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

出版日期:2014-12
ISBN:9787549555044
作者:(法) 维利·罗尼
页数:192页

内容概要

维利•罗尼(Willy Ronis,1910—2009),法国著名摄影家。1910年诞生于巴黎,父亲是来自敖德萨的犹太摄影师,母亲是来自立陶宛的钢琴教师。15岁拥有第一台照相机。1937年,决定成为独立新闻摄影师。1949年,加入Rapho图片社,拍摄题材丰富广泛,其中包括社会名流、工业报道、广告、时装等。1957年,荣获威尼斯双年展金奖。陆续在巴黎多所艺术学院执教。1975年,继布拉塞之后,接任法国摄影师—记者—插画师协会的名誉主席。1979年,获法国教育部颁发的摄影艺术金奖。随后因摄影集《沿着命运之线》获得法国摄影大奖纳达尔奖。1993年,成为英国皇家摄影协会成员。2008年,获得法国政府荣誉军团军官级勋章。其照片曾在世界多国举办过专题展览。于2009年9月11日去世。
他与布列松、布拉塞和杜瓦诺一样,被认为是法国人文摄影派的主要摄影师之一。他的第一张照片拍摄于1926年,一直拍到2002年,作品几乎覆盖了整个20世纪。

书籍目录

1、马克斯小屋,桥连城,1947
2、魅力圣诞,1952
3、旺多姆广场,1947
4、罗讷河畔圣路易港,1952
5、断弦,1950
6、留尼汪岛,1990
7、高架地铁,1939
8、贝尔维尔,1957
9、特萨洛尼卡的旧市场,1992
10、翼伞下的瓦尔莫雷尔,1992
11、祖与占,1947
12、回家的俘虏,1945 年春
13、艺术桥恋人,1957
14、玛丽–安, 于德欣州的一座村庄,1962
15、孚日广场,1985
16、史帕肯堡,荷兰,1952
17、1954 年圣诞,那辆自行车
18、圣路易岛,1961 年7 月14 日
19、卡耐特街,1955 年7 月14 日
20、阁楼里的裸女,1949
21、普希金宫,1986
22、萨达那帕勒斯之死,1960
23、蒙特勒伊的波西米亚人,1945
24、废弃的城堡,1953
25、万弗跳蚤市场,1947
26、卖薯条的女商人,1946
27、午间小憩,戈尔德,1949
28、山丘上的猫,戈尔德,1951
29、取水记,戈尔德,1948
30、一天“女王”,1949
31、片场休息,1945
32、博凯尔女孩的盛装,1976
33、威尼斯,珠玳卡岛,1981
34、安特卫普的船闸,1957
35、锻造车间,1950
36、患矽肺病的矿工,1951
37、达芙妮,1982
38、车轮边上的小女孩, 老弗雷特,1954
39、吉伦特省的葡萄酒农,1945
40、马赛,奥夫谷渔港,1981
41、牌局,1991
42、公园里的老妇人,马恩河畔诺让,1988
43、休假后的离别,1963
44、巴士底纪念碑的倒影,1957
45、米勒街,1934
46、朗比托街,1990
47、于歇特街,1957
48、玩雪球的玛丽–安和樊尚,1954
49、巴黎小男孩,1952

作者简介

维利·罗尼的作品覆盖了整个20世纪。他是个很执著的人,从最初开始拍摄就伴随着并记录下巴黎人民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进行的奋斗。他比任何人都更有资格为巴黎几乎一个世纪以来的历史作证。现今他的照片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所收藏,同时也在世界各大都市如巴黎、纽约、东京、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地举办他个人的作品回顾展。这本书每篇文章都是以“那一天”开头,记述了作者拍摄每一幅照片背后的故事。书中不但收录了大师的经典作品,而且由大师详尽讲述拍下每张照片时的心里活动,他的把握、他的错失,他想捕捉到的氛围,他期待呈现的意义。这些拍摄于不同时间的作品,完整呈现出巴黎这座城市的变迁,最动人的是对不同时代人物的记录。这本书不单是摄影集,同时包括大师对自己精选作品的剖析,也是摄影爱好者的经典收藏。


 那一天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作为一名正在学摄影的业余爱好者,最近也在纠结着如何突破自己拍照的瓶颈,构图,色彩各种技巧五花八门网上都有,模仿容易,但是却很难形成自己的东西。或者说,照片仅仅就是一张照片,总觉得不能满足自己。发现图书馆的妙处,可以借各种彩图贵到没街坊不想买的书。翻开书页,发现确实就像有些读者说到的,这本书“图片很好,文字不行。”确实,这些文字都是作者随便几笔回忆当年拍摄这张照片的过程、感情之类的,就是平实简单的小学生记叙文一样。可能是看的角度的不同吧,我倒是很喜欢这样的描述性的文字,尤其是作者当时的心情和作者当时的创作意图。我觉得摄影作品最关键的内容就是摄影者自己感情和想法的表达。觉得自己的摄影缺的也是这个感觉,觉得这个好美哇拍一下,但是也没想过它是为什么美,哪个方面的美打动我。缺少思考的照片确实会让照片变得空洞我觉得。“1954年圣诞,那辆自行车”当时我看到这张照片真的落泪了。看完这本书确实就是和大师的对话,了解大师的创作时的想法。重要的是又激起自己去拍照的冲动。大师说。“要把相机带在身边"。
  •     文 | 海马街头摄影,这是一种非常自由的摄影方式,摄影诞生的第一张照片据说拍的就是街道。很多摄影爱好者都把街头摄影称为「扫街」。摄影的历史相比其他艺术种类,他的历史并不长,就在这短短的历史中,却诞生了很多摄影大师,这些摄影大师中,以扫街为题材的摄影师占了绝大多数。我们欣赏那些摄影大师的作品,有时对他们当时为什么这么拍感到不理解,有时对摄影作品本身的内容感到理解困难,每次欣赏这样的摄影作品,总是在想如果大师能给我讲讲他当时的想法该有多好。法国有个摄影师名字叫做「维利·罗尼」,这位摄影大师出生于1910年,1937年成为独立新闻摄影师,从1926开始拍第一张照片,一直拍到2002年。他被认为是法国人文摄影派的主要摄影师之一,和布勒松、杜瓦诺这些著名的摄影师齐名。罗尼出版了一本文集《那一天》,这本文集汇集了罗尼的50多张摄影作品,最重要的是罗尼为每一张作品配有一篇文章,每篇文章都是以「那一天」开头,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罗尼拍摄的人文作品,更能跟着摄影师一起体会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很少有摄影大师把自己拍摄的作品用文字描述下来。在我看来罗尼不光是一位伟大摄影家,更像是一位文学家。可能很多读者看了这本书后会感觉到,书中拍摄的照片或温馨或充满想象空间,而文章写的太简单,简单到就像一个中学生写的记述文。我倒觉得这就是这些文字的美妙之处,其实摄影技术不难掌握,拍摄的技法也不难掌握,真正难以掌握的是摄影的意识,你为什么会在那么一瞬间按下快门?这才是摄影最难掌握的,也就是我们挂在嘴边常说的那句话「镜头后面的那个头更重要。」《那一天》中的「贝尔维尔1957」这一篇,摄影的画面是一个男人手扶着楼梯站立着,脚边还有两个旅行箱,整个场景看上去是某个街道的一角。就是这么寻常的一个景象,罗尼把他拍了下来,罗尼用什么文字来描述的呢?他整段文字的是描述画面中的那个男人的心理活动,罗尼用幽默的笔法描写了所谓男主角创业失败的经历,可是到了文章的最后,突然笔锋一转,罗尼告诉读者,其实整个想法都是罗尼自己的编造,因为,这幅照片里那个男人的儿子告诉罗尼,这个场景就是他父亲在那里休息一下而已,和什么失败的人生没有任何关系。看完这段文章,你会由衷的佩服摄影师的丰富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才能造就那非凡的影像。如果你在街头看到这样寻常的瞬间,你会举起相机把他拍下来了么?做为一个摄影爱好者,你还能在《那一天》的字里行间学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有一篇罗尼写到,他带学生在威尼斯采风,每天晚上回来把胶卷冲洗出来后,同时还要为照片写下一些文字,以便第二天给学生们讲解他当时的感悟心得。这段文字在那篇文章里不是重点,就是一带而过,可是就是这句话,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也常常出去扫街,每次拍完照片,倒入电脑看一遍基本就放在那里了。当时为什么这么拍,当时的周围景象有什么特殊之处,拍了以后有什么体会等等,这些问题当时都还有印象,可是没有像罗尼那样及时记录下来,以至于以后再看这些照片的时候,有时就会很迷茫,当时为什么会拍这样角度的照片呢?类似这样的疑问经常出现。这本书的封面是罗尼非常有名的作品「巴黎小男孩」,这幅作品被广泛的用于海报、明信片等,完全可以看做是罗尼的自画像。《那一天》的最后一章,罗尼就比较详细的介绍了这张照片的拍摄过程,罗尼在文章中诚实的说明了这张照片其实摆拍的,小男孩拿着面包跑了三次,罗尼成功的抓拍到了这个完美的瞬间。这张照片拍摄于1952年,多年以后罗尼还故地重游,找到了那家面包馆,面包馆依然还在那里,可是罗尼再也没见过那个小男孩的身影。每次读到这里,我感觉特别伤感,摄影瞬间记录下来的就是过去,那一瞬间就成为了过去的永恒,再也回不到过去了,只能在照片里回忆过去。《那一天》整本书呈现给我们的就是巴黎以及周边街头巷尾的故事。摄影这件事说简单还真是很简单,罗尼任何时候都带着相机,从来不会错过那些精彩画面。他并没有把每张照片的拍摄技巧和拍摄参数写下来,而是反复强调每张照片都是用最纯粹的情感去拍摄,才使得那些独有的瞬间被定格下来,同时再配上罗尼天才般的讲故事技巧,即使那些画面距离我们遥远,也依然能感觉到温馨的人间真情。
  •     静与动,维利罗尼照片的定格在那一刻,静静的,但是又好像不是,它似乎有种延续,期待着照片中的人,做出下个动作,或者吻下去,或者喊着爸妈,或者把扑克发出去,或者难受的嘤咛一声。 他所观察地、所期待地按下快门所构思的想法,足够让我痴迷。在玛丽-安在公园的石凳上,等过春天等过夏天等到秋天,等到叶子黄了纷纷飘落,在光光的树枝之下,在厚厚的落叶之上,玛丽-安安静地坐在石凳上,他也不是单单的凸显玛丽-安的长老,他选择远远地将玛丽-安置于天地之间,与周围的落叶浑然一体,犹如一只小小的昆虫,寄身与草丛落叶之中。让我感受到人的渺小,天地之大,有何其得,想必那是的维利罗尼是平静的。有时,维利罗尼就像一个窥视者和编剧,远远地独自一人在那看着他们想着他们是在做什么会做什么。我咋觉得他是一个神经病呢!!!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果然是本有意思的摄影书
  •     Ce jour-la~
  •     最好的一张在封面上了
  •     珍藏版
  •     Ce jour-la 你眼中的世界如此动人。
  •     *不知是哪位友人赠送?
  •     单纯性的叙述,没有华丽的词藻,但足够真诚和美好。
  •     最有名的“巴黎小男孩”竟然不是自然的被捕捉的瞬间…
  •     看出了摄影师对妻子的深情。以及好的照片除了时机之外,你还要主动创造时机。
  •     每一张相片都讲述着一个故事,摄影捕捉瞬间很重要
  •     奔跑的小男孩儿拿着法棍,原来这照片是摆拍哈哈,有些照片的解读被当事人亲人指出是错误的,有意思
  •     双腿的倒影
  •     很喜欢的一本~~喜欢的并不是行文,也不完全是摄影,而是对每一幅照片的记忆与解读,那才是这些照片最初的样子~~
  •     非常喜欢这本书,在这些照片中可以嗅出“生活”的各种味道!
  •     法棍面包那张太经典
  •     好喜欢,感点完全一致,也带给我启发。
  •     敏感和才气
  •     真诚的照片,真诚的文字。
  •     喜欢跳舞的那张!
  •     每一张照片后都有个独一无二的故事,都是作者有的不同的感悟
  •     亚马逊活动购入~很多照片要看到背后的故事才能更加打动人~
  •     看完此小书,作者记叙了每幅照片的由来,“我的照片,就是我的自画像。”的确如此。
  •     照片和背后的故事
  •     纪实摄影和随笔的最美结合
  •     所有的摄影书里,离大师最近的一次。他站上椅子爬上高台隐入人群,他预测等待珍惜时机,得到的这些照片,叫热爱。
  •     漫步人生皆美景,信手拈来无不是。
  •     送給某先生的書 每一幅照片背後的「那一天」
  •     那一天,充满时代感。
  •     封面这张照片是最最触动我的,估计也是最最触动大部分人的。
  •     #2017B2#《那一天》[法] 维利·罗尼 法国人文摄影派主要摄影师之一,作品几乎涵括了整个20世纪。每一幅作品,都有作者的想法记录,告诉我们作品背后的故事。而这些作品,拍摄的都是法国人民的日常——普通人的“那一天”。很喜欢黑白,光影效果足够扣人心弦。当然还有摄影师发现平凡日子中闪亮点的眼光。与《家庭日记》不同,大家都是带着爱,记录消逝的瞬间,《家庭日记》是融入其中的爱,而《那一天》则是带着抽离感、距离感的爱。所爱的除了家人,还有国家、人民和日常的那一天。“我的镜头瞄准的都是那些平衡失调的瞬间,但我会试着从中发掘出一种新的平衡,尽管这样的平衡可能转瞬即逝。”
  •     其实出成单纯的影集就好了,文字写的真的不怎么样
  •     一瞬即永恒
  •     同事借我的,美妙的瞬间和配文解释的故事,今天坐公交我也拍了一下。这样的书翻翻也是让人欣赏美。
  •     感动。
  •     就是一些照片背后的故事。当然照片是不错的,不过也有些照片在我或者我们看来可能是废片的,经过作者一说,觉得好像也是这么回事儿。。。
  •     摄影有了文字,会深邃很多,看来图片的力量还是有限
  •     漫步人生皆美景,信手拈来无不是。听摄影家讲故事,是比听电影导演讲幕后更有意思的事情。
  •     那一天……(B&W真是吾爱
  •     翻过,里面有两张照片被人裁去了。
  •     最喜欢的就是封面的这张和裸体女孩的那张。
  •     美图胜过千言,有情之人才能拍出这么多美好感动来。
  •     回顾我的所有作品,我很清楚,自己的创作离不开日常的生活,离不开草根的真实,这就是我的风格。我不是小说家,我不能凭空捏造,真正吸引我的,只有那些真真切切发生在我眼前的事物。可要抓住这稍纵即逝的真实,却是难上加难。这些照片对我而言,并不是那么玄奥莫测,但每一张照片都能在一个特定的时刻,以最纯粹的情感,激发我的联想。我每次翻阅照片的目的,就是回忆起更多的往事。
  •     闲书,每次看完摄影集总会感受到生活中的可爱迷人之处。
  •     有温度的瞬间
  •     美好的回忆
  •     摄影,是对浩瀚生活图景的断章取义。图片能传递作者的想法,但,也可能歪曲了现实本意。作者知道如此,但依旧热爱摄影,希望用他的照片,构造心中关于“生活”的美景。
  •     人的眼睛和大脑共同构成了一部精妙复杂的机器,且每个人都不一样。它可以根据眼前看到的景象进行无休止的演绎,也可以根据大脑皮层中活跃的电流来赋予眼前看到的景象一些别样的意义。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一个场景触动到自己,在没有相机以前我们将这种场景放在记忆里,有时遗忘有事唤起。在有了照相机以后,我们便可以捕捉这一场景,问题是这种感动如何去感动别人,如何构建这样的影像语言?也许,在影像边添加些解构的文字就好了,于是就有了这一类小书。我素来喜欢人物和事件为主题的新闻类照片,可惜我的父亲更善于拍摄风景和花鸟。我总觉得有主题的照片的活着的,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美,还可以看到情感。威利·罗尼的这本影集用以琐事和小感动为主题,其实翻翻挺好,时间打发起来很快,只是缺少了一些作者那么细腻的感动,因为我们毕竟不是同一台机器。
  •     是碎片,是奇迹的留念,是个体温柔的目光。迷人但不深邃。
  •     人文摄影,满满的诚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