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基础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6
ISBN:9787535244857
页数:127页

章节摘录

  5.其他因素  (1)年龄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2)性别绝经期前,女性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绝经期后,这种差异消失。  (3)肥胖肥胖者易发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二)基本病理变化  1.脂纹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肉眼观察:动脉内膜上出现帽针头大小斑点及宽1~2mm、长短不一的黄色条纹,不隆起或稍微隆起于内膜表面。镜下为泡沫细胞聚集。  2.纤维斑块期由脂纹发展而来。肉眼观察:见隆起于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随着斑块表层的胶原纤维不断增加及玻璃样变,脂质被埋于深层,斑块乃逐渐变为瓷白色。镜下观察:斑块表面为一层纤维帽,纤维帽之下有不等量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泡沫细胞以及细胞外脂质和基质。  3.粥样斑块期肉眼观察:见明显隆起于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或瓷白色斑块。切面,表层的纤维帽为瓷白色,深部为多量黄色粥糜样物质。镜下观察:纤维帽玻璃样变,深部为大量无定形坏死物质,其内见胆固醇结晶和钙盐沉积,底部和边缘可有肉芽组织增生。病变严重者中膜平滑肌细胞呈不同程度萎缩,中膜变薄。  4.复合性病变  (1)斑块内出血斑块内新生的血管破裂,血液流人斑块内,形成斑块内血肿,使斑块更加隆起,甚至使动脉管腔完全闭塞。  (2)斑块破裂斑块表面的纤维帽破裂,局部形成溃疡,坏死性粥样物质可流人血液而造成栓塞。  (3)血栓形成斑块处内膜损伤和溃疡的形成,促使血栓形成,若脱落可致栓塞。  (4)钙化钙盐可沉积于坏死灶及纤维帽内,动脉壁因而变硬、变脆。  (5)动脉瘤形成由于中膜萎缩、弹性下降,在血管内压力的作用下而向外膨出,形成动脉瘤。

前言

  2006年9月,卫生部科教司印发了《关于加强卫生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卫生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向导”,提出要深化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的深层体系,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职业素质为主体,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地选择配置,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本教材是为当前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各相关专业所编写。旨在满足中职护理、助产及相关专业学生专业培养目标,并充分考虑中职学生能力及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以适用、够用为指导思想,同时兼顾病理学的系统性和承前启后的课程特点。  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湖北省医学职业教育研究室及各参编学校及编者的大力支持,参编人员均为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以最短的时间完成编写任务,在此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疏漏和缺憾将在今后教材使用中予以弥补修正。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病理学概述
  一、病理学的任务
  二、病理学的范围及在医学中的地位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学习方法
 第二节 疾病概述
  一、健康和疾病的概念
  二、病因学概述
  三、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
  四、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一、萎缩
  二、肥大
  三、增生
  四、化生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一、变性
  二、坏死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一、再生
  二、纤维性修复
  三、创伤愈合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充血
  一、动脉性充血
  二、静脉性充血
 第二节 血栓形成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类型
  三、血栓的转归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节 栓塞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二、栓塞的类型及其后果
 第四节 梗死
  一、梗死的原因
  二、梗死的形态特点及类型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章 炎症
 第一节 炎症的原因
 第二节 炎症的局部基本病理变化
  一、变质
  二、渗出
  三、增生
 第三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一、局部表现
  二、全身反应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
  一、炎症的临床分类
  二、炎症的病理分类
 第五节 炎症的结局
  一、痊愈
  二、迁延不愈
  三、蔓延扩散
第四章 肿瘤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和特征
  一、肿瘤的概念
  二、肿瘤的特性
 第二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一、肿瘤的命名原则
  二、肿瘤的分类
  三、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四、常见肿瘤的病变特点
 第三节 癌前病变与原位癌
  一、癌前病变
  二、原位癌
 第四节 肿瘤的病因与发生机制
  一、肿瘤的病因
  二、肿瘤的发病机制
第五章 常见疾病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风湿病
  二、动脉粥样硬化
  三、高血压病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与结核病
  一、肺炎
  二、慢性阻塞性肺病
  三、结核病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
  一、慢性胃炎
  二、消化性溃疡病
  三、病毒性肝炎
  四、肝硬化
 第四节 肾小球肾炎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基本病理变化
  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分类
  四、常见肾小球肾炎的类型
 第五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
  一、糖尿病
  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第六章 缺氧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
  一、氧分压
  二、氧容量
  三、氧含量
  四、氧饱和度
  五、动一静脉血氧含量差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与特点
  一、低张性缺氧
  二、血液性缺氧
  三、循环性缺氧
  四、组织性缺氧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一、代谢耗氧率
  二、机体代偿能力
第七章 休克
 第一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一、休克的原因
  二、休克的分类
 第二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微循环变化
  一、微循环缺血期
  二、微循环淤血期
  三、微循环衰竭期
 第三节 休克时机体代谢、功能变化
  一、机体代谢变化
  二、机体器官功能变化
第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
 第二节 DIC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一、DIC的原因
  二、DIC的发生机制
 第三节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一、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二、肝功能严重障碍
  三、血液高凝状态
  四、微循环障碍
 第四节 DIC的分期及分型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型
 第五节 DIC时机体主要功能、代谢的变化
  一、出血
  二、器官功能障碍
  三、休克
  四、贫血
第九章 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第一节 心力衰竭
  一、心力衰竭的概念
  二、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
  三、心力衰竭的分类
  四、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五、心力衰竭时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
 第二节 呼吸衰竭
  一、呼吸衰竭的概念
  二、呼吸衰竭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三、呼吸衰竭时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
 第三节 肝性脑病
  一、肝性脑病的概念
  二、肝性脑病的原因和分类
  三、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
  四、肝性脑病的诱因
 第四节 肾衰竭
  一、肾衰竭的概念
  二、急性肾衰竭
  三、慢性肾衰竭
  四、尿毒症
《病理学基础》实验指导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病理学基础》是为当前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各相关专业所编写。旨在满足中职护理、助产及相关专业学生专业培养目标,并充分考虑中职学生能力及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以适用、够用为指导思想,同时兼顾病理学的系统性和承前启后的课程特点。

图书封面


 病理学基础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