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局》书评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
ISBN:9787516404539
作者:王方
页数:200页

直面生命的杂乱

本书讲述的英雄和事业,能够简化归结为两大类:农民起义型和改革建制型。Kevin•Kelly在他的《失控》一书中,透过生物学视角研究21世纪的社会经济现象。借用他这套妙趣横生的理论,同样可以从生命的角度来观察历史事件,特别是农民起义这类事件。从陈胜揭竿而起到黄巢、李自成、洪秀全,但凡农民起义运动,开始总有那么一段风生水起的美好时光,英雄领袖们敏锐地觉察到众生渴望的潜流,把握住某种时代脉动,与之产生了共振,很快,他们在麾下聚集起大批人马,势成燎原。在意气风发、豪情万丈之际,如果他们肯冷静下来,回头审视站在身后的人群,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令人困惑、难以把握的系统。机械系统的运转是线性的,可预见的因果关系连接着输入和输出;而人群,以及其他社会性动物所形成的“群体”,则是一个活系统,有着自己的生命韵律。生命通常具有几个基本特征:自我复制、自我管理、自我修复(有限)、适度进化以及局部学习。正是这些特征造就了“群体”活系统的迷人之处:1.蝴蝶效应。对初始条件非常敏感,短短时间内,细流可以成海,捧土可以成山。2.随着群体壮大,其中彼此关联的个体所形成的组合数量呈指数增长,从而蕴藏了无数可能性。3.群体中允许个体有差异和缺陷,个体的缺陷和变异,甚至能引发整体的进化过程。 上述几点在历次农民起义中表现得十分清晰,比如,李自成哪怕是在二次受挫之后,领数十骑进入河南,仍能在当地迅速召集几万人马,一年之后,队伍已达50万人,公元1644年进北京之时,以他为最高领导的大顺军已号称百万。起义军成员多为饥民、流民,个人素质良莠不齐,也不乏投机者,但这个巨大群体不断成长,在吸收了李岩、牛金星等知识分子后,又产生了斗争策略和革命纲领的进化,在最终的狂潮中,摧毁了挺立近300年的明王朝。

好书

这本书的封面大气整洁,内容引人入胜,文字却非常精炼。买到家后,我一口气读了一大半儿,还感到意犹未尽,第二天一早又将剩下的部分读完。关于历史中的很多大败局,这本书剖析得非常翔实而深刻,故事又很精彩。推荐给各位!

提倡大家理智地看待历史人物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读历史能令人聪明。这本《大败局》是作者从浩瀚的、错综复杂的历史故事中,撷取一个个极其典型的反面教材,以精湛的文笔,简短传神的小故事,引领读者走到历史中,分析这些人物的成败得失。本书是近年来少有的一部让人视野开阔、洞察深刻、立论新颖、论证系统、思想厚重的作品。

【写书评 赠新书】-- 另有珍藏级神秘礼物!

豆瓣线上活动 http://www.douban.com/online/11646292/?qq-pf-to=pcqq.group先说好,后不乱,规则很简单:1.你只需要——评论《大败局》(豆瓣主页地址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767532/ 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11出版),将书评发到本书豆瓣评论区: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767532/new_review2.说好的奖品呢?本活动截止日期为2013-12-24晚10点,“剩蛋节”前夜。届时:——参与本次有奖征书评活动并且在本书豆瓣主页评论区排位最高的前5篇书评的作者,任选下列作品之一:《西晋原来不风流》(豆瓣主页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1329635/)《明君雄主唐太宗》(豆瓣主页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3011138/)《大败局》(豆瓣主页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767532/)均为实体签名样书,包邮,亲~~——参与本次有奖征书评活动并且在本书豆瓣主页评论区排位第11~30位的书评作者,赠送豆瓣阅读作品《项羽和刘邦:命运交错的对位曲》(http://read.douban.com/ebook/1341399/)一本。3.神秘珍藏:所有购买和评论上述4种作品之一的朋友(放地图炮!),忍痛割爱我收藏的。。。仅此一件,随机抽取。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今人看待历史,最可怕的就是当粉丝、树偶像。自己喜欢的、欣赏的就强烈支持,自己厌恶的或是得不到的就表示反对。其实,大多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很复杂,不是简单的一个“成”或“败”字就可概括的。我们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历史,也不要盲目崇拜或诋毁某个历史人物。凡事都应该摆事实,讲道理。而这本书就较为客观全面地剖析了历史上那些失败的人物。还是值得一看的。

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

读史可以看到别人的正确与错误,使自己面对同样或类似的事件时做出最好的最有利的判断,从而起到使人明智。 读史要读出历史的真实,读懂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理性地参与历史。 “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如是说。希望你也能体悟到这本书的精髓所在。

让人醍醐灌顶的好书

很少写书评,但看过这本书之后忍不住写上两句。这是我多年来看到过的最风趣幽默,又能让我增长学识的一本书。作者从历史中选取了几个比较典型的人物,挖掘其失败的原因,真知灼见如一粒粒珍珠般闪耀其间,让人茅塞顿开,醍醐灌顶! 强烈推荐!!!

看《大败局》,品史之得失,看人生之成败

此书不错,强烈推荐哈!看过一遍保证你还想看第二遍。看似在讲你我皆了解的历史,却让人不禁拍案称奇——作者的视角太独特了,我怎么从没想过如此解读历史呢!不多说了,请看这段:史册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分处不同的时空,出身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帝王将相者有之,草莽英雄者有之,底层贫民者亦有之。他们怀抱各自的梦想,或恢复旧国,或开创盛世,或富国强兵,或造福生民;他们具有过人的气概,不愿随波逐流,不愿冷漠无为,虽千万人吾往矣;他们做出实际行动,以身家生命、千载毁誉为赌注,向周遭的黑暗发起血与火的冲击。他们曾经乘风驭电,一日千里,有如超新星爆发,万丈光芒令人目眩,瞬间照亮历史的夜空。然而,就在他们伸出手去触摸那胜利的彩虹时,却突然一跤跌下了云端,跌入了无底的深渊,被历史的浪涛狠狠冲刷,沉没于河底的淤泥中。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悲剧英雄,他们的事业有个共同的结局——夭折。夭折的生命,是最让人痛心的生命;夭折的事业,是最让人惋惜的事业。对于夭折,刘备曾给出过定义:“人五十不称夭”。在一代枭雄的眼中,人到了50岁,才能达到心智完备成熟的阶段,才能够树立起基础牢固的事业,如在此之前不幸死去,就叫夭折,哪怕你已经一把胡子,儿女成群。而我是这么定义事业夭折的:类似自然的生长荣枯,人事也遵循某种周期律,一般来说,能够称为“成功”的事业,至少经历四个典型阶段——立、持、成、续。夭折的事业,已经走过了最初“立”的阶段,但在最凶险的“持”阶段遭遇致命打击,没能支持住,也就不能继续发展至大成,更遑论之后的延续。完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任何事业,其发展曲线大致类似一座平顶山;而夭折的事业,则更像孤峰突兀的尖顶山。如同古希腊神话里的西绪弗斯,悲剧英雄们推石上山,刚至峰顶,巨石便轰然滚落,走向无可挽回的崩溃和灭亡。初看之下,“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现象各有各的原因:项羽碰上了刘邦,李自成惹恼了吴三桂,太平天国遭到清廷和列强的联合绞杀……夭折,真的是一种偶然吗?

失败者的启示

失败者的启示——读王方的《大败局》历史充满了偶然。那些所谓的“天命所归、民心所向”只不过是作为胜利一方的统治者的粉饰,打造政权合法性的神话而已,正如新朝的创立者,总有不同寻常的出身背景——他绝对不是一个人。然而为历史寻找客观规律,一直乃是哲学家的神圣梦想——譬如黑格尔的“绝对理念”、马克思的“历史与逻辑的一致”。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记载的史书浩如烟海,几至汗牛充栋,内部性的成熟反而遮掩了历史写作的多元性,一种模式写到天涯海角,地老天荒,变化甚微。倒是欧美汉学界,以外部的眼光重新观照中国历史,不为中国历史传统所局限,有不少精彩的论断,让我们看到历史的另一种观察视角。互联网的兴起,让无数书写者从无名的状态里爆发出来,形成网络文学的星云,众声喧哗。历史写作同样星光灿烂,譬如曹三公子的《流血的仕途》、当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赫连勃勃大王的《华丽血时代》、潇水的《春秋史》、押沙龙的《出轨的王朝》、吕铮的《明朝一哥王阳明》。各种解释历史的观点碰撞在一起,其实很有趣味。近读王方的第三本新书《大败局》,于此种因缘,又有所悟。王方的前两部《西晋原来不风流》、《明君雄主唐太宗》,有断代,有帝王纪。《大败局》则把视线锁定在历史上的失败者,将自己代入一片片古老的历史现场,追问历史何以能够真实。作者选择了六位历史人物作为她的解剖个案,项羽、王莽、杨广、黄巢、李自成、洪秀全。两个篡位者,四个造反者。“从地底挖出几颗具有代表性的失败化石,扫清上面的淤泥尘土,去触摸成败智慧的骨骼”——王方如是说。很有创意,既有后来者的旁观者清,又有心理学、生物学等现代科学的勘探视角。譬如王方以“表演型人格”来阐释项羽作为失败者的历史轨迹。虽然我未必同意项羽乃是失败者,他的短暂生涯其实多姿多彩,更让后人谈论甚多。但我同意王方对项羽的分析,英雄总是难敌奸雄,英雄追求的是过程,奸雄在乎目的。所以李清照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放之辞。说到王莽,以往的评价不高,毕竟谋朝篡位,历代统治者都不会唱颂歌的。只是历史奇诡,王莽的所作所为,以现代眼光视之,其境界之高,改革幅度之大,非王安石、张居正可比肩耳。然而,王莽失败了,成王败寇,按通常的历史逻辑而言,理所当然。悲情,总是照耀在穷途末路的人物身上。关于李自成,作者对其人有所偏爱,寄寓了无限的同情。我一向对历史上的造反者持否定态度,无论成功与否,没有任何的变化,不会脱胎换骨。李自成倘若成功,又如何呢,不过多了一位杀人如麻的暴君而已。当然,从失败者的身上,能够吸取部分教训,体恤民生之多艰,或有所谓的“盛世”。王方自云“左手奥运,右手史书”,煮酒论英雄。在2012年的夏天,完成了“一枚微不足道的小果实”,才有《大败局》的诞生。古人说过,读史使人明智。王方并不相信那种历史必然性的论调,她重新寻找历史人物的坐标,以自己的观点看待历史上的人与事,而不是官方一锤定音式的盖棺定论。历史确实奇诡,没有一定的因果。由胜利者往前推导失败者的原因,仿佛一切都是天命所定,变成“必然的历史”。然而历史是复杂的,并非线性逻辑一样清晰可辨。历史的进展存在太多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就拿项羽来说,鸿门宴上杀死刘邦,那楚汉之间的故事就会有另一种方向。发生了,便成为事实。但未发生之前,人的智慧,无法预测。《大败局》为历史上的失败者招魂,寄托了作者对于历史的真知灼见。难能可贵的乃是作者能够跳出历史命定论的本身,以各种新知识的理论解读失败者的关键命运,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鲜的视窗,眺望到历史烟云的迷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即历史的反思与言说,其实是当代境遇、现代心态的重新书写。从前的史书皆有官方修订。民间网络写史的兴起,避免了传统官方历史书写的“内卷化”,而是以一种开放性的姿态包容各种风格、各种形式、各种情调的新历史的存在写作。法国人布洛赫有一句话说的好:“唯一真正的历史就是总体历史。”传统写史与民间写史的互动互存,这才构成真正的总体历史。王方的《大败局》,其意义或在于此。《大败局》(王方著·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

以史为鉴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不仅照出你现实的种种问题,也能照见你未来可能演变成何种结果。历史的教训总是血淋淋的,今人若抛弃历史,自顾自地往前走,很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在前人失败的道路上再走一遭。今天,王老师将历史重现,分析了诸多失败的原因,我们愿闻其详,以此照见我们未来的路。

挺不错的,看过原来另一本,又来了

这是一个实力派作家,看过她的另一本书,终于等到了新书,支持。挺好看哒,真是意犹未尽啊~作者的语言功底不错。很喜欢这样的情节,这样的故事,现在很难看到这样的书,写得很用心,故事很精彩~~~超好看,点赞!值得推荐,各位不要错过哦。

鲜花里长不出鲜花,失败才是成功的亲妈

这本书让人豁然开朗,又能受益匪浅、感慨良深。本书文笔流畅,在娓娓地讲述一件件我们熟知的历史事件的同时,又很有条理地分析其具体原因,解开了历史大败局中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我很佩服作者的学识,居然能把诸多的历史事件剖析得如此深刻,居然能将历史事件用如今的很多热门定律来诠释。

新作出版, 放试读!

废话少说,直接贴了.   项羽自刎江边,王莽身败名裂。  黄巢,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最终覆灭,太平天国并没有带来天下太平。  为什么时代机遇,卓越能力和过人勇气不能保证他们事业的成功?光明的起点与煊赫的过程为何仍导向惨烈的结局?他们各自的人生和事业曲线,暗含了哪些成王败寇的玄机?  本书从制度演进,政治哲学,心理认知和混沌机遇等现代角度,解构纵贯历史的几大败局,试图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重新理解它们的发展脉搏和本质缺陷,引发读者进一步思考,进而以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导个人现实生活。    解剖历史上的败局—代序鲜花里长不出鲜花      2011年10月5日,乔布斯因癌症去世,当月,《乔布斯传》登上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仅中文版预计销量就达500万册[    http://www.yicai.com/news/2011/11/1184473.html],考虑到各式盗版,追捧者的实际数量简直难以精确估算。一时间,那枚苹果标识,似乎不再是冷峻银白,而是金光灿烂。   这场出版盛宴,只不过再次折射出一种全民性的狂热——“复制成功”。而成功,真的能够复制?研究成功案例,真的是成功的必修课?   朋友,我手里没有确定的答案,只提着一桶善意的冷水。   毋庸置疑,成败是内因与外因共同决定的,但人的对成败经验的认识和总结却一直存在着天然偏差。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利归因”,简而言之,人们往往倾向于把成功更多地归结为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把失败归咎于外来阻碍(我们通常称之为“怨天尤人”)。   经过这种心理机制处理过的成功案例,能够给你带来多少真正的养分?恐怕连那些光环下的成功者们自己也说不清楚,不一定是不肯,而是真的不能。   现实如此残酷,无数失败者的尸骨默默腐朽,堆积成无边的泥土,从这泥土中开出几朵成功的鲜花。你打算继续紧盯那几朵鲜花,还是睁大你的理性之眼,来参透泥土里的秘密?   普通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聪明人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在成功之前,你能做的,首先是避免重蹈覆辙。让我们从地底挖出几颗具有代表性的“失败”化石,扫清上面的淤泥尘土,去触摸成败智慧的骨骼。与其说“失败”,不如说“夭折”   史册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分处不同的时空,出身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帝王将相者有之,草莽英雄者有之,底层贫民者亦有之。   他们怀抱各自的梦想,或恢复旧国,或开创盛世,或富国强兵,或造福生民;他们具有过人的气概,不愿随波逐流,不愿冷漠无为,虽千万人吾往矣;他们做出实际行动,以身家生命,千载毁誉为赌注,向周遭的黑暗发起血与火的冲击。   他们曾经乘风驭电,一日千里,有如超新星爆发,耀眼光芒令人目眩,瞬间照亮历史的夜空。然而,就在他们伸出手去触摸那胜利的彩虹时,却突然一跤跌下了云端,跌入了无底的深渊,被历史的浪涛狠狠冲刷,沉没于河底的淤泥。   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悲剧英雄,他们的事业有个共同的结局——夭折。   夭折的生命,是最让人痛心的生命,夭折的事业,是最让人惋惜的事业。   对于夭折,刘备曾给出过定义:“人五十不称夭”。在一代枭雄的眼中,人到了五十岁,才能达到心智完备成熟的阶段,才能够树立起基础牢固的事业,如在此之前不幸死去,就叫夭折,哪怕你已经一把胡子,儿女成群。   而我是这么定义事业夭折的:   类似自然的生长荣枯,人事也遵循某种周期律,一般来说,能够称为“成功”的事业,至少经历四个典型阶段——立,持,成,续。夭折的事业,已经走过了最初“立”的阶段,但在最凶险的“持”阶段遭遇致命打击,没能支持住,也就不能继续发展至大成,更遑论之后的延续。   完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任何事业,其发展曲线大致类似一座平顶山,而夭折的事业,则更像孤峰突兀的尖顶山。如同古希腊神话里的西绪弗斯,悲剧英雄们推石上山,刚至峰顶,巨石便轰然滚落,走向无可挽回的崩溃和灭亡。   初看之下,“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现象各有各的原因:项羽碰上了刘邦,李自成惹恼了吴三桂,太平天国遭到清廷和列强的联合绞杀……   夭折,真的是一种偶然么? 直面生命的杂乱   本书讲述的英雄和事业,能够简化归结为两大类:农民起义型和改革建制型。   Kevin·Kelly,在他的《失控》一书中,透过生物学视角研究21世纪的社会经济现象。借用他这套妙趣横生的理论,同样可以从生命的角度来观察历史事件,特别是农民起义这类事件。   从陈胜首次揭竿而起,到黄巢,李自成,洪秀全,但凡农民起义运动,开始总有那么一段风生水起的美好时光,英雄领袖们敏锐地觉察到众生渴望的潜流,把握住某种时代脉动,与之产生了共振,很快,他们在麾下聚集起大批人马,势成燎原。在意气风发,豪情万丈之际,如果他们肯冷静下来,回头审视站在身后的人群,会发现这是一个令人困惑,难以把握的系统。   机械系统的运转是线性的,可预见的因果关系连接着输入和输出;而人群,以及其他社会性动物所形成的“群体”,则是一个活系统,有着自己的生命韵律。   生命通常具有几个基本特征:自我复制、自我管理、自我修复(有限)、适度进化以及局部学习。正是这些特征造就了“群体”活系统的迷人之处:   1,蝴蝶效应。对初始条件非常敏感,短短时间内,细流可以成海,捧土可以成山。   2,随着群体壮大,其中彼此关联的个体所形成的组合数量呈指数增长,从而蕴藏了无数可能性。   3,群体中允许个体有差异和缺陷,个体的缺陷和变异,甚至能引发整体的进化过程。    上述几点在历次农民起义中表现地十分清晰,比如,李自成哪怕是在二次受挫之后,领数十骑进入河南,仍能在当地迅速召集几万人马,一年之后,队伍已达五十万人,1644年进北京之际,以他为最高领导的大顺军已号称百万。起义军成员多为饥民流民,个人素质良莠不齐,也不乏投机者,但这个巨大群体不断成长,在吸收了李岩,牛金星等知识分子后,又产生了斗争策略和革命纲领的进化,在最终的狂潮中,摧毁了挺立近300年的明王朝。   但这种活的“群体”同样存在十分明显的缺陷:   1,效率低下。缺乏严密的中央控制,其资源分配高度混乱,冗余设置,重复努力比比皆是。   2,不可控性。没有绝对的权威,起义领袖对起义军的控制经常犹如羊倌牧羊,一旦有变,百万雄师瞬间散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3,不可预测性。群体成员间的复杂纷乱的关系,使整个群体的发展命运充满了意外。   4,不可知性。由于很难用线性因果关系来解释系统内部的运转,英雄领袖们尽管多为人中豪杰,面对最后的败亡,也常有天欲亡我,人算不如天算的喟叹。这里的天,其实就是超越个体理解力的群体运动方式。   5,非即刻性。启动一个复杂系统,达到各层面的协调一致,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起义军领袖经常会在某一时刻,骇然发现已经无法驱动自己亲手建立起的庞然大物。   史上很多稳固的王朝就是由农民起义发展而来的,比如汉朝,明朝,能否暂时克服这些系统性缺陷,能否适时引入更具可控性的机械系统,就是成王败寇的分水岭。这需要强大的智力和眼光,也需要那么一点好运气。   常说的结构与制度,则更多地具有机械系统的特征,这个话题自然地把我们的目光引向另一类英雄,比如王莽和杨广,项羽则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他的人生和事业,与秦末农民起义大潮密不可分,同时也与制度变迁引起的心理不适有着深层的关系。   

主角定律惹的祸

古往今来,各界名流和群众对项羽败亡原因的探讨抱有极大的热情。在各种流派中,“性格决定命运”的思路比较科学,项羽那些显而易见的性格缺陷,如: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刚愎自用等等,人们早已烂熟于胸。但我们不妨采用一个更新颖的术语——表演型人格。表演型的人,天生不是甘当观众的料,万众瞩目和如雷欢呼,才是他们人生在世的终极意义。说白了,就是虚荣心特别强。不过,虚荣不一定意味着浅薄,表演内容也可以很高端。除了彰显自身的品味、档次和价值,还可以扮演某种高尚思想、先进制度、美好理念的形象代言人。表演本身也不等于刻意的装腔作势,更像一种下意识、不自觉的行为偏好,一种深入骨髓的思考和生活方式。俗话说,“一人一种活法”。项羽一生努力扮演的,是一个正义公平、智勇绝人、天下第一的英雄形象。以表演型人格的定义和项羽的角色需要作为分析工具,你会发现,那些“妇人之仁”、“匹夫之勇”、“刚愎自用”都容易理解了。长久以来,项羽一直认为自己是偶像加实力派的超一线演员,是《灭秦复国记》这场时代大戏的头号男主角,好戏开场之前,他就已经跃跃欲试。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大驾出游,巡行队伍浩浩荡荡路过吴中会稽郡时,引来无数围观群众,项羽就在其中。始皇帝的威风气派,让20出头的项羽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吓得一旁的叔父项梁赶紧去捂他的嘴,低声喝止道:“别乱说,这可是灭族之罪(毋妄言,族矣)!”不过,项梁也知道,侄子这句话并非无稽之谈。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项羽都堪称“美人”,具有几大傲人条件:1.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器宇不凡。身长八尺有余。这里的尺,可是不缩水的“秦尺”,合公制27.65厘米。拔山抗鼎之力。话说秦始皇爷爷的伯父——秦武王,也抗过鼎,结果力脱而死。而项羽抗鼎,安然无恙。重瞳圣人眼。重瞳是典型的圣人之相,造字的仓颉,五帝中的虞舜,都曾长着这么一对“双仁儿”眼,功能好,卖相佳。古人笃信相由心生,一个人如果外貌气质不凡,常会在事业的第一轮竞争中胜出。2.出身高贵,家学渊源。项姓,一说出自周朝的诸侯国项国,原是姬姓本家,春秋灭国后,遂以国为姓;另一说出自芈姓,是楚国王族后裔的一支,春秋时封于项城,后被齐桓公所灭,以国为姓。不管采用哪一种说法,这血统都够高贵的。项家世代为楚将,不但有能力,而且很忠义。比如项羽的祖父项燕,在与大名鼎鼎的秦将王翦过招后,保护楚王昌文君不果,慨然自杀殉国。大秦统一,项梁仍念念不忘恢复楚国江山,对侄子项羽进行大将式的培养。3.智勇双全,志大才高。


 大败局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