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说文物·民俗篇

出版日期:2014-5
ISBN:9787562480826
作者:沈从文
页数:95页

内容概要

沈从文(1902—1988)
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湖南凤凰人,苗族。早年投身行伍,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尝试用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1949年以后,改行文物考古,在文物研究上,他坚持以实物为依据,综合材料、形制、纹样的发展与联系,走自己独特的研究道路,成为新中国文物鉴赏与文物研究的先驱者,取得了堪与自身文学成就比肩的卓越成果。

书籍目录

谈皮球花...... 11
龙凤艺术...... 19
鱼的艺术...... 33
过节和观灯...... 59
湘西苗族的艺术...... 77
塔户剪纸花样...... 87

作者简介

◆沈从文被迫放弃文学创作,后半生数十年文化、艺术、考古、鉴赏、收藏·文物研究的心血之作。
◆沈从文常年与文物为伴,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总结出的经验,以及很多极有见地的观点,值得历史文化、文物爱好者借鉴。尤其是他从美学角度来品鉴,教会我们欣赏文物之美,这可说是文物鉴 赏、收藏的必读书,更是美学熏陶的必读书。
◆把中华几千年文物,借大家之眼,看一个遍。
◆以珍贵文物图片和优美文字,绘出一幅古代民俗的生动画卷。
◆美图美文,大家经典之作,名家陆智昌设计,装帧典雅,既便携带,也宜珍藏。
◆我从这方面对于这个民族在一段长长的年份中,用一片颜色,一把线,一块青铜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组文字,加上自己生命作成的种种艺术,皆得了一个初步普遍的认识。由于这点初步知识,使一个以鉴赏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为生的乡下人,进而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发生了极宽泛而深切的兴味。
——沈从文
公元7世纪后的唐代,鱼形的应用,转到两个方面,十分特殊。一个是当时镀金铜锁钥,必雕铸成鱼形,叫做“鱼钥”。是当时一种普遍制度,大至王宫城门,小及首饰箱箧,无不使用。用意是鱼目日夜不闭,可以防止盗窃。其次是政府和地方官吏之间,常用一种三寸长铜质鱼形物,作为彼此联系凭证,上铸文字分成两半,一存政府,一由官吏本人收藏,调动人事时就合符为证。官吏出入宫廷门证,也作鱼形,通称“鱼符”。中等以上官吏,多腰佩“鱼袋”,这种鱼袋向例由政府赏赐,得到的算是一种荣宠,通称“紫金鱼袋”,真正东西我们还少见到。宋代尚保存这个制度。可是从宋画宋俑服饰上,还少发现使用鱼袋形象。又唐代已盛行国家考试制度,有一定文学水平的平民可望通过考试转成政府官吏。汉代以来风俗相传,黄河中部有大悬瀑,名叫“龙门”,鱼类能跳跃上去的,就可变龙。所以当时人能见得名流李膺的,以为是登龙门。唐代考试多由达官贵族操纵,人民获中机会并不多,因此,人民也借用它来作比喻,考试及格的和鱼上升龙门一样。“鲤鱼跳龙门”于是成为一般幸运象征,和追求幸运的形容。因此成为一般艺术主题,民间刺绣也起始用它做主题。公元10 世纪的宋代,考试制度有进一步发展,图案应用因此更加广泛。
这个时期,在中国浙江龙泉烧造的世界著名的翠绿色瓷器,小件盘碟类,还多沿袭汉代习惯,中心加二小鱼作装饰。江西景德镇的影青瓷,和北方的定州白瓷,和一般民间瓷,鱼的图案应用更加多了些,意义因此也略有不同。在盘碗中的,多当成纯艺术表现。若用到瓷枕上,或上面加些莲荷,实沿袭“采莲辞”本意,喻夫妇枕上爱情“如鱼得水”。又有在青铜镜子上浮雕双鱼腾跃的,用意相同。现实主义的绘画,正扩大题材范围,还出了几个画鱼名家,如刘寀等,作品表现鱼在水中悠游自得的乐趣,千年来还活泼如生,丰富了中国绘画的内容。后来八大、恽南田,直到近代白石老人,还一脉相承,以此名家。在高级丝织物部门,纺织工人又创造了鱼形图案的“鱼藻锦”,金代还作为官诰包首。宋代重视元宵灯节,过年灯节时,全国儿童照风俗都玩龙灯和彩色鱼形灯。文献中也有了人工培养观赏红鱼的记载。杭州已因养金鱼而著名。
元代有部《饮膳正要》书籍,部分记载各种可吃的鱼,还有很好的插图,没有提到金鱼,可知当时统治者虽好吃,而且有许多怪吃法,但是还不到吃金鱼程度。
公元15世纪的明代,绸缎中的鱼锦图案有了发展。国家织造局专织一种飞鱼形衣料,作不成形龙样,有一定品级才许穿,名“飞鱼服”。到十六七世纪的明代晚期,杭州玉泉观鱼,已成西湖十景之一。北京金鱼池则已成宫廷养金鱼处,江西景德镇烧瓷工人,嘉靖万历时发明的五彩瓷,起始用红鱼做主题图案。
当时宫廷需要大件瓷器中,大鱼缸种类增多,因此,政府在江西特设“龙缸窑”,专烧龙纹大鱼缸。反映宫廷培养金鱼已成习惯,鱼的品种也日益增多。但是这时期的鱼缸留下虽多,造型艺术中,十分奇特美观的金鱼形象留下的可并不多。北京郊区发掘出的几具绘有五彩红鱼大罐,鱼的样子还和朱鲤差不多。另处也发现一种各种褐釉陶制上作开光花鸟浮刻大鱼缸,根据比较材料,得知烧造地或出于江南,后来人虽用来作鱼缸,出土物里面却多坐了个大和尚,是由大鱼缸转为和尚坐化所利用。这类特制大缸不同处是上面还常有个大盖。缸上也有作鳜鱼浮雕图案的。
17世纪中清代初期,江西景德镇烧造的彩釉和白胎彩绘瓷,都达到了中国陶瓷史艺术高峰,鱼形图案应用到瓷器上,也得到了极高成就,精美无匹。用鳜鱼的较多,是取“富贵有余”意思。或用三或用五,多谐三余五余。灯笼旁流苏,也有作双鱼形的。并且产生了许多造型完美加工精致的鱼缸。在故宫陶瓷馆陈列的仿木釉纹的鱼缸,是一件有代表性的艺术品。


 沈从文说文物·民俗篇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有明显的时代色彩,太薄了
  •     纪念沈从文先生诞辰112周年。从沈老转向以后的文字来看,他的文物研究未尝不是他早先文化理想的延续,虽然是以牺牲文学创作为代价的……
  •     读得粗略 想来能潜心做研究的文人实在不容易吧 文字读起来很舒服 至少我知道了什么是皮球花 真心好看啊!
  •     沈从文二十岁到北京,在琉璃厂看到不少文物,建国后在故宫博物院也学习很久。当然,他也熟悉传统文献,才能将两者结合起来。但我总觉得,如果不熟悉文献,那么即便在文物环境中,也不免匠气了。
  •     涉及文物的文字其实不多,但却看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切赞美之情。
  •     公元7世纪后的唐代,鱼形的应用,转到两个方面,十分特殊。一个是当时镀金铜锁钥,必雕铸成鱼形,叫做“鱼钥”。是当时一种普遍制度,大至王宫城门,小及首饰箱箧,无不使用。用意是鱼目日夜不闭,可以防止盗窃。其次是政府和地方官吏之间,常用一种三寸长铜质鱼形物,作为彼此联系凭证,上铸文字分成两半,一存政府,一由官吏本人收藏,调动人事时就合符为证。官吏出入宫廷门证,也作鱼形,通称“鱼符”。中等以上官吏,多腰佩“鱼袋”,这种鱼袋向例由政府赏赐,得到的算是一种荣宠,通称“紫金鱼袋”,真正东西我们还少见到。宋代尚保存这个制度。可是从宋画宋俑服饰上,还少发现使用鱼袋形象。又唐代已盛行国家考试制度,有一定文学水平的平民可望通过考试转成政府官吏。
  •     简短的小文,无专业系统知识,其实也就是走马观花地看一看。
  •     159♛ 出版社想钱想疯了,四五万字就成一本书卖个二十多块…不过沈从文真是个认真探究的人…
  •     终于在高速公路上晃悠着读完了 开本小页数少文章独立成篇适合晃悠着看 就是腰疼 :-( 沈先生的文字功底和写学术文章的文风语气 膜拜之余值得细细品味好好学习
  •     素养不够。还需再次翻看
  •     沈从文还是写小说去吧。。
  •     宋代杭州已因养金鱼而著名
  •     皮球花 一见钟情。
  •     61 这本好看多了~沈从文写家乡风俗果然是满满的感情阿~不过配图依然糟糕,没有针对性让手头没电脑的外行很无力,只能靠开脑洞...
  •     胜在装帧设计,内容略显单薄。相比男神的做学问,还是更偏好他写田园牧歌式的小说。
  •     沈老的文字充满生活,可惜配图不够多。只能展开想想的翅膀。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