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与后女性主义/后现代交锋丛书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1月1日
ISBN:9787301084878
作者:赖特 (WrightElizabeth)
页数:128页

作者简介

雅克·拉康,世称“法国的弗洛伊德”,后现代心理分析的关键人物,批评界对他的评价颇有分岐,褒贬不一,有的对其大加挞伐,有的则对其推崇备至,称其为弗洛伊德之后最具独创性的心理分析理论家。“后女性主义”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术语,其意义既可以指大众媒体对传统女性主义争取女性平等的斗争所做的一种回击,也可以指另外一个完全不同意义上的女性主义,即女性主义针对顽固的男权主义以及女性被边缘化这一倾向对自身所做的重要定位。拉康与后女性主义均常被人误解,但除此之外它们二者之间还有什么共通之处呢?
这个问题的中心议题即是“身份”问题。拉康首当其冲极力反对把性别身份归结为生物决定论的观点,认为性别身份具有“相互作用”(transaction)的性质,完全不受生物本性的影响。因此关键就要看女性主义如何能够充分利用肯定性(affirmative)身份。在这个问题上拉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因为他不仅为女性确立了一个无懈可击的位置,而且在批评肯定性性别身份的同时,他并没有完全消除或者说解构肯定性性别身份本身。本书作者伊里莎白 赖特就是希望在拉康思想的指引下对此过程作一清晰阐述。


 拉康与后女性主义/后现代交锋丛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我想搞清楚女权主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于是论文主题选了它,于是,读了一些书,较全面地了解了女人到底是什么,女权主义到底是什么,女性主义到底是什么后,了解完后却感到一些恐慌了。(勿怪我长篇大论了,只想把困惑说清楚~)       首先,原来那么多思想家都是彻彻底底的男权主义者,弗洛伊德,亚里士多德......所有的宗教信仰中也对女性充满着蔑视,圣经中,古兰经中,.....他们到底说了什么,书中到底写了什么就不细说了,会引起公愤的.......       从历史上来看, 女性主义主要分为三次浪潮。 一次在19世纪,女权主义者主要为求得在教育上,就业上的平等。于是,打那时候起,女孩子可以受到上学了,可以有知识了,女人也可以部分上获得经济独立了,经济上的独立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提升。       第二次是在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者争取的是参政议政上的平等。她们觉得这个社会一直是男权社会,她们希望在制度上有更多女人的参与。她们主张两性趋同。这场运动的哲学基础就是波伏娃的那句:“女人不是生来就是女人,而是变成女人的。”在她们看来,只要从小的教育上告诉女孩子和男孩子是一样的,两个人在兴趣爱好上也会是一样的。 “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都能做!”       个人觉得这个观点应该有一定道理吧?想起那次和老潘卧谈时,纠结于为什么她对谈恋爱等事没那么大兴趣,对做母亲也没那么强烈的意愿,归根到底原来是从小她就没玩过洋娃娃,也没怎么玩过过家家的游戏。有时也觉得可能是爸爸妈妈从小都没怎么说过“女孩子数学一定不入男孩好”之类的话,我也就对理科学习没那么厌恶,学得也还可以。相信很多考入大学的女孩子也都和我一样, 为自己感到骄傲,用实际证明了“女孩并不比男孩子笨!”可是爸爸会一直说女孩子不应该像男的那样在官场上打拼,因此至今也觉得官场上的事情应该斗不过男的吧?可谁知道呢?       后来,很多女人开始困惑,开始觉得劳累,因为所谓的女权主义就是“让女人变成男人”。女人要和男人一样赚钱,一样有事业,但是男人却永远不能生育,生孩子养孩子的事情还得女人来做。       第三次运动,也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思想浪潮,较学术的名字叫做后现代女性主义,其实它应该是算反女性主义的。其思想基础之一就是拉康,他主张的则是:“女性根本不存在。”后现代主义主要是要打破一直以来的“是非二元论”。它说“科学不是万能的,因为它不能带来幸福和尊严。”;它说“理性思考也不是绝对正确的。”;它说“女权主义只是让女人变成男人。”在他们看来,女性和男性没有什么不同,人与人之间没有性别的差异,只有个体差异。 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女性特质无非就是母性的包容,合作,平等;男性就显示出更多的攻击性,竞争性,抢夺性。事实证明如果女人掌权,一样会去抢夺,会去斗争,而很多男人同样懂得宽恕而饶恕。       突然觉得这种思想很可怕,未来的世界居然不会再以男女区分。女权主义的诞生一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铁铜器的出现,劳动工具的出现后,男人开始懂得用工具征服自然,而女人体力不支,于是人类进入父权社会;安全套的出现,可以说是女权主义发展的物质基础,因为终于出现了一个东西让女人逃离了母性奴役,可以控制住自己的身体。而技术的发展也使体力劳动没那么重要,女性拥有了一定的生产力;试想一下未来,现在唯一困扰着女性的估计也就是生儿育女了。总有一天,试管婴儿将会普及,生孩子的事情不用女人来操心了,那爸爸妈妈还会有区别么?男人和女人会有区别么?不管生下来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要从小教育他/她要独立,要有责任心,要有抱负,他/她就会充满战斗力;反之,他/她可能会比较感性。所以,同性恋之类的太正常了。好可怕,好可怕........       每想到这里,就觉得恐慌。哲学大师都想不清楚地问题我就不要那么纠结了吧~       我今天居然又看了《流星花园》,我还是会被感动, 我还是很喜欢道明寺的,我还是会花痴,我还是好像想孩子一样撒娇,还是好期待那种不切实际轰轰烈烈的爱情.........如果说男女一样了,那就愿我来生还做个感性的人吧,能感受一个理性人的呵护,即便这样的人被认为是软弱的......       只是在这里,想对自己说,也想对很多想赶紧把自己嫁掉的和害怕把自己嫁掉的女生朋友说:一来这个社会短期内还是男女有别的,你的行为时时刻刻摆脱不了世俗的标准衡量,而其中的得失成败只有自己知道;二来就像我们无法忍受父母的唠叨和管教一样,我们未来的孩子和丈夫也不可能一直能忍受我们彻底的依附。而自由的另一半就是责任,它是个非常劳心的东西。
  •     虽然这本书是普及梗概性的,但它已经把拉康的主要研究成果让我们一览无余。拉康最终把女性本身的问题,上升到了男女共同的问题,这其实是必然的,只是在此之前男人一直视而不见罢了。看这本书的同时,我也正在听戴锦华的电影批评理论课的录音,恰恰在录音的后面几节课里重点涉及了拉康的“镜像期”。没想到在这里知识互补了,哈哈。这其中还包括女性主义自身的演变发展对电影批评的影响。总之全书应该是一篇论文,概述了拉康围绕后女性主义的一些主要理论。除了那个经典的“性立场选择”的公式比较难于理解外(主要是符号逻辑学的基础欠缺,我的抽象推理能力不够)。其他的理论解释的还是很浅显易懂的。但随着我知道了男女的性立场选择不受生理特征的限制后,也就是说,母系社会或称女权社会,将是一个和当今男权社会男女倒置后完全一样的一个面貌。所以很难想象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的社会是何等情景。

精彩短评 (总计53条)

  •     女性本就不存在,女性没有压迫,女性没有阉割情节。
  •     一切为了论文。
  •     简短清晰,可当做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入门书读,不过术语的翻译有点问题。。。
  •     后三章没读懂,求解!
  •     厉害。没别的说的。
  •     为什么觉得这书写的很清晰、很明白呢!!!
  •     两边的概念都拎得很清楚,只是中间的桥梁没有搭好。
  •     很有启发
  •     性逻辑公式简直看十遍要死。。
  •     有点点晦涩啊~~~
  •       我想搞清楚女权主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于是论文主题选了它,于是,读了一些书,较全面地了解了女人到底是什么,女权主义到底是什么,女性主义到底是什么后,了解完后却感到一些恐慌了。(勿怪我长篇大论了,只想把困惑说清楚~)
        
         首先,原来那么多思想家都是彻彻底底的男权主义者,弗洛伊德,亚里士多德......所有的宗教信仰中也对女性充满着蔑视,圣经中,古兰经中,.....他们到底说了什么,书中到底写了什么就不细说了,会引起公愤的.......
        
         从历史上来看, 女性主义主要分为三次浪潮。 一次在19世纪,女权主义者主要为求得在教育上,就业上的平等。于是,打那时候起,女孩子可以受到上学了,可以有知识了,女人也可以部分上获得经济独立了,经济上的独立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提升。
        
         第二次是在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者争取的是参政议政上的平等。她们觉得这个社会一直是男权社会,她们希望在制度上有更多女人的参与。她们主张两性趋同。这场运动的哲学基础就是波伏娃的那句:“女人不是生来就是女人,而是变成女人的。”在她们看来,只要从小的教育上告诉女孩子和男孩子是一样的,两个人在兴趣爱好上也会是一样的。 “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都能做!”
        
         个人觉得这个观点应该有一定道理吧?想起那次和老潘卧谈时,纠结于为什么她对谈恋爱等事没那么大兴趣,对做母亲也没那么强烈的意愿,归根到底原来是从小她就没玩过洋娃娃,也没怎么玩过过家家的游戏。有时也觉得可能是爸爸妈妈从小都没怎么说过“女孩子数学一定不入男孩好”之类的话,我也就对理科学习没那么厌恶,学得也还可以。相信很多考入大学的女孩子也都和我一样, 为自己感到骄傲,用实际证明了“女孩并不比男孩子笨!”可是爸爸会一直说女孩子不应该像男的那样在官场上打拼,因此至今也觉得官场上的事情应该斗不过男的吧?可谁知道呢?
        
         后来,很多女人开始困惑,开始觉得劳累,因为所谓的女权主义就是“让女人变成男人”。女人要和男人一样赚钱,一样有事业,但是男人却永远不能生育,生孩子养孩子的事情还得女人来做。
        
         第三次运动,也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思想浪潮,较学术的名字叫做后现代女性主义,其实它应该是算反女性主义的。其思想基础之一就是拉康,他主张的则是:“女性根本不存在。”后现代主义主要是要打破一直以来的“是非二元论”。它说“科学不是万能的,因为它不能带来幸福和尊严。”;它说“理性思考也不是绝对正确的。”;它说“女权主义只是让女人变成男人。”在他们看来,女性和男性没有什么不同,人与人之间没有性别的差异,只有个体差异。 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女性特质无非就是母性的包容,合作,平等;男性就显示出更多的攻击性,竞争性,抢夺性。事实证明如果女人掌权,一样会去抢夺,会去斗争,而很多男人同样懂得宽恕而饶恕。
        
         突然觉得这种思想很可怕,未来的世界居然不会再以男女区分。女权主义的诞生一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铁铜器的出现,劳动工具的出现后,男人开始懂得用工具征服自然,而女人体力不支,于是人类进入父权社会;安全套的出现,可以说是女权主义发展的物质基础,因为终于出现了一个东西让女人逃离了母性奴役,可以控制住自己的身体。而技术的发展也使体力劳动没那么重要,女性拥有了一定的生产力;试想一下未来,现在唯一困扰着女性的估计也就是生儿育女了。总有一天,试管婴儿将会普及,生孩子的事情不用女人来操心了,那爸爸妈妈还会有区别么?男人和女人会有区别么?不管生下来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要从小教育他/她要独立,要有责任心,要有抱负,他/她就会充满战斗力;反之,他/她可能会比较感性。所以,同性恋之类的太正常了。好可怕,好可怕........
        
         每想到这里,就觉得恐慌。哲学大师都想不清楚地问题我就不要那么纠结了吧~
        
         我今天居然又看了《流星花园》,我还是会被感动, 我还是很喜欢道明寺的,我还是会花痴,我还是好像想孩子一样撒娇,还是好期待那种不切实际轰轰烈烈的爱情.........如果说男女一样了,那就愿我来生还做个感性的人吧,能感受一个理性人的呵护,即便这样的人被认为是软弱的......
        
         只是在这里,想对自己说,也想对很多想赶紧把自己嫁掉的和害怕把自己嫁掉的女生朋友说:一来这个社会短期内还是男女有别的,你的行为时时刻刻摆脱不了世俗的标准衡量,而其中的得失成败只有自己知道;二来就像我们无法忍受父母的唠叨和管教一样,我们未来的孩子和丈夫也不可能一直能忍受我们彻底的依附。而自由的另一半就是责任,它是个非常劳心的东西。
  •     好多我都没看懂
  •     开始对自己身为一个女性的角色困惑不安,不过这本书没看明白啊。估计还是得直接去看拉康的书
  •     那个性别表好魔性
  •     哈哈,我看完之后也想起我最近看的韩剧,也还是很感动,也觉得自己很幼稚。其实只要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社会对女性的其实不要歇斯底里,这个问题就不重要了
  •     毕业论文刷书1:比我以为的内容更为概括,说清楚了该说的问题,立场也比较可接受。关于面具和性别争论的部分很有参考价值。
  •     历史的发展都是男性视角的。男性是稳定的单元的,属于一个集合;而女性是多元的,不属于一个集合,所以女性单一集合不存在,故女性不存在。这,真的有点标题党的感觉,哲学论证反正我是看不太懂。。。
  •     篇幅受限,很多东西没讲透。
  •     a short introduction to Lacan &Post-Feminism
  •     想不到读这本书的人还不少。本书的主要观点时女性是不存在的,它被构建于话语的间隙之中,除了生理上的区别,人只能成为man, 而非女人喝男人。并且,由于对男性性器官——得到它的渴望和失去它的恐惧,我们一直极力维持自身的性别,就算这性别是不存在的。
  •       虽然这本书是普及梗概性的,但它已经把拉康的主要研究成果让我们一览无余。拉康最终把女性本身的问题,上升到了男女共同的问题,这其实是必然的,只是在此之前男人一直视而不见罢了。
      看这本书的同时,我也正在听戴锦华的电影批评理论课的录音,恰恰在录音的后面几节课里重点涉及了拉康的“镜像期”。没想到在这里知识互补了,哈哈。这其中还包括女性主义自身的演变发展对电影批评的影响。
      总之全书应该是一篇论文,概述了拉康围绕后女性主义的一些主要理论。除了那个经典的“性立场选择”的公式比较难于理解外(主要是符号逻辑学的基础欠缺,我的抽象推理能力不够)。其他的理论解释的还是很浅显易懂的。
      但随着我知道了男女的性立场选择不受生理特征的限制后,也就是说,母系社会或称女权社会,将是一个和当今男权社会男女倒置后完全一样的一个面貌。所以很难想象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的社会是何等情景。
  •     我在想‘镜像’,想起这本书。我是不存在的米有关系,可是读书笔记哪里去鸟...
  •     来日当复读。
  •     对性身份定位的符号逻辑还是表示理解不能
  •     拉康后期关于女性的理论,我见过的几本书中讲得最清楚的一本。看起来最坑爹的是小日本的那本啊,一个劲儿地拽着连他自己都不懂的概念
  •     我只有一个问题:是不是以后数学不好的人就别做梦看时髦理论了(´・_・`)——那个鬼公式是咋出来的?!
  •     用自己定义的概念和语词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实属水平有限的行径,后现代就是这么后现代的?粉碎一切然后重构一切?
  •     分裂
  •     简明扼要的小册子
  •     迄今为止读拉康读得最轻松愉悦,流畅爽滑的书,作者思维和表述都很清楚,翻译也很好。不过篇幅所限,依然是梳理性的,没有新鲜的观点,很多概念浅谈辄止。
  •     原作者很好地理解了拉康的思想,用较为清晰而简单的思路把拉康的思想进行了梳理。也对女权主义做了评论。翻译者也将本书翻译得很好,不过翻译者在序言中的介绍在理解拉康方面有所偏颇。
  •     忘了,反正是introduction
  •     读了一半,实在是读不下,因为没什么基础
  •     逻辑公式不懂
  •     虽说尚有争议,但作为普及读物还是可以的,简洁清晰
  •     性身份定位Sexuation:潛意識“選擇”自我采取男性的生存方式還是女性的生存方式 sexed subjects--phallocratic男性陽具閹割情節 女性陽具羨慕情結 放棄而不是發揮都是男女共同的命運 兩者不互補 不會擁有或者渴望而覺得完整 陽具男性器官的部分還是占主導作用還是master signifier;符號邏輯實在是太抽象了;面具可以看作是對缺失的掩蓋(lack)對無(nothingness)的隱藏 男人總是著迷于想象中的“偽裝” (semblance)而不愿意看到摘取面紗后顯露出來的空無和缺失 Ma Bourgeoise
  •     分这么低有点困惑,打分的人大概已经把拉康啃烂了。。书不如想象的尖锐
  •     术语翻译和主流不太一样,介绍得很简要。女性不存在,在精神分析中女人大概就是那个占据了对象a位置的虚无。男人是自以为有知,女人是假设无知。拉康和后女性主义关系挺绕的。
  •     拉康的“mirror stage"与库利的"镜中自我"有何联系?
  •     这套书基本上都是起个导读作用!
  •     这个评分仅仅是打给观感的,因为从内容上,拉康的东西不敢说读懂,所以也不能讲是不是到位。或许是因为原作者也或许是因为翻译,这本小书显得有些索然无味,把拉康的洞见与天才写得有些轻巧,把推理和概念又解释得有些刁难,总之读起来不觉得有意思这是挺糟糕的。这套丛书原本就是用浅显的文字向所有读者描绘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那么多少应该考虑考虑我们这些普通读者群吧。
  •     我还是怀疑“女性并不存在”这个判定是否可能消解了太多的意义?!
  •     简明扼要
  •     这本书比较杂 可以作为拉康思想与女权主义前因后果的专题研究 不适合作为了解拉康思想的入门 看下来觉得对一些概念云里雾里 不过还是很爽的 自己可以YY一下 拉康的思想果然深刻而晦涩
  •      最近看的最烂的一本书
  •     图书馆读。
  •     note.
  •     。。。太梗概,好多专业词汇没有解释
  •     启蒙~
  •     正文从60页开始……主要是概念流变的梳理,没提出新的观点。
  •     比较好懂,而且很有启发。不过要建立在对拉康有一点的了解的基础上
  •     不明觉厉
  •     有点难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