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艺术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95-11
ISBN:9787108004598
作者:米兰.昆德拉(捷)
页数:163页

书籍目录

目录
第一章 被诋毁的塞万提斯的遗产
第二章 关于小说艺术的谈话
第三章 《梦游人》启发下的笔记
第四章 关于结构艺术的谈话
第五章 在那后面某个地方
第六章 七十一个词
第七章 耶路撒冷讲话;小说与欧洲
后记

作者简介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为了告别的聚会》,八十年代末在中国出版了中文译本,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从这以后、昆德拉的小说成为中国文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这位作家的艺术观点、风格、技巧,他对写作这件事的态度,他对文学传统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在这态度背后的他对人和世界的态度,都引起了中国作家、评论家们极大的兴趣。本书为昆德拉的自述,有助于解答上述问题.


 小说的艺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小说的艺术》是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理论著作。也许这是迄今为止最易懂的一本小说理论著作。没有太复杂广博的理论背景,语言上也没有理论著作常见的晦涩和艰深。我想原因是米兰昆德拉首先是作为一个小说家而存在的。他颇有意味的实现了他的小说理论和小说文本的又一次对位——用小说的方式来写理论,而用理论的方式来写小说。他的这本小说理论是作为文学写作的实践者而进行的。作者本人也说:‘每位小说家的作品都隐含着作者对小说历史的理解,以及作者关于‘小说究竟是什么’的想法。”一个小说家谈小说理论,无形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势位置上的窥视点,可以为我们的小说研究提供最为现场的“张看”方式。这是米兰昆德拉捍卫小说尊严的又一次行动。正如他所说的,小说的精神是延续性的。而在《小说的艺术》中,我们又看到了米兰昆德拉捍卫小说尊严的精神延续性。一, 小说为何存在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观是独具一格的。他的特殊在于不依傍于任何理论的支撑,全部是与作者本人创作契合的“小说精神”的延续性阐发和分析。虽然作者无意建立一个严谨的、系统的、整体性的小说理论体系,他展现给我们的只是紧贴创作实践的思想火花,但这并不妨碍作者小说观表达的鲜明性和统摄性。对一个小说家来说,对小说价值的阐释是不可回避的立场。很显然,米兰•昆德拉对科学发展之于世界和人自身的异化有着很清醒的认识。他指出这一切使得我们“掉进了胡赛尔的弟子海德格尔用一个漂亮的、几乎神奇的叫法所称的‘对存在的遗忘’那样一种状态中。”【1】小说的价值正是在这样的境遇下凸显出来的。“它(小说——笔者注)也受到‘认知激情’(被胡塞尔看作是欧洲精神之精髓)的驱使,去探索人的具体生活,保护这一具体生活逃过‘对存在的遗忘’,让小说永恒地照亮‘生活世界’。”【2】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米兰•昆德拉申明他认同赫尔曼•布洛赫的观点:发现惟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乃是小说唯一的存在理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米兰•昆德拉其实在小说身上寄托了沉重的希冀和巨大的期望值。这种期望似乎还被抹上了匡时济世、挽救精神家园的色彩。与这种申明想对应的,米兰•昆德拉也在根本上将自己的小说和那些媚俗的(媚俗恰是米兰•昆德拉小说观中一个关键词)、混世的小说区分开来。这种申明甚至被作者上升到了道德的层次去强调。“一部小说,若不发现一点在它当时还未知的存在,那它就是一部不道德的小说。知识是小说的唯一智慧。”【3】 “发现”成了米兰•昆德拉小说实践的旨归所在。正是有此种小说价值观作为指引,米兰•昆德拉很自然地将自己引向了塞万提斯。在米兰•昆德拉小说观的烛照下,我们也获取了解读塞万提斯的新的视角。塞万提斯那部伟大的小说究竟想说什么?是对堂吉诃德虚无缥缈的理想主义的理想化批评,还是同一种理想主义的颂扬?米兰•昆德拉认为两者都是错误的。他们都背离了小说的旨归——探询。堂吉诃德的意义并不在于他是不是一个真实的理想主义者,而是在于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终极悖论处境。这种处境为我们提供了人所拥有的、唯一可以确定的一种不确定性的智慧。作为创作者,塞万提斯也开创了一个传统。他发现了隐藏在日常生活之下的没有任何人可以逃避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好兵帅克、土地测量员K等人相继登场,开始不可探询不可扭转的命运……米兰•昆德拉也藉此逐渐描摹出了他眼中的小说世界。二, 小说如何存在米兰•昆德拉说,“思考式的探询(或探询式的思考)是我所有小说构建其上的基础。”【4】在回答如何处理历史的方式时,米兰•昆德拉提出了他的四个原则。这四个原则也无一不和米兰•昆德拉对“处境”这一关键词的强调息息相关,服从于小说创作中“造境“的需要。首先,“所有的历史背景都以最大限度的简约来处理。”其次,对历史背景的采用上,米兰•昆德拉也须臾不离他对造境的追求。“第二个原则:在历史背景中,我只采用那些为我的人物营造出一个能显示出他们的存在处境的背景。”【5】 “第三个原则:历史记录写的是社会的历史,而非人的历史。所以我的小说讲的那些历史事件经常是被历史记录所遗忘的。”【6】。“但最深入的是第四个原则:不光历史背景必须为一个小说人物创造出新的存在处境,而且历史本身必须作为存在处境来理解,来分析。”【7】正是为了服膺于 “造境”的这一小说宗旨,米兰•昆德拉调动起了一切可能与之相符的小说技巧和方法来构建他的小说存在形式。首先,既然小说探询的是生活背后的东西,而原生态的生活往往是平淡的、毫无意义可寻的,或者是并不典型的“存在”,那么小说在反映现实生活,构造情节、刻画人物、打造主题时就必须经过“造境”这一过程。为了最大限度地凸显存在的境遇,对小说体系的营造就可能要超越以往线性的因果关系,进入一种非理性的、非逻辑的背景中。因为存在的本质往往是终极悖论、非线性、非逻辑的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米兰•昆德拉对托尔斯泰倍加推崇。他认为托尔斯泰探究的领域揭示了非逻辑、非理性的介入。在《安娜•卡列宁娜》中有一个小片段,在列文的庄园里,两个孤独忧郁的人相遇了。在满心的激动和相互表白的冲动中,两人最终却只谈到了蘑菇,心中充满了绝望,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永远也不会谈到爱情了。这个小片段被米兰•昆德拉认为是《安娜•卡列宁娜》最伟大的成就的一个缩影:即表现人类行动无因果关系的、不可预知的、甚至神秘的一面。为了更为集中地表现这种神秘的处境,米兰•昆德拉也探索了多种可能性:游戏的召唤、梦的召唤、思想的召唤、时间的召唤。其中,梦和游戏的召唤可以通过现实和梦境、游戏场景的开放,打破现实的限制,更方便更直接为“造境”服务。“这种开放告诉人们,小说是这样一个场所,想象力在其中可以像在梦中一样迸发,小说可以摆脱看上去无法逃脱的真实性的枷锁。”【7】而思想的召唤可以说是米兰•昆德拉“知识是小说的唯一智慧”这一小说精神的直接发映。思想光芒的烛照和渗透为小说探询人的存在提供了最为有力的哲学底蕴,也使小说成为一种最高的智慧综合。时间的召唤,很显然,即是超越个体生活的时间限制,在它的空间中,引入多个历史时期。运用所有智力手段和所有诗性形式去照亮“惟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人的存在。通过哲学、叙述、梦幻、象征、混淆等的对位统一,米兰•昆德拉将日常生活典型化为充满多种不确定性的存在处境,小说对人类生活的探询找到了最易感的现场。不止于此,米兰•昆德拉所认为的小说人物也是典型化的情境产物,为揭露处境而存在。“人物不是一个对真人的模仿,它是一个想象出来的人,一个实验性的自我。小说于是回到了它的开始。堂吉诃德作为活生生的人几乎是不要想象的。”【8】“让一个人物‘生动’意味着:挖掘他的存在问题。这就意味着:挖掘一些处境、一些动机,甚至一些构成他的词语。而非任何其他别的。”【9】从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对人物的的选择和描绘不是事无巨细地还原现实,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攫取适当能推动情境发展的细节来刻画。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托马斯的描写,米兰•昆德拉没有丝毫涉及他的童年、他的父亲、他的母亲、他的家庭,他的身体与他的脸对我们来说丝毫陌生,因为他的存在问题的本质扎根在别的主题中。 其次,在结构上,米兰•昆德拉也在追求主题表达的多种方式,以最终最为有效有力地达到揭示存在的目的。他将音乐上的复调借用过来,对小说的“复调”结构倍加推崇。他认为,“(音乐)不要过渡,而要突兀的位置,不要变奏,而要重复,而且始终直入事物的心脏;只有道出实质性内容的音符才有权利存在。”【10】而小说也是充斥了‘技巧’,作家要做的是使小说摆脱小说技巧带来的机械性的一面,让他更浓缩地、更集中地表达主题。而复调正是这样一种良好的实现方式。它使小说避开了单线性,在一个故事的持续叙述中打开了缺口。米兰•昆德拉所说的小说对位法也是基于这样一种复调结构:各条“线”的平等性;整体的不可分性。虽然各个部分有着不同的叙述内容,但是“存在着某种更为深层的东西来保证小说的统一性:那就是主题的统一性。……而正是这一事物(这一被我称为主题的抽象事物)给了整部小说一种内在的、最隐秘又是最重要的一致性。”【11】而为了对存在处境进行发言,作者也经常在行文中跳出来,发表对事件和人物的看法。“无论是穆齐尔、布洛赫,还是贡布罗维奇,都不觉得通过思想而在小说中出现有丝毫不妥。”【12】可以看出,作者作为思想家在小说中直接发言是米兰•昆德拉迫近小说智慧的激切之举,同时,这种叙述方式也使得他的小说呈现出散文化、随笔式的疏朗的趣味。
  •     昆德拉热衷于把小说写得像理论,这种嗜好就好比一个厨子热衷于把味道鲜明的家常菜烹成口味复杂的宫廷菜,让人吃了半天,吃很多次,觉得好吃,但是酸甜苦辣,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小说的艺术》这本书似乎调过来了,要把理论写得跟小说一样,把高深莫测的满汉全席做成简单明了的三菜一汤。昆德拉的小说带给我的是惊奇,昆德拉的理论却让我喜欢。
  •     不管喜不喜欢昆德拉,每一位喜欢小说的读者都可以看一看这本书,对了解小说的发展史有一定帮助。如果您正准备动笔写点什么(像我,嘻嘻),那这是一本必读之书,毕竟在小说史上,昆德拉是一位无法忽视去的巨人吧。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起码读过八遍。建议读米兰的话,从这一版本的 小说的艺术 开始
  •     昆德拉也许算得上20世纪最具自觉反思性的小说家。在昆德拉看来,小说的诞生开始于塞万提斯发现的世界在本体论意义上的模糊性,堂吉诃德和笛卡尔一样,将我思作为一切的基础单独面对宇宙,这是现代人的英勇精神所在。小说这种独属于现代性的艺术,成为对于被人遗忘的存在的“存在”所进行勘探的媒介。然而,“堂吉诃德三个世纪的旅行之后,又化装成土地测量员回到了村庄,过去他为了选择冒险,如今他没了选择;曾经他被命令去冒险,如今只能与行政机关就自己档案上的错误进行一场倒霉的诉讼。”然而,生活在空前复杂化的小说艺术折射出的现代世界之中的我们,也许需要更具洞察力和深度的思考进一步开掘,在镜子中找到一条“重新发现自然”之路。
  •     千百遍,我若厌倦,摧烧之!
  •     关键词 需要second digestion
  •     囫囵吞枣地看完,然后又多了一堆没有看过的书。
  •     诗与音乐的“相遇”。
  •     小册子薄薄一本 看起来不轻松
  •     将小说从赋闲消遣提到存在论的高度,只是小说能够撑起来存在之重么,打一个怀疑……
  •     “认识是小说的唯一道德。”
  •     片麵理解成大叔的泄憤之作,讀完這本回頭再把《笑忘錄》重讀一下。那些絞盡腦汁找同義詞的譯者賣了好大一個萌。
  •     需要多少睿智 才可如此一针见血
  •     带给我的感悟和灵感非常多,估计我以后还会再读。对于哲学,世界,运动,小说,音乐,欣赏,篇章段落,任务,目的等好几个词有了更多更深刻的理解。
  •     下午在图书馆看完,烧脑,饿。接着看东野圭吾的《绑架游戏》,看到焗饭两个字就投降了,直接导致减肥计划失败。
  •     最喜欢第一篇
  •     2016-3-5
  •     并不觉得好看。
  •     1.小说的意义在于它描摹了世界的某种可能性,小说的诗性在于它得不出真理。2.社会的某种趋向都能由个人生活映射,换言之,个人生活隐含着预言。3.现代社会对个人隐私的强奸,政府的不透明与个人生活的透明化。4.对理性与逻辑实证主义的批驳
  •     如何读,而不是去写,2333
  •     和《被背叛的遗嘱》一样喜欢的文论
  •     应该读四遍
  •     说出了好多很昆德拉的话,研究昆德拉必读!
  •     当我们被抛到成年的门槛上,当我们在童年时并未理解到的童年的好处被我们不安地领悟到,在那一刻,温柔便产生了。
  •     最怕小说家懂哲学
  •     必须读的
  •     小说是上帝发笑在世界的回音
  •     短短一百多页的书,句句都透出着昆德拉相当敏锐的洞察力。
  •     新菜单
  •     哈哈书店捡到本全新的
  •     深了个邃的 改年重读!!
  •     实话,其中有些见解我不太明白。才疏学浅呀!
  •     洋洋洒洒抛出诸多术语与哲学词汇,诗化的言语中有无法掩藏的精致和傲慢。有很多精彩独特的解读与批判(尤其是对卡夫卡),过度形式化的阐释也不少。至少对当前的我而言,小说应该是一种更模糊更自由更不可言说的东西。
  •     耳目一新
  •     昆德拉说,人们试图把卡夫卡小说解释为对工业社会、剥削、异化,资产阶级道德,总而言之,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但是,在卡夫卡的世界,人们几乎找不到什么构成资本主义的东西:没有钱和它的权力,没有商业,没有产业和产业主,没有阶级斗争。 不太同意,权力本身不是已成为一个迷宫城堡?潜在意义构架成完整的圈,读者往里填写自我。
  •     往昔之井
  •     2009-153
  •     需要重读!
  •     高中讀過,這本書有一些哲♂學思考。
  •     小说的另一可能性,存在的另一可能性。
  •     为了奥威尔而来。
  •     制服,是我们没有选择的,指定给我们的;普遍性的肯定面对个体的脆弱,当过去非常有把握的价值被作为问题提出来,并低头远离我们时,没有这些价值(没有忠诚、没有家、没有祖国、没有纪律、没有爱情)就不会生活的人便吧自己紧束在在处可见的制服种,一直系到最后一个扣子,好象这个制服仍然是超验性的最后遗迹,它能保护人不遭受未来的寒冷,那个未来中没有任何东西可尊重。
  •     需要重读。
  •     以昆德拉的哲學提問以及討論小說的終極精神。
  •     翻译拖出去斩
  •     很多没懂。 / 科学的高潮把人推进到各专业学科的隧道里。他越是在自己的学问中深入,便越是看不见整个世界和他自己,因而陷入胡塞尔的弟子海德格尔用一个漂亮的近乎魔术般的名言所形容的“存在的被遗忘”中。/ 小说,是一个让人感觉存在的世界——于我也是这样。
  •     实践者对小说的思考,颇为零散,而且关注点显然在与其相似和有渊源的作家上。
  •     再读 复调 存在的可能性 建筑 上帝笑了
  •     一种文学观。
  •     顶礼昆德拉名作
  •     即刻想到伍尔夫 为什么要去读小说,也许那些不好回答的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你怎样认识生命,想怎样度过这可知的一生
  •     专门写给小说艺术家的文艺理论 米兰昆德拉贯通文学与古典音乐是真master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