话的文化意义、以及神话对民族文化的重大影响,同时也昭示了上古神话研究的意义之所在。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作者才说“这是一部寻根的书”。值得注意的,是贯穿全书始末的古神话整理、阐释的新方法。这一方法,在题为《论远古神话的文化意义与研究方法》的结语中,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关于古神话或传说时代的研究方法问题,自“古史辨”派以来就没有解决好,直到今天,仍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该书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注意到了古神话材料的等次性、“异名同格”、“同名异格”等现象,因此,对这些材料没有作过多的考辨,而是将这些充满<SPS=0769>牾、头绪纷纭的古神话的“灰色系统”,先依一定的操作程序,构造成必要的解释和假说。然后,再将这些解释和假说回输到古典神话的灰色系统中去,接受检证。作者认为这样构造的理论系统,就是一个递归的公理系统。“这里根本不需要那种异想天开的臆说(而恰恰是在神话学和中国上古史这个领域中,这种臆说最多),而只需要严格地程序化的操作和演算。”(页252)这就是作者用这一方法所构造的关于中国古典神话的新系统。正是这一方法,作者在《导言》部分提出了一元日神崇拜的理论体系,然后逐章论证、推演,使这一体系能够自圆其说地得到系统验证。因而,《诸神》在结构上虽独自成章,实际上却是日神崇拜母系统下的各子系统,犹如链条上的每个链节,承前启后,紧紧相连,构成一个大的链条序列。在微观(各神话子系统)上,作者将每一神话系统都划分为三个层面:语句层面、语义层面和文化隐义层面,并且根据中国神话的变形受汉字“音义递变”规则支配这一特点,采用训诂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这样,就避免了那种以叙述故事代替文化隐义层诠释的所谓纯文学性研究。因此,我们说该书突破性的成就似乎并不在对每一神话系统的论证、解释上,而在于它在传统古神话及古史研究领域打开了一个新的缺口,而且必将是一个日趋扩大的缺口。最后,尚须指出,《诸神》对上古神话的理解,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宗教与历史传说,而作者对此三者的界说及关系未及充分论述。如作者认为上古神话在先民文化上有三种作用,读者要问,原始宗教不正也是一个解释、礼仪、巫术系统吗?作者所构造的一元日神崇拜理论系统,无宁说是一个宗教信仰系统。如是,宗教信仰这一背景之下的诸神究竟是如何演生出来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非得从发生学的角度对宗教与神话的起源作出必要的论证。再如,作者也承认,中国事实上根本没有独立的、非历史的神话系统。但作者又认为“在较晚近传说中,神话被作了历史化”。(页35)我们知道,中国上古时期,宗教、神话、历史传说三位一体,传说时代的人物都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而且在流传的过程中有“神话化”(所谓“层累增加”)的趋向。如本非传说的吕尚,后来也被塑造成为一个神话人物。因此,中国上古时期就根本没有所谓“神话的历史化”现象,而只有古史(历史传说)的“神话化”现象。王国维以“二重证据”法,从卜辞与《山海经》、《天问》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了殷先王亥、恒就是明证。尽管这部著作在一些细节上,包括一些构想和观点,尚有需要完善和值得商榷之处,但不能不承认这仍是一本富于启发性和触处充满新意的神话学著作。(《诸神的起源》,何新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一九八六年五月第一版,2.00元)品书录刘乃寅本文来源『兴华论坛』 http://bbs.1911.cn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非常有想象力
  •     对我以往的知识有些颠覆,这是1987年的吐血推荐
  •     结论不一定靠谱,很多论证速度都太快,不过内容本身确实蛮好玩的
  •     争议很大,书里的结论不能当成定论,书里的证据也不知能否信任。不过读起来挺有趣,权且一观吧。
  •     门外汉看来虽然逻辑有瑕疵,考据也有不严谨之处,但是结论很过瘾。
  •     不少观点很新颖,但考证有待商榷
  •     放心,我已经马上看了打脸文章来解毒
  •     没想到争议这么大。非常能引起人的兴趣。引进了训诂和人类,地理学,这种尝试还是很有趣的。有很多跟着他的思路走就会被带偏的结论,说明至少自圆其说。读着的时候确实觉得有些地方不太对劲,然而知识量不够实难以溯源。
  •     好像是初中时看的。内容都忘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