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症漫记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2
ISBN:9787544264112
作者:(葡)若泽·萨拉马戈
页数:281页

内容概要

若泽•萨拉马戈(José Saramago):
葡萄牙当代最杰出的作家。1922年生于葡萄牙,高中时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先后从事技工、文员、记者、编辑等多种职业。1979年开始投入文学创作。1982年出版的《修道院纪事》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此后出版《里斯本之围》《失明症漫记》《复明症漫记》等多部影响深远的小说。1998 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葡萄牙迄今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2010年在西班牙兰萨罗特岛去世。

作者简介

你为什么会写这样一部冷酷的作品?
虽然我活得很好,但这个世界却不好。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拉马戈代表作
入选诺贝尔学院“所有时代百部最佳文学作品”
被《泰晤士报》誉为“当今世界最卓越的一部作品”
与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卡夫卡的《审判》并驾齐驱。——《柯克斯书评》
萨拉马戈用想象力、同情心和反讽所维系的寓言,让我们把握到捉摸不定的现实。——诺贝尔颁奖辞
萨拉马戈和马尔克斯是我心目中最好的两位作家,但在我看来,萨拉马戈对现实的隐喻更强。——著名作家 苏童
----------------------------------------
繁忙的路口,绿灯亮了,中间车道的头一辆汽车却停止不前,司机在挡风玻璃后面挥舞着手臂,围观的人打开车门之后,才知道他在喊:我瞎了!没有人会相信,他的眼睛清晰明亮,巩膜像瓷器一样洁白致密,然而他却一再绝望地喊着:我瞎了!我瞎了!
一位路人送他回家,却被传染上失明的怪疾。眼科医生成了第三个牺牲品。失明症迅速蔓延,整个城市陷入了一场空前的灾难。


 失明症漫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2条)

  •     “作者萨拉马戈生前希望在他的墓碑上刻上这样的墓志铭:‘这里安睡着一个愤怒的人。’之所以愤怒,因为他认为‘虽然我生活的很好,但这个世界却不好’,‘残忍是人类的发明’,‘当权者专横,把一部分人排斥在社会之外’。他写作不是为了让读者消遣,而是要把令人愤怒的社会现象写出来,让人们去思考。”所以,不加一点修饰的直白到让人反胃的现实幻想——《失明症漫记》诞生了。作品中一度将人拽入绝望的深渊,再点起人性的星星之火,纯白的视网膜之后是肮脏污秽的现实世界,麻木的人们连祈求的神祇也被有心之人用白布蒙住了双眼。从未想过集体性失明会导致如此严重的人类系统瘫痪,仿佛成了《行尸走肉》中那样无序的世界,唯一的不同,便是人们不再手脚麻利,而是行动迟缓,摸索踱步。灾难能放大人性的善与恶,正所谓“患难时刻见真情”,此“真情”是具有多面性的。诺奖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恰到好处的旁白是有助于阅读和引人自省的。如他(萨拉马戈)的初衷,作为一个读者,我在思索:在显微镜下窥见了人性深重的罪恶与不灭的善意后,我会如何抉择?在那种情景下我会站在哪边?但结局是,好人死了,坏人也死了,最后活下来的人,都是和心中所认同的“好人”在一起的,哪怕这些人内心残有污秽或者劣迹斑斑,但也竭力为自己披上”好人”的外衣。“与好人为伍”,此经验,古来有之。
  •     说实话,读的过程中,我有几次不得不中途停止,让自己喘口气,沉浸在书中的环境太过压抑,也有几次坐在地铁上潸然泪下,不止是因为书中描述的人物,更是对人性的脆弱面前的无法自拔,失去眼睛不可怕,失去人性才最终通向魔鬼之路。现代社会过于依赖高科技,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荒诞的故事简单的句子刻画了几个平凡的人物,面对无助,凭借仅有的信任,以及互相慰籍度过灾难,可悲么?可悲。幸运么?幸运。
  •     最近一直在抽空看萨拉马戈的《失明症漫记》,小说描述的故事近乎世界末日,文明因一场会传染的失明症而顷刻崩塌,人性中丑恶的部分趁机无限扩张,直至变成整个人性。这样的说法似乎有点不妥,因为那时的人性已然不再,人类与其它动物已经无异。干练的文字,不加双引号的述说,直视污秽丑恶的描写,这样的组合对于每个阅读它的人都是一种冲击。每次阅读都是一种抽离现实的体验,而《失明症漫记》带给读者的体验无疑是沉痛的。加上在阅读它的过程中,不断有白天不知道在干嘛、晚上通过无谓的加班这种自虐的方式来向领导表现“工作状态”的人打来电话询问一些他也不知道要来干嘛的数据,同时还要提防一些领导深夜发来的微信,要求你对一些地球都还在思考的问题作出回复。可想而知,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对我而言是多么不堪回首的经历!那么,我为什么还要把它看完?全因小说引自《箴言书》的题记:“如果你能看,就要看见,如果你能看见,就要仔细观察。”我们每个人,对于已经拥有的事物或能力,都抱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态度,谁都不曾想过,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失去它们。所以我们不懂善加利用,我们漠视、挥霍、透支。看、看见、仔细观察,通过眼睛得到的讯息有着这三个层次,《箴言书》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如若我们能做到,就有义务和责任做到最好,将就的人生是在暴殄我们的能力。就像生活,我总觉得不能像电影《活着》里那样活得将就。我非常喜欢一个形容生活的词语:”温度”。我所理解的有温度的生活,一是要有所喜好:音乐电影看书旅行……二是要有情感,欢乐、悲伤、感动、愤怒,甚至无助,甚至孤寂……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吴钦林老师迷恋普洱,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依然会经常和我们分享他的茶经,我摘录过一句放在我的微博:"别人认为好的,未必是己之爱,自己喜欢的也不必强求别人认同。"每个人都有自己所理解的生活,上升一点就是所谓的“人生观、价值观”,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加于他人未必是个好的选择。但是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类“领导”,他们领导你的行为,领导你的思想,领导你全部的时间,领导你按照他的意愿生活。我希望我能时刻保持自我意识、怀疑意识,审视自己的生活,就像乔治•奥威尔审视他所信仰的社会主义一样。实际上,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会失去,就像中年派说的“人生到头来就是不断地放下”,但是在我们活着的每一天,总有些东西值得我们珍惜。有一天,我会放下我的工作,但不是今天,所以,今天我要努力提升绩效;有一天,我会放下对亲人的牵挂,但不是今天,所以,今天我要关怀家人;有一天,我会放下对生活的眷恋,但不是今天,所以,今天我要享受生活。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没看下去 太绝望了
  •     失明症漫记,一场开始和结束都莫名其妙的时疫。故事或许是要传达对理智和文明的不信任吧。一场失明可以让组织完全崩溃,政府,宗教。“理智不过是一再地重复自己”。而人最美好的那个部分我们在故事的一开始已经领教过了:安定地说着自己也瞎了的妻子那么那么温柔,她的奉献精神在混沌黑暗的丛林中闪闪发光。所以那只狗跟随着她,她有唯一一双“活着的眼睛”。结束的契机应该是那场冲洗一切的大雨。即使没有那场大雨,政府也开始了重构,宗教也重又吸纳脆弱的幻想,只是想到在失明症蔓延的最初,这些组织对少数人群的冷漠,就很难对这些重构的文明怀有敬意。作家对妻子那句“不要迷失啊”,应该也是作者对读者说的吧。不要失掉活着的眼睛。
  •     因为书中只有逗号句号分号,前半本书看了仨月,又因为故事太精彩,后半本一晚上读完,饿着肚子头有点晕也坚持读完了。尊严、体面、人性,这些东西只有在全人类都失明时才会消失殆尽么?事实证明不是的,善与恶一直都在那儿,不管人们看不看得见。小说中有一段医生妻子作为唯一能看见的人,在经历一次次灵魂的摧残后走出关押盲人的精神病院门,她说:想看看这个世界是不是还存在?
  •     好看
  •     不敢读第二遍。
  •     群体突然爆发的失明症就像末日世界的缩影,作者对于失明后个人和集体生存状态的描摹极致到让人震撼,失去名字和性别、失去作为人的尊严,唯一一个女性视角像是将读者引入这个疯狂的世界,也像是人类最后一丝希望。然而结局更加令人胆颤,他们是“能看得见的盲人;能看但又看不见的盲人。”故事本身并不晦涩,能让人直观深切地体会人性的挣扎。
  •     太震撼了,肮脏而又绝望
  •     这个想象力我服,一气呵成的看完了。最绝的应该是15条规则
  •     1998 城还在那里。
  •     最近读的非常深刻的一本书,读完只觉手脚冰凉,内心震荡。 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力+极强的逻辑性描绘了一种目光接触便可传染的失明症肆虐之后人类和城市的景象,哀鸿遍野,混乱狂躁,惨不忍睹。文章整个基调是压抑、绝望、冷酷的,人性泯灭,文明崩塌,整个社会仿佛回到了原始人部落,只剩下拼命寻找食物的本能、排泄的身体需要、杂交的性欲望。 作者带着困惑与不安完成了作品,作为读者的我更加困惑。“理智”到底是什么?如何做到“活着去再生”、“能看到却不盲目”?如何去痛彻心扉地让世界的丑恶在人类心里烙上疤痕以至于最终能让人们牢牢抓住一丝美好?如何避免人性沦为“冷酷无情、阴险卑鄙”的奴隶? “对人类来说,最深或最厚的就是皮肤,因为它把人类分割为内外两个世界”。行动是可见的,思维过程的形成是最难参透的。 有兴趣者可一起探讨~
  •     从没想过哪天我也会失明,很好的想法开启の书
  •     没看懂→_→,有点像《鼠疫》,勉强看完~
  •     看了两周才看完,昨天陪奶奶去医院的时候,扶着奶奶,我闭上了眼,莫名的恐惧。现在的我近视看不分明,假如哪天完全看不到任何的东西,我该怎么办?深思了作者笔下的“人性”,孔夫子在《礼记》中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的根本问题:生活与性。作者笔下失明者世界的描述,很切合实际。从失明后的恐惧,到抱有希望,到接受现实,最后在等待中人性慢慢被磨灭……乱世出英雄,英雄无论大小。医生的妻子从最开始只为照顾医生,到挺身而出,杀了盲人恶势力首领,激发了一群受欺负盲人的斗志,脱离了那个令人不堪的地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变白以后,心灵却没变成一片空白,人性的善恶表现得淋漓尽致。很想看第二遍,但暂时没这勇气看第二遍。随时警醒自己:勿忘初心!
  •     老先生愤怒的笔锋一气呵成 隐藏在每个人眼睛底端里的污秽和肮脏 自私和欲望 在失明的那一刻全部涌现而出 全文没有人出现名字 却又性格鲜明的跃然纸上 老先生把社会和世界看得如此深透 想必已经能够穿越时间 希望你看看现在的社会 污秽的脏水是不是已经蔓延在每个人的脚下了?
  •     讲人性?
  •     失明后的绝望丶饥饿和恐惧主宰着他们!没有了尊严,没有了羞耻,一切只是为了还能活下去....
  •     如果你看,就要看见。 如果你能看见,就要仔细观察。----《箴言书》 全世界失明的世界,真实的让人绝望
  •     确实,我过的还不错,可是还有很多人过的不好。冷酷,整本看下来,呕吐物如鲠在喉,设想过若自己在那样的情景里该当如何,如何控制,如何生存。
  •     说实话,如果自己不坚持一下,有些时候想掉队
  •     强烈的隐喻让人不禁想到某年代。以及剥掉人类的全部尊严实在是太容易了。
  •     不知所措 如果选择一个人生活而不去看 那么迟早也会失明吧
  •     和加缪的《鼠疫》相似而又不同。比起《鼠疫》给人的虚无和对存在意义的疑惑,这本书更像是把人带进了炼狱。设置了一个奇妙的构想,在这里,文明退步,人沦为动物。场景丑陋肮脏绝望。在《鼠疫》中看得到人伟大无私的一面。而在这里,只有出于动物本能的自私和荒谬。
  •     失落的世界
  •     用三个临睡前的床头阅读读完。情节很紧凑,类似釜山行。一个是丧尸,一个是失明,恐惧前泯灭的都是人性。 相较而言,釜山行情节结局更好。
  •     盲人宿舍的女人们去献祭自己肉体换取食物的过程好像在重温严歌苓和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 小说和无数好莱坞的末日电影一样 偏偏独辟蹊径用的是失明这种绝杀武器 况且那唯一一个能看见万物腐朽的所谓英雄 还是远离美国梦的普通女人 真是不得不佩服这个葡萄牙人笔触里的女性主义色彩呀 到最后所有人都重新睁开眼睛 看见这个已经被屁屎尿浸染的世界 大概就是最赤裸冷酷的讽刺吧
  •     人性的善与恶在白光中真实的异常。
  •     震颤。
  •     如果你能看
  •     作者的想象力真是极其丰富,白色失眠症会传染,对角色的描写更是惟妙惟肖。处处充满着人性的考验,开始是用有钱的物品换食物,后面又是用女人换取食物,致使人们产生了反抗。故事跌宕起伏,真是一部好书!!!
  •     可怕又真实
  •     很生动的作品,通篇的角色都没有名字,用职业和外貌来描述一个人,很有趣。马上买了复明症漫记,是读过诺贝尔作品里最有意思的。
  •     这本书让看过的人觉得自己有变得无比肮脏,恶心,丧失自尊却极度放大原始本性的可能性潜伏在体内。作者想让人们知道我们并不如我们所想的那般得体与文明,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失明症,却有无数盲人。设定虽然是荒诞和不可能,里面情节仍合情合理,无论是肮脏兽性残暴革命集权压榨,曾经或现在都在上演
  •     巨大的丧尸般虚无感,人性在无力空虚蔓延时暴露的一览无遗,这本书的冷酷与写实让人读来不寒而栗,这是本不会再读第二遍的高分小说。
  •     人性只建立在社会的基础上
  •     太绝望了,看的过程也很累,人物对话很长却只有分号分割。最可怜的人大概是医生的妻子吧,从始至终见证了这场可怕的灾难。
  •     一朝眼盲,一夜回到进化前
  •     很好的书,只是读来有些压抑~~
  •     在失去光明的日子里,有你意想不到的黑暗、狰狞的人性和通透的善良。极富想象力与生命力!
  •     仿佛亲身经历过一般的真实感。笔调越冷静,内容越惊心。
  •     寓言
  •     好书,值得一读
  •     失明症像海浪一样漫游时,文明秩序尊严就像蔽体的衣物被撕扯抛弃,唯一看得见的人反而像被诅咒了般作为人类灵魂最后的坚守被迫睁大双眼看全城的半死之人。海浪撤退后,我猜,人们会失忆症发作忘记腐烂腥臭建立新秩序,继续走向镜子,打扮的衣冠楚楚道貌岸然,到博物馆去到咖啡厅去,去看书去写字去画画,沐浴在文明的星星之光中,嘻嘻哈哈。
  •     失明是人性的泯灭 富明是地狱的重生
  •     天灵盖上沉重的一击 人性可以几多荒芜 几多耀眼?
  •     看这本书真的很累居然说他这种标点的不规范是特色???失明症其实也就是一项对人性的研究吧。看完后,我一直在害怕,害怕失明,害怕挨饿,更害怕人性。可能最危机的时刻谁都会死命拽着一根稻草吧,但是我还是比较乐观的,善恶之比应该是3:7
  •     极度震惊、折磨与痛苦的阅读体验,一场传染性集体失明症,一面地狱变相之镜像,人类社会之扭曲、人性之泯灭的警愦觉聋之书,行文节奏如一曲绝望的提琴协奏曲,呈示、展开、高潮、再显,文如音符,层层漫开,巅峰处摧心剖肝、火光冲天;”盲人眼里世界才显出了真正的样子”,写到这个份上,仍觉得萨拉马戈还是笔下留情给人保留了一丝颜面,如果真的发生相似事件,恐怕兽性的程度将更为残忍血腥,回望人类历史,这样的事难道从没有发生过吗?
  •     震撼人心
  •     不喜欢简单粗暴写隐喻的书。这书根那么高友邻都是愤青吧。
  •     很深刻,与行尸走肉异曲同工
  •     就像是某种寓言 人类的心灵“失明”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