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0-7
ISBN:9787542632777
作者:孙逊, 杨剑龙 (编者)
页数:382页

章节摘录

插图:与此同时,作为对郊区化蔓延、重要的大都市化和居住模式个体化的趋势之回应,城市中心和公共空间成为地方生活的关键性表达,如我后面将展示的,这事实上是一种回应与互动,但是此刻我将列出从空间转型角度观察到的表面的东西,换句话说,公共空间确实是决定性的,在世界上每个地方的主要规划计划里,城市生活与作为一种交流空间的城市之复苏已变得至关重要。实际上,公共空间成为对私人住宅发展来说最主要的促销设备。原则上来说,对于公共空间活力的支持一直是一种主要趋势。我说仅仅在原则上,因为商业压力、旅游全球化和商务旅游将在很多城市里模拟城市生活,而不是在重建城市空间。世界上很多公共空间——在你的城市里也一样~也被转变为主题公园,在这里,是象征而不是体验创造了一种生活尺度上的城市虚拟现实。最终,接下来最好的事情就是由媒体来筹划然后卖掉这个城市。在此意义上,拉斯维加斯现象——在拉斯维加斯建设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同样也可以被再生产,凭借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而变成拉斯维加斯们自己,这是公共空间商业化、大规模扩散、郊区和远郊区扩散的结果。

书籍目录

网络社会
地方与全球:网络社会里的城市
走向网络社会的社会学
网络社会里的传播、权力和反权力
全球化、知识社会与网络国家:千禧年的普兰查斯
征服意识、征服伊拉克:假消息在美国的社会生产
城市环境
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
美国城市史和美国环境史:互补且交错的领域
后话环境史:见证一个史学领域的成熟
刘易斯·芒福德和社会学思想中的有机主义概念
芒福德的城市文化思想研究综述
英国城市环境史研究源流与现状
城市与社会
城市革命
古代希腊的乡村和城镇
古代希腊建筑艺术
古代罗马的建筑与艺术
近代上海的茶馆
船上的广州——源自19世纪上半叶的西方视阈
政府导向与城市交通转型——魏玛繁荣时期的柏林城市交通发展
艺术中的都市文化
都市艺术:当代艺术的转向和建构
一座盛大而欢愉的城池——汴梁的城池与文艺
问题与困境:都市文化建构中的上海双年展
非自然化市场“研究”——金江波访谈
圆桌会议
他者视角与自省意识——上海、纽约都市文化国际研讨会综述
文献与史料
奥尔德西在宁波
都市文化关键词

编辑推荐

《都市文化研究·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第6辑)》是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

作者简介

《都市文化研究·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第6辑)》内容包括:地方与全球:网络社会里的城市、走向网络社会的社会学、网络社会里的传播、权力和反权力、全球化、知识社会与网络国家:千禧年的普兰查斯、征服意识、征服伊拉克:假消息在美国的社会生产、城市环境、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美国城市史和美国环境史:互补且交错的领域、后话环境史:见证一个史学领域的成熟、刘易斯·芒福德和社会学思想中的有机主义概念、芒福德的城市文化思想研究综述、英国城市环境史研究源流与现状、城市与社会……

图书封面


 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一座盛大而欢愉的城池——汴梁的城池与文艺谢天开[摘要] 北宋汴梁城池废除里坊制,城市商业化与城市文艺兴起,唤起了宋人的城市意识与城市文艺的消费意识。北宋的城市文艺当以瓦肆的说唱娱乐、柳永的宋词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绘画为特征,反映了宋代城池与文艺的商业化。 [关键词] 城市商业化、城市文艺、娱乐、宋词、绘画 一北宋给人冲击最大的不是宋词,那仅是继唐诗以后新的诗歌式样。只是宋人多元化生活一个方面。真正令生活在宋代的人兴奋的是他们的城市化生活,在专制松驰或开明的条件下,那是一种进入商业化的城市文艺生活,一种世俗、媚俗、享乐的城市文艺生活。北宋的东京——又名汴梁城,其位置在今天的河南开封。这是一座盛大而欢愉的商业文艺城池。从今天复原的地图上看:汴梁城,一座矩形城。它是由宫城、内城、外城三重城相套,非常整齐,规矩得甚至于超过唐长安城。宫城即皇城,南北长900米,东西宽200米;内城即旧城,南北长2900米,东西宽2600米;外城,即新城,南北长5800米,东西宽4800米。[1]整座城池如同一个硕大无朋三重相相套的方盒子,一个车龙马水人来人往的巨大的容器。这个巨大的容器的出现,是中国城池史上的一个大转折,原因是它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在中国农耕社会中的以城为市的中心城池,也是中国城池上第一座商业化不夜城。 北宋初期,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重新确立户籍制度,其中最要的改革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区别开来,将城市居民列为坊郭户;并在全国范围内按城市(镇市)居民财产状况分为十等。这样做的结果相当于今天的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区别。 隋、唐时代,坊和市是分别设置的。坊是居民区,市是商品交易区,二者不能夹杂,不遵守这样的城市居住管理的则要爱受到处罚。在唐中叶以后里坊制才有所松驰,但彻底打破里坊制的是后周至北宋的时期。正是这种城市商业化进程的推进,才彻底而深刻地改变了一切,城市的生活方式与市民的观念。那是一个对城市欢呼的时代,一个城市意识觉悟的时代。直到公元1138年,金亡北宋后,避迁江左临安的原汴京城的旧市民们,真的太怀念那座城市的生活了,他们不仅在临安复活了东京,而且陶醉其中,“直把杭州作汴州”。当听到新生代的年青人在那里想当然地谈论汴京旧时风俗,多失于事实,真觉可惜!正好有一个叫孟元老的原汴京城的市民忍不住提起笔来,写下了追述北宋汴梁笔记《东京梦华录》,专述汴京都市种种生活,都市种种风俗。正是在孟元老的影响之下,又出现了四部专记临安城的笔记,如灌圃耐得翁的《都城纪胜》一卷,西湖老人的《西湖老人繁胜录》一卷,吴自牧的《梦梁录》二十卷,周密的《武林旧事》十卷。它们的材料,一部分采自地方志,一部分为作者的见闻实录。[2]这种独立于正史之外,专门写记述城市的笔记风气,蔚为大观,简直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至到今天也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二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自丁先现、王团子、张七圣辈,后来可有人于此作场。瓦中又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博、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东京梦华录》卷二这是孟元老追述东京城桑家瓦子的情景。除此之外,他还记述了新门瓦子、朱家桥瓦子、州西瓦子、保康门瓦子和州北瓦子。这是后来人在宋代文献中看到关于“瓦市”的最初记载。瓦市,宋人又称瓦肆、瓦舍、瓦子,即都市文化娱乐消费市场。孟元老为我们介绍了瓦市的大体模样:其建筑形态是简易瓦房或由竹木席等材料搭建成的大棚,棚内有勾栏界定为伎艺演出场地。最大的棚内可容数千人,真是热闹非凡。经常有艺人在勾栏内作场(演出),同时还有饮食等服务行业,医生、算命卜卦相士及各种江湖杂耍也活跃其中,可谓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很是吸引市民来此进行文化娱乐消费。这一结果可以看作随着北宋都市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新的市坊制的确立,都市人口的增加,在宋徽宗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东京城市人口合计二十六万余户,约140万人,为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大都市。如此等等,早先在都市空阔处自发地形成的民间伎艺及相应的服务的商业点,逐渐生长壮大,最后终于出现了象东京城桑家瓦子那样巨大的文化消费市场。为什么宋人称这种都市娱乐场所为瓦市呢?南宋的耐得翁解释说:“瓦者,野合易散之意也。不知起于何时,但在京师时,甚为士庶放荡不羁之所,亦为子弟流连破坏之地。” 稍后又有吴自牧的补充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通俗的讲,市民们为了娱乐消费来自都市的各处,暂时聚于一处游玩,他们被各个棚内的表演所吸引,而又随兴趣不断转移而游弋不定,聚散无常,与瓦片野合的情形类似。孟元老讲述的北宋京瓦伎艺的种类有小唱、嘌唱、杂剧、杖头傀儡、悬丝傀儡、上索杂手伎、球杖踢弄、讲史、小说、散乐、舞旋、小儿相扑、影戏、弄虫蚁、诸宫调、商谜、合生、说浑话、杂剧、杂班、叫果子、装神鬼等等,不可胜数。都是迎合都市市民的艺术欣赏趣味的,但这种世俗的娱乐是违背儒家的传统观念的。宋人认为瓦市在最初形成之际,就是一些市民的“放荡不羁之所”,也是年轻人的“流连破坏之地”。这些城市市民中的浪子似乎在此无视礼法,贪图享乐,在放荡中追求感官刺激。但换一个角度,可以发现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为都市市民的人本意识的觉醒,满足人的自然本性的需求。至于后来南宋的瓦市更是发展迅猛,除临安有大小瓦市二十三座外,其他的重要城市如明州(宁波)、建康(南京)等均有瓦市。那便是北宋的都市文化之花结出的硕果。孟元老当时看到听到的情景是“新声巧笑于柳陌花巷,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瓦市上演的节目品种繁多,充满诱惑。其中与文学关系密切的伎艺有小唱(包括嘌唱)、说书(讲史、小说、包括说浑话)、诸宫调、杂剧(包括散乐、杂班)、傀儡戏与影戏;都是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文艺形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小唱演唱简便,除在勾栏瓦肆外,也在酒楼上卖唱:北街第五家,小小一个酒肆,到也精雅。内中有个量酒的女儿,大有姿色,年纪也只好二八。。。。。。上得案儿,那女儿便叫:“迎儿,安排酒来,与三个姐夫贺喜。”无移时酒到痛饮。那女儿所事熟滑,唱一个娇滴滴的曲儿,舞一个妖媚媚的破儿,掐一个紧飕飕的筝儿,道一个甜嫩嫩的千岁儿。——宋人话本《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这种小唱叫做“打酒座”,为市民们喜爱的浅斟低唱的娱乐方式。“嘌唱”也可视作小唱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驱驾虚声,纵弄宫调”类似的花腔唱法。说书在北宋瓦市伎里主要分为“讲史”与“小说”两家。当时有《三国志》、《前汉书》、《七国春秋》、《秦并六国》、《武王伐纣》、《五代史》等长篇话本。历史事实经过说书人敷演夸张并使之生活化、世俗化,让市民听众非常感兴趣。“小说”与“讲史”比较,小说与市民现实生活更加贴近,它的内容有灵怪、烟粉、传奇、公案、朴刀、杆棒、妖术、神仙。其中烟粉、传奇、公案是讲世俗故事,表达市民种种愿望和情感,。灵怪、杆棒、妖术、神仙等故事则是以离厅惊险情节满足市民的好奇心理的。诸宫调是说唱文艺形式,为北宋中期孔三传所创,“编撰传奇、灵怪入曲说唱”。诸宫说唱调都是长篇故事。如今存的《西厢记诸宫调》可以就是宋人传统的唱本。这种说唱方式,唱时还伴以笛子、琵琶和筝,更具欣赏意味。至于杂剧的出现则标志着真正的戏剧的诞生。当时的剧目有《还魂酸》、《眼药酸》等。可以这样说瓦市是中国市民文学的策源地,瓦市的文化娱乐是作为一种享受的精神消费品进入市民生活的。这标志着中国农耕社会进入了自己的文艺复兴时代。三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流连。——柳永《戚氏》句如果说宋朝的勾栏瓦肆是中国都市文学的策源地,那么词人柳永当为独步都市文学的第一人。柳永(987-10570),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属福建)人,主要生活在真宗、仁宗时代。这位风流才子是以写世俗喜爱的风流曲调著名的,于当是为道统先生们所斥骂的,他说的词曲是“淫冶讴歌之曲”。以至于传到当朝的耳边,据说当他考进士时,就被“留意儒雅”的宋仁宗特予以黜退,并讥讽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让柳永无法得到功名。后来他想通了,干脆抬出“奉旨填词柳三变”,专写市井歌词了。当时就做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他填的词极具商业价值,这也是柳永的生活来源,他的处境有点类似今天通俗歌词词作家,他的词曲也为商业化运作,流行于瓦市、酒楼、歌馆,为众多市民所追捧。他浪迹无定,多住在妓馆,“艺足才高,在处别得艳姬留”(《如鱼水》)。他的词曲相当卖钱,同朝的文士罗烨说:“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 而且他的词曲在市面大受欢迎,人也得到尊敬。他在《玉蝴蝶》词中曾提及歌妓们向他索词的情形:“珊瑚筵上,亲持犀管,旋叠香笺,要索新词,带人含笑立尊前。”不仅如此,当时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柳词大多白描见长,层次清楚,结构完满,听起来有头有尾,通俗易懂。或描绘都市的繁华,或备述羁旅役苦,或诉说男欢女爱,或同情弃妇的遭遇,或赞美民间歌妓的色艺,充分反映了市民的意识表达了市民情绪,为市民所喜闻。这种现象表明当时社会的文艺欣赏水准普遍都高。柳永的词虽不为当时雅正的词家所赏识,但是“唐州倡马望儿者,以能歌柳耆卿词,著名籍中。” 这就是农耕文明的社会中文艺被商业化后,市场成了作品优劣检验标准,市民喜爱成为了歌妓们的选择。四北宋东京城内桥梁众多。蔡河上有龙津桥、横桥子等十三座桥;汴河上也有十三座桥,如金梁桥、蔡太师桥等;金水河上有桥三座;五丈河上有桥六座。除此之外,城外还有虹桥等。这些桥以东水门外七里的虹桥和内城南部中心的州桥最为著名。外城的城楼门分为陆路城门与水路城门两种。陆路城如有南薰门、固子门、新酸枣门、新宋门、通津门等;水路城门有东水门、西水门、上蔡河水门、下蔡河水门等。东京城内引入的四条大河主要是为了交通运输的需要。一般桥的两端与城楼门下面多是商业繁华的地方,多早市的集散地。与瓦市勾栏的说唱文艺,与柳永的词曲相呼应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对汴京城的河、桥与城门的讴歌。北宋大画家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从老家山东诸城到京师游学,“本工其界画,尤嗜舟车、市桥、郭径(郭径指城郭与街市)别成家数也” 他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全景图。画卷全长525厘米,宽25.5厘米。描绘了北宋首都汴梁在清明节的繁华景象,对北宋晚期的都市生活作了详尽而生动的描绘。从构图上看,画卷大致可分为三个段落:城郊景色、汴河景象、内街景物。从宁静的城郊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房屋树木繁多不说,光是各等人物就的有五百多个,有农夫、船夫、商人、小手工业者、官吏、士子、道人、行脚僧人、江湖郎中、命相师等三百六十行,行行俱全。《清明上河图》也可以作为研究宋代建筑、民俗、服装、商业、文化娱乐、交通、城池等的图例。曾为画卷收藏者的明代李东阳《题清明上河图》说:“宋家汴都全盛时,四方玉帛梯航随。清明上河俗尚在,顷城士女携童儿。城中万屋翬甍起,百货千商集成蚁。”印证了孟元老对东京赞叹:“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 另外,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还对瓦市说唱场面作了如实描绘。汴京的城池,汴京的都市制度的发生变化,在中国城市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它直接孵化出以勾栏瓦市为代表的中国市民文学,其中的商业性对文艺自有深刻影响。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当时都市的讴歌,至今也非同凡响。[参考文献]:[1]张驭寰.中国城池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2]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北京:中华书局,1980.[3]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 Email:xietiankai@163.com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网络社会主要是卡斯特的几篇论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