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出版日期:2014-7-1
ISBN:9787510071798
作者:[美] 亚伯拉罕•马斯洛
页数:381页

内容概要

马斯洛(1908—1970)  现当代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管理学大师、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 曾担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主要著作有:《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科学心理学》等。

书籍目录

丛书序
引言:亚伯拉罕•马斯洛序言
第一篇 健康与病态
第一章 人本主义生物学方向 001
优秀类型和“成长顶端统计学” 003
人本主义生物学和良好社会005
良好样品是全种系代表的入选者006
心身的关系008
道家的客观和传统的客观013
大问题的问题016
预测未来020
第二章 神经症——个人成长的一种失败022
熔接词024
完满人性 025
人性萎缩027
主观生物学028
内部信号029
约那情结031
第三章 自我实现及其超越038
引向自我实现的行为041
治疗的态度048
第二篇 创造性
第四章 创造性的态度 051
第五章 创造性——整体论的研究065
第六章 创造中的情绪障碍074
第七章 我们需要创造性人物089
普遍的需要090
新的教育概念091
第三篇 价值
第八章 事实和价值的融合095
第九章 存在心理学简说116
存在心理学(Being-Psychology)的定义(论题、问题、研究范围)116
《存在心理学探索》中所用“存在”一词多种用法的简要说明 121
存在价值(作为高峰体验中所见世界的描述) 123
以可测形式呈现的、说明存在价值含义的操作定义125
存在爱怎样能带来无偏私、中立、超然、更大的清晰性? 132
什么人在什么条件下选择存在价值? 134
第十章 一次人类价值讨论会的评论139
第四篇 教育
第十一章 认知者与认知142
人格的内部分裂143
男性和女性147
初级和次级过程的认知149
自律性和同律性150
充分发挥作用,自发性,存在认知152
第十二章 教育和高峰体验155
第十三章 人本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意义167
第五篇 社会
第十四章 社会与个人中的协同作用182
协同作用的提出与定义182
原始社会中的高协同与低协同186
我们社会中的高协同与低协同190
个体中的协同作用191
第十五章 规范社会心理学家的问题194
第十六章 锡南浓和优心态文化207
第十七章 优心管理218
第十八章 关于低级怨言、高级怨言和超级怨言220
第六篇 存在认知
第十九章 单纯认知简述229
第二十章 再论认知237
单纯认知(存在性认知的一个方面)240
第七篇 超越和存在心理学
第二十一章 超越的各种意义242
第二十二章 Z理论253
超越者和仅仅健康者之间(在程度上)的区别260
结束语269
第八篇 超越性动机
第二十三章 超越性动机原理:价值生活的生物学根源71
附录及参考文献
附录一 对《宗教、价值和高峰体验》的评论315
附录二
类人灵长类动物的性行为和支配行为与心理治疗中患者的幻想的某些相似之处322
类人灵长目动物中的统治—从属症候群323
人类中的统治—从属关系325
从属者的调节方式328
统治地位、从属地位、男性化、女性化31
同性恋332
移情的性化333
宗教的奉献334
统治和性健康分化:去性化335
健康的女性特质与男性特质336
附言337
附录三 两种不同文化中的青少年犯罪339
附录四 类似本能的判断需求的标准348
附录五:参考书目360
参考文献372
出版后记380

作者简介

此书是心理学大师、管理学大师马斯洛探讨关于人性与社会关系的著作,全书共8篇23章。 书中详细探讨了自我实现及其超越、人类的创造性、价值、高峰体验、需求层次关系等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要概念和哲学观点,是一本极佳的人本心理学启蒙读物。书中还自述性地解释了马斯洛为何开始研究自我实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大师的思想历程。
本书最大的特色是从心理学大师的角度阐述了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思考过的问题,使读者不仅能够领略大师的思想魅力,还能通过大师的哲学观点来解决个人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诸如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如何管理创造性人才等。
希望我们精心策划和编辑的这本“人性指导书”,能为迷茫中的人在寻找存在意义的路上指明方向。更希望通过关于人性的大讨论,为每个人的自我成长提供参考。
马斯洛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己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纽约时报》评论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知道马斯洛,还是大学选修的《个性心理学》课上,老师介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只记住了七层需求模型,自我实现,高峰体验这几个名词。由于当时交作业人本主义写的是阿德勒,对马斯洛没有深入研究。但不得不说心理学大家们咋都有犹太血统呢?而且研究心理学的大师多少都有点儿坎坷经历,尤其人本主义这几个。真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看来生活风平浪静的,思考也不会深刻到哪里去。毕业之后,发现马斯洛的理论更吃香一些,但凡跟人类行为撤上关系的学科都要讲七层需求模型。心理学不用说了,必学的,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甚至成功学,所有的鸡汤文字也都有他这个学说的影子。斯以为人文学科的应该都知道这个鼎鼎大名的需求模型。那他的理论如何形成的,怎么从生物学研究发展到人本主义的,这本书给出了答案。马斯洛理论的细节在这里就不赘言了,讲再多也没有原汁原味的读起来真切,单说说这本书吧。偏学术的书,要不像教科书一样枯燥,在编排上就得很用心才行。本书是文集整理,按马斯洛的理论形成过程,已经应用和发展顺序来编排的,脉络清晰,分类明确,尤其很符合认知的顺序。也可以有选择的读,教育方面,管理方面都是独立成章的,毕竟学术论文本身就不会像科普文章那样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挑选自己领域相关的部分来读,会容易理解一些。而要想深入学习心理学,还是要有科班训练,通读大师们的学术论文,根据不同学派逐一分析,用做研究的态度来看,分析思辨,再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不是一个朝夕看完这一本书就能做到的,妄图读本书就说自己懂心理学,那也太天真了。至少要读一个系列,系统的学习过才行。这本书可以做个很好的开头,里面还附了很多参考书目,很方便查找原文。说点儿题外话, 当年对心理学着迷,图书馆里面能看懂得一些普及本,基本都读了,专著看不懂,没碰过,毕竟外行看门道。心理学里面很多理论都是相通的,咱们普罗大众知道个所以然,能够在想不开的时候,自我疏解下情绪也就够了。稍微业余爱好的话,了解学派的代表人物和理论就差不多,挑一个自己认同的学派多看看也就够了。毕竟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科学,我们还是要在生活中多思考,才能体会到它的精妙之处。
  •     人生而必死。死神是唯一的神,这是真理。在这个真理统御下的人类,在死神无时无刻地跟随和注视下生存了几千年,始终想摆脱这个从生到死都见不到的神。上帝、天堂、地狱,佛祖、轮回,真主、天园、火狱,等等,人们用自己的强大的想象曾经暂时忘记了死神横行的事实,当蒸汽机轰鸣的时候,把人们从这种想象中惊醒,上帝死了,死神还没有死。面对死神,心理学试图从哲学家的手中接过一直没有完成的工作,探究人的灵魂,可是从经验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行为主义、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派,人被一次一次被还原地越来越接近物质、动物、机器,人性中的神性从内而外被抹除,活着,原则就是元素、就是条件反射、就是本能、就是被决定,那活着的意义何在?这再一次证明死神是唯一的神,只有死神带来的死亡才可以拯救人被无意义而活着的人们所受的折磨。马斯洛的人本主义说,不需要神,不需要任何神,人性中自然有真善美,人性中自然有自我实现成为完美的人的种子,这种子必定成长成生命之树,展现人性的辉煌,比那曾经的神性更为光辉。死神此刻被照亮面孔,用人本主义的笑脸上的光辉终于看到了死神,原来,它不过就是一个无聊的人,或者一只忠诚的狗,甚至是一朵美丽的花。这本书每个章节都在反反复复、充满热情地描绘人性的天堂,让每一个读著作的人免不了发自内心的对自己、对人性、对未来充满根本上的希望和热情,如果坚信,如果坚持,也行个体真的可以成就为光辉的自我。但是,如果社会正好是不利甚至有害这样的人性成长呢?人性到底有多大的能量可以在生存斗争和特定时间段里对抗这种不利,战而胜之?不要用亘古的问题为难一个人或者一本书,这本书所给与的已经超过了人们想要的。,因为人们想都想不到,人们被灰暗统治太久了,失去了想象的能力。如果被这本书点燃希望,那最终,想象会拯救人类。
  •     对于我这样一个心理学和哲学的新手来说,马斯洛的这本书内容太丰富,太有魅力,同时又引起太多的深思。马斯洛被誉为当代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而此书是其研究人性与社会关系的顶级著作。这本书讨论的是我最喜欢的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方向,讨论人,讨论人性。这是更有哲学意味的一个研究部分。我觉得这是更接近人的本源,更接近心理学始发点的部分。而此书中的研究和阐述,涉及到人性和社会许多方面,其中有几点,是非常打动我的。首先,如同书名,作者研究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人能具有的最佳能力,人真正升华为一个人的状态。这是一个很美妙,又让人觉得有点神秘的状态。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理趋向,即使在现实中迷失,陷入碌碌的纷扰中,仍会暗暗怀有这样的行为导向。只是普通人很容易压抑它,忽视它,甚至害怕它。对于这个成长的防御,作者称为约那情结。即我们害怕我们的至善正如害怕至恶一样,从大多数情况来说,我们有可能比我们的实际表现更杰出,然而,我们却常常逃避,逃避自己的能力,逃避自己的可能性。这实在是太真实,而让我在看的过程中有心惊胆战的感觉,这很荒谬,却无法突围,对于普通人,甚至无法面对和接受,无法不逃避。这时,作者引出的一个全书最重要的概念,同时也是人性升华的必要途径,就是“高峰体验”。这是一个剧烈却又完美的情绪体验,它是极点,太震撼,太耗损人了,以致让人无法持续承担,所以使人产生一种对被撕裂的合理畏惧,怕失去控制、怕垮掉、怕瓦解,甚至怕被那种体验杀死。伟大的情绪最终能淹没我们。但是,“高峰体验”是如此美妙,而且,人要真正升华为一个人所体验到的自我实现,是必然会经历并接受“高峰体验”的,作者提到高峰体验的一个主意特征正是对眼前问题的完全着迷,沉湎于当下,超脱于时空。也许很多人,特别是儿童,是很熟悉这种体验的。读到这里,我是很憧憬作者对理想教育的描述的。他说,在理想的大学里,将没有学分、没有学位、没有必修课。一个人可以学习他想学习的任何东西。任何人都可以如愿以偿地得到内在教育,因为任何人都能进步和学习。并且,这样的大学无处不在——不局限于特定的建筑物或特定的时段,教师是任何有感想并愿意与他人分享的人。理想的大学是现代教育的避难所,在那里你可以尝试发现自我;发现你喜欢什么,你需要什么;发现你擅长什么和不擅长什么。这是自我同一性的发现,同时也是使命的发现。经过学习,你会真诚和忠实地让你的行为和言谈成为你内在感受的自然流露。如果从接受教育开始,我们就能进入这样的理想状态,也许一切都会不同。自我实现会变得理所当然。而人性的成长也就水到渠成。这本书不愧是顶级著作,理论和研究的内容把我带入一个全新的视野和思考的氛围,而其中又不乏简单和接近现实的举例,作为对读者的引导。阅读此书是个美妙的体验,虽然我此时仍只是一些过于浅显的理解,这已足以让我对心理学有了不同的感受,对人性的认识和对自我实现的冲动,会支持我继续学习,并从此书中获益更多。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自我实现者无一例外都是献身于一项身外的事业,某种他们自身以外的东西。他们专心致志地从事某项工作,某项他们非常珍视的事业----按旧的说法或宗教的说法既天命或天职。他们从事命运以某种方式安排他们去做的事,他们做这件事也喜爱这件事,因此,工作与欢乐的分歧在他们身上已消失了。一个人献身于法律,另一个人献身于正义,又一个人献身于美或真理。所有这些人都以某种方式献身于寻求我称之为“存在”(缩写为“B”)价值的东西,那种固有的终极价值,不能再还原到任何更终极的东西。
  •     翻译大赞!
  •     若放在当时,此书绝对是业界的先声。而今的心理学界却对马斯洛关于人性的理论有诸多质疑。以人为本出发点是好的,但人本主义的理论没有科学的定义,也无法定义,甚至有些难以自圆其说之嫌。浏览此书也是多有裨益。总之,对于研究心理学之流,也是必读之物。
  •     除非一个人敢于倾听他自己,他自己的自我,而且时时刻刻都能如此,并镇定自若地说“不,我不喜欢如此这般”,否则他就不能为自己的一生做出聪明的抉择。
  •     周六 接水果篮子的地铁上开始读
  •     一个骨子里执着的人本主义者。
  •     恨高峰体验
  •     开头看了几页,翻译的好渣。文字脱离了论题,找不到统一性。对翻译差评
  •     学校图书馆微信能查到以前的借阅历史了,标记一些之前看过的。//这本应该是看了部分。
  •     z理论,道与禅 读马斯洛也是相对快的。因为他的“需求层次理论”经常出现于我的HR工作中。你的“价值”是什么,你的“价值感”又是怎么实现的,一直是一个HR探索的课题。挖掘一位员工的优点与潜能,创造尽量公正的工作氛围,把这样的员工放到这样合适的环境中,实现其价值最大化,让其感受到“工作不仅是生存手段,更多的是发挥自身优势,与团队积极合作,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达到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价值与公司价值是同一的。 想说的是马斯洛迷恋中国的“道文化”,与荣格迷恋中国的“易经”,与禅。 达到一种“here and now”的迷恋当下,忘我的,天人合一的,本性与自然的,超越自我的,畅游于宇宙间的--- 觉察,领悟,感知神秘的,平静的喜悦。 人性的最高境界。---Z理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