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刘瑜:自由从何而来(中国故事)》书评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10
ISBN:9787900261472
作者:赵涵漠,包丽敏

内容无关女性

1、关于书的结构:一名记者采访柴静、一名记者采访刘瑜,前后一拼,构成了这本标价6元的图书。2、关于书籍内容:采访对谈夹杂着一部分采访手记。柴静的那一部分内容,似曾相识,跟《看见》里有较多重合。刘女神那一部分,好像你的期待永久不会落空,读起来依旧振奋人心。不知为何,刘瑜的文字能够将我带入一个空间,充满着理性、平和与力量的空间,而柴静带着“锋芒毕露”,思想中好像有一种侠者凌厉之风。3、关于自由:当你正在跟一个亲近的人闹矛盾,情绪低落......恰巧读到了这本关于“自由”的书,这两件事之间会产生点什么联系呢?关于阅读和情绪,其实阅读和艺术一样,有疗愈和安抚的功能,两者都可以让人在极短的时间内找回安宁和对生活的希望,端起一本不坏的书就是服下了一片速效救心丸。关于关系,任何关系都是有限度的,在关系、尤其是人际关系中保持理性与建设性的思考是需要学习的生存技能。最后,在建立民主的公民社会之日到来之时,希望也是每一个中国家庭的尊重和自由升起之时。

民主

《柴静·刘瑜:自由从何而来》mark:电影《黑客帝国》:对红蓝药丸耳闻已久,想搜来看看,但各大网站只有会员才看得到“大饥荒”和“文革”的受难个体:想搜着相关的书看看,看看为什么刘瑜会为这些个体被伟大领袖“晚年错误”的借口掩盖而抱不平。新词:民粹、比较民主化读后感:看完了,薄薄的四个部分,是一本对柴静和刘瑜的采访手记。豆瓣上有人说这么随便的四篇拼凑,就可以结集成书,体验糟糕。而我觉得,本子虽薄,信息量很足。印象比较深的是刘瑜那部分。她对民主的理解很深刻,将利弊分析得很透彻。一直觉得谈“民主”是一件政治活,得是个政治人物或者学者才谈得来民主这个词,有一定的思想高度性的,而我们这些普通人在历史书里看看民主,跟着喊喊民主就很厉害了。但是刘瑜的话让我们看到“民主”并非晦涩难懂,也是那么的接地气的,她的那本《民主的细节》我想我这个头脑空白的人很大可能也能看懂,而且还能读得饶有兴趣。我们一直高喊着要民主,要自由没有错,但民主的极端是失序的社会,还需要权利的约束。刘瑜说,民主有利有弊,不能太过放纵,但也要明白,民主的利大于弊。我赞同

挂羊头卖狗肉

看之前想的是两个自由明主思想的女人智慧的碰撞,翻开后的情节让人似曾相识。翻开手头的《看见》,原来就是将《看见》的文章复制、粘贴拼凑而成的粗制品,且不说作者有没有给俩位作家版权费,但这种侮辱读者智商的行为值得(#‵′)凸,希望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作品越来越少。

对她俩的故事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这本书

对柴进的描写很丰富,让我知道了他成长的经历。原先还以为像她一样几近完美的人,从一开始就是那个样子呢,原来也是一步一步成熟成长起来的。对刘瑜的描述只是一堂课而已,还好以前看过她的文章,对她还算有一些了解。不过自从受连岳的影响成为一个自由主义者之后,对什么民主之类的大概念就看得很淡了。对她俩的故事我还是十分感兴趣的。总之,是一本好书!

思维方式--自由主义者的“自由”

柴静的书只看过《看见》,蛮有启发的。看完《看见》再看这篇采访,看到了柴静的成长轨迹。成熟了很多。写《看见》的时候已经在遵从自己的内心,勇于去发现真相,是记者需要的精神,但缺了媒体人应有的对事实的尊重。我认为对媒体人最为重要的事情一定是客观的反应事情的真相,不要带入自己的情感和评论,不能给读者或观众一导向。以前的柴静没有,但现在逐渐做到了。这一点也是刘瑜做的非常好的,她的逻辑没有错误,对学生授课的时候也主要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主而不是去给出一个固定的正确答案,这正是中国需要的东西。柴静和刘瑜不同,这本书里呈现出的他们主要共性应该就是他们现在了在呈现问题是客观的重要性,当我们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方式时,我们对事物的对错就已经有了定论。

故弄玄虚,抄袭有理

内容很少的一本书,一星给尊敬的两个女人,一星给完美的封面——没有更多了。这本书在暑假阅读推荐清单里,一眼就被封面给迷住了,翻翻看,很快就能读完。但是内容呢?说好的思想深度呢?两个部分的前面主要就是对《看见》和《送你一颗子弹》的概括、摘抄和书评,既没有《看见》的故事性和有张力的叙述,也没有《子弹》的可读性和深入浅出的深刻性,我几乎是耐着性子读完的,只有三个字:干 巴 巴!然后是对她们的采访,看得出来是有充足的准备的,但——太深了,是完全没有可读性的深奥,以至于我读完之后收获真的很少很少。刘瑜的杂文是我的挚爱,她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深入浅出,是随时可以拿起、随时可以放下,但回味无穷的。这本书真的是”为了出版而出版“,借着名人光环圈钱,十分失望。但是封面真的太好看。真的,只有,封面,好看,而已。

不荐

为了出书而出书的一本小书,没有任何值得花时间汲取营养的成分,如果你之前全面读过柴静和刘瑜的东西。你不能直接把直接把几段话的访谈直接转录成文字就称之为一本书了吧:(另外,非得说些正面的话的话就是,只言片语的文字中还是可以透出两人的不同特点:刘瑜思维比文字快,文字比讲话好;柴静统统都是倒过来的;这也是文青和学者的差别!

《柴静×刘瑜:自由从何而来》

1.李瑜也想和“文革”中的顾准一样,“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2.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一个恰当的关系,关切超过了恰当,就是冒犯。3.靠愤慨是走不远的,抱怨外界是精神上的懦夫。她也开始懂得陈虻过去批评她的话,“不用去要自由,给你自由你能做什么?”4.老舍就说嘛,写得离奇不是直接刺我们这一行。他说,写得寻常写得亲切才难,那才是文学。这种亲切才能让人感动。5.把一个原因简单地归结为一件事情,或某几个人,都是智力上的懒惰。6.文一是对人性体察的深广度。文艺不是矫揉造作故作姿态。7.我觉得自由主义首先是一种气质,其次才是一种观念。如果你没有一种包容不同意见的能力的话,那么实际上你很可能成为自己反对的人。

重视“感受”多于“道理”

喜欢柴静,看完这本书也喜欢上刘瑜。人与人之间有一个恰当的关系,关切超过了恰当就是冒犯。不因为你是一个记者,就有权逼问所有的问题。冷静而又克制,是这本书折射出来的最多的东西。自由是你可以选择听或者选择不听,而不是你必须去面对那些反对的声音。刘瑜对微博的观点,个人很认同。

书名与内容毫不相关...

今年看完的第一本书,这本书挂了柴静和刘瑜的名,曰:自由从何而来。。。其实就是个采访手记,里面记录采访的就一点,添油加醋的描写了一堆不必要的东西,很失望,幸好没买纸质书。想要好好了解柴静和刘瑜的还是看她们写的书吧

关于本书的一些摘抄

-柴静1、学术自由和思想自由是民主和社会进步的基础2、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3、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一个恰当的关系,关切超过了恰当,就是冒犯。不因为你是一个记者,就有权逼问所有的问题4、我不反对诗,也不反对朗诵,我只是不喜欢被安排的感情5、一头扎在现实里6、一个人不需要再对另一个人建立虚妄的期待7、不需要去要自由,给你自由你能做什么8、不过我就是坐在那儿就知道,我就是有属于那儿的,也不是多喜悦,就是确信,我属于那儿9、我想成为一个我不知道的人,如果我能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我就不想再生活了10、我怕的不是下场,我本来来这儿寻求的也不是一个目标,我怕挫败,其实,就是无法胜任一件事情,这种失败感,比别人的评价来得更致命11、又不安又踏实的感觉12、不是小提琴会拉个肖邦叫文艺,也不是去世界各地旅行,拍点华丽照片叫文艺。文艺是对人性体察的深广程度,文艺不是矫揉造作故作姿态13、心灵和心灵的相遇才是文艺-刘瑜1、当你对一个东西了解得越多,你想了解得就越多2、每个人都会变得和自己越开越像3、当你的思维方式已经定型,你往往只能看见你想看见的东西4、我觉得克制里面本身有一种优雅和美5、每个人都把话说的绝对,都觉得自己掌握了真理6、在微博上你待了太久以后,会有一点坐井观天,觉得微博上那点事就是世界的中心,这个本身肯对你思考的议题和议程是一个限制7、目的是让人困惑,而不是塞给人们另一套理论(就好像我们看书还是看电影, 不应该仅仅从电影中接受里面的理论与价值体系,而是从里面得出思考的模式,让人困惑)


 柴静×刘瑜:自由从何而来(中国故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