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马克思主义与历史

出版日期:2015-12
ISBN:9787305155446
作者:[美] 马克·波斯特
页数:148页

内容概要

马克·波斯特(Mark Poster),后马克思思潮在美国的重要代表之一,1941年生,1968年在纽约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加州大学厄湾校区历史系教授,批判理论研究所所长。同时受聘于该校的信息科学院和比较文学系。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欧洲知识分子与文化史、批判理论和媒介研究。自1970年以来波斯特出版了13本专著,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编译了很多著作,并为它们写作了“导论”。

书籍目录

1 福柯与萨特
2 生产方式,信息方式
3 新型历史
4 监狱和监视
5 性的真理话语
6 福柯与信息方式:总结性评价
索引
译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原为考察福柯论社会理论与社会史的最新著作的价值的一组论文。福柯自1968年以来写作的著作包含着某些社会理论和社会史著述中的重要进展。作者试图从其所发现的具有较小价值的其他福柯思想的特征中析出那些进展。作者将福柯的著作置于双重问题式中:社会批判理论的以及称之为“信息方式”的新社会构型的问题式。作者试图证明,福柯提供了包括理论因素的分析模式,如果对这些理论因素进行恰当的解释,就能为批判理论开启新方向,并将之带出他当前的困境。


 福柯、马克思主义与历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中国社会是个杂糅社会,既有后工业社会的某些特点,也有工业社会早期、中期、后期,甚至前工业社会的特点。马克·波斯特的这本早期著作对观察中国本土还是有点用的。另外,赞一下译者,翻得挺流畅。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马克思主义药丸
  •     接续了福柯与西马的传统,有启发,但书中信息赘余太多
  •     作为马克思主义传统之延续与断裂的福柯。第一次真正进入马克思的语境,从deleuze论述艺术的纯粹先验领域,进入社会现实批判,更加接地气一点。(第一章条分缕析,是文献综述的典范。)
  •     请多集中讨论生产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否则这根本就是几篇水平还行的文章凑起来而已
  •     此书副标题是“生产方式vs信息方式”,但几乎不涉及信息方式,更多的是认为福柯的历史批判理论具有相当的优越性,因为那是一种去总体化的反理性的后结构主义言说方式,采取的是对启蒙理性的批判立场,所以波斯特有点骄傲地抨击了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前三章很精彩,四五章差不多是对福柯《规训与惩罚》和《性经验史》的一个导读,波斯特明显不愿意批评福柯,而选择牺牲了马克思;但恰恰波斯特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要远比对福柯的称赞更为精彩。(翻译是两个人完成的、注释前后不一;责编也不负责!)
  •     将福柯的代表作《规训与惩罚》和《性史》,置于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谱系脉络中加以考量和分析,指出马克思及其后学在方法论和理论基础方面的不足,并强调福柯针对这些不足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本书分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和福柯两部代表作的思想导读这两个部分,前半部分的批判比后半部分的导读更具开创性和力度。尽管存在编校不够仔细、部分翻译措辞前后不一致等缺点,但仍然是一部值得阅读和收藏的力著。
  •     呵呵,这书名应该改成论福柯相对于马克思的优越性。因为主要关注中国本土问题而不是后工业社会的问题所以对这书中的结论不能接受(阶级分析法目前正好能适用于中国社会)。不过其中的一些对福柯观点的梳理(如话语分析及其边缘群体问题)还是挺不错的。
  •     写得好乱,多有臆断之论。
  •     由于信息时代“既不把人描写为居于肉身机器中的理性幽灵,也不把人描述为在异化的社会结构中与自然作斗争的劳动动物”,所以福柯要比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更具有理论说服力。
  •     不如说福柯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马克思。
  •     中国社会是个杂糅社会,既有后工业社会的某些特点,也有工业社会早期、中期、后期,甚至前工业社会的特点。马克·波斯特的这本早期著作对观察中国本土还是有点用的。另外,赞一下译者,翻得挺流畅。
  •     译者总结得不错。波斯特认为福柯话语由于反总体性、非连续性和差异原则的理论特点克服了马克思主义的“先天不足”(本质主义、连续主义、进化论与还原论),相比之下,福柯比马克思更接近唯物主义且有利于分析新形势下的资本主义。此外,福柯的话语分析用来分析当代社会的信息方式也更加有效,如存在于电视、计算机和网络社交中的权力技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