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馋

出版日期:2015-8-1
ISBN:9787121264943
作者:董克平
页数:252页

内容概要

董克平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央视《中国味道》总顾问,《上菜》评委,搜狐吃货自媒体联盟会长。美食专栏作家,著名美食评论家。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行走于市井食肆之间,从思到食,感悟生活的味道;吃遍了五岳三川八大菜系,伏案执笔书写食中滋味,由飨而想,打通食物与精神、文化的关联。
已过知天命之年,无数菜肴经喉,天下滋味在口。点评美食,如老吏断狱,犀利而精准。笔端流露的,不只是引人口涎的食之味,还氤氲着灶台上的烟火气,弥漫着时空沉淀的文化味儿,以及我们习焉不察的生活之美。
多年微火慢炖,而成此《口头馋:董克平饮馔笔记》,请诸君品尝。

书籍目录

第一辑 天将美味慰多情
扬州三头宴
彭山漂汤
烤鱼
柳州螺蛳粉
白切文昌鸡
镇江锅盖面
鱼头泡饼
西湖醋鱼
扬州炒饭
北京烤鸭
大理砂锅黄壳鱼
岐山臊子面
肉骨茶
韩国烤肉
第二辑 小鲜供馔生蔬美
和乐蟹
武昌鱼
羊肉与羊汤
板栗
春鲜
蘑菇
鳝鱼
面条
江鱼、湖鱼与海鱼
鱼生
米饭
湘辣
酸味
茶之水
第三辑 老饕但识旧味长
春饼
粽子
广式月饼
腊八粥
染指
芹菜
牛心炙与王羲之
冰激凌与炖豆腐
黄酒与话梅
二分钱的新侨烩饼
厨师在远古
原始的美食与美器
“尊”敬
川菜随谈
第四辑 沉酣胜处方知味
砂锅居
悦宾饭馆
新荣记
滩万餐厅
Igosso
一家一饭堂
好成财牛排馆
漳港破店
第五辑 人间有味是清欢
吃在中国
古早味,更多的是情感
终将逝去的美味
何谓美食
传统菜在当代
社会酒楼与宾馆餐饮
粗粮应细作
中国的“小语种”美食
美式风味

作者简介

喜爱美食是生活的一个乐事,佳肴不仅可以品味、饱腹,还可以在享受色、香、味的同时,了解沉淀在美食中的历史文化和民俗。
几乎尝遍天下美食之后,董克平先生将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佳肴从记忆中筛选而出,在文化的汁液中涮洗浸泡,用干净、老道的文字轻煨慢炖,而制成了这本《口头馋:董克平饮馔笔记》。初尝满口鲜香,细品则味蕾轻颤,高潮过后,余韵悠长。


 口头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吃,是一件人生乐事,当然,前提是你得会吃、懂吃。但遗憾的是,本人虽然对街头巷尾的小吃特别来兴趣,可因为我不懂吃也不会吃,所以称不上一个标准吃货,顶多算是馋虫一枚。不懂美食不要紧,咱可以慢慢地懂,比如读读董克平先生的美食书,在了解到天下特色美味的同时,还能把与美食有关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故事等等一并揽纳,这岂不是人间美事儿?而且还在欣赏这活色生香的美文同时,还增长了无限情怀,能够成为一个有情怀的吃货,这简直就上升到了人生哲学的层面。董克平先生的美食随笔,不仅说明了种种美味的简要做法和所需食材,而且还介绍了地方特色美食的历史来源。比如人人熟知的北京烤鸭,董先生便详尽介绍了烤鸭的演变史,从最早出现于南朝的美食随笔中的“炙鸭”一直讲到明代的“金陵片皮鸭”,再到享誉全国的全聚德烤鸭,一道美味跨越了千百年的历史,在这引人垂涎的文字之中,透露出的是董先生对美食文化的独特见解和精准点评,而这些内容,又以流畅幽默、亲切随和的文字表现出来,在读的过程中真有一种如品珍馐的快感。在读了几篇美食随笔之后,这种感觉便愈发明显起来,但觉唇齿间有一股清香流动,直欲丢下书去,奔向离家最近的餐馆,好好地点几个菜来解馋虫。只是,想归想,毕竟《口头馋》里介绍的这些美味都带有地方性特色,并不是随便一家餐馆就能做出来的。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差距,就在这位食中泰斗笔下的文字里得到了极为妥当的呈现。与其他美食类图书所不同的是,这本《口头馋》虽然写的与吃有关,但饮食文化与生活感悟才是本书的落脚点,也正是这些,才是真正的养分,使每一个普通吃货晋级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吃货、有情怀的吃货,单就这一点,可就比一些贩卖精美饮食图片却缺少干货内容的美食书不知要良心多少倍了。写到此处不禁想起某次与友人小聚,他说要为我补办生日宴。在择定了一处餐馆后,我却对菜单上那些花花绿绿的图片和花里胡哨的菜名整得直接蒙圈。朋友说:“你就在菜单上随手一划,手指落在哪里,咱们就点哪个。”可对我这个选择困难症患者来说,这却是难比登天。倘若对美食早点儿有所了解,恐怕在点菜时也就不会那么犹豫了。而且,每一种经典美食,都是经过历史的沉淀流传到现在的。倘若我们在品尝美食时还能讲出关于美食的一二轶事,那真是为酒席餐桌上的气氛增色不少,这可比讲些不入流的荤段子强得多了。一部《口头馋》,说的是吃,讲的是文化,打通的是食物与人、与文化之间的脉络。前几天曾对友人玩笑,我说:“恐怕这本书我永远也读不完了,因为我会在阅读的过程中被生生馋死的。”友人大笑,还给我点了个赞,可只有我这亲身读过此书的人才敢拍着胸脯说,那一番玩笑话,并不夸张。
  •     脚步与味蕾的旅行-读《口头馋,董克平饮馔笔记》由于工作跟爱情的关系,我也算是闯过南走过北的。对于各地的美食不能说算是研究,但是也算是品尝吧。作为一名女子,不爱漂亮的衣服,不爱化妆,唯爱到各地的小巷子里去找美食。哎,这也算是一枚小小的吃货吧。如今女儿深得我的真传啊。两周岁的时候就会指着书中的美食跟我说:“妈妈,妈妈,今天你给我做个这个吧,还有这个,明天咱们做什么吃。”她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但是架不住美食书中都有精美的插图啊。如此一个小小的人儿就知道探求美食了。这本《口头馋,董克平饮馔笔记》第一辑就从扬州的三头宴开篇,对于扬州俺也是不陌生的,那也算是我们待过最久的一个地方了。大学毕业后我跟老公就在扬州工作了,在那里待了五六年的光景吧。扬州的历史文化跟美食根本不需要我来介绍了。大家不管从网络上还是书中,亦或者大家的微信,QQ空间中各种都有扬州的美食。至今老公跟女儿最爱的一道平常饭就是—扬州炒饭。出生在河北农村的我,对于面食那是非常熟悉的。因为我们广袤的华北平原上主要就产玉米跟小麦。而我们的三餐也以面条,饺子,馒头,花卷,包子,大饼,馅饼等为主。记得小的时候家里的条件不是很好,也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顿带肉的饺子。现在的人们都在追求绿色健康的饮食,连我的父母现在也讲究吃五谷杂粮,没事的时候做个玉米窝窝头,野菜团子来吃。我们对于美食的追求源自于生活质量提高后在饮食上的一种追求。这里的美食并不仅仅是指饭店厨师做的经典菜系,也包括街边巷子里的那些小吃。因为出游都要带女儿同往,所以我们不喜欢那种跟团游,只喜欢自己随意的溜达。这样就能找到不少当地的小吃,好吃又不贵,更加符合我们普通的大众。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跟精力去到处走走的话,那么这本《口头馋,董克平饮馔笔记》就是一本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在书中跟随作者到处转转,看看作者对于饮食的点评,还有沉淀在美食中的历史文化跟民俗。
  •     身为一个伪吃货,收到此书,看着目录就有流口水的冲动了。都是菜名,听过没听过的,见过没见过的一应俱全。当时就一个想法,按着这书中目录,一道一道吃下去。翻开此书,有图有真相,有文字有情怀。能把吃写得这么云淡风轻,又韵味十足,作者真美食家也。尤其美味写得不菜谱。菜式,来历,自己与这道菜的渊源,还有篇后的一句话小心得都很精彩。作者的分享有蘑菇、板栗、芹菜,甚至面条、米饭这样的家常饭菜,也有西湖醋鱼、肉骨茶这样的地方特色名菜。可见此书不是纯介绍各地美食的指南书。有时候读着书中的句子,觉得不是在讲美食,而是讲处事的哲学。例如:“其实吃什么都要留有余地,否则受伤的就是自己了。”从吃延伸出来,万事要有度,过犹不及的道理,不言自明。再说对一道菜的记忆,有时候未必是味道,而是那时那刻的人和心情。上大学的时候,跟宿舍的同学讨论恩格尔指数,每晚讲各地的美食,流着口水睡觉。每个学期结束都要去找家稍好的馆子撮一顿,打牙祭。然后分别上火车回家,继续吃各自的家乡菜。也许,如作者所讲,是物质匮乏时代留下的饥饿基因在作怪,学校食堂的各种大锅菜吃着都觉得很美味,恩格尔指数可是居高不下的。各地的名菜也是那时候记在心里的,当年我们宿舍的终极愿望就是总有一天要吃遍天下美食。记得有一次,长沙的同学聊到火宫殿的小吃,湖北的同学说起清蒸武昌鱼的美味。因为自己不能吃辣,我就心心念念武昌鱼好久,武昌也成了神往的地方。但凡有点菜吃鱼的机会,都会问问有没有清蒸武昌鱼,也吃过书里配图的那种凤尾武昌鱼。可惜至今没机会去湖北当地吃到正宗的。有时候想去一个地方真的可以只是为了吃一种美食。一晃毕业十年了,也吃过各种名菜,却都没了当年对美食的向往,当然对于没吃过的东西还是充满好奇心地想去尝试,但只能算是个伪吃货,当年聊的一些地方特色美食大多只是脑中的菜名而已。看完明了为啥叫食文化,美食除了色香味还承载着历史文化,尤其对每道菜独有的记忆。合上书,似乎肚里的馋虫又蠢蠢欲动,那些脑中的菜名又蹦跶了出来。下个假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美食之旅吧。第一站武昌,去兑现那条清蒸鱼。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书中记录的美食很多,为以后的旅游提供了更多味觉上的指导,适合吃货阅读。对于食物的文化描写很到位,色香味描述欠缺,做法原料描述欠缺,当然作为美食家而非专业大厨,这样的要求是太高了一点
  •     一般,写的真是挺随意的
  •     可能确实是没事大家,但文笔太普通,如白水。
  •     写的着实不怎么诱人。。。
  •     舌尖上的中国的顾问写的,看的时候总感觉是那个电视里好吃的男中音在读,好像那些美食就活生生的在眼前
  •     看完想吃淮扬菜,想去北京吃顿饭,然后打算在家弄一点黄油拌饭吃吃看
  •     偶尔看到,居然还是免费
  •     看多了这类美食书籍以后,真的是有种每况愈下的感觉。作者想通过文字调动起读者的感官,可惜文笔不够,感觉就只有放图了。前半部不错,后半本有种凑字数的感觉
  •     作者没吃过什么好东西
  •     董老师什么话题都想拔高,所以留给食物本身的描述就太平淡无味了。然而谈文化甚至指点行业江山,又透出太多无知和小气。近三年读过最次的食评,没有之一。
  •     从珍馐美味到历史文化,再到人文景象,再回到餐桌文化,饕餮大餐,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思维的享受!喜欢这样的作者,知识渊博、阅历丰富、见多识广、文字隽永、文化底蕴深厚,娓娓道来,让人不仅尝到了美食的美味,更是见识了智慧的光芒!文笔悠然,思想清晰,人生的厚度和思维的宽度,值得学习和赞扬!
  •     还不如我写的大众点评
  •     主观色彩重且装逼,里面几个典尚可
  •     反正咽着口水看完就对了 其实我不饿 刚吃完饭 就是馋....
  •     吃饭就好好吃饭,非要指点江山,扯那么多有意思?踏踏实实写食物不好吗?
  •     一家之言,随便翻翻还不错~
  •     把简单的饭食吃出一些乐趣,生活也变得丰富了许多。
  •     后半本几乎是逼着自己看完的
  •     作为一本美食书,还不错
  •     愿天下吃货都能吃口好的。
  •     在联合书店等鑫时随手拿起看的,边看边脑补了一下那些食物,饿得不要不要的。
  •     吃也是一种文化
  •     写食物的段落还可以,一离开这个主题文字水准就下降到类似瑞士鸡翼
  •     最起码!对螺蛳粉的理解是错的惹.
  •     美食还是要自己吃才够味
  •     这是一本美味的书,从内容本身到精神层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