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圖像

出版社:立緒
出版日期:Oct 15, 1999
ISBN:9789578453784
作者:李亦園
页数:429页

内容概要

李亦园 福建泉州人,1931年出生于故乡。1948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及美国哈佛大学。从事人类学研究四十多年,曾任台湾大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新竹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新竹清华大学社会人类学研究所荣誉讲座。李氏研究范围广涉人类学、文化学、比较宗教学、家庭宗教研究、神话研究,并以台湾高山族、华侨社会以及华南、台湾汉族民间文化为田野研究对象。著有《文化的图像》、《文化与行为》、《信仰与文化》、《宗教与神话论集》等专著16种,专业论文150余篇,为台湾最具代表性的人类学者。

作者简介

人類學家所追尋的是對人類永恆本質的信念與文化岐異的探索,在個人生涯與浩瀚歷史間,銘刻著無數面對異化時所引發的文化衝擊與震撼。田野工作的文字與圖像記錄即是人類學家研究觀察的心血結晶,真實展現異文化風土的面貌與文明進程格局,同時了呈現他們對人類文化的自覺,以及跨時空、跨文化、跨族群的關懷與襟度。
本書不僅是李園院士四抩l年來人類學生涯的自畫像,更是一幅無彊界、無框架的「田野圖像」,概括介紹何謂人類學、人類學研究、人類學研究對象及其範疇,並在作者嚴謹的研究論具知性感性的文化走訪記錄中,忠實呈現一位人類學研究學者的田野甘苦經驗與熱情。


 田野圖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李亦园先生引用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话来解释文化,罗素说:“人类自古以来,有三个敌人:自然、他人跟自我。”人类为了生存,要与自然对抗,由此创造了“物质文化”或“技术文化”,我们的农业工具、住的房子、电子科技产品等等都属于这种。为了跟他人相处而成为群体,人类发明了另一套文化,即“社群文化”或“伦理文化”,来规范人与人的交往规则,包括社会规范,什么家法、国法(法律)、国际公约等等,我想运动场上的规则也属于这个范畴。与其他动物不同,人还有自我,有精神世界,为了安慰与提升精神世界,人类有“精神文化”(或表达文化Expressive Culture),包括音乐、文学、设计、衣服编织的花纹等等,最重要的还有宗教。这样一说下来,听起来很抽象的“文化”的概念便清晰起来。但这还不够,理解一种文化,还要理解它内在的文法、逻辑——就像语言有发音(Speech)和文法(Grammar)一样,文法是看不见的、内在的、深层次的逻辑,把文字关联起来形成意义。(他还打了一个比方,文化受到外来影响会发生变迁,就像电脑磁片放进电脑里,它会按照一个program来运行,文化的文法就像是这样一个Program)。理解文化的逻辑是怎么样把上面说的三个层面的文化素材串联起来,对于理解整个文化,和文化变迁的过程是很重要的。然后李亦园先生用美国文化做例子解释了一下文化的逻辑问题。美国文化强调对抗自然、征服自然,因此他们花花很大力气发展第一种文化——技术文化,用来与自然抗争。它的另外两个层次的文化都多少要配合这种倾向,因此他们的社群文化以竞争为主调,在个人身上表现为个人主义的气质,人与人之间以契约形式合作,让他们对抗自然、征服自然的力量更强大。在他们宗教文化的层面(犹太教),有“原罪”的观念,人生下来就有罪,所以一定要有教养,一定要有约束,社会才能比较合理地运作,但永远不会完美,所以法治、契约的观念在他们的社会中比较盛行。——通过美国做例子,李先生说明了要理解文化的素材背后的关系,或者更明确地说,三个层次的可观文化是怎么样更明确地勾连起来。然后他还说了穿衣的内在法则、祭祀的内在法则,很有趣且很有启发。文化不是静态的,关于文化的动态问题,李先生讲到文化的展演(play)。“我大致认为,人是文化的主题,他在展演文化所给的指令。文化是一个规则在那里,发给大家指令,但是问不一定服从它。有一些服从,有一些不服从,有一些因为服从而有所改变,因此才有变迁,才有传统。文化的展演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展演者与道具(象征物、文字、符号等等)。其次是剧本和演法,其中剧场、展演者入戏的程度都不一样。再就是戏班,我们所在的社会,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亦或是印度那样一个神圣的阶级社会?基于这种研究逻辑,作者写了《民間寺廟的轉型與蛻變 -- 台灣新竹寺民間信仰的田野調查研究》,研究阳庙与阴庙的动态关系。推荐阅读!(整个被我一写就Low了很多个台阶是怎么回事……)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中国人关于宇宙存在的基本架构或基本原则就是和谐与均衡”。Quote“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